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杰出革命家王稼祥简介多篇

中国杰出革命家王稼祥简介多篇

王稼祥纪念园 篇一

关于王稼祥纪念园。在这座纪念园中,它主要是囊括了王稼祥这一人物的生平。一走进纪念馆,那关于王稼祥生陈列室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它就如同是一本厚重的书籍,正向人们讲述着伟大领导人王稼祥同志的一生。那么王稼祥纪念园具体有些什么呢?

首先王稼祥纪念园的地址是位于安徽芜湖市,坐落于中山北路的狮子山北麓。对于王稼祥纪念园的四周,在它的西面是长江,而向东望去则是赭山。这座纪念馆建立的时间是在1986年,而这座纪念馆总的占地面积就有6000多平方米,并且这其中包括了铜像、纪念碑、事迹陈列室、藏书厅、接待厅这五部分。在这座纪念馆中的陈列室就分为五个展厅,而在展厅中的陈列物则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他在革命中的贡献以及他的丰功伟绩。

根据纪念馆的相关了解得知,这座纪念馆中关于王稼祥的信件和文章就有96件,照片就有189张。其次还有关于他的珍贵物件就有几十件,还包括了他的相关书籍和一辆他当时的轿车一辆。王稼祥纪念园在1995年的时候就被命名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此以后这座纪念园就以雄伟的面貌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而陈列室中关于王稼祥在各个时期的珍贵物品,向人们很好的展示了王稼祥这一人物在斗争革命中的伟大贡献和丰功伟绩。

王稼祥夫人 篇二

王稼祥是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单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还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他用自己的一生默默的为我们的国家做出贡献。在斗争革命面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在家庭中王稼祥夫人又是谁呢?

关于王稼祥夫人是谁?通过过关于王稼祥的相关资料中,我们了解到,在他的一生中是有三位妻子的。

第一位妻子就是他的原配妻子查瑞香。查瑞香出生于1904年的时候,要比王稼祥大两岁,并且是王稼祥在高中老师查文梅的女儿。对于他们的婚姻应该算是包办婚姻,王稼祥对这门婚事很是反对,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婚后的王稼祥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斗争的道路。而他的妻子查瑞香在生下了儿子王命先后,由于患有精神抑郁症,最终去世了。

第二位妻子是一位苏联的姑娘。当时的王稼祥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于是这位苏联姑娘对他产生情愫,之后在朋友的撮合下俩人在一起了,可惜,由于两个人的生活差异,产生了众多矛盾,最终离婚了。

第三位妻子是朱仲丽。当时,王稼祥自从和上一任的妻子离婚后,一直从事于战争中。对于他失败的婚姻使得毛主席对他很是担心。于是在一次工作的间隙,毛主席将朱仲丽介绍给了他。后来他经过几番的了解,对朱仲丽各个方面都是很满意,并且还产生了浓厚感情。而后来朱仲丽经家人的介绍对王稼祥很满意。于是经过一段的磨合期,终于结婚了。

王稼祥生平简介 篇三

王稼祥出生于1906年时期,是安徽人。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到了村子中的柳溪国小中学习。在1919年的时候又读过一段时间的私塾,经过3年的时间,王稼祥来到由圣公会开办的学校中读书。在此期间,他以优异的的成绩直接来到圣雅各中学读书。每当在课间的时候,受到一些关于宣扬社会革新书刊的影响,于是就参加了革新活动。直到在后期的时候。,王稼祥鼓励并安排了身边的学生进行反对学习圣经的活动,以至于他被校园开除。

在1928年的时候,他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在1930年的时候让他曾担任过中共中心宣传的一名干事,后因为批评李立三安排全国**的观念,于是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调回了上海。但是他依旧投身于革命斗争事业,成为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他虽然长得比较清瘦,戴着一副眼镜,但他还是被誉为是“红色教授”的代表人物。在他的革命斗争中,他始终是站在我们中国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且总能够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王稼祥人物生平篇四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泾县厚岸村。

1913年进入本村柳溪国小学习,成绩优异。

1919年国小毕业后又读了一段私塾。

1922年到安徽南陵县乐育学校求学。

1924年春就读于安徽芜湖圣雅阁中学。

1925年5月领导同学参加反帝爱国运动。8月进入上海大学附中部学习,担任学生会主席。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进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同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负重伤。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参加长征。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再次被选为政治局委员。会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主任。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1935年长征途中举行为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以及贯彻遵义会议的决议,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多次说过,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1936年10月当选中央书记处书记(1934年1月至1956年9月中央书记处书记相当于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7年6月,由于伤情恶化,去莫斯科治伤。11月,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1938年8月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39年1月,兼任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

1941年任中央研究组副组长。

1942年6月,同陈云负责领导中央军委直属系统的整风。

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1944年伤病复发,脱离工作。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6年再次去苏联治病。

1947年5月回国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

1951年起,长期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外交方面的许多重大决策,并在对外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看法。

1953年3月任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6年2月参加苏共二十大。8至9月出席党的七届七中全会。9月,在中共八大和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7年1月参加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苏联、波兰、匈牙利三国。

1958年11月至12月出席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1959年3月陪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会见外宾。同月作为以朱德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赴华沙出席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三次代表大会。4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三届会委员。7至8月参加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1962年2月和刘宁一、伍修权一起给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写信,为“渡过困难,或者减少困难,至少不去增加目前已形成的困难,来加速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处理中苏、中美等国际关系的意见。后被指责为“三和一少”、“三降一灭”的“修正主义外交路线”。3月主持撰写和审定《关于支持别国反帝斗争、民族独立和人民革命运动问题—事实求是,量力而行》提纲。9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后休养。

1965年1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四届会委员。

1966年3月中央决定王稼祥任中央外事小组副组长。

1968年4月被隔离审查。

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河南信阳。

1970年年底回到北京治病。

1972年5月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信,要求分配工作。

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上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

在““””中,他长期从事的外交工作被污蔑为“三和一少”的投降主义路线,遭受到严重的迫害。

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不幸猝然逝世,终年68岁。

1979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才得到平反。

王稼祥夫人

原配查瑞香(1904-1926),由王稼祥的父亲包办成婚,于1925年结婚,1926年产后病逝。

1928年在莫斯科与一乌克兰姑娘结婚,1929年离婚。

1939年3月5日与湖南姑娘朱仲丽(1915年—2014年)在延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