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温暖(精)【精品多篇】

向往温暖(精)【精品多篇】

向往温暖(精 篇一

“一送红军下了山、二送红军大路旁、三送红军到拿山……十送红军望月亭。”9月4日,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曲《十送红军》在电影《半条棉被》湖南首映式现场响起。

10月14日晚上七点半,根据县局教育整顿要求和县局党委部署,我局积极组织了广大民辅警集体观看革命历史教育题材电影《半条棉被》。通过观看《半条棉被》重温红军长征期间“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坚守为民情怀,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

该影片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三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连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由此结下革命友谊的故事,以及红军为革命斗争不畏艰险、长途跋涉、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该片已被列为2020年湖南省“光影铸魂”电影党课的推荐片目。

我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90分钟,却久久沉浸在那个艰苦的革命年代。大雨滂沱的秋夜,三名女红军在村子的一处屋檐下避雨,一杆步枪,一个电台,一床喜被是她们的全部家当,而屋内的小脚女人徐解秀带着生病的孩子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从此刻起,她们的命运将因这床充满故事、充满期待的棉被紧密相连。

片中三名女红军帮徐解秀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拿出仅有的药物给她的孩子治病,趁着修整期间帮她 修缮漏水的屋顶,在村民的房子遭遇焚毁时帮助村民筹钱盖屋等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幕幕地呈现在我眼前,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红军战士们早已困顿不堪、伤痕累累,但在乡亲们面前,却又成了保护乡亲们的英雄,成了当地老百姓中的一员。群众们从最初不了解红军、甚至误解红军,到最后主动给红军送吃的、为红军战士们祈祷。最终,红军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

当影片进行至三位女红军临走时将自已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给借宿女人的情节,我内心的浮躁被红军的为民情结所吞噬,胸中翻起层层涟漪,五味杂陈……短短几天的军民生活,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了红军亲民、爱民、助民、护民的为民情怀。

他们曾是多么鲜活的个体,为取得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已的一切,哪怕身负重伤,双目失明,步履蹒跚,也要坚决执行任务,勇往直前,决不后退;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有的十几岁,有的刚结婚,还未来得及为人父、为人母,就热血洒战场。他们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英雄,革命的先烈,值得后人敬仰、缅怀……

《半条棉被》从艺术上讲,可以说编导者较好地完成了这一主题展示。全片故事编排不断拨动着观众的情绪,一阵阵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革命意志坚定而又朴实有情有义的女红军董秀云形象,鲜活而丰满,演员的外形与气质也很符合这个特定的人物,表演把握也很准确,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深化了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比之下,当地百姓徐解秀的形象如果更加憨厚质朴,少些书卷的文雅,可能就会有更多当地贫困山民的质感。她住所建筑如果更加贫穷简陋,甚至破败不堪,不仅造型上更加有特色和冲击力,可能会更加真实地还原那个年代与环境,也会更好地营造那个特定的氛围,使“半条棉被”的内涵更加丰富而深邃,当然故事也会更加感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想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还是应该去感受一下这部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振奋和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半条棉被”虽已尘封于历史之中,但它所散发出的精神却历久弥新。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温暖的故事能够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半条被子”里深深藏着共产党人的初心——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人心。过去如此,今天依然。“一枝一叶总关情”,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人民至上,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更是每一名党员的初心。无论身居何职,当以人民利益为重。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为他们撑起一把雨伞,送去一片爱心,助他们渡过难关,这应该是值得一做的事。平凡的人,可做不平凡的事,无论大小,只为初心。

大家在观看影片后表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半条被子”故事中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本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持续造福人民,以工作的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棉被”的温暖承载的不仅仅是⼀段历史,更是共产党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向往温暖(精 篇二

阵阵季风从西北刮来,秋末冬初,早已没了暖意。

落叶牵动着寒风送走了一批批候鸟,候鸟伴随着柔和阳光去了南方,我呆呆地望着它们远去的背影,思考着为何自己却没有一双翅膀。

不久,我的身影便被它们远抛在身后,但它们并没因那双有力的翅膀得到我的欣赏。

无意间眨眼,促使思绪夜受到了牵连,刚才还幻想着自己能有双翅膀,此时却又觉得有些幼稚。

“嗡……”

一个响彻整个夏天的声音又再度响起,不由地心生疑虑:这么冷的天,居然还有苍蝇!

早已收起来的蚊剂被我翻找出来,只为了继续享受先前的那番寂静。“兹”地一声,便只剩下一串垂死挣扎的哀鸣。

随着声音的渐渐淡去,那对娇小灵珑的翅膀也渐渐停止颤动。天地间又多了一份凄凉,换来的是我片刻的喜悦。

同样的一双翅膀,同样的一颗渴望生存的心,但结果为何截然不同。大脑不断思考的同时,缓缓地走到茶几旁,抽出一张纸,包住了那具脆弱尸体,随手扔进了垃圾筒。正是因为它有了那双翅膀,翅膀振动的声音暴露了自己,才招致了灭顶之灾。

窗外传来一声鸟叫,使我的目光又转移到窗外,看到的是一只煽动翅膀飞向南方的大雁。同样是一双翅膀,它却完美地将其利用,得到的是南方的温暖,是生存的希望。

那个背影最终得到我的欣赏,原因不仅仅是那双有力的翅膀,更是因为它对温暖的向往。

向往温暖(精 篇三

再过一年,我就要毕业了,而我向往的中学是……

走在去学校的小路上,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立在小路的两旁。穿过街道,再走一小段路就到达了我向往的中学。高大的校门映入我的眼帘,左右是一排用栏杆做成的围墙。校门外还有专门阅读书籍的电子读书馆,里面是书的海洋,带领你走进知识天地去博览群书。

走进校园,宏伟壮观的教学楼高耸入云。花园里有着数不清的植物,树木长出嫩绿的新芽,花骨朵儿含苞待放,小草穿上绿色的衣裳,变得绿油油的。还有“滴滴答答”的喷泉声,喷泉下的水池里游着几条小鱼。操场的跑道边是绿化带,左边是主席台。每周一,全校师生都要在此举行升旗仪式,五星红旗在最顶端飘扬。操场跑道的旁边还有攀岩墙,墙上都是动物,刻画着生动的故事。

教室里是一副干净、崭新的模样。窗台上摆放着一株株盆栽,雪白的墙上一尘不染,用来展示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讲台上有一台投影机,放映出课文的精彩画面。劳动工具也是崭新的,没有被损坏的痕迹。

来这所学校教书的老师们都是一流的,都是从各种名牌大学毕业后来这里的。比如:牛津、哈佛、清华和北大等著名大学。语文老师和蔼可亲,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能让他们更快地进步;数学老师思维力强,对于各种难题,学生们在他们的讲解下都能掌握解题技巧;英语老师让学生们加强语法练习,他们能很快地用口语交流对话;历史老师博古通今;音乐老师音色动人;科学老师带领同学们去科学实验室里去做各种各样的实验……

我向往的中学里会有很多兴趣班,有乒乓球组、纂刻组、书法组等。它们不仅让同学们有了一技之长,还丰富了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我向往的中学生活是这样的: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同学善良有爱,互帮互助,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校园是我们温暖的天地,我们是朋友、亲人,是彼此成长的见证人。

这就是我向往的国中,希望我毕业之后,能考上这所我向往的学校!

向往温暖(精 篇四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铭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寄予中秋》。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皎皎似镜。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同学们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为什么叫“中秋”呢?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等。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着名的当然要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称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表达中秋之夜的思乡情怀。我们敬仰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在这月圆之夜凝望着天上的明月,立志要报效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思念着亲人、思念着家乡,挂念着祖国;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人民的利益,放弃了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学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提!

第二,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工作的亲人发送一条温馨的祝福短信。

第三,为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立下壮志。请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竖家的希望!

最后我衷心地向学校的各位领导,忘我工作的老师,向勤奋学习的全体同学,向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声:中秋快乐!

向往温暖(精 篇五

我想自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海边有一套自我的房子,每一天听着海涛的声音,看着海里泛起的浪花,又昙花一现,晚上看着这霞光,来享受一下海天接一的美。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大海在我的想象中是浩瀚的,是一望无极的,虽然有时候冲动的想去一览它的壮观,但事实我的梦想还是很遥远的,我想着自我能够创造这个奇迹去好好的享受一下那样的感觉,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全凭借着自我像把它描绘成我们伟大的母亲。时隔十几年我还是没有机会去看看我们伟大的母亲是什么样的,也许就是我想象的这样,汹涌澎湃的巨浪拍打着海岸,在向她的子女们宣泄着她的威力。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喜欢海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喜欢蓝色,喜欢看那蓝色的天空,观看静静的海面时而泛起的波浪,听说海水是碧蓝的。有时间真想目睹一下她的容颜。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有人说女人要想水一样,要温柔,善良,坚强,勇敢。是啊当我们把大海称作伟大的母亲的时候我们就承认了这一点,女人真的是应当想水,跟应当像海水一样的,有着那坚毅的力量,有着开阔的胸怀,有着安逸的温柔。喜欢海,喜欢她的一切,自我的愿望对有些人来说是易如反掌,而对我那将是我的一生的追求,可是我想我所梦想的过程是美丽的,浪漫的。

大海—我向往的地方

听海浪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