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清清的水教学反思【精品多篇】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清清的水教学反思【精品多篇】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一

本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们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增强了同学们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本课的总体效果较好,基本达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我是这样做的。

一、导出课题

首先提示学生,什么样的湖水?读出“清澈”的意思,然后提出问题,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所喜欢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只作引导。

二、读议结合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划记景色美的句子,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且当学生在读时,我一直注意倾听,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

三、深化主题

在本课的结尾处,我配合文中的环保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弯弯腰,捡起一片纸”,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是只把环保挂在口边,从而深化了主题。同时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使学生的目光从课本转向生活,指导了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从课文中体会到的道理。

不过一节课上完,仍会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品析“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正在赛跑呢!”这句话时,虽然让学生了解到了比喻句,但是如果能联系图,让学生到图中找找哪一块石头像青蛙,哪一块石头像雄鹰,相信学生热情会更加高涨。

2、没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有些前松后紧的现象。

看来,我要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地思考、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所在,缺点所在,并找到突破口,一点一点地加以改进。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二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国小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环保”这一专题。本课旨在通过小洁在游览湖水过程中,不随手乱丢果皮纸屑,爱护环境的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篇课文质兼美,语言典范,贴近儿童生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环保”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本课教学,采用分两条线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初读,学生就能感受到两岸和湖中风景的优美和小洁美好的心灵。在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学习两岸的风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学生通读了全文后找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并用—划出来,再让学生通过品读每一句来体会作者描写的优美的两岸风景和湖中的美景,然后在第二课时学习小洁爱护环境的句子来体会小洁美好的心灵,在学生边读的时候边用横线划出,再通过读来体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想像、对比、玩味、观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体会到了风景美与行为美的和谐,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针对本课特点,还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重点。在教学中,力图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实现语文教学的本真出发,组织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字、句,择读课文。在初读后,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文本,找到四处写景美的语段,并随即进行分析指导。

本文词句很美,但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仅仅依靠文本很难感受到风景的美。我通过图片欣赏、联系生活场景,运用想象、对比等方法,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在反复的读和说中使学生感受小湖和山石的优美,使学生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文中描写山石的句子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我让学生先理解“这边,那边”两个词语。再通过引导和启发进行想象说话,用“那边的山石像---------,这边的山石像--------” 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更好的理解了文本。最后由读变背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理解“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化的山峦。”这句话时,我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图片的直观感受和交流,不仅知道了湖面和镜面的相同之处,更理解了什么是“变幻的山峦。” 以上设计,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兴趣浓,发言积极,理解深入,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了语文的三维目标。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三

本文是第七单元第2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别致,贴近儿童生活。《清澈的湖水》记叙了一位名为小洁的女孩自觉保护环境的话故事。

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设定了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

3、会较详细地写比喻句“什么像什么”。

4、促进阅读和想像能力的发展。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先让学生自由读文,同桌合作识记生字;再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分别描写浪花和波纹的句子;然后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两岸的风景和湖中的美景,方法是在学生读后找出描写两个比喻句,让学生通过品读每一句来体会作者描写的优美的两岸风景和湖中的。美景;最后书写生字。

整节课下来,反思有以后感觉不足的地方:

1、一堂生动的课离不开老师丰富的语言魅力,这堂课我的评价和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启发语言的魅力还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细致地挖掘;

2、同桌识记生字,方法单一,太浪费时间;

3、精读课文时不够细致,没有感情朗读或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读后也没有及时准确地评价;

4、因为前面识字部分时间花费太多,最后的书写生字时,时间就来不及了。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四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以游览清澈的湖水为情境,抓住重点句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创设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学生学习兴趣起源于情境的创设,我以游览欣赏美景为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学习课文时,把孩子们带入情境中去通过美妙的文字欣赏美景,感受美,愉悦心情。学生通过欣赏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里快乐的小鱼等景色,真切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二、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我在教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我提问:小洁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样在这美丽的画卷中游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由读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洁和小孩的句子。这种方式,我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启发语言,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习惯。学生找出描写小洁和小孩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后,从中进行比较展开讨论:小洁和小孩,你最喜欢谁,并说说为什么?这些引导性的指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由自学到讨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大胆表达观点的主体性,以达到共鸣感悟小洁的心灵如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这一环节,我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人文教育。

三、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读要有目的,读要有层次。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力求每次朗读都达到一个不同的朗读效果,每次朗读都上升一个层次,循序渐进,读有进步,读有所获,展开朗读训练时,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我采用了比赛读、表演读、师生配读等,学生个别读时,始终不忘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互评互学的朗读兴趣,达到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一堂有生命的课,不仅仅是课文中的知识,还应带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真正让课堂活起来。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细致,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引导学生欣赏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后,启发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出示了重点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2、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一个像字把湖水山石写得美极了,启发学生仿照句式练习说话:_____像________。学生大胆想象,争相发言,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环境的优美。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动的课离不开老师丰富的语言魅力,这堂课我的评价和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启发语言的魅力还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细致地挖掘。但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感悟深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品味了语言,感受了情感的熏陶,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五

在这次公开课上,我讲的是《清澈的湖水》,自己感觉不佳,似乎自己的设计并没有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学生不能有效地进入课堂的情景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这节课虽然我每个环节设计的都没有什么缺漏的地方,但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的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而在我的课堂中却缺少这一点。首先我感觉自己“造境”造得还不够,虽然一直努力想把学生带入那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中,无奈自己的语言匮乏了些,难以为学生营造出那种诗情画意的氛围,所以学生也难以通过朗读发自内心地表达他们的情感。而为什么自己能在纸上表达,一到口头上语言就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不能感染学生呢?王老师对我说,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除了自身的文学语言修养,还得靠平时在课堂上多加磨练。当然这一节课中自己对整个课堂环节安排还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而且也因为预计时间太紧,心中对时间掌握也没个底,不免会在心中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在上课过程中因为要不断地根据时间临时删减课堂环节也就让自己无暇去打造自己的课堂语言,甚至对学生的回答也不能做出非常好的评价与回应,可说是个很大的遗憾。由此看来,对于一个还没有非常成熟的课堂机智的教师来说,有充分的预设才可能从容地去应对课堂生成,否则只能乱了阵脚。

其次,可以说“朗读不够,不到位”是这堂课最大的败笔。设计初衷是想把整堂课定位为“品读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湖水的清澈,因发自内心地对大自然的喜爱从而自然而然地激起对破坏环境者的谴责和痛恨,以及对自觉保护环境行为的一种肯定和赞许。然而还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使得这节课的朗读显得蜻蜓点水,既不能很好地表达孩子的真情实感,也使得朗读很不充分,甚至最后来不及从部分回到整体好好通读整篇课文,那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这个理念在这堂课上就不免流于形式了。

这节课一是自己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练,跟大多数老师一样有着罗嗦,琐碎的特点。二是因为问题太细琐,该问不该问的都喜欢和学生来个对答,总是怕学生还学不懂,也就是分析课文,整合教材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因为不舍得放弃,总想把精彩的环节在一堂课中展示,而不能给自己的课堂时间来个很好的预设。我想也许也是因为自己平时课堂太随心所欲的结果,在平时课堂中也应该有意识地磨练自己,才能逐渐实现对整堂课调控自如。我想,今后这也应该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总之,再一次自己预料中的课堂表现让自己一直以来存在着的某些教学能力上的缺失如在放大镜下一般被放大百倍,让自己也恍然醒悟,知道不能再继续,知道今后该改进的方向。但我相信只要意识到了就一定会有行动,只要行动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六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国小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环保”这一专题。本课旨在通过小洁在游览湖水过程中,不随手乱丢果皮纸屑,爱护环境的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篇课文质兼美,语言典范,贴近儿童生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环保”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启迪。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一堂生动的课离不开老师丰富的语言魅力,这堂课我的评价和激励语言还不够丰富,启发语言的魅力还需更深入地展示,更细致地挖掘。但本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感悟深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品味了语言,感受了情感的熏陶,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为主线,以游览清澈的湖水为情境,抓住重点句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创设美的情境,感受美景。

学生学习兴趣起源于情境的创设,我以游览欣赏美景为情境贯穿整个课堂,学习课文时,把孩子们带入情境中去通过美妙的文字欣赏美景,感受美,愉悦心情。学生通过欣赏湖岸的山石,清澈的湖水,湖里快乐的小鱼等景色,真切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二、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我在教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我提问:小洁和小孩也和大家一样在这美丽的画卷中游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自由读四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洁和小孩的句子。这种方式,我用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启发语言,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习惯。学生找出描写小洁和小孩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后,从中进行比较展开讨论:小洁和小孩,你最喜欢谁,并说说为什么?这些引导性的指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学生由自学到讨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大胆表达观点的主体性,以达到共鸣感悟小洁的心灵如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这一环节,我注重语文工具性的学习,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人文教育。

三、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读要有目的,读要有层次。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

地朗读,力求每次朗读都达到一个不同的朗读效果,每次朗读都上升一个层次,循序渐进,读有进步,读有所获,展开朗读训练时,朗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我采用了比赛读、表演读、师生配读等,学生个别读时,始终不忘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互评互学的朗读兴趣,达到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

四、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一堂有生命的课,不仅仅是课文中的知识,还应带学生走出课堂,拓展思维,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到真正让课堂活起来。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细致,景色美,文字更美妙,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我引导学生欣赏完山石和湖水的美景后,启发学生感受文字的优美,出示了重点句:1、湖水像一面清澈的湖水,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2、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一个像字把湖水山石写得美极了,启发学生仿照句式练习说话:_____像________。学生大胆想象,争相发言,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自然地感受句子的美妙和环境的优美。

不足之处: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学生读的机会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描写景色优美的语句读得太少,而且,读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只采用了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几种最常见的方式,特别是第三自然段,学生几乎没有好好地、完整地读过。

写字指导,在平时,我就十分重视,从一年级的一笔一划,每字必教,到后来教重点笔画,重点字。因为这一课要写的八个字当中,其他六个都是左右结构的,我想把他们放在第二课时一起教,所以这节课就只教学“失”“觉”两个字,口头扩词,讲容易错的笔画,都是平时一直在做的。但学生练字后没有及时展示、评价,这成为本堂课的又一个遗憾。

《清澈的湖水》的教学反思 篇七

本课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在熟读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几名同学合作到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清澈的湖水,意在加深学生对清澈的湖水的喜爱之情,激发兴趣。在教学时,有三名同学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以简笔画的形式合作完成了这幅湖面风景图 ,可下面有一名学生一直把手举得高高的,不肯放下,我就叫他来继续画,出忽我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再添内容,而是把那个太阳擦掉,画了一个人性化的太阳,还画上了眼睛、鼻子和一张微笑着的嘴,当时给我的感觉这幅图一下子就生动起来了,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随机我又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这样改呢?”他说:“因为这样美丽的、清澈的湖水,太阳公公看到了也一定会很高兴的”多么质朴的语言啊,同时又反映出了孩子那天真无暇、可爱、善良的一面,知道有了快乐应该和别人一起分享,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对这湖水的喜爱。我微笑着赞扬了他,肯定了他的想法。在后面的教学中讲到,这样美丽的湖水被一个小男孩扔的香蕉皮给破坏了,这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想对这个小男孩说点什么呢?” 从孩子们的回答中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那个小男孩真的是很气愤,知道了破坏环境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把自己完全容入到了课文中。所以,我认为本课设计画图这一环节很成功,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加地喜欢湖水,为突破重难点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我认为这是我在教学中设计比较好的一个地方 。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篇八

《清澈的湖水》教学反思

莼湖镇下陈国小郑国福

《清澈的湖水》是人教版国小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课,课文文质兼美,语言典范,贴近儿童生活,既能使学生通过文本感受到景色美,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环保”启迪,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这堂课我给了学生什么?我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了吗?答案显然都是不尽如人意的。课后听了周老师的指导,我再一次羞愧地无地自容。“隔靴搔痒”,走教案,成了我这节课最大的“亮点”。

首先是字词句的教学,浮于泛化,点到为止。二年级,还处在学习的低段,字词的教学是根本,也是重中之重。回顾自己的课堂,“欣赏”“山峦”“展翅欲飞”等重点词语的读音和理解,都只是学生读读,老师说说就过了。而对于读准、理解到位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本就没去了解掌握,而是心急的进入下一环节了。特别是对于感情朗读的指导,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至于学生读地效果并没有给予及时到位的评价,从而语言美的感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次是对于“山石像。.。.。.。.。”这个关键句的教学,显得有点无序啰嗦了。对于这样的句子,首先是得解决读通的问题,再是理解写了什么,内容的理解,接着再是方法上渗透,最后是拓展仿写。而我在课堂上,虽然设计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课堂智慧,当自己的思路被学生的一句提问打断后,就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完全乱了秩序,再由于之前字词上花了太多的无用功,导致最后的仿写环节根本没来得及实施。也是本课最遗憾的一点。

最后就是对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感觉成了一句空话。整堂课下来,由于急着去完成教学过程,对于课中,学生的提问,学生的课堂秩序等,我没有去加以重视并引导,整堂课下来就是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自导自演,自己成了主角,学生却被沦落成了我的道具、配角。这是本课的最大失败。

这次上课,真正地给自己上了一课,让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清楚了自己日后的努力方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提升自己,造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