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新版多篇】

李白《清平调》翻译及赏析【新版多篇】

《清平调·其一》李白 篇一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

华:通花。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槛:栏杆。

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清平调·其三》李白 篇二

此诗为李白《清平调》组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

译文 篇三

①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②槛:有格子的门窗。

③华:通花。

④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⑤会:应。

⑥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背景 篇四

这一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清平调·其二》李白 篇五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查看详情

鉴赏 篇六

原文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简介 篇七

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赏析: 篇八

原文: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释: 篇九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译文 篇十

《唐诗直解》:四出媚态,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诗薮》:“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崔鲁、李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李则语由信笔,然不堪并论者,直是气象不同。《唐诗解》:太白于极欢之际,加一“恨”字,意甚不浅。《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三诗俱铄金石,此篇更胜。字字得沉香亭真境。《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敬曰:“带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贵妃心事。《唐诗摘钞》:释恨即从“带笑”来。本无恨可释,而云然者,即《左传》(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鲡姬),居不安,食不饱”之意。《增订唐诗摘钞》:婉腻动人,“解释”句情多韵多。《古唐诗合解》:此章方写唐皇同妃子同赏木芍药。《唐诗别裁》:本岂释天户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诗法易简录》:此首乃实赋其事而结归明皇也。只“两相欢”三字,直写出美人绝代风神,并写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谓诗中有魂,第三句承次句,末句应首句,章法最佳。《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旖旎动人。锦心绣口。《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总结,点明名花、妃子皆能长邀帝宠者,以能“舞释存风无限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