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教师素养之读后感

第一篇:《新世纪教师素养》之读后感

新世纪教师素养之读后感

安华镇中 何新星

由张行涛、郭东岐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教师素养》从师德篇、教学篇、发展篇这三方面来阐述教师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行为去感染、影响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人真诚善良,对事诚实勇敢。教师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使教师高尚的人格和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致影响其一生。对于国小生而言,要让他们学会关爱,关爱身边的人,关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努力营造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但是,光讲师德,而不注重教学素养,也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教师作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具备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奉献精神。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可见渊博的知识对教师多么重要。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和教育教学基本功。

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实实在在的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教师需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当然,教师不断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这也是必不可缺的。

教师这份职业需要更多更新鲜的知识,需要更高的才干,教师工作由于它的比较稳定性,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亲睐,教师工作越来越抢手。现在人才市场上高学历人才、优秀人才要做教师的不少,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又争着要做教师,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所以老师更要多学习。

教师所面向的学生,见识比我们当学生时的多,观念比我们超前,视野也远比我们开阔,而且他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比我们敏锐。更需要我们这些当教师的随时随地自觉主动地接受新鲜事物,去粗存精,不断的加深自身功底。

看电视时、看报纸时、看书时、网上浏览时,和他人的交往中,和学生的教学中和平日的交往中,我们都要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水,汲取对自己当前或将来有用的知识。

总之,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并要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第二篇:新世纪教师素养

《新世纪教师素养》学习提要:师德篇

师 德 篇

综述:教师职业道德是新世纪教师素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主导地位,它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涯。师德观涉及到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身利益的态度问题。适应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面对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素质教育改革实践的挑战,迫切要求对传统师德观进行更新和提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构

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利益,自觉做到依法执教。

第一章 道德的魅力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教师职业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步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而且还影响学生品德的塑造和提高。师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的知识、能力更重要。教师应从自我做起,积极投身道德活动的

实践。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1)道德;(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2.理解:以德兴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即教师道德修养在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3.应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加强师德建设应从自身做起。

第二章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明确理想信念在人们的道德品质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一般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等,其中生活理想是基础,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社会理想是最高层次。理想的实现是要靠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敬业更要乐业。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1)理想和信念的概念;(2)理想类型: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3)师德修养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

2.理解:(1)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要求;(2)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魏书生语)。

3.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个人在处理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感受和超越。

第三章 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教育观念的含义;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对教师教育行为和师德修养有深层次影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通过知识的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新时期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的

教育观、发展观和学生观,尤其是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教育观念的含义及其对教师行为的影响。2.理解: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和学习观。

3.应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四章 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实现由传统的师生关系向现代的师生关系的转变:即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权利的人来对待,不得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和教育的权利。教师要在新课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转变自己的角色。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1)师爱的特点;(2)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2.理解: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变化:(1)是新课程的探究者和开发者;(2)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3)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3.应用: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第五章 坚持依法执教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依法执教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之一,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依法执教不仅是教师对自身行为的规范,而且是法律赋予教师的基本义务。以往教育实践中侵犯学生的权利常有发生,在民主法制社会中教师要全面履行法律义务,坚持依法执教,不得侵犯学生的权利,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教师要了解自己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二、学习内容及要求:

1.识记:(1)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性不可侵犯权、财产所有权的概念;(2)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类型及救济的途径。

2.理解: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表现及其法律责任。

3.应用:运用所学的教育基本法律知识,评析学校或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案例。

第三篇: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2014年安徽省中国小教师继续教育统一考试

《新世纪教师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

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 )

a、传授知识的过程 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

c、交往互动过程 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 )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 )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

15、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是道德之本,——————————————是师德之魂。

17、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18、——————————————————————————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9、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

20、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1、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22、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精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3、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课程。

24、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25、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和——————————两大类。

26、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型转化成—————————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三、概念辨析和观点简答: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7、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28、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9、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30、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31、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2、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四、分析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可任选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3、某校国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14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34、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35、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第四篇:《新世纪教师素养》

2014-07-27 13:41

《新世纪教师素养》

——内容解读与考试指导

师德篇

一专题设置的目的

?师德规范是新世纪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主导地位,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生涯。它涉及到教师对待教育事业、对待学生、对待自身利益的态度问题。适应21世纪小康社会需要,迫切需要对传统师德观进行更新和提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自觉做到依法执教。

二学习内容(重难点)

? 重点抓住“三个观念”,即“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应当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

? “一个转变”,即“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应当实现师生关系的转变,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题型、命题原则、答题要求及举例

? (一)选择题

? 1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a )

? a 热爱学生b 严谨治学c 为人师表d 以法执教

? 2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b)

? a 坐而论道b 知行统一c 养成习惯d 闭门造车

? (二)简述题

? 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 2简述新的教育观内容。

? 3简述新的学生观内容。

? 4 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

? 5 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填充题

? 1师德修养以——————教育为核心。(理想信念)

? 2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建设。(职业道德)

? 3——————————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 (民主、平等、合作)

? 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管教权)

?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和——————的要求。(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 (四)教育案例分析

例1:

?河南省某镇一所国小,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3)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为了达到评价好印象,故勒令该 生停课一周。这位班主任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评析。

?

答题要求:(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的教育权;教师应

依法执教;2分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学校和教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或感情用事;4分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给1—4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再奖励2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10分。

第一章道德的魅力

? 道德的含义、特点。

?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特点。

? 以德兴教、以德育人的重要性。

? 从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故事中,谈如何提高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

第二章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

? 理想类型: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

? 师德修养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

? 教师劳动的三重收获。(魏书生语)

?(1)收获各类人才

?(2) 收获真挚的感情

?(3) 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 联系实际,说说在处理职业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感受。

第三章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 教育观念的含义

? 理解、掌握新的教育观的内涵。

? 理解、掌握新的发展观的内涵。

? 理解、掌握新的学生观的内涵。

? 在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第四章师生伦理关系是师德主体

? 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p49

? 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理念。

? 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p51—52

? 在新课程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的变化。p53

? 师爱的特点:(1)泛爱,不是偏爱;(2)是严爱,不是溺爱;(3)既育人,又交人。

第五章坚持依法执教

? 德治与法治不可偏废。法治靠他律,德治靠自律。

? 记住学生的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性不可侵犯权、财产所有权 的概念。

? 教师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及其救济的途径。

? 评析学校中侵犯学生权利行为的。

?

? 五教师教育师德为本

?——省命题专家对本课题的个人看法

? ? 师德是教师的根本,师德修养比教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最具有灵魂性的工作,对中国小生健康成长和公民道德教育起重要作用。

?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德育素养,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 一教师需要有体面的生活,更需要精神充实的人生

? 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必须有对职业的忠诚(对得起这份工作);

? 作为一种事业,教师必须有对事业的忠诚(对得起学生);

? 教师的价值既体现在职业上,更体现在事业上,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是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场所,展示才能的舞台,学校发展依赖教职工精神上的追求。

二教师的使命感和专业精神

? 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认清历史的发展轨迹,留下历史的足迹;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

?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能力才有魅力; ? 拼搏精神: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

? 科学精神:事实求是,与时倶进;

? 求实精神:不畏权威,不唯书本,不贪名利;

? 团队精神学会为他人(同行)鼓掌,为反对过自己的人鼓掌。

三教师的道德与伦理追求

? 合理合法是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

? 学生的成功,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教师的根本追求。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社会效益是教师工作价值的最终标志。

师德规范的演进及其文化特征

? 孔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 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 解放后:教书育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新时期: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合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 即将颁布的教师规范(包括班主任工作条例):观念先进、博学善教、志存高远等。

关于教师道德发展的建议

? 苏霍姆林斯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

? 卢梭:对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爱弥尔》

? 郑杰(上海北郊学校校长):为孩子们喜爱你提供理由;教师应具有真善美的人类精神气质;教师要有个性;持续改进和开发教育服务产品。《给教师新建议》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论认识中丰富自己;

?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 尊重同行意见,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教师发展是自我发展,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代替;根据社会发展和教

育改革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职业道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实践磨练

? 1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内省、慎独;

? 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

? 3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

? 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 细节决定成败——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 ? 实现文化人生——道德人生、学术人生、艺术人生、竞技人生。

师德修养提升的路径

? 1矛盾:

? 功利化价值取向与献身教育的矛盾;

? 粗俗化不良行为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矛盾;

? 混日子思想与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矛盾;

? 缺乏意志力短期行为与育人工作长期性的矛盾;

? 2路径:

? (1)外部环境: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制度创新、学校类型。

? (2)内在需求:学习道德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增强习德的动力和实践的机会。

生活德育——未来学校德育的走向

? 道德教育进一步走向整体性、全息性、渗透性,从而改变智德分离、校内外分割的德育;

? 走向一个回归基础性回归生活性的德育,改变过于抽象过于空乏过于理想化的德育;

? 强调情境性和体验性,改变过去惰性的知识性的德育;

? 增强德育的互动性和对话性,改变单向的传递式德育;

? 强调发展性和主动性,改变以教为主的德育。

?德育要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关心人类社会、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责任意识和全球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理解。

第五篇:《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读后感

《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读后感

《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一书告诉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在中国小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敬业精神。中国小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国小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国小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国小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国小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

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小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科学素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徐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