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成长心路历程

我出生在一个“农民式”的小村庄家庭,父亲以上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我的父亲是一个国小教师。在我记事起,我的父亲就在边远的山区任教,一直到退休。可能是家境的贫寒(当时我的家庭每年都要上缴四、五十元的口粮钱),作为农村妇女的妈妈就一心想让我读师范早点端上“铁饭碗”,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当老师的崇高。

教师个人成长心路历程

9岁,母亲送我走进了村子里的国小校,从此,我成为了一名国小生

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国小、国中,1986年8月的一天,我被云南省大姚师范学校录取,开始了我从教生涯的起步旅程。1989年7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姚安县江尾国小任教,前脚刚走出学校的我,后脚就又走进了学校,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从听课变成了讲课。回想起第一次捧起书本,面对四十多双孩子的目光,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我终于成为了母亲眼中的老师,紧张的是因为有好几个孩子都比我要高大和结实。

就这样,我有了属于我自己的讲台,那个时候我20岁。回想着自己从小家里贫困的岁月,回想到自己的一路艰辛和母亲的期望,再看着台下面的孩子们,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让我的学生能走出这片贫困的红土地,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去描绘出自己的新天地。在这个愿望的驱使下,我和其他同事一样,利用已经用完墨水的小瓶子,自己制作煤油灯具,找供销社的叔叔开后门买来煤油,点上煤油灯便开始了准备自己下一天要上课的教学设计。昏暗的灯光下,一行行备课在教案本上生成,一本本作业本在红笔的挥映下经过检阅……

初入教坛的我就犹如一张刚出坊的白纸,虽然自己是师范专业学习毕业,但对于实际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我的学生会听懂我的讲课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不知思考了多少遍。忽然,在冥冥中一个陌生的声音细声地告诉我:不会,那就学吧。说干就干,第二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床,洗漱完毕,就跟着与我搭班的赵老师走进了课堂,认真地当起了他的学生……渐渐地,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我都走了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10月楚雄州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在全州各县市拉开了序幕,姚安县各乡镇教师都踊跃组织参加赛课。我所在的光禄镇的十一所学校先完成了初赛,我自然也跑在了起跑线以上,成为了十一名选手中的一员。参加完复赛,我再次站到了领奖台上,获得了全乡镇数学课堂教学一等奖,同时被推荐参加来年春的县级决赛。1992年春,我代表光禄镇参加全县的数学课堂教学竞赛,结果获得了全县坝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年5月,我被推荐代表姚安县参加了楚雄州的课堂教学竞赛,获得了州级坝区组数学课堂讲赛第三名(州级二等奖)。

回到学校,同学们都纷纷跑过来问这问那。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挤到我身边,拽着我的袖口仰着头问道:“张老师,你这次出去讲课,一定取得了好成绩,对吗?”,我问:为什么呢?她说“就凭您在课堂中的那种严厉、认真负责的劲,我想,其他人是比不赢您的”。我没有回答,只用赞许的眼光看着她轻轻地笑了笑……

6月30日,我们班的孩子们参加了毕业考试,许多孩子都拿到了国中的录取通知书。

9月1日,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学校。而我,被调到了姚安县西街国小。这是县城两所国小中的一所,可以想见当时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力有多强。我没有退缩,更不会惧怕,毅然走进了教室,走上了讲台,渐渐地,这里的学生又成了我的好朋友。

两年后,由于学校的信任,我被任命为姚安县西街国小的教务主任。虽然有这样的职务压身,但我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教好我的学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从一个年轻教师,走过了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副校长等工作职务,然而,学生却依然是我的好朋友、好伙伴。

三十年过去了,看着我的学生们走了一批又一批,看着他们考上其他学校,看着他们从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有理想、有志向的青年,我知道,我留不住他们,我所能留住的只能是他们展翅翱翔的身影。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我想对我的同事和我的孩子们说:其实地上有很多路,走好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只要您坚持走下来,一定会越来越宽广。回望我自己走过的路,虽然不那么宽广,不那么平坦,却洒满了汗水和艰辛,也留下了一串串用心走出的深深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