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情况报告多篇

贫困情况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贫困居民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

_____省_____县_____镇曾经是_____县城所在地,地跨一江两河,是三峡库区的移民大镇。在三峡工程建设中,_____镇顺利完成了公路复建和集镇建设搬迁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一、二、三期移民搬迁清库以及库区地灾治理等项目工程,确保了三峡工程按期蓄水发电通航和库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受到了国务院三建委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可是,因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多种原因留下的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困难、失地农民发展艰难等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一、问题现状

(一)县城东迁和移民搬迁过程中原老县城和香溪集镇剩下的居民困难突出。其主要特点是:

3、家庭负担过重。多数贫困居民家庭负担最重的是子女教育,从国小到国中再到高中,负担各不相同。其次是房租费,40的贫困居民没有自己的房屋,每月要30-120元不等的房租费开支。家庭经济承受力及其脆弱,最担心家中有人染上疾病。

4、多数家庭住屋困难。据调查,现有贫困居民只有25左右的家庭建了房,并且100的负债,大都在3-6万元。没建房的家庭只得靠租房或是搭临时简易房居住,还有一部分贫困居民则居住在老县城175米线上经过政府出钱改造的残值房中。

(三)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发展值得关心。1997年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以来,每年都有100多乃至几百人盲目无序的流向社会。这些人的户口很少迁往农村,一般都是找人托亲挂靠在县、镇不同单位。他们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居民,更不是干部职工。什么就业再就业、惠农、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都沾不到边,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几乎成了社会的盲点,发展十分困难。

二、问题影响

复杂的原因造成了这部分人群生活艰辛,发展困难,若长此下去,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不利构建和谐社会。突出表现有四:

(一)影响社会稳定。多数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子女因经济条件差只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国中未读完即流向社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在这部分家庭中,少数子女生活堕落,抽烟酗酒,打牌赌博,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影响家庭稳定。在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中,离婚的多,出走的多,留守的多,孤居的多。不少家庭主妇忍耐不住贫寒,不得不抛开朝夕相伴的丈夫和老人小孩离家出走,谋求新的生活出路。贫困限制了子女读书就业和今后的发展,造成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家庭生活状况的恶性循环。

(三)是影响政府形象。上述人群总认为他们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付出了牺牲、做出了奉献。政府亏待了他们,造成目前状况的根源在政府。因而,他们埋怨政府,怀疑党的政策,思想消极,牢骚满腹。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属人员生活贫困和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5个方面:

(一)政策原因。一是国家在出台政策时,考虑农村移民的多,考虑城镇居民的少,农村居民可以外迁,而城镇居民不能,农村居民搬迁有房屋补偿费、生产安置费、基础设施费、外迁补助费、过渡期生活补助费、搬迁费等各种补助费用,而城镇居民搬迁则只有房屋补偿和253元/人的搬迁费。城镇贫困居民与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不沾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又享受不到,各级的重视程度又不能与大中城市相比,各项政策对城镇贫困居民来说显得有些不公平。二是政策不配套。对于在改革和发展中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群缺乏配套的政策管理和跟踪的社会服务,使得他们成了党恩惠顾的盲区。三是政策滞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改革与发展、发展与稳定、建设与吃饭统筹协调不够,一些领域的政策适应不了日益变化、多元发展、社会转型的具体社会活动。

(二)社会原因。就老香溪和老县城而言,蓄水前,老香溪是长江中上游的一个重要港口,非常繁荣,居住在老香溪的居民随便开个小店、或是出租房屋、或是做点其他事情每月都有不少收入;居住在老县城的居民,条件更是优越,生活的门路宽广,勤快一点,每天就有几十上百元的收入。蓄水后,留下来的居民无论是居住的小环境,还是生存的大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原有的经济格局被打破,失去了过去的生活来源。占地移民失去了生产资料,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格局,一时适应不了新的形势,加之仅有的补偿资金用于建房,没有发展空间。同时,大坝蓄水、县城东迁失去了往日的商贸优势,资源匮乏,企业破产重组,库区产业空心化,就地就业的门路极其狭窄,导致生活与发展十分困难。

(四)自身原因。历史的原因,导致绝大多数贫困居民很少走出去,视野不开阔。移民搬迁后,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也很难走出去,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小,生活的路子越走越窄。经过几次移民搬迁,有钱有能力和有门路的或是因特殊关系都搬到茅坪去了。留下来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少文化、缺技术、无出路的人,缺少发家致富的先决条件,只得依靠周边环境或是他人过生活。蓄水后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先前的优越环境不存在了,再也没有多少好事可干,他们变得无所适从。

四、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社会和谐。要建立和谐社会,就必须从长远来谋划,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因此,就着力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及生产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提以下5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研究,深化社会管理。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和完善城镇居民、失地农民以及为改革和建设付出了代价的扶持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长效机制,从长远上解决根本问题。加强和细化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科学有效的归属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社区管理和政策管理,使社会的每一阶层,每一群体,每一角落都享受到党的春风和阳光。

(二)加快发展地方经济,吸纳城镇贫困居民和失地农民就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地方弱势群体的生活出路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_____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已逐步迈向工业新县、旅游名县、物流大县的行列,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都在不断增加。各级政府要有意识的通过合法程序,吸引城镇居民、失地农民或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三)提高城镇低保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归州作为老县城所在地,情况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贫困居民在库区移民搬迁中做出了牺牲,县级人民政府在出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时,可适当考虑归州的特殊情况,在政策上给予适度倾斜,真正保证这部分贫困居民,尤其是绝对贫困居民能够吃得上饭、吃得饱饭。创新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人们参与社会保险,以解决个人和社会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坚定他们的生活信心。人生最宝贵的是对生活持积极健康乐观的态度,从精神上战胜困难。对于库区城镇建设搬迁后留下和新出现的贫困群体,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首先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认识到自己不是生活的多余人,要看到生活的希望,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强化居民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创业。在打工经济已发展成为农(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要研究具体措施,为他们打工构建信息传递、技术培训、维权保障等机制。社区居委会要逐一对贫困居民家庭进行解剖分析,建立贫困居民外出务工就业信息档案,派出专人走出去联系劳动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帮助他们融入经济社会的大潮。

【第2篇】贫困地区水、电、路情况调研报告

一、全县基本情况

(二)全县民族地区贫困状况

——对全县彝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彝族村民小组共有77个,3381户,15038人。

——对全县瑶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瑶族村民小组共有46个,1446户,6969人。

——对全县汉族地区贫困状况调查。截至2022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的汉族村民小组共有342个,13807户,67499人。

二、全县民族地区水、电、路的基本调查情况

(一)全县已通水、电、路的情况

(二)全县未通水、电、路的情况

(三)分民族的情况如下:

——对全县汉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对全县壮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对全县苗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对全县彝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对全县瑶族地区未通水、电、路的调查结果

三、解决农村水、电、路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九五”计划以来,国家对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广大农村以水、电、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解决了很多村寨的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的问题,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一是实施扶贫攻坚乡的时候,扶贫攻坚乡镇实施了很多村寨的水、电、路项目,解决了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的问题;二是在实施“扶贫三项工程”大会战中,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村寨饮水难的实际困难;三是部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整村推进、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团结示范村等建设中,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了一部分农村水、电、路困难村寨;四是实施农网改造期间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农村电网覆盖进程;五是在解决饮水问题上,因地制宜,有水源的地方就实施管引,没有水源的地方就建水窖,不搞一刀切;六是异地扶贫能整合资源,异地搬迁有效地解决了移民的水、电、路问题;七是坚持国家扶持与广大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在我县的广大农村,很多地方都是政府扶持一部分,群众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创业精神,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来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四、我县未通水、电、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困难,国家投入严重不足。_____县大民贫,加之财政比较困难,每年光靠上级专项资金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村未通水、电、路村寨的需求。

(二)地处边辟,投资较大制约着水、电、路的建设进程。未通水、电、路的村寨绝大多数都是地处边辟,自然条件较差,环境恶劣的地区,基础设施滞后,人背马驮现象比较突出,这些地区往往是现阶段扶贫难度最大,攻坚克难的地区,尤其是拉电、修路、接自来水里程较长,而这些村寨户数少,人口少,工程量大,投资较大,投入与效益的反差也较大,这些地区成为现阶段扶贫的“硬骨头”,全靠当地群众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三)群众收入低,贫困程度深是严重影响着当地水、电、路的发展。我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看,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以下的都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大多具有人多地少,土质较差,生态环境恶劣的特点,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长期存在。

(四)对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和扶贫工作不到位。多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对那些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之有困难而不善于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的边远民族村寨,难予列入建设规划,即使有规划,也是比较靠后。由于项目资金较少,因此,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五)由于自然条件、地区差异,各民族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自然条件上的差异和观念上的差异。有的群众的思想意识仍存在旧的思维方式,难予接受新生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部份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怕没饭吃,仍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不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等、靠、要,得过且过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还很存在,缺乏穷则思变的意识和能力。

(六)县委、政府虽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逐年对“三不通”地区实施项目加以解决,但由于资金有限,群众迫切需要与国家投入之间的差距较大,要彻底解决这些“三不通”问题任重道远,就_____这样一个大县而言简直就是一个“马拉松”工程,导致群众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群众依然长期处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状态。

五、对策与建议

(一)建议上级政府一次规划,集中资金,尽快消除。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逐级上报,对我县“三不通”村寨存在的实际困难,能够得到省州的关心和重视,用一段时间尽快集中资金投入建设实施。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这些地区的群众也能共享建国六十来的辉煌;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共享政府公共财政带来的实惠。

(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把“三不通”村寨作为优先扶贫的对象。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到这些“三不通”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盼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倾听群众的呼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之所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决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否则条件较好和沿线村寨蒸蒸日上,变化较快,边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山河依旧,面貌未改,形成较大的反差。

(三)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思想

【第3篇】贫困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采取问卷和进村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区的贫困老人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老人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对象是区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在实行低保后(城市每人每月220元,农村每人每年600元)生活仍然较困难的老年人及与人均收入(区XX年农村人均收入为4550元、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36元)比较相对困难的老年人。

区现有总人口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万,农村人口17.7万人。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52206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3.5%;其中城镇老年人占8%,农村老年人占20%。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7799人,占总人口数的2%,占老年人总数的14.9%。

通过调查,全区有贫困老人1286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4%。具体情况为:城镇64人,其中男21人,女43人;60—69岁19人,70—79岁31人,80岁以上14人。农村1222人,其中男747人,女475人,60—69岁491人,70—79岁358人,80以上373人。从调查数字看,农村贫困老人比例远远大于城镇贫困老人,约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3.4%;而城镇贫困老人则占城镇老年人总数的千分之三点八。在城镇,贫困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在农村,贫困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80岁以上高龄贫困老人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贫困老人目前生活来源:一是子女供给,城镇占39%,农村占40%。二是个人及配偶有收入,城镇占28%,农村占15%。三是最低生活保障金,城镇占22%,农村占10%。四是农村五保供养,占13%。五是亲属帮助,城镇占3%,农村占5%。六是其他生活来源,城镇占8%,农村占17%。

贫困老人当前需要解决的困难:一是医疗,城镇占75%,农村占24%;二是生活照料,城镇占11%,农村占34%;三是温饱,城镇占9%,农村占25%;四是住屋,城镇只有一户,农村有5户;五是其他困难,城镇2户,农村占16%。从老年人贫困程度看,长期困难的老年人城镇占86%,农村占84%;暂时困难的老年人城镇占14%,农村占16%。

二、贫困老人致贫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看,贫困老人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不尽相同。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无劳动能力或无退休金,无赡养人。城镇11人,占城镇贫困老年人的17%;农村504人,占农村贫困老年人的41%。这部分人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绝大多数丧失劳动能力,无固定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如泊于镇小林格村林治玉老汉,今年71岁,老伴徐承娥66岁,儿媳多年前离婚回东北老家,儿子林乐强去年因肝癌死亡,留下18岁孙子林治文,老俩口无力供养正在上高二的孙子,全靠社会捐助和学校减免念书,老人主要靠种点口粮地和养3只奶羊维持生计,生活颇为艰难。办事处老人,今年67岁,孤寡一人,无生活来源。办事处给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但由于本人没有住屋,租住别人一间小平房,每月租金90元,现只能靠每月130元钱生活,十分困难。

2、赡养人无力赡养。城镇21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33%;农村232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19%。这部分老年人多数由于自身年迈,无劳动能力或退休金,而其法定赡养人或患病残疾,或失业下岗,或年幼不能自理,导致老人生活贫困。如初村镇朱家寨村李永太,今年83岁,儿子63岁,父和子都是老年人,父子两辈都需孙子女赡养,而孙子女还要抚养未成年子女上学,确实无力赡养老人。再如羊亭镇孙家滩村王兆华老人,年老多病,三个子女生活都不富裕,儿子是肢体残疾人,儿媳无工作,小女儿是智力残疾,唯一健全的大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勉强维持生活,无力赡养母亲。

3、因并残致贫。城镇16人,占城镇贫困老人的25%;农村341人,占农村贫困老人的28%。这部分老年人的家境十分相似,大多数患病贫困老人所患疾病多为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老年人长期患病或致残不能自理,即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又拖累家庭。如羊亭镇北观村谷祖模,今年65岁,妻子患有严重心脏病,常年吃药,最近做了个大手术。两个儿子,大儿子无职业,妻子在煤气公司,月收入400元,小孩5岁上幼儿园,小儿子在企业干临时工,月收入300元,妻子无职业,而且面临生产。两个儿子均无力赡养父母。全家为治病举债3万多元,生活非常拮据。

4、赡养人不愿赡养。城镇只有1人,农村11人,占农村贫困老人的0.9%。法定赡养人不愿赡养老人,多数原因是由于两代人之间家务矛盾造成隔核,也有的是子女之间相互攀比,只有极个别属于遗弃性质,但影响很坏。如张村镇皂西台村李真芝老人,今年80多岁,儿子在南方打工,多年不回家,也不给赡养费,儿媳和孙女不养老人,全靠村里给一点补助勉强维持生活。再如羊亭镇北上夼村王本财,今年89岁,初婚时无子女,再婚时后妻带了两个女儿,当时大女儿已过18岁,王本财供小女儿读书、结婚。妻子去世多年两个女儿结婚后都不回家看望老人,多年无联系,王本财老人全靠村里救济生活十分贫困。

另外,贫困老人中还有许多致贫原因,比如突然灾害负债,抚养孙辈等等。在城镇,有9名老年人因提早退休、退职,所领退休金很少,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这部分人均占城镇贫困老人的14%;其他致贫原因6人,均占城镇贫困老人的0.9%。在农村由于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致贫13人,约占农村贫困老人的1%;其它致贫原因123人,约占农村贫困老人的10%左右。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贫困老人是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中尤其脆弱的一部分,维护这些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老有所养,是基层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我们所调查的区贫困老人的贫困原因,根据基层的呼声和反映,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本着兼顾实际需要和可能实现的原则,就进一步搞好贫困老人救助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1、各级政府应制定救助贫困老人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区、镇、村三级都对贫困老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救助,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制、农民退休及集体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和特殊救济等,但这只能使贫困老人维持生计。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根本无力应付,只有通过各级政府保障和社会力量才能摆脱困境。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救助贫困老人不可能由政府全包下来,也包不下来,只能走家庭“政府、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路子。但各级政府必须发挥主导和主渠道作用,将救助贫困老人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制定本级政府救助贫困老人的行动纲领和具体计划,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从政策上切实减轻农村贫困老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和劳务负担,重点解决贫困老人的物质供养和疾病医疗困难,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2、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一是继续实行并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从区的情况看,越是经济实力差的地方,处于低保线以下的贫困老人越多。目前,区在农村能够享受低保待遇的老人,只占贫困老人的10%。因此,建议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要体现对贫困老人的特殊关爱,使更多的贫困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建立贫困老人专项资金。这是保证顺利实施救助贫困老人工程的物质保证。建议采取由政府每年提供固定数额的垫底金(如按每位老年人每年一元列入财政预算)、从福利彩票收益中按比例提取部分资金和向社会公开募资金的方式筹集救助专项资金的办法解决。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许多贫困老人是因病致贫或返贫,草庙子镇因病返贫的老人占到贫困老人的37%。而贫困老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医疗和生活照料两项最为迫切。可以说,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是救助贫困老人的根本性措施。建议:一是要尽快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的合作医疗无法保障贫困老人长期需要治疗的老年病和大病,因此我们设想可以采取扩大合作范围的办法——由以村、镇为单位扩大到以市(县)、区为单位,同时加大镇以上财政支持力度,并在建立和实施合作医疗制度中对老年人特别是特困病残老人实施特殊照顾,提高病残贫困老人医疗费的报免比例。二是各级各类医院要落实为对老年人的医疗优待政策,建立对特困老年病人实行特殊优待的制度,实行成本医疗。三是对贫困山区的病残贫困老人开展送医药活动,可以由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卫生部门组织医院和医药行业组成小分队,定期深入到村为贫困老人防病治玻四是从长远看,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普及,增强老年人的自身保健意识,加强老年医疗研究,提高对老年常见并多发病的防治水平,并积极探索低成本治疗老年病的医疗手段。

4、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五保供养范围。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孤寡老人现已成为社会的一个贫困群体。初村镇有的村有20位孤寡老人,全镇孤寡贫困老人有65人,占贫困老人的38%。虽然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三无”老人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但约有38%分散供养的老人生活水平不高。草庙子镇金沙岭村有4户五保老人,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所需1.2万元生活费根本无法到位,这4户五保对象只能靠集体提供的土地免费耕种取得衣食所需。另外,对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和抚养能力的贫困老人,各级都未作为五保对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农村老年人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抚养能力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五保供养,由镇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因此,建议:(1)民政部门尽快依据老年法律法规精神修订有关规定、办法,使政策与法律法规相配套,将扩大五保供养范围的法规落到实处。(2)进一步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切实落实五保供养费用统筹政策,必要时应提高统筹层次,扩到县(市、区)或市(地)范围来统筹。

5、逐步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通过在区的调查,我们感到目前我市的养老模式还处于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度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传统的家庭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的部分转变是一种必然趋势。要保证老年人安度晚年,特别是保证贫困老人基本生活和医疗,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必将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道路。目前,区广大农村实行的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以村规民约规范赡养标准,农民退休制度和补贴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照顾低龄健康老人参加劳动、增强自我养老能力等方式,都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老有所养,但还不尽规范,不成体系。因此,建议民政和老龄工作部门,积极倡导新的养老模式,在全市创造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会养老服务为外围,多种养老制度并存的养老体系。逐步建立具有地区特色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保障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6、加强道德教育,依法维护贫困老人的合法权益。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长期以来家庭养老的精神基础,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老龄部门要大力宣传敬老典型,抨击那些只顾自己、不尊老、不敬老、把老人当包袱和累赘,甚至虐待、遗弃老人的人和事。同时,也要把加大依法维权力度,做为救助贫困老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措施。一是大力开展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为人子孙都有无条件赡养老人的义务,牢固树立不赡养老人是违法的观念。二是要增强贫困老人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帮助那些因子女不孝而致贫的老人通过法律途径争取被赡养的权力。同时要对丧夫改嫁他人未成年子女留给老人的妇女加强法制教育,必要时协助这类特困老人拿起法律武器,为其孙辈争取抚养的权力。三是司法机关要做好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对那些因子女不孝等导致老人贫困的侵权案件,要及时处理,依法裁决优先执行,以维护这部分贫困老人的生存权利。

【第4篇】贫困人口与脱困对策情况调查报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xx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022年,按照国家划定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共有贫困人口x户、x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x%。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看,在x户贫困户中,人均年现金收入在1500元以下(含1500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1501—2022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2022—2500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2501—2736元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干路2.1公里,其中离村主干路5公里以上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户均当家田1.2亩(人均0.37亩),其中无当家田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饮水困难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未通广播电视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住危房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x%。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看,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巡检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xx镇有x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x%。

㈣从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有省定贫困村41个,其中,xx镇6个,xx镇6个,xx镇6个,巡检镇4个,xx镇4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xx镇3个。此外,xx镇和xx镇为全市重点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因学和多子女等)。这类群体一般经过3—5年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户(缺土地、资金、技术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11个镇(区)中,有7个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地力脊、石漠化严重,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低。2022年,7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左右,比丘陵4个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300多元,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高出11个百分点。

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全县有9个行政村村级公路未硬化,17个行政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断头路),60%的自然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如xx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2.12万户、7万人。三是居住条件差。全县有3.82万户、12.6万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数的31.9%。这些土坯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据调查,全县还有170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致很多国小生、特别是山区国小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还有37个教学点需要改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产业链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县每年仅对11个村进行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则需要7—8万元,多则需要11—12万元。目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政策资金大约在10000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大削弱。如硬化1公里村级道路,国家补助10万元,而实际需要投入25万元以上,每修1公里路资金缺口达15万元以上。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高达1.83亿元,平均每村达64.8万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足。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6%。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金,只能“望洋兴叹”。据调查,在x户贫困户中,户均欠外债526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有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致贫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79.3%。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贫困户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这部分贫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国小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力。这类贫困户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8.8%。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无暇外出务工,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致贫的有680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0%;因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致贫的有x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5%。由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以扶持,确保贫困户3年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帮扶、镇(区)主责帮扶、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下大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为考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考核,要以“五帮”活动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遇,县发改、财政、扶贫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2022〕12号)要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探寻“精准”之道,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的41个贫困村脱贫问题,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必须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扶贫“大合唱”,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323”脱贫攻坚行动。即实施县、镇(区)、村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整合200万元资金,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屋、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实行“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村”的工作模式。切实做到项目整合、资金整合、力量整合,努力实现精准到村、扶贫到户。二是与“三万”活动相结合扶贫。针对全县仍有9个行政村未通水泥路的实际,要切实采取“争取国家计划和政策扶持一点、县财政预算一点、部门帮扶一点、一事一议自筹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办法,整合交通、发改、扶贫等方面专项资金,结合今年开展的以“村村通客车”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1个县直部门“一对一”重点包保帮扶,合力破解资金瓶颈,确保今年11月底前彻底实现道路“村村通”。三是与政府“十件实事”相结合扶贫。今年全县将筹措整合资金2.1亿元,重点解决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法律援助等十项民生工程,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条件。

㈣注重标本兼治,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扶贫开发只有做到标本兼治,才能斩断贫困“穷根”。除了通过提高低保、医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住屋、饮水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兜底式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存问题之外,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增强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一是扶持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与生态优势,以“中国有机谷”建设为载体,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把各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现代农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形成特色有机产业集群,探索、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大户带小户”的办法,让农民收入得到快速增加。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培训、“雨露计划”、九年义务教育等,通过务学、务农、务工等智能和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三是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在必要的扶持下,贫困户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脱贫。在县直相关部门提供培训、务工、创业信息的前提条件下,贫困户要积极主动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提高收入水平。

【第5篇】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城镇贫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说明了当前城镇贫困产生的根源,结合实际分析了以社会最低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救助制度的利弊,并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贫困;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地区收入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总量迅速增加,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与这一主要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城镇贫困群体的不断增加,城市贫困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在社会救助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仍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必须尽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兼顾效率和公平,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1城市贫困居民现状及其特点

1.1现状

分析2022年几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其以下特点:

1.不同类型区域与城市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

2.城镇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

近几年的城镇贫困发生率基本在6%-8%,而2022年的这一数字下降到5.3%,贫困问题有适当程度的缓解,这得益与我国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计划的多年累积效应。近几年来,我国不但致力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问题,而且也更加关注城市贫困群体,相继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计划。

2致贫原因分析

我国城市居民致贫原因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因素,即由于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与企业破产,致使职工下岗与失业,家庭实际收入减少;二是个人因素,如个人健康问题、素质问题、择业观念等原因,导致不能从事或只能从事低收入工作;三是家庭因素,如赡养系数大或其他负担过重等等。

本调查问卷设计了五个具体原因和一项其他原因。

从调查结果看,首要原因是无固定职业;其次是下岗;并列第三的是子女上学和其他;第五是意外事故;第六是天灾。

其中,无固定职业的比例最大,为40%,所占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下岗,所占比例为16%。这一现象的产生与我国这些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分不开的。一些受旧体制束缚的行业和企业,人浮于事,冗员膨胀,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企业陷入极大的困境。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使下岗、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造成其收入下降,陷入经济困难。这一宏观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当前城镇致贫的主要因素,应当予以重视。

根据调查结果,子女上学已成为城市居民贫困第三大原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提高,教育费用也水涨船高,在居民消费开支中,教育开支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对本来生活上就难以维继的贫困居民来造成很大的压力,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可能导致其更加贫困。调查结果显示,其他致贫原因主要来自贫困居民家庭因素,如子女患病、主要劳动者身体状况差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突遭变故等。

3政策建议

对于低保户最须解决的问题,本次调查列出了六个项目,即“提高最低保障水平”、“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建立助学机制”、“给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和“建立养老机制”。根据调查结果,列为解决的问题首位的是工作问题,其次是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接下来依次是建立医疗保险机制、助学机制和建立养老机制。

我国现阶段主要通过社会救助制度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其主要是由政府牵头,通过法律保障,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国针对城市贫困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住屋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制度。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城市救助制度的核心,在解决当前贫困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我国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正如调查结果所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城镇居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低保制度的优越性借以解决当前城镇贫困问题。但是这项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如:低保制度覆盖范围过窄、低保制度的管理问题、低保标准不够合理、低保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查结果,虽然要求提高最低保障水平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有更多的人希望得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政府应该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方面扩大就业渠道。具体建议如下:

(1)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提高贫困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再就业提供保障。

(2)通过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转换就业机制,从以行政安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变。

(3)鼓励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增大就业安置量。组织失业职工参与以服务街道为主的便民利民活动、公益劳动、家庭手工业等进行生产自救。

(4)联合社会力量,建立生产自救基地,鼓励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

从政策上扶持再就业工程,鼓励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第6篇】春节期间慰问贫困群众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领导重视,精心筹划慰问活动

市经委党组十分重视慰问灾区困难群众、残疾人和困难党员工作,把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了慰问活动方案,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成立了慰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处室、工作任务,责任到人,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安排,有工作落实。二是调查研究,摸清困难群众、残疾人和困难党员情况,将每户被慰问人的详细情况列表,做到心中有数。三是领导带头走访慰问。经委党组书记何礼、党组成员张保国、刘正辉、巡视员周永章、总支书记唐天明等领导分别带队,深入灾区、农村、医院和困难群众、党员家庭开展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困难群众和党员的心坎上。

二、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贫困群众、党员献爱心

(一)积极配合唐川平副书记做好慰问活动。1月21日,市经委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及相关处室陪同唐川平副书记到大邑县西岭镇沙坪村慰问了20户贫困群众,送去大米400斤、清油160斤、腊肉、香肠40袋和慰问金4000元,使灾区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1月22日,市经委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及相关处室陪同唐川平副书记到灾后重建对口联系怀远镇慰问受灾困难群众,深入到2户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并送去了棉被、防寒服、大米、清油、腊肉、香肠和现金。

(二)积极做好对口帮扶村慰问活动。1月16日上午,受党组书记、主任何礼同志的委托,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带领机关相关处室的同志到对口帮扶的大邑县悦来镇民集村,看望慰问老弱病残15户困难群众,送上大米300斤、清油120斤和慰问金3000元,带去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残疾人的温暖和关怀。1月13日,受党组书记、主任何礼同志的委托,巡视员周永章同志带领相关处室的同志到对口扶贫的彭州市白鹿镇唐坝村,慰问老弱病残的受灾群众20户。并详细了解了贫困户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送去大米200斤、清油160斤和慰问金,鼓励他们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早日脱贫致富。1月8日下午,受党组委托,市经委机关党委和冶建处负责同志带领市墙材协会、济南市金牛机械有限公司等负责人来到怀远镇,慰问困难群众。济南市金牛机械有限公司为灾区困难群众捐赠了200床“彩虹”电热毽,使灾区困难群众过上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三)组织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元旦春节期间,经委党组拨出17200元慰问金,由党组成员刘正辉和相关领导带队,慰问因病住院、长期生病、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同志89人。机关党委书记张保国带领机关相关处室的同志到医院或家中慰问看望了15名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7000元(市直工委下拨6000元),带去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并祝愿他们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四)各处室积极前往灾后重建对口联系村(社区)开展慰问帮扶活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访贫问苦,送去御寒物资和米油等,各处室和离退休老干部积极主动为灾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共捐现金5960元,过冬防寒物资130余床(件)。同时,积极为对口联系村灾后重建出谋划策,并想方设法为灾区村引进项目或企业,帮助他们灾后重建。

三、制定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村早日脱贫

为帮助贫困村早日脱贫致富,委领导先后4次带领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深入到对口联系村(社区)、农户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查看了去年为村上修建的水渠和桥梁,听取了村委会灾后重建工作汇报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共同研究制定了下一步帮扶措施。一是要做好各地各部门救灾和慰问物资的登记和管理工作,及时将救助和慰问的物资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保障广大群众的生活。二是要加快灾后重建进度,让受灾群众尽快住进新居,搞好生活和生产。三是要紧紧围绕发展农业产业这条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宜农则农”的原则,立足种植、养殖两个基础产业,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建原材料基地,改良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等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依托生态优势、区域产业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利用风景区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观光生态旅游产业。五是要加大对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展农民的就业空间,不断发展壮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第7篇】2022十三五规划关于镇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xx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我县“xx”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xx镇西南部,距xx镇政府所在地所在地90公里,辖xx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半山组,纳坝一、二组,林桂组、龙山组、林或组,纳笑一、二组,卡同组、辉贯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龙滩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 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xx年人均纯收入 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xx镇政府至xx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林桂、纳笑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卡同、威贯、龙山、林合、纳坝、甲以、高让、半山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xx村发展的瓶颈。xx村半山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xx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卡同、辉贯、林合、龙山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半山、纳笑屯田间渠道,改善了xx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xx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xx村完小xx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 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xx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xx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李世祥47岁,村委主任班荣登45岁,村委副主任林汉宁47岁,村妇女主任王美娟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xx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国小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 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林合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林合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天峨县xx镇世祥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xx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天峨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峨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 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国小或国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xx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龙滩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林合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xx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xx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xx村林合码头至林合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龙滩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xx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

当前,和xx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第8篇】十三五规划贫困情况调研报告

xx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xx镇政府至xx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林桂、纳笑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卡同、威贯、龙山、林合、纳坝、甲以、高让、半山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xx村发展的瓶颈。xx村半山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2022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卡同、辉贯、林合、龙山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半山、纳笑屯田间渠道,改善了xx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xx村完小2022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 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xx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xx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李世祥47岁,村委主任班荣登45岁,村委副主任林汉宁47岁,村妇女主任王美娟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xx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国小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 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林合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林合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国小或国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xx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龙滩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林合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xx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xx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xx村林合码头至林合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龙滩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xx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

当前,和xx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第9篇】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全区贫困学生的情况,_____区妇联深入22个乡镇中、国小和4所区属中学对贫困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贫困学生的现状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大多数贫困学生对待家庭贫困能持乐观态度,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也有少部分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胆小、自卑、不合群,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进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三、贫困学生的贫困原因分析

我区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区城下岗失业和无固定工作家庭。从全区摸底的情况看,贫困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状况差,收入低。这部分贫困学生3334人,占在校学生的5.7%。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2.田地少、人口多,读书子女多。如:界牌乡大林江村(沱江镇五小就读)李恒,家里4口人一亩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挣不了钱,生活艰难。大锡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刘晓艳,家里三姐妹,大姐是株洲中医学院大二学生,二姐是_____三中高三学生(因家庭贫困,现已辍学外出打工)。加上爷爷、奶奶、父母,一家七口人,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

3.父(母)下岗失业。如:_____一中高一学生黎斯洁,父母都是_____国有林场下岗职工,爷爷奶奶年迈且常年有病,家里靠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贫困让她有辍学的念头。

2.因祸致残。如:小圩镇练江村国小一年级学生陈颖,父亲因车祸变成植物人,家中欠下巨额债务。东田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徐珍珍,母亲去世,父亲因车祸丧失了劳动力。

3.重大灾害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如:沱江镇一国小生郑建华,家住富江路,今年因火灾房子被烧,现在租房住。务江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李光耀,家住胡青村苟仔坪组,去年因山洪,住屋被泥石流冲垮,建房非常困难。

(三)父母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这部分贫困学生有1105人,占在校学生的1.9%。这类贫困学生有4种情况:

1.父母离异。如:务江中心校三年级学生盘鑫,父母离异后没人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大锡乡中心校二年级学生赵丽婷,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上要赡养爷爷奶奶,下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压力非常大。

2.父(母)一方死亡。如:_____二中高二学生林付妹,年幼时父亲去世,姐弟二人上学全靠母亲。母亲现在精神恍惚,做不了事,尽管自己学习成绩好,但即将面临辍学。_____职业中专七年级学生杨琳珍,几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将其交给外公外婆后再也未联系和抚养过,外公已去世,现在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

3.孤儿。无父母,跟随祖父母生活或由其伯、叔、姑抚养。如:白芒营中学七年级学生胡建,家住神仙洞十二组,父母去世后跟随爷爷生活。_____三中高二学生奉秀繁,家住涛圩汉冲村,父母去世后,跟随伯伯生活。

4.遗弃儿。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他人收养。如:大圩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钟遇辉,自幼被父母抛弃,被单身养父收养后,由奶奶带养。岩口铺完小六年级学生唐捡爱,遭父母遗弃后,被现在的养父母捡养,养父母已年迈,外出打工不可能,种田也力不从心。

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贫困学生本身的过错,但是贫困却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和梦想,承担不该承担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贫困学生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政府的关爱。

四、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建议

1.增加贫困学生家庭成员的就业机会。我区下岗失业现状较为突出,夫妻双双下岗或一方下岗另一方收入较低,很容易导致家庭贫困。有的虽然解决了低保,但低保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对于一个有子女在校读书的家庭来说,光靠低保是不够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使其就业。因此,劳动就业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拥有更大的就业空间。同时,优先考虑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增加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机会。

2.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助学投入。将品学兼优贫困学生(特别是高中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纳入救助统筹范畴,使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能安心学习,出好成绩、出好人才。第二,发挥部门(如民政、人社局、工会)作用,加大对低保户、下岗失业、困难职工家庭学生的救助,对这些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给予资助,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第三,设立爱心助困基金会。组织爱心助学捐款活动,将社会各界、慈善机构捐助的资金由教育局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帮助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

3.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爱。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贫困学生家庭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其次学校老师要定期走访贫困学生,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让贫困学生正视贫困,战胜困难,从而奋发图强,学有所成。第三,开展结对帮扶。妇联、团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爱心结对、爱心帮扶、爱心救助等活动,使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不因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习。去年,我们争取同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龙春明的支持,帮助5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同时,我们还争取了北京儿童慈善基金会的童缘项目(此项目落户沱江镇二小),在沱江镇二小成立贫困山区少儿艺术团,挑选60名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进行书法、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并搭建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走出瑶山,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通过我们牵线搭桥和其他部门的支持、配合,爱心结对、爱心帮困、爱心救助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贫困学生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共同关注。把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贯之下去。

【第10篇】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日,我和县人民政府调研员易继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_____等同志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前往_____镇_____村_____屯,就_____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___村是我县“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_____镇西南部,距_____镇政府所在地90公里,辖_____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_____组,纳坝一、二组,_____组、_____组、_____组,_____一、二组,_____组、_____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_____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_____镇政府至_____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_____、_____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_____、威贯、_____、_____、纳坝、甲以、高让、_____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_____村发展的瓶颈。_____村_____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2022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_____、_____屯田间渠道,改善了_____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_____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_____村完小2022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_____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_____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_____47岁,村委主任_____45岁,村委副主任_____47岁,村妇女主任_____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_____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国小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_____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_____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_____县_____镇_____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_____县_____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_____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_____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_____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国小或国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第11篇】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开展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统一安排,近日,我和县人民政府调研员易继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同志组织有关部门、乡镇、村组干部前往**镇**村**屯,就**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我县“十二五”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90公里,辖**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组,纳坝一、二组,**组、**组、**组,**一、二组,**组、**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20xx年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镇政府至**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威贯、**、**、纳坝、甲以、高让、**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村发展的瓶颈。**村**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2017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屯田间渠道,改善了**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村完小2017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47岁,村委主任**45岁,村委副主任**47岁,村妇女主任**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国小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 45 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屯为例,全屯共有2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县**镇**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国小或国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村**码头至**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建议

当前,和**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第12篇】贫困山区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安排本人联系指导**镇**村委会,为能实实在在的体验民情、体会民生、体察民苦,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取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双重实效,20xx年3月5日、3月7日、3月27日,自己多次深入到**村委会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开展民情访谈和民情民意收集活动,并对**村委会的.村情、民情、民苦、民盼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就如何提高贫困山区村委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了深入思考,现作如下探讨。

一、**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村委会地处**镇西北角,东与**海良、大会村委会相接,南、西与**县相邻,北与丽江永胜县相接,距**镇政府25公里,距宾川县城35公里。全村辖5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农户325户,总人口1189人,主要有汉、彝、土家、傈僳、藏、白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80人,全村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400亩、山地1230亩,是一个典型的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山区贫特困村委会。

近几年来,**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群众收入稳定增长。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46元,群众收入呈增长态势。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加强。实施了投资近246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了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面通达工程,实施了2个村小组的村间道路硬化,投资28万元打了一眼受益人口600余人、受益面积700余亩、深150米的深进。三是产业调整迈出步伐。除主要种植玉米、白肋烟、香叶等农作物外,种植有少量的葡萄、柑桔等水果产业。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帮助下,与宾川县国巨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发动村组干部试种香葱30余亩并进行全额收购,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四是农民素质有所提高。

二、**贫困山区发展中存在的因难和问题

(一)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森林覆盖率低,干旱缺水严重,除有3个村民小组有龙潭、山箐水可供一部分农田灌溉外,其余村民小组无水源,只能靠天吃饭,如团山村民小组中有14户62人因无任何水源,多年来一直靠政府送水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土地贫瘠,全村约75.5%的耕地面积是山地,干旱贫瘠,土地产出率极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达能力差,全村只有7公里的进村弹石路,还有9公里土路,同时只有2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坡陡崎岖,通行不畅;农田沟渠不完善,不配套,渗漏於阻严重,农田灌溉极不方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全村6个村民小组没有一间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村民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和贫乏。

(三)群众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脱贫依赖心理严重。村民素质普遍偏低,国小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依靠科技脱贫致富有一定难度。贫困人口“等、靠、要”心理严重,加之还有大约17.5%的农户处于极度贫困和温饱线下,村民脱贫致富工作任务艰巨。

(四)产业结构调整难和缺乏主动应变能力。以传统农业为主,习惯于粗放型的农业经济,新的科技成果和耕作方式难于推广和应用,产业结构调整难,加之农民种植意向盲目“跟风”,缺乏主动应变能力,对收益造成一定风险。

三、对提高贫困山区发展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一)夯实社会事业,提高贫困山区的人口素质。要免费为山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加大对山区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基础,提高山区群众人口素质,增强其抵御贫困、脱贫致富的能力;要加大贫困山区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的指导和引导力度,带动山区人民增收致富;镇人民政府要以村委会为活动平台,多开展一些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下乡活动,并要以点带面,对条件较好的小组率先争取启动实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加强教育引导,树立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要破除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积极引导农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雄心壮志,教育其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帮扶和挂钩联系部门要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坚持在一线了解情况,与贫困山区一道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业务部门,扎实抓好政策落实,做到想事情、做决策,尊重实际,尊重规律,切实帮助贫困村组解决问题。

(三)加强基础建设,夯实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础。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着力点,争取救济救助与推进“造血”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的基础。

【第13篇】走访贫困户情况总结报告

走访贫困户情况总结报告

按照区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办以“走基层、访群众、解难事、送真情”为主题,结合元旦春节期间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扎实开展了走访帮扶活动,为保证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提供了帮助。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宣传动员,增强帮扶共识。开展“三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协调经济薄弱区域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区党办文件下发后,我办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支部会议,统一思想,增强帮扶共识,明确每个干部的帮扶任务和工作职责,务求在工作中做到“五个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推动结对帮扶工作有效运行。

二是深入帮扶困难群众,助其早日脱贫。根据全区统一部署,我办党员与※※※※※※社区11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嘴子。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不忘结对的困难群众,心为他们所想,情为他们所系。我办党员采取“一对一”的形式,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次捐款捐物,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年初以来,共计捐款捐物达10000多元。同时,我们进一步变“输血”为“造血”,为包保对象在就业信息、致富途径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助其早日脱贫。在我们的帮助下,这几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在去年的基础有了较大改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之以恒开展帮扶。三帮扶活动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我办将立足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帮扶对象长期、持续的跟踪、帮助。

二是结合被帮扶户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我办将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致富能力,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三是加强与街道、社区的沟通、联系,给困难群众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功能。

总之,我办将在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全区经济事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