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公务员的要诀(精选多篇)

第一篇:备考公务员的要诀

备考公务员的要诀(精选多篇)

备考公务员的要诀

备考是应试的前提,同时也是应试成败的关键。其内涵较为广泛,技巧很多,分述如下:

一、增进自身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报考

"自我判断是人生的罗盘"。了解自我的兴趣与爱好,以及正确、客观地估价自身的能力和缺陷,是每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所不可回避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虽是一句毫无新意的老生常谈,可是它却揭示了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人一无是处,同样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囿于自身能力的缺陷,一个人不可能胜任任何工作。因而,寻找一个有利于发挥自身的能力的工作职位便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对于那些希望加入国家公务员行列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国家公务员的职业资格,除此之外还有其它重要的追求,也要相应地给予适当的考虑,譬如考试通过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否适合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等等。这在现实生活中便表现为考生在报考时的踌躇与抉择了解自我,主要是了解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明确自身的能力和规避存在的缺陷,在自己的内在素质与外在工作的要求相协调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性格与能力构成了人的个性的大部分内涵,因而,对于自身个性的体认便是考前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一般说来,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且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也是一个人同其他人相区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面貌。它包括人的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过程的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任何一个人所具有或表现出的心理特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经常出现,因而比较稳定。有的却只是偶然的现象,只有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才是个性的构成要素。个性也因此才享有稳定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人们从精神及心理面貌上区别开来。依据一个人的个性来预测他在各种不同情境下将会采取什么行为,其实这也是对一个人进行了解和使用的依据。

个性既带有天生的烙印,同时又有更多的后天色彩。人们所处的情境与环境时刻都对个性特征产生影响,因而个性也表现为一个变易的过程,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个性就如面孔一般千变万化,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的个性导致了人们的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特征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象。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人们有的安于现状,有的积极进取,这便是典型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再有,人的意志活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情绪易于形于色;有的人则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轻易发脾气,给人一种慢性子所具有的柔和的感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积极活动力,其它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受它的制约和左右。占主导地位的个性倾向性引导人们相应的意志努力,并使人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之中,同时伴随着积极的活跃的智力活动。如果一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任职者的个性特征之间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协同与契合,则不仅能够促进任职者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因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定位,便是其它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

二、学会控制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它影响着人的活动及身心健康。情绪产生于人的需要,并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在抉择时刻,我们往往感到犹豫和彷徨;当追求受阻,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及高度的注意力的时侯,紧张、焦虑、烦恼和忧愁等就会占据我们的心灵。这种消极情绪是人生的大敌。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最大危险往往不是来自对手,而是自身的不良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常给人的心理增添巨大压力,使人心事重重,失去正确分辨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行为有时甚至脱离一般的规范。此外,消极情绪还会扼制人的创造性思维。因为人一旦产生了消极情绪,所有的兴奋点

都集中于此,从而导致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想象力缺乏以及理解力的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随之丧失,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

然而,情绪如波,它一直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时而积极,时而消极,两者之间的交替具有周期性。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各自的作用都有利弊。但一般说来,消

极情绪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导致悲剧性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大。研究表明,情绪糟糕的时候,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解除了武装。此时,他不但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原来已具备的能力或熟练技巧都无从发挥,有时甚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维持。在这种状态中进行竞争,只能一败涂地。

对于国家公务员报考者来说,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考试的成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时刻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与干扰,情绪波动幅度和频率都较大。尤其是那种令人压抑的竞争氛围,很容易使各种不良情绪侵入我们的心里,彼此纠集,沉沉地压在心上,想到即将到来的考试,想到一个个高深莫测的竞争对手,又想一想亲人和朋友的期待以及不可确知的结果……紧张、焦虑、担心以及压迫感便会一齐涌上心头。

虽然一个人无法每时每刻都保持恬静与愉悦的心境,同时也不能使自己免受情绪波动的冲击和影响。但却可以运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我们抱定选择快乐的态度,就能通过很多办法来抵制、转移或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它在我们的心里引起不良反应,或者尽可能小地减少这种消极反应。有时还可以促使它向积极、有益的方向转化。这是应该并且也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但情绪可以影响行为,而且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情绪。摆脱不良情绪,我们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使之尽快转移到那些最有意义的或最能使自己感到自信和充实的事物上去。这里的关键是心里减少外界刺激的输入量,缩小并弱化其影响。要将这种刺激和烦恼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决不把它们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思维,和综合。当内心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动既无法发泄,又不能加以阻扼时,升华便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即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更加振作起来。也可有意识地采取其它一些行动,以一种新的刺激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最终使自已的精神由被动转向主动。

要做到控制和掌握情绪,就需要培养积极的思维习惯,善于以乐观态度对待外界的各种刺激。一个人自制力的强弱在这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它是任性与惰性的对立面,而且只有它才可以阻止情绪本身所具有的那种不顾一切后果的倾向。

总之,只有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三、心理、生理状态的调适

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不仅需要超群的智力,而且还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种应试竞争,都不只是纯粹的知识能力水平的较量,而应试者身心素质的全面竞争。要想获胜,一方面要利用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力量,尤其是发挥出自己的心理力量。

(一)克服恐惧心理,树立必胜信念

沉闷压抑的竞争气氛是对应考者身心负荷能力的一种检验。它往往会在应试者的内心引起恐惧和焦虑。"我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我总觉得其它人都比我历害"。对考试成功的过于迫切的期待,以及自己相对优势的过分专注,导致这些令人焦虑不安的念头贯穿于整个备考过程。特别是随着考试时间的日益迫近承受考试负荷的心理或生理机能都将日渐削弱和衰竭,继而心慌意乱,无法使自己全身心地进行备考。严重的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僵化。此时,人失去了自主选择能力,只是消极地受周围环境以及自身惰性的支配和控制,无法脱身,也不能前进。在解答试题时,就感到思维紊乱,无从下手,大大影响了自

身真实能力与水平的发挥。要摆脱这种困境,我们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强化自身的心理力量。在思想上和习惯上同自己的惰性与畏怯等弱点进行斗争。应该明白,恐惧并不等于软弱,也决不意味着无能。只要失败还没有成为定局,我们就还有成功的希望,也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沉和懈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从高度的焦虑当中摆脱出来。只要注意强化自我意识,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或减轻恐惧心理,获得竞争的胜利。

(二)克服侥幸心理

由于对自身缺乏冷静、理智的剖析,有的应试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忽视自身的缺陷及与别人的差距。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一种虚幻的自我印象当中,时刻都对自己充满着一种病态的自信。把自己看作是"上帝的尤物",天生便具有了人类的很多优点和长处,因而,无论做什么事情,觉得自己都能取得成功。正是这种盲目的自信强化了应试者的自负心理,以至在他们的个性心理系统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从而形成侥幸心理。其直接后果是麻痹大意,对待考试漫不经心,最终造成不可避免的失误。要克服这种侥幸心理,最重要的是端正参考动机的,深入扎实地进行备考复习,切忌偷工减料。题目无论难易都需要认真对待,不可心存侥幸,指望考试过程中不会碰到难题,以给自己减轻负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咎由自取,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此外,还要防止一些不良的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增强自我主体意识,使自己免受各种社会思想及另人的言行所左右。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向自己追求的目标奋力迈进。

(三)克服自卑心理

骄傲是不可取的,但我们也不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自卑的陷井。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或对此估价过低,将自己描绘得一无是处,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获胜的勇气和信心,行动起来缩手缩脚,没有果断和魄力,都是自卑的表现。就其实质来说,自卑同骄傲、自负具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内心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化征象。自卑或自责,实际上是在回避某种自己不愿接受的现实,也从中找到了自身价值感缺失的补偿。个人的自我怨恨在这里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许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振奋人们精神,但却带有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会防碍个人作出建设性的努力,甚至会导致自我认同的崩溃。因而,对于每一个应考者说,必须注意防止这种病态心理的影响和侵蚀,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缺陷不因自己的特长而沾沾自喜,也决不因自己的不足而妄自菲薄。"虽然人不需要绝对地认同自己,但是人绝对需要认同自己"。或许,我们能够从这句话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

(四)克服投机心理

投机取巧心理同侥幸心理有着较大的相似之处,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备考者自身投入不足对待学习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勇气。复习过程中主要的精力不是用于掌握、巩固和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上,而是专注于各种各样的舞弊技巧。将自己应试的成功寄托在监考老师的疏漏之上,以便在考场当中能够运用舞弊技巧,投机作弊,必然会以失败告终。一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当以十分努力一分胜利的思想去争取应考的成功"。

(五)保持强健的体魄

备考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它需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和能量。没有十分分头的体魄为后盾,应考者便无法顺利地度过这一段艰巨的历程,更不可能取得考试的成功。因此,为了增强自己在的考场上的实战能力,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自身的体质。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打疲劳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题安排时间,追求事半功倍之绩效。同时,在饮食上要注重营养的调节与增补,多吃鲜蛋、大豆等既能强化脑力,又可以增强体质与体能的食物。使自己的身心不因备考过程中超负荷的劳动而损害,并且储备好弃沛的精力去迎接严竣的挑战。

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较多,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吸收,因而备考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数报考者都已参加工作,精力极为有限。要想消除或减轻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只能在提高学习效果上下功夫。掌握和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在这里便是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时间极为有限的应试者来说,在备考过程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将大裨益。

(一)心象法

心象法,也叫回忆反思法,是在运用各种记忆原理的基础之上,借助于形象、联想及感觉来重温

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大多数人在阅读之后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并不会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中,很大一部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研究表明,学习过后的24小时之内,所学东西的80%都会被忘记。最后留下的必然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由于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已经在头脑中销声匿迹,吸收新的信息便自然困难。在这种状态下,应考者学习起来必然非常吃力,记忆也残缺不全。"整个学习、理解和记忆过程都是枯燥乏味和充满艰辛的。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复习,在再次阅读或回想过程中随时将原来漏掉的东西补上,以便在学习、理解和记忆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使备考过程轻松顺畅地进行。当然,回忆反思不是专注于具体事物和形象,而是靠潜意识来回顾以往的经历和体验。以关键性的记忆形象为中心来构建一个多维的、形象的心象记忆图,将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有机地衔接起来。心象法的运用,没有固定模式,也无需制定一个严格的计划。关键是结合自身情况持之以恒,,反复进行。为了提高效率,每一个应试者都应该搞清楚自身的记忆节奏(即记忆力的高潮与低潮出现的时间及持续过程的长短)并根据记忆节奏找出整个学习期间那些高效率的时间段,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学习初期和末期所学的东西以及相互联系的或突出的东西,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往往较为深刻,而在学习中段所学的以及那些彼此毫不相干的知识则易于被遗忘。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人的记忆痕迹彼此之间会互相抑制和逆向抑制,顺向抑制则刚好与此相反它是指人们在连续记忆相似的东西时,后来的记忆抑制原有记忆的现象。两者交互作用,就会使记忆衰退。但是,最先的记忆虽然也要受到逆向抑制的影响,但在它之前没有更先的记忆,因而它便免除了顺向抑制的作用。与此同理,发生在最后的记忆虽然受到顺向抑制的作用,但由于它后面再也没有别的记忆,因而不可以不受逆向抑制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最初与最后的记忆,才会比中间的记忆更深刻,更持久。因此,我们应该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初期或末期来记忆。而且,一个人学习持续的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应该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习惯来决定。一味地争时间并不可取。因为,较长一段时间不休息,不只是增强了应试者的疲劳与困倦,而且还会使他的回想力也越来越弱,前后信息之间的大量联系也因此而被割断。这种做法有时真是得不偿失,远不如稍微增加一些休息的时间与次数,一来使自己身心不断得到放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休息期间大脑有机会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使下一阶段的学习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备考者的理解力以及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加强。总之,休息期间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是比持续学习少,而是更多。

回忆反思法可以在任何时刻进行,通常情况下临睡前的效果最好。备考者首先应该粗略地浏览一下备考内容的主要部分,理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在思想上明确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以加深记忆,增强理解。待反思结束以后,最好对照检验一下回忆的准确程度。这样,那些尚未记忆的以及记忆不太确切的信息便会在你的头脑中比平常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交替推进法

同一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于人脑的程度有一个递减速的倾向。当你一口气记下某一学科的大量知识时,或许自我感觉颇为良好,但事实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持续记忆类似的内容

过久,记忆力会急剧下降。为避免这种状况,备考者应该很好地运用交替推进法,即在备考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各门学科的备考时间,通过各科交叉复习的做法来提高备考效率。

国家公务员考试科目较多,仅公共基础知识就分为政治、法律、行政学、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以及公文写作五个部分。每一个科目都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对于备考者大脑皮层的刺激将会逐渐减弱。而且还会引发大脑疲劳以及思维定势的形成,由此导致备考效率的下降。因此,应试者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知识内容的调节与搭配,不宜连续学习在内容和特点方面相近似的科目,应使前后学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对比差异。比如有的人心理素质较好,能够沉着、冷静地对待外界的各种压力使自己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冲击,整个备考过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而有的人则心理素质较差,不仅不能冷静地对待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且也不能正确评价和正

视自身的实力,往往表现为缺乏信心,情绪变化较快,让自己受制于外界的各种压力。在交替推进的过程中,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制订的复习计划甚至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因而极为被动。再如,有的人身体素质较好,持续学习很长一段时间也不觉得疲劳。而有的人则体力不支,复习一会儿便觉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头脑里一片混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之后才能继续。两者交替备考的间隔时间便有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每一个备考者在运用交替推进法时必须以自身状况为依据,切忌盲目、机械地模仿别人。当然,各门学科之间的备考间隔也并非绝对地固定不变。它应根据身体状以及实际的备考效率等因素来进行灵活安排,不可强求。当自身感到复习效率开始下降时,就应适时地转向复习其它科目,完全没有必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

(三)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法,是指在备考过程中既注意各个知识内容和要点的把握,同时又弄清楚它们之僮的横纵联系,掌握知识内容的总体框架。做到既抓点带面,又以面扶点。但同时也不是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备考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处理好点面关系。如果只注重学科知识点的掌握,而忽视彼此之间的相关联系,便会使备考内容成为一盘散沙,导致备考者应变能力下降。在考试过程中,一旦碰到题型翻新,测试的内容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提问的角度发生改变时,考生便会束后无策。面对的试题似曾相识,但又不敢或不能确定。考试成绩当然难如人意。此外,只注重对于学科整体框架的把握,而忽视记忆具体的知识内容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这样虽然能够从知识的关联性以及内容体系的完整性上来掌握备考内容,并且能够使自己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但却很容易使考生所给出的答案走入空洞无物的误区,结论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缺乏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成绩。可以这么说,能否处理好点面关系,是考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无论是传统模式的考试,还是新近兴起的标准化考试,都要求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当然两者在做法上各具特色。传统考试的准备以考试目标为导向,要求紧紧抓住与之相关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旁及与这些难点和重点相关的其它辅助内容,分清主干和枝叶,在把握住重点与非重点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来掌握备考的全部内容。标准化考试则与此有所不同。它的考试目标不很明显,通常借助于许多极为分散的测试点来反映,而测试点的分布又以考试科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为依据。全部内容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体系,因而要求考生既要把握各门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能力点,又要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力求从整体结构上予以把握。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考,考生应从了解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入手,以章节目录为线索和依据拟出一个涵盖了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对具体的内容再进行整理和分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在备考过程中平均使用力气,对于

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重要性,仍需作出客观的区分。在重点章节和内容上应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般的内容则可粗略一些。为了准确把握各门学科的重点之所在,考生可以参照一下考试大纲。当确定了某一科目内容的主体结构之后,就应以这些主干为线索,采取"抓干、摸枝、再及叶"的办法逐层渐进地拓展以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的行政学为例,其整体框架由行政机构、行政领导和公务员制度等部分构成。把握了这些主干部分只是复习的第一步,必须由此而进一步深入下去,亦即摸枝及叶。拿行政体制来说,其枝为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的构成和行政体制改革等,而行政体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则是它的一部分枝叶。其它科目也大体可以仿照这种模式进行备考。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机械记忆的枯燥乏味感,而且还有助于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应式基础。

(四)联想记忆法

在备考过程中,有一些人总是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常常丢三落四,甚至出现严重的记忆中断,对于以前学过的东西,很长一段时间都回忆不起来。为此苦恼不堪。导致这种记忆缺陷与差错的原因主要在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各个器官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差。注意力分配不均,只是专注于具体知识内容的记忆,大

脑皮层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激状态,因而造成记忆模糊或不完全,各种已经贮存的信息之间的联系不时中断。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限制和要求,心中焦虑感及压力都较强、极易造成答题失误,使得前功尽弃,以至从考场上几下阵来。

其实,这种情形完全可以避免。只要考生能够熟练掌握联想记忆方法,便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失误。联想记忆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将有关的事项集合起来进行记忆,在头脑里建立起各方面知识内容之间的生动联系,其目的是增强头脑的总体活力。这样做不仅比孤立地记忆某一件事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记忆得更加长久。为了使我们所学习的内容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不仅清楚、深刻地贮存在头脑中记忆的仓库里,而且还在需要时能够自由地提取,我们应该训练自己的放任联想能力,灵活地运用自身的记忆系统。在考试目标以及整体框架的导引下进行备考,加强应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适应性训练。信息联系发生暂中断时,不要惊慌或焦躁,不防将此问题暂搁置,将注意力投入到下面的试题上去,以免影响对于其它试题的解答,待做完其它试题之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原来被搁置的问题,或许这时候茅塞顿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五)自测与互测结合法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知识容量的积累,也就是一味地往自己头脑里灌注,追求对于尽可能多的信息量的占有。而很少关注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吸收、消化了。由于缺乏对于知识的辨别与检验,考生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经学到了什么东西,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心里更是没谱,因而在备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并且往往会产生记忆减退,效率下降等不良感觉,畏难情绪随之产生甚至还会对考试丧失信心。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运用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认真分析检测结果,从中发现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达到拾遗补漏,强力长志的目的。自我测试最好能够同自己的备考活动协调一致,其具体的实施依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安排,可以根据自己对于备考内容和目标的理解,大胆推测必考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有意识地为自己设计一些试题,这些试题的表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然后作答,再与教材相对照,以判明正误。这样就可以为自己以后的复习确立重点,同时也保证了备考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自我测试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不断地体会到备考劳动所取得的成就,由此而使自己的备考信心得到坚定和增强。同时,它又能使考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克短扬长提高自身的备考效率。

第二篇:2014年备考公务员的第一要诀

备考公务员的第一要诀

考试是我国公务员录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功能主要在于为公务人员的选拔和录用提供主要的依据。

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它奉行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场激烈的心智较量,一切想要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人们都无一例外地需要经受这种洗礼和考验,只有在考试中获得成功,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理想。

为了能在场胜败无情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扎实地进行备考,强化自身的竞争实力是每一位应试者无它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求诸于内,而且也诉求于外,在自身刻苦备考的同时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外在于自身的指引和点拔,以求两方面相得益彰而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化都受内部矛盾的主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决胜之机仍然掌握在报考者自己的手里。

除了可以接受外在的启迪之外,我们每一人还具有获取成功的先赋基因和素质。生命赋予我们每个人各自不同的潜力和才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观察、倾听、接触和思考,生存竞争中会有成功与失败之分主要是由于组织和调动自身各种素质的差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是强者,并且永远不会遭遇失败的境地。但是愿望终究只是一种主观臆想,而非现实。

要确保成功,需要的是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辛勤的付出。成功者并非天生,成功也是一种后天的创造,一种建立在对自身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创造。

正确估计自身的能力与缺陷,实现渴望的目标与追求,是报考者备考与应试的第一要诀。"

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伽俐略的这句名言表述了笔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备考要诀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要明确考试大纲罗列的所有题型。对考试大纲要了解,对每一种题型的设问、具体要求、作答的参考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请收藏本站)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我们按照答题时间及得分情况试题分为三类:(1)耗时长且不易得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2)耗时长易得分―――资料分析、事件排序、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3)耗时短但不易得满分―――常识判断。

二、申论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1.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4)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1)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2)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3)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

(1)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2)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3.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

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三、面试

笔试合格后就可以进入面试阶段,怎样进行面试呢?目前公务员录用面试主要采取了以结构化面试为主的方式,或者以情节模拟相结合的其他方式,来主要考查报考者的综合分析、言语表达、计划组织、人际关系、应变能力以及自我认知的程度。

面试要取得好的效果,要基于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要听清楚考官问的问题;第二,要诚实地加以回答;第三,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条理清楚,说理充分,充分展现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积累或者你的能力,给用人部门一个发现人才、识别人才创造一个条件;第四,要作有准备的发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多搞几次面试演习。平时遇到突发情况不要回避,多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参加一些演讲和辩论,这对锻炼考生应变能力是有帮助的。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要诀

中公教育?公考领域 第一品牌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要诀

面试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会答题,那么什么叫会答题?其实很简单,在面试过程中,考生需要对题意正确理解,把握考查主旨,进而依据测评要素进行恰当的阐述和分析。

国家公务员[微博]面试主要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种考查形式,两种面试形式虽然都是考查综合分析问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但基于形式的不同,其答题技巧也各有不同。对结构化面试的备考来说,考生需要掌握各类结构化试题的答题原则和答题思路;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备考来说,考生需要掌握小组讨论的策略与技巧,并将角色意识贯穿在整个小组讨论过程中。

(一)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主要分为综合分析、应急应变、组织管理、人际沟通、自我认知与拟任职位匹配五种题型。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结构化面试中的各题型要整体把握,区别对待,以加强重点模块认识和理解。考生可以通过图书、网络、辅导班等途径学习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掌握这五种题型的基本知识与答题技巧。比如自我认知与拟任职位匹配类试题要牢牢抓住“匹配”二字,充分体现出自身与职位的契合之处;人际沟通类试题可遵循态度、原因、化解、避免的答题思路,从态度和行动两个方面综合认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组织管理类试题紧扣活动主题,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以事前、事中、事后的逻辑思路来组织活动,并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要素将组织的实效性和特色体现出来;应急应变类试题要注意题中的角色定位,采取种种措施妥善解决题中设置的突发困境,注意体现措施的合理性和操作性。而比重最大、难度最高的综合分析类试题,考生更要尽快掌握答题思路,分析全面透彻,从宏观处体现理论高度,从微观处体现执行能力,谈意义找原因提对策,多层次论证,凸显答题的广度、高度与亮点。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历年国考面试题都特别强调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正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并提出恰当措施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2014和2014年国考面试中出现的情景模拟题、解决问题类试题更证明了这一点。考生在答题时应转换到题目中设置的角色与场景,层层剖析,抽丝剥茧,把问题解析到位,把对策归纳到位,之后在答题过程中组织好语言和内容,取得良好的展现效果。

(二)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形式并不是所有招考单位都会采取,所以考生可以在考前对自己报考单位的面试形式有所了解,这样备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无领导小组讨论更多的是通过讨论的表现形式考查考生的各项能力,要求考生必须掌握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比如个人陈述时分析问题全面透彻、小组讨论时要有角色意识,根据讨论进程和对手情况,灵活使用破冰者、协调者、组织者、意见贡献者、时间掌控者、记录者、总结者等各种角色,争取成为引导整场讨论、实际上的“领导者”;总结发言时要抓住机会,争取能代表小组所有成员向考官做一个精彩的总结。

自我梳理与职位梳理

第 1 页,共 5页

我们知道,面试考试归根到底是要回到“职位匹配”上来,也就是所有题型都在某种程度上应该隐含职位匹配的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报考职位的职责、性质、单位概况等有所了解。另外,考生还需要对自己的经历、特点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

对职位和自我经历的梳理,将成为考生面试答题时的出发点和展现自身优势的素材。所以考生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和梳理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报考单位和职位信息,包括:单位性质、主要职能、组织结构;所报考职位的工作性质、任务责任、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特长、个性特征等。

其二是考生的自身经历,包括具备的知识架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观、报考动机、录取规划及落选计划等。

外交部、商务部、银监会的考生尤其要做好自我梳理和职位梳理,因为这三个部门面试题中自我认知类题型比例很高,需要考生谈自身、谈报考、谈职位认识的题目非常多。商务部和银监会的考生在梳理完毕后还需要翻译为英文,以作答题之用。

总之,认清自己认清职位,找到自身与职位的相似度,做好最终选择,必能成就一番好成绩。学习政策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国家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考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建议考生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如在2014年1月4日,由哈尔滨发往包头的1814次列车行至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时,被大雪围困在山沟中,车上食品、饮用水等物资短缺。在被困23小时后,经过救援队伍的抢险终于通车。这个热点事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出现在2014年3月6日下午国家公务员考试重庆国税面试题中。

而在2014年国考面试题中涉及的热点更多,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血荒、红歌热、网络热词盛行、志愿者现象、广州地铁免费事件等等,大多数都是2014年下半年和2014年初发生的事件或关注较多的问题。

到2014年国考面试时,不仅很多出题背景是当年的热点,比如农超对接、社区图书馆、人口普查、农民荒、微博打拐、沉默执法、狼爸虎妈、限娱令、抢盐风波、拾金不昧获奖励等等,还出现直接以热点简称设问的考题,如2014年3月1日国税系统面试题“谈谈你对校长撑腰体的看法”。热点重要性可见一斑。从中我们感知到面试非常注重时效性的显著特点,而掌握一些时政热点,也有助于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高度,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具体来说,考生应该做到:

一方面是对政策理论的储备。考生可以多阅读“十二五”规划、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以及在今年人民最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并要做到一学、二思、三用。只有这样,考生在答题时才更有高度和深度,才能答出政策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及一些社会流行语,如“幸福感”等,考生在平时可以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等网站和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尤其是新华网有个专栏是评论,其中包括正方和反方的评论,可为考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这样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

另外,考生在素材准备时,还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领导人语录、名言警句、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灵活运用于答题之中。对于应急管理类的题目,考生也可通过阅读我国政府发布的系列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学习典型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原则,提高自己的应急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多读多看,培养公务员()语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使自己在答题时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不给考官模版化、套路化的感觉。

反复练习,模拟演练锻造灵魂

面试备考复习阶段,考生掌握了答题思路与方法技巧,充实了岗位认知和理论热点,大多数考生已经能完完整整地回答面试题了。但这样还不够!

对于面试备考来说,纸上谈兵是兵家大忌,“只看不练”是最大的误区。考生在平时看题再多,如果不能在考场上自信自如地说出来,一切努力都是白费。所以,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时必须强化练习,不断的答题,不停的说,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把学会的方法和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答题水平。考生务必牢记:反复的练习是提高答题能力、锻炼心理素质的最好手段。

面试的考试形式对于很多考生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考试形式;同时,国家公务员考试也在逐年进行改革和创新,试题越来越灵活多变,比如2014年和2014年就出现了情景模拟、材料题、漫画联想题、案例分析题等新题型。这就需要考生始终围绕近年来的国考真题来练习,这样才能把握命题趋势,准备得面面俱到。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面试真题,在备考中要充分使用真题,而且最好是国考和联考的面试真题,阅读真题、分析真题、回答真题,不断进行总结和优化。

考生在练习真题时不能总是一道一道答题,而应该循序渐进,从一道题的练习到一套题的练习。每次练习时严格控制思考和答题时间,给自己施加压力,放佛置身于真正的考场之上,也就是要进行“全真模拟”练习。因为国考面试的题量较大,多数部门要求考生回答四或五道试题,甚至还有十道试题的情况。加之2014和2014年国考面试中又出现了材料题,令考生思考和答题的时间更加紧张,所以在练习中的时间把控相当重要。

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考生找几个进入面试的朋友一块练习,并将练习场地设置为类似考场的环境;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报个辅导班,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全真模拟练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考生只有通过大量全真模拟训练,才能真正掌握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才能镇定地面对各种考试“刁难”,才能灵活地运用正反论述、举实例、引名言等方式解答问题。

锤炼表达,熟能生巧

言语表达作为面试中贯穿始终的沟通媒介,可以说是展示考生能力的最为关键的平台和渠道。国家公务员面试的表达要求较之地方更高,既强调公务语言的规范性,又要求新意和吸引力。而考生们在答题时往往达不到要求,要么过于生活化,甚至大量引用考官不理解的网络用语;要么过于理论化,显得空洞虚

练习来修正,锤炼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伪、给人假大空的感觉。对这些问题,中公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建议各位考生必须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答题

在练习过程中,考生的语言表达要尽量做到规范、精炼、生动:语言规范,就要掌握答题的思维技巧,遣词造句要能准确表情达意,如实反映题目要求和公务员的用语规范。语言精炼,要求用语言简意赅,多采用简短明快的短句,适当运用成语、名言来丰富表达。力戒空话套话、口头禅和重复累赘之语。语言生动,需要考生掌握语言技巧,吐字清晰,响亮悦耳,富有情感。切忌生搬硬套、呆板虚假。

在面试中,除答题的内容外,应试者的表情、声音等其他因素,对面试成绩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因为,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加深考官和评委良好的感觉和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胜人一筹的成绩。

因此在练习中,考生就必须反复纠正小动作,调整这些外在形式上的面试表现,从言谈举止、坐立行走等点滴之处入手,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魅力。为了吻合公务员既大方又稳重的气质要求,考生应有意识地从细节处矫正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瘫坐、耸肩、晃腿、转笔、玩手指、挤眉弄眼、说话时唾沫纷飞或手舞足蹈等,决不能把平时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带到面试考场去。另外,考生还应注意答题时的音量、语气、节奏等,声音过大或过小、语速过快或过慢、说话平淡无起伏,这些都是应在面试考场上尽量避免的问题。考生只有在每次练习时都避免上述不良行为,反复矫正和强化,才能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表现得自然得体,显现稳重大方的形象气质。

简而言之,持续的强化模拟演练是面试成功的法宝,让我们在知道进入面试消息的那一天起就说起来,练起来!相信成功近在咫尺!

自我调适,调整心态把握命运

经过备考阶段的反复练习,考生的面试水平已经大大提升,但这并不是备考的结束!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心态决定命运!良好的心态在面试考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生只有在考前将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才会达到正常乃至超常发挥的效果。很多考生面试失利并不是因为准备不足,而是输在心理素质不过关。而且,面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官的主观感受,考生心理的高度焦虑或者心理上的不以为然都会反映在面试过程中,从而影响考官对考生的评价。

现实中,很多考生在面试考场中的表现不够坦然,具体表现为过度紧张,肢体僵硬,语言表达没有逻辑性、语无伦次等。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都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因此,中公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建议各位各位考生备考第一步,必须突破心态关、树立自信心。良好的心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树立:

(一)善于鼓励自己,肯定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国家公务员面试。

考生害怕面试,不敢面对考官,是过度否定自己能力的表现,会一直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最终导致面试的失利。事实上,国考面试的高难度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谁在考场上发挥得好,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因此,考生要善于采用心理暗示法,多给自己一些鼓励,对自己多一些肯定,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了解和熟悉面试形式与内容,提前在脑中“情景模拟”。

由于对本岗位面试形式和内容的不熟悉,导致考生畏惧面试,谈考色变。建议考生在考前多了解一些面试的信息,包括面试的流程、面试形式,以及历年面试真题,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询问亲友、查询网络和咨询相关部门来获取。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考生们如果对国考面试有充分的了解,经过了高效的备考和反复的练习,在步入考场时就会更有信心。在这里也推荐一种方法,考生可多在脑中设想自己面试时的情景,如何进场、如何答题、如何离场,这样反复在脑中“情景模拟”,到了真实考场上能降低紧张度。

(三)备考时做到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越到临考前考生就会越紧张,这就需要考生不断调整备考节奏,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要排除杂念,顺其自然,不要患得患失。比如告诉自己:“面试考场就是一个大舞台,尽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享受过程,正视结果”、“不求尽善尽美,但求问心无愧”等,这样的话语能让考生排除心中的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同时,考生还可以在备考过程中适当增加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和朋友聊天。这样既能提高体质、保持精神奕奕,又能愉悦身心、缓解心理压力。

信心是通向面试成功的不二法门。通过心态调整,考生在面试考场上才能保持从容和冷静,迅速进入角色,积极配合主考官的具体面试方式,展现出应有的气度和稳重,最终赢得考官青睐,取得面试成功。总而言之,考生备考时一定要做到:对自己树立信心,对面试信息要关心,对社会热点要留心、对答题练习要用心、对历年真题要烂熟于心。最后祝各位考生一举成“公”!!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要诀(五)

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备考要诀(五)

——锤炼表达,熟能生巧

阜阳华图许伟 言语表达作为面试中贯穿始终的沟通媒介,渠道。国家公务员面试的表达要求较之地方更高,吸引力。而考生们在答题时往往达不到要求,要么过于生活化,(正,锤炼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题的思维技巧,语言声音等其他因素,对面试成绩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因为,加深考官和评委良好的感觉和

考生就必须反复纠正小动作,调整这些外在形式上的面试表现,从言谈举止、尽可能地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魅力。为了吻合公务员既大方又稳重的气质要求,考生应有意识地从细节处矫正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如瘫坐、耸肩、晃腿、转笔、玩手指、挤眉弄眼、说话时唾沫纷飞或手舞足蹈等,决不能把平时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带到面试考场去。另外,考生还应注意答题时的音量、语气、节奏等,声音过大或过小、语速过快或过慢、说话平淡无起伏,这些都是应在面试考场上尽量避免的问题。考生只有在每次练习时都避免上述不良行为,反复矫正和强化,才能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表现得自然得体,显现稳重大方的形象气质。

简而言之,持续的强化模拟演练是面试成功的法宝,让我们在知道进入面试消息的那一天起就说起来,练起来!相信成功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