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笔记新版多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新版多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一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用命令的口气,很多孩子把这样的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琪给我拿着树叶和剪刀等等,针对班级的这种状况,我分析了各种原因。

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为我”而不是“为他”。4---5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幼儿更多的注意“我的观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风,所以4---5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取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思考别人。

2、幼儿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间进行语言交流,往往认为自己不必客气,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3、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幼儿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掉幼儿用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级更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讲话,创造处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并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爱护,其次要耐心细致地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忙就应有礼貌别人才乐意帮忙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会厌恶你,不愿帮忙你。我们还透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然后,要在一日活动中我要时刻持续高度的敏感性,随时纠正幼儿命令式的讲话。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情绪不好时命令别人,老师就告诉他:“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告诉老师,用命式的口气讲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绪带给别人。”

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引导,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渐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气讲话的不良习惯,还学会了更多的礼貌用语,我十分高兴。

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二

孩子们排着队去上音乐课了,我整理好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在走过小姜座位时,一本书留住了我的步伐,哎,小姜他也看《读者》?不是我对他有偏见,实在是半年来我几乎从没有看到过他认真好学的样子,就连作业有时也要我多次督促才能完成,一直认为自己还挺关注他的,难道是我对他关心还远远不够,难道是数学老师的缘故,忙着批作业而很少对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多做了解,难道……

于是拿起书本坐在小姜的座位上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孩子们上完音乐课回来了,我放下书本,问:“小姜,这本书是你订的吗?”

小姜点了点头,说:“沈老师,你拿去看吧!”

“不用了,谢谢!我刚才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本书不错,你可要好好看啊!”说完我又批起了作业。

本来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孩子我们真的需要再多花点时间来关心和了解,可是两天后,当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时,小姜进来了,手里还拿了本书,“沈老师,这是刚到的,您看吗?”

“那你先看,看完了再借给我吧!”

“没关系的,您先看吧!”

“好吧!”望着小姜一脸真诚的样子,我真不好意思推辞,“那我呆会儿就还你。”

“您慢慢看吧!明天给我好了。”说完就放下书走了。

瞬时,我感动之极,原来他有这么关心我,就看到过我看过他的《读者》,新书到了,马上让我来做他新书的第一个读者。

关心是一种智慧,关心也是一种感情,关心又是一种境界。培养这种情感,便于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有了这种情怀便易于达到这种境界,便会提升为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感。在具体的“人生实践书”教师身上,学生在试着分辨什么是真、善、美。在学习怎样思维;怎样处理问题;怎样和别人相处。在学习怎样做人,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无声的楷模,甚至于是学生认识、评论社会的模式和标准。从而;一名老师的言行不完全属于自己,他还属于他率领的集体,属于他的学生们,也属于社会。

你往往是希望将自己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你的学生,还往往因为他们的贪玩而批评他们,他们很少记住你批评过他们,但是对于你的喜好很多孩子往往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把你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这些家中的“王子公主”们甘愿自己排在后面。孩子就是这样,你给他六十分之一的关心,而他却给了你百分百的关注。多用点心看待我们的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一定能让我有更多的收获!

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孩子的间的各种矛盾,一件事情刚处理完又会出现另一些矛盾,久而久之,教师心理就会出现“无视孩子间的矛盾”,那后果会怎么样呢?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下面就我亲身观察到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午餐过后,宝宝们开着小火车去散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火车出发了,辰辰排在婷婷的后面,辰辰就去拉婷婷衣服后面的带子,婷婷立即回头说:“不要拉我的带子”,但辰辰不肯松手,婷婷嘟起小嘴生气的说:“你干嘛拉我的带子”,说着就将身体扭来扭去不让他拉,辰辰刚一松手,婷婷就随着队伍走到了前面,辰辰立即追上去继续拉住婷婷的带子,这时婷婷大喊:“不要拉我带子,再拉我去告诉老师”。

说着到了目的地,婷婷这时走到老师跟前说:“老师,辰辰拉我的带子”,这位老师正好跟同事在交流着即将开会的内容,老师听了婷婷的话:“快去和同伴玩”,这时婷婷又转身向另外一名老师求助:“史老师,辰辰拉我的带子”,史老师一边帮着孩子系鞋带,一边说:“你自己告诉他不要拉”,婷婷想了一会儿,立即走到辰辰面前,紧紧的拉住辰辰的衣服,不让他走,这时辰辰大叫“走开,走开,别拉我”,说着就要动手打婷婷,一场矛盾展开了??????婷婷先是试图自己处理与辰辰之间的冲突,多次警告无效之后才去告诉老师,谁知,两位老师都采取了忽视的态度,于是,婷婷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来对付辰辰。显然,教师的“不作为”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婷婷与辰辰之间冲突的升级,可见,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及时介入,妥善处理。在婷婷告状后,应将辰辰请来,引导他换位思考:“如果别人总是拉你的衣服,你会感觉怎样?”这既能使辰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化解婷婷心中的不快。

所以我们教师不要忽视的孩子的话语,孩子有孩子的心里,我们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更好的教育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