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口技》阅读答案精品多篇

《口技》阅读答案 篇一

文言文阅读。(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坐寂然(坐,通“座”)宾客意少舒(少,稍稍。)

B.会宾客大宴(宴,宴会)妇拍儿呜之(呜,轻声哼唱哄孩子入睡。)

C.妇抚儿乳(乳,喂奶)稍稍正坐。(稍稍,渐渐)

D.众妙毕备(备,具备) 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小题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了表演前的气氛,从侧面反映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B.第二段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写作顺序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C.“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艺人技艺的高超。

D.这两段文字节选自《口技》,作者张潮,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小题3: “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中的“善”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小题5: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2分)总领全文,全文围绕“善”字展开来表现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小题4:(4分)(1) 远远地听见深巷中传来狗叫声,接着就听见有个妇人被惊醒了,伸着懒腰,打着呵欠。

(2)忽然间,抚尺响了一声,各种声音都停止了。

小题5:(3分)写观众的反应,表现口技表演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侧面表现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口技》阅读答案 篇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题目。(15分)

口 技(节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小题1】给下列划线词语注音。(2分)

中间: 曳屋: 许许声: 几欲:

【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2分)A.曳屋许许声 B.不能名其一处 C.奋袖出臂 D.群响毕绝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4】指出下面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怎样?(3分)

【小题5】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你对全文有何感受?(4分)

答案

【小题1】略(见课文下注释)

【小题1】A.拉 B.说出C.扬起,举起D.都,全

【小题1】略。见教师用书。

【小题1】夸张、顶真。作用是突出民间艺人技艺的高超。

【小题1】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在内容上深化主题,有力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感受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对文言文字词的读音要针对性掌握。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强调重点词语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了解常见修辞,明确各种修辞的作用。

【小题1】文句或文段的作用常常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

《口技》阅读答案 篇三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课内语段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

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奋____俄而____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2.表明口技不是靠其它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其目的,全在于赞美表演者技艺之高。 3.全文紧扣表演的“善”,既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来正面突出口技表演的“善”,又用众宾反应来侧面烘托口技表演的“善”;既有作者简要的评论,画龙点睛地赞美口技表演的“善”;又有意味深长的开头与结尾以道具的简单来反衬口技表演的“善”。

1、①fèi ②jī

2、①夹杂 ②扬起,举起 ③一会儿 ④哆嗦的样子 3.①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②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③又夹。

4、“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6、……泼水声‖……名其一处也‖……几欲先走。第一层写口技表演,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作者的议论;第三层是宾客的反应,是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