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行业报告多篇

气象服务行业报告多篇

【第1篇】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xx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 、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国小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国小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性服务。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xx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桐城业务楼装饰和整体改造年内必须完工;切实推进枞阳新址建设,年内要达到基本完工要求;潜山观测场搬迁要有整体改善规划,年内要完成土地办证及项目可行性论证,随时做好项目申报;宿松、太湖完成综合改善扫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强县局十件实事,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落实,特别对要争取省局支持的有关单位和县局要做好对接。三是县财市管要严格按照市局财务部门要求,加强综合预算和分类核算,建立相应帐户和账套,在实践中完善中央帐套、地方帐套、科产事业帐套、科产企业帐套核算,坚决杜绝一个户头一本帐,完善和全力推进“县账市管”具体操作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实行科技服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科技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并完善细化,重点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财务公开;加强科技服务项目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加大科技服务督查检查监督力度,通过平台完善对市及各县科技服务各项目流程、合同、财务的监管,确保科技服务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服务资金的分类核算,规范管理,提升综合预算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2篇】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第3篇】气象部门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7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 3 4 5 6 7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1 ,尽在本站范文网。

【第4篇】气象服务总结表彰大会上工作报告

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今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等重大气象服务总结表彰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回良玉副总理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各位专家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气象服务一线的广大气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四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其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百年一遇。所造成的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影响面之广,直接经济损失之大、受灾人口之多,为50年来同类灾害之最。灾情发生后,各级气象部门先后启动38次应急预案,向灾区派出53个工作组,主动开展积雪深度、电线结冰等专项观测,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分析、气候趋势预测、主要公路干线天气预报、煤电油运应急气象服务等专项服务,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报送近17000期各类气象服务材料。各级气象台站共发布寒潮、暴雪、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9412次,发送灾害预警和防御手机短信13.24亿条次。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6次全国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抢险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并分别于1月25日和27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和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派出6个工作组前往灾情严重的地区指导工作,还强化对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的决策气象服务,与国务院有关部委应急联动,齐心协力防灾抗灾,圆满完成了气象服务保障任务。精神融化冰雪,冰雪见证责任。面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广大气象工作者以行动诠释了责任、勇气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任务面前不弯腰,在责任面前不松劲,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始终坚守岗位,在抢险抗灾最紧迫的时候始终认真服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这场极端的气象灾害!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灾区不利的天气气候不仅严重影响抗震救灾进度,而且可能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做好抗震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刻不容缓,必须全力以赴。地震发生后仅两小时,中国气象局就启动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把抗震救灾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业务、服务、应急、保障等骨干力量组建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天上午,中国气象局工作组就赶到四川灾区。在抗震救灾期间,中国气象局先后召开15次抗震救灾专题会议,坚决按照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的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并主动参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及地震监测组和水利组救灾指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局紧急抽调中央气象台及有关省(市)气象局的预报专家分批赴地震灾区指导和协助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协调中央有关部门、有关省(区、市)气象局、军队向地震灾区调配了发电机、自动气象站、海事卫星电话、移动气象应急车、移动天气雷达等各类急需装备320台(套),为抗震救灾气象服务提供了一切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灾区气象台站克服困难,新建14个临时自动气象站,组建8个应急气象观测小分队、7个军地混编联合气象小分队,组织66个应急观测站(队)开展加密气象监测。灾区气象业务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恢复,在某些关键区域,观测空白得到了填补,预报服务得到了延伸。我们还打破常规,提前启动风云气象卫星加密观测业务,及时部署灾区周边地区加密高空探测、灾区帐篷和活动板房内外的气象观测和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防避雷设施建设,主动开展航空气象预报、堰塞湖面雨量预报、全国救灾物资运输通道气象预报服务、卫生防疫气象预报服务。在气象台站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灾区气象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抗震救灾各项气象保障服务没有停顿、没有失误。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泄流的保障、防雷避灾服务等方面效果显着,没有造成一人死亡。这确实是一个奇迹!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基层气象台站和气象工作者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首要位置,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斗在服务一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恢复业务并全面开展气象保障服务,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时值我国汛期,天气复杂多变,气候异常,突发性降雨多,雷电也多。面对这些挑战和对气象预报服务的特殊要求,中国气象局围绕“有特色、高水平”奥运气象服务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奥运火炬境内外传递和在珠峰顶上的传递、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奥运体育赛事、公众出行观赛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气象保障服务。我们成功地为奥运火炬传递组织了参与人数最多,覆盖区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我们派出了由38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中央气象台珠峰气象保障队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克服各种困难,架设各种设备,建起珠峰气象台,连续工作34天,提前7天准确预报出5月8日适宜登顶的最佳时间,为实现火炬登顶和传递一次冲击、一次登顶、一次成功和绝对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七年磨剑、三年演练,举全国之力,全力做好奥运气象预报服务,准确、精细地预报奥运赛事天气,及时将场馆实时气象监测资料和逐小时预报结果传送到奥组委主运行中心,派出气象服务专家组进驻奥组委竞赛指挥中心,为竞赛日程安排和比赛的顺利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我们依靠高科技手段,在奥运会开(闭)幕式和残奥会闭幕式期间开展大规模的人工消减雨作业行动,确保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在无雨状态下进行,这是奥运史上首次成功进行的人工消减雨作业的范例。我们累计发送奥运气象短信上亿条,气象网站点击率达到480万人次,免费发送奥运史上首份《奥运天气资讯》报纸,在奥运频道气象服务中增加了手语,中国天气网增加中、英、法、德、日、西班牙语音播报。社会调查表明,奥运期间公众对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3.1%,残奥会期间气象服务满意度更是高达96.8%!

【第5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调研报告

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公共气象服务调研报告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二)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报服务能力,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

1、抓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突出雷达工程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提升服务水平、业务能力的正确方式和有效途径。要以公共气象服务为引领,以气象预测预报为核心,以综合气象业务为基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步伐。

要完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流程、服务规范,质量考核和效益评估,提高公众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深入开展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城乡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和制度,加强交通、旅游、电力专业气象服务能力。要改进和完善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技术方法,提高降水预报水平,预报成绩要达全省较前水平;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完善业务值班、预警发布等制度,加强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技术总结分析;加强规范化建设,编制业务手册,服务手册,技术要规范,使每个业务人员都能很好地掌握地方天气特点进行针对性服务。

坚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提高气象的装备水平。要全力以赴抓好全国布点的_____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楼要确保20xx年底前达到基本运行,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气象新区建设要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专业气象观测站点建设,进一步做好望江、宿松风能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争取省局在我市高速干线,布设包括能见度自动探测项目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全面升级建设县级dvb-s数据接收系统,进一步发挥业务监控系统的作用。落实装备保障“三级管理、二级维修”业务工作体制改革,市保障中心要实质性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的巡查、巡检、校标、维修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气象观测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气象站历史沿革、观测环境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要继续抓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和改善,年内专项规划要全面完成,对环境无法改善的县局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进行站址迁移。

2、继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突出保证基础业务质量稳定

继续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继续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提高服务意识,强化责任感;继续加强学习和岗位练兵,练好基本功。抓好日常仪器巡视维护、观测发报、报表审核、网络维护等关键环节,继续完善基础业务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建立业务管理员台站联系制度。每个业务管理员联系1-3个台站,负责所联系台站的业务指导和运行监控;建立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制度,监网科每月召开一次有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市业务质量分析会,对前期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下一步业务工作进行部署。切实保证地面测报、高空探测、农业气象业务质量的稳定,保证区域自动站、特种观测 、网络传输等考核达到目标要求。

弘扬我市基础业务工作优良传统,提高管理水平。组织制定和完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急需的规范标准,积极研究开发市县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平台。继续完善台站监测网络业务应急预案。加强探测业务及保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预警信息发布,灾情直报流程及制度。健全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加强预案演练,全面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制定相关应急预案,适时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做好区域站的评估和优化工作,完善区域站网布局。加强区域站的巡视、维护和维修,提高区域站资料的可靠性。

3、继续抓好气象服务,突出气象防灾减灾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是党和国家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_____市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需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工作。以“一年四季不放松,一个过程不放过”为宗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做到服务准确、及时、优质、高效,切实当好决策气象参谋。

要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全面做好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放在气象工作的首位,秉承气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毫不放松地抓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工作。切实加强汛期气象服务,全力做好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主动性。发挥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效益,拓展预警时空。提高科研与业务结合能力,促进内在质量的稳定提高。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灾害调查,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防灾减灾协调机制。加强雷电防护气象服务,积极做好国家农村中国小雷电防护项目;加快人影作业装备升级,抓住中央财政投资机遇,各县(市)局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完成火箭人工增雨配备。

4、加强为“三农”服务,突出特色服务

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落实三中全会精神重要举措,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能力。提升气象信息和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气象协理员队伍,强化农村气象服务公益化。推进和实施安徽省《粮食增产气象服务工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服务。加强农业气象业务能力建设,促进农业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发展。加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丰富我市为农服务手段,同时积极参加全省农业气象科研交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警和病虫害气象服务。加强森林火险等级气象预报服务。以农网、先锋网或政务网为依托,全面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协理员)队伍的建设、管理和培训,使气象信息员成为气象信息通讯员、气象灾害预报与警报接收传播员、气象灾情收集报告员,

乡镇自动站日常巡视和维护管理员。继续加强对农村国小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教育,探索对不发达地区信息传输途径。

5、加强科技服务,突出部门合作和社会管理

突出强化部门合作,重点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影视服务的拓展工作。要不断拓展气象影视服务资源,在县级力争不少于2个频(次),探索开展网络气象影视和手机气象影视服务项目。逐步完成市带县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业务,推动建立市县广告集约经营机制。要积极培育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托气象业务和科技优势的新项目。按照《气象法》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第18号令)的规定和要求,加大投入,提高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县配合,勇于承担重大论证项目;与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推动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加强与环保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力度,推进环境气象服务,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和绿色能源应用服务,积极培育新的科技服务增长点。

突出强化社会管理职能,要继续加强地方气象规章建设,依法履行气象信息发布、防雷安全、气球施放安全、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防灾减灾等社会管理职能。重点要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与职能部门合作,依法加强防雷社会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雷安全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图审、跟踪检测、防雷工程管理、竣工验收等防雷各项管理、业务、检测和工程服务,加强全社会,特别是农村、学校、社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减灾宣传教育,推进城市社区和乡村的防雷技术性服务。推动雷击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工作,体现气象高科技含量,不断拓展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

6、加强气象人才体系建设,突出优秀人才的培养

继续重视和加强气象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人才对支撑气象业务科技发展的主导性作用,不断增强气象事业发展后劲。努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成长、成才条件,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省内外学术交流,在科研业务实践中不断提高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做好科技带头人、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的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首次设岗聘用后的管理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岗位考核办法,建立岗位考核档案;不断完善对中青年科技骨干、青年科技新秀、高级职称岗位的业绩评价。通过录用和选调的途径,进一步充实业务队伍,加大业务岗位培训力度,健全完善新进人员岗前考核、上岗资格审核以及培养工作。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领导能力。继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快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更加关注年轻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技素养的提高,注意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磨练、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要通过调整,使科级领导班子结构有改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形成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科级干部队伍。

继续合理控制队伍总量,提高气象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编制内外气象职工总量都要合理控制,聘用人员素质能力要符合岗位要求,聘用程序要符合有关法规。市县级业务单位新进人员必须具备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背景的本科以上人员,外聘人员必须符合外聘人员管理办法规定身份。积极探索充满活力的人员流动机制,加大市局专业技术空缺岗位从县(市)气象部门择优选拔聘用力度;市局机关要进一步补充有业务工作经历素质优秀的管理人员,注重从气象事业单位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依照公务员法以及公务员调任规定,通过调任的方式补充到市局机关担任科级领导职务。要继续加强编制外用人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突出市县一体发展

全面落实《安徽省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台站工作实施意见暨20xx年行动计划》,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一体化、网络化综合管理和远程监控,进一步完善市县一体综合管理,全面规范科技服务管理,实行合同、申报网络远程控制,加强综合预算,解决“县财市管”的问题,理顺资金收支关系。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桐城业务楼装饰和整体改造年内必须完工;切实推进枞阳新址建设,年内要达到基本完工要求;潜山观测场搬迁要有整体改善规划,年内要完成土地办证及项目可行性论证,随时做好项目申报;宿松、太湖完成综合改善扫尾工作。二是按照省局20xx年加强县局十件实事,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做好落实,特别对要争取省局支持的有关单位和县局要做好对接。三是县财市管要严格按照市局财务部门要求,加强综合预算和分类核算,建立相应帐户和账套,在实践中完善中央帐套、地方帐套、科产事业帐套、科产企业帐套核算,坚决杜绝一个户头一本帐,完善和全力推进“县账市管”具体操作方法。四是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实行科技服务管理网络化管理,《科技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投入日常业务运行并完善细化,重点加强合同管理,流程管理,财务公开;加强科技服务项目成本控制,增收节支;加大科技服务督查检查监督力度,通过平台完善对市及各县科技服务各项目流程、合同、财务的监管,确保科技服务稳定健康发展。要加强科技服务资金的分类核算,规范管理,提升综合预算和综合管理水平。五是积极探索市县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要突出实践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在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公共气象服务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措施,全力推进气象事业的科学发展。

【第6篇】县气象服务三农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xx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119°2′-119°52′,北纬34°11′-34°38′。国土面积154.273千公顷,辖13个乡镇,302个行政村,人口100.26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特色农业主要有伊山镇的西瓜、陡沟乡的芦蒿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刚刚建成万亩蓝莓基地等。夏玉米主要集中在图河乡和南岗乡,现有一个国家级和一个省级万亩创建基地。xx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南北气候过渡带和海陆过渡带,属亚热带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台风、暴雨、雷电、干旱、大风、高温、暴雪、低温冰冻、冰雹、龙卷、大雾等都有发生,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有暴雨、干旱、雷电、低温冻害、高温、大风,常常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作为农业大县,对气象灾害的影响十分敏感,现代农业生产和气象条件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同时,随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对气象服务工作从服务的具体内容到服务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同时,为更好地贯彻《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全县“三农”服务专项工作,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组织做好“三农”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xx县实际情况,xx县气象局近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三农”服务专项调研,重点了解和掌握“三农”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以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工作。

一、调查方法及步骤

气象服务需求调查以面对面的现场提问式、书面和座谈会形式进行,主要了解被调查对象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的需求、需要服务产品和手段、气象科普服务形式、建议和意见等。全面、科学地反映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同时反映广大群众对气象服务的具体要求。调查时间为4月10日~4月16日,调查对象为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和生产一线的普通农民、特色农业大户和养殖户,共发放气象服务需求问卷调查表302份,回收302份,回收率为100%,座谈会调查1次,面对面现场调研10次,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按指标体系进行分类整理和相关的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对新时期做好“三农”气象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主要有:

(一)农村气象服务需求有了新的变化。相对来说,过去的农业结构单一,气象服务需求简单。农业结构调整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对气象服务和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产品种类要求更多。今后一段时间内,除了常规预报外,天气实况、生活健康指数、出行天气参考、农事气象分析的需求等将显得迫切;预报要求更加精细化,由于农业新技术的运用,不仅从时间上,而且从空间上也要求预报要素尽量精细,要求降雨落区、量级等都要准确;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不仅需要提供预报,而且需要进行分析,并提供具体的防范措施;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还需要提供各种农业气候论证、评价。这些服务需求,仍然不能直接到达农民的手中。

(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措施缺乏。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但是应对农村气象灾害的措施不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抵御气象灾害风险,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响应及时的可行性较强的规划和预案。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多数农民只能望天兴叹。

(三)服务产品和服务手段相对落后。过去由于需求简单,预报准确率不高,气象信息的发布主要通过广播电视、96121声讯电话定时发布。近几年,在农用天气预报上也做了许多尝试,但针对性、实用性还不强,不能及时向基层农民传递。因此,如何最好最快的将实用的气象信息及时的传递到广大农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手中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气象科普率不高。多年来,我们通过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周、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但活动的地点大多集中在县城、集镇,覆盖面有限,绝大多数农民不能直接接受气象科普教育,急切要求气象科普进村入户。

三、“三农”工作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通过调研和分析,就气象服务工作而言,我县农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高产稳产意义重大,要求气象预报精细、准确。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方式由粗放型、零散型向精细化集约化不断转变。虽然粮食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粮食高产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气象部门做好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评估工作,提供精细而准确的农业气象服务,确保农业高产稳产。

2、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需求迫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开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气象应用服务,以满足作物引种、区划等所取专业气象的需要,为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提供及时的气象保障服务。

3、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急需完善。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甚至比较偏僻,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较少。切实做好为百姓的气象服务,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提高气象信息覆盖率,使广大农民最方便地获得气象服务信息。

四、我县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措施和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气象部门为农村的服务措施主要是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的能力;依托社会的'电视和通讯科技发展能力和现代通讯技术,把针对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气象信息无缝隙的及时送到农民的手中,帮助广大农民防灾减灾。

2、着力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年景预测和预估技术研究,积极支持针对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技术方法研究,进一步增加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3、气象部门负责收集气象灾情并直接上报政府,这样有利于帮助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当地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帮助领导在指挥抗灾和减灾时科学决策。同时,气象部门对气象灾害现场拍摄的资料,作为灾害资料予以保存,以便在以后的科研中进行分析和利用;气象部门通过电视等传媒以实时报道的形式加强科普宣传,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气象部门要把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认真组织作业,不定期组织对当地人工增雨和防雹的效益进行科学评估。

5、气象部门应当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特别通过气象手机短信向农民用户及时发布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气象信息。

6、积极推广气象预警大喇叭建设,及时通过大喇叭广播的形式把气象预警、预报信息通知到每一个农民家庭,使广大农民群众对突发的气象灾害提前做好预防,把气象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加强农村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加强乡镇气象协理员培训,将协理员培训成气象科技的行家里手,再通过协理员,培训村信息员,信息员将气象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也可通过免费发放气象信息明白卡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五、结语

通过调研和分析,气象部门更加认识到“三农”气象服务的重要性,所以加大和完善大气综合监测体系,细化为农服务产品、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建立各类气象预警服务系统,为经济发展需求开发各类特色气象服务。天气预报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提高精度和准确率,利用各种渠道使广大用户及时收到天气预报和气象科普信息,让广大农民能用、会用、及时用到实用的气象信息,并结合自己的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做好防灾减灾,使气象服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2020最新县气象服务三农需求情况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