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二年级古诗词(精品多篇)

国小二年级古诗词(精品多篇)

国小二年级古诗词 篇一

上册

《赠刘景文》 《山行》 《回乡偶书》 《赠汪伦》

1、《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说】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色是在秋末冬初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

2、《山行》

作者:杜牧(唐代诗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

深秋时节,山上蜿蜒的小路曲径通幽。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3、《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4、《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下册

《赋得古原草送别》 《宿新市徐公店》 《望庐山瀑布》 《绝句》

1、《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唐代诗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国小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2、《宿新市徐公店》

作者:杨万里(宋代诗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翻译】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找不到它们了。

3、《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4、《绝句》

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国小二年级古诗词 篇二

复习理念:

通过回顾与整理课内外古诗,使学生养成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读诗句、晓诗意、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复习,重温诗句,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所学过的古诗。

2、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大会,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板书课题:古诗词)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学过的古诗也很多了,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大家是如何背诵古诗的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看图记忆法等。

3、学习归类列表法。

(1)回顾本学期的课内外古诗有哪些?生答。(课件出示)

(2)师生配合,利用思维导图板书整理并复习背诵课外古诗

三、分组梳理课内古诗

1每组利用思维导图框架梳理一首诗,包括作者、朝代、内容、表达思想。

2、组内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师随机板书,梳理课内古诗。

四、闯关比赛

1、过渡: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起复习了本册书的课内古诗,但老师知道,大家的诗词储备绝不仅仅限于课内,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次闯过游戏。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小组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举头红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落三秋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花送远香。

(5)临行密密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第二关:金睛火眼。

细心观察,找出诗句中的错别字。

(1)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新荷浮水层层碧,小草慢坡片片青。

(3)儿童放学回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路人借问摇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5)迟日江山立,春风花草香。

(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

第三关:巧妙运用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也会随口吟诵。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1)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2)春天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芽,垂挂着万千根枝条,我不禁想起贺知章的诗句“_______ ___ ___。”

(3)“_______ , ___ _ _。”我们要爱惜粮食,因为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

五、总结梳理

1、组织学生对照板书总结本节课内容。师: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古诗,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

六、迁移运用,课上练笔

1、师:大家看,思维导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整理记忆、背诵更快,还能帮助我们梳理知识,把握重点。我们要学着画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古诗词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的意境却意味深长,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景物、一些画面、一件事情让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在写话之前先画一画思维导图,把思路整理清楚,写话的时候就不会东拼西凑、思路混乱了。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指名展示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写话练习

2、自主选择

(1)课下再搜集两首你喜欢的诗整理在采蜜集上;

(2)自由选择一首古诗做诗配画。

国小二年级古诗词 篇三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枯:枯萎,枯死。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

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草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