《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读后感

今天,我也给大家推荐一本优秀的党史著作——《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这本书由著名党史和军史专家刘统教授撰写,以“寻路”为主线,从《辛丑条约》写到古田会议,全书以人叙事、以事讲史,通过栩栩如生的历史细节,真实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寻路”之旅,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读后感

推荐理由之一:有温度的人物

《火种》一书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充满细节,显得立体丰满,是有温度的。例如陈独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仅仅是一个右倾机会主义的代表,但在《火种》中我们却看到,已被排除出中央领导机构的陈独秀在1927年11月12日“给中央常委们写了一封信”,面对当时党内领导层中普遍存在的左倾盲动倾向,直陈“我见到于革命于党有危险的,我不得不说”,全然不顾个人得失。《火种》一书运用大量史料,用鲜活的笔触再现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他们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有真理也有错误,因而更加可信、可敬、可爱。正如作者所写到的:“中国人求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是一个层层积累的过程。没有前人的探索和牺牲,就没有后人的胜利和成功。那些为此奋斗过的先驱,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仰。”

推荐理由之二:有深度的历史

不同于一般人记忆中标签化的历史事件,《火种》一书对历史的描写充满了细节,特别是完整反映了那一时期党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和造成这些弯路的原因,引人思考。例如,1927年春天的武汉,工人运动中出现了过“左”的倾向,有的要求缩短工时到4个小时;有的强行关闭工厂商店、取走物资;有的对待劳资纠纷不等仲裁就以武力解决。工会未能制止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把民族资产阶级推向了对立面。又如,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但几万人的队伍在短短两个月里就失败了,朱德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说:“当时在军事指挥上,我们只有北伐战争的经验,没有游击战争的经验,不知道分散出去争取群众,武装群众。虽然有很多枪,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教训是应当到农村去,不应当去打大城市”。共产党人正是在血与火的实践中,历经多次失败、总结之后,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革命火种终成为烈火燎原。读罢此书,让人感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和不易,其间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也更加能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推荐理由之三:严谨的写作态度

刘统教授作为著名党史、军事专家和“五个一工程”特别奖获得者,著史严谨,为写《火种》一书参阅的亲历者文集、传记年谱、回忆录及各类档案文史资料达二百种之多,“言必有据”,令人信服。《火种》一书多有细节,但均有出处,绝非为细节而细节的臆造,是十分严肃的历史著作,也是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要把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效——作为一名检察人员,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无愧时代,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在此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