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颁奖词(精品多篇)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颁奖词(精品多篇)

兰芝,走好------《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评 学案设计(高一必修 篇一

兰芝,走好------《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评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教学设想:

本节课意在通过对诗中人物刘兰芝的分析,总结评价刘兰芝的形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描写,分析归纳出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以此为例,养成文学鉴赏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探索中国古典文学中塑造的妇女形象,逐步构建对古文学中中国妇女的群像,从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反礼教反封建的主题,熏染自己的情操,陶冶自己的情感,培养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维目标:

1、熟读并能成诵诗中有关对刘兰芝的描写。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方法。

3、学会通过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逐步构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体系。

4、通过对本诗中刘兰芝的形象的评价分析,进一步认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人性的扼杀,建立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高尚情操。

5、写作练习,改写刘兰芝的故事成喜剧结尾。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全文,熟悉了全文情节内容,诗中塑造了一对真心真意、至死不渝的夫妻,他们是刘兰芝、焦仲卿(板书)

对这对代表忠贞爱情的夫妻,你更想为谁哭泣?你更想为谁歌颂?你更喜欢谁?

刘兰芝!(板书)

二、引导分析

(一)、以情濡生:

不瞒大家说,刘兰芝这个形象也是本老师喜欢的古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为什么让人喜欢呢?

(二)、生自主探究学习:

1、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找出诗中描写刘兰芝的地方,讨论各处描写表现了刘兰芝的什么精神品质,然后,各组选一个同学(组长也可)在班上交流,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并板书。

(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明确:(多媒体)

(1)、刘兰芝自叙,“十三能…………,…………十六…………”

--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现了刘兰芝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多才多艺;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女行无偏斜”。

* 生齐读本内容

(2)、“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

--对焦母的责难,刘兰芝表现出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 女生齐读本内容

(3)、“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

--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写出了刘兰芝的美丽,更表现了刘兰芝的镇定。刘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的爱,向婆婆表达了自己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别,刘兰芝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则表现了刘兰芝的善良的人性-----美丽善良的女人是做不出来让人生厌恶的。事情的!!更是值得仰慕的好逑!!

* 男生齐读本内容

(4)、夫妻誓别这一情节:

--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品德。本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好女子,却无端的又被自己坚守的封建道德给生生的扼杀!悲也!痛也!

(5)、刘兰芝回娘家后的一系列表现,进一步表明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的美德。

(6)、刘兰芝之死:“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死了!为了忠贞的爱情,她,投池殉情了!这是刘兰芝终于爱情的最高境界,这更是刘兰芝反抗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最强烈的表现。读罢这里,同学们,你们心中会涌起一些什么样的滋味呢?你们难道就不为刘兰芝这样死去感到遗憾?难道就不会在心底里产生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深深的痛恨吗?

(四)、总结明确:

美丽、善良,知书达理,勤劳能干,忠于爱情,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最终为爱请殉情。-----这就是我们的刘兰芝!

三、读罢全诗,我们不能不为焦刘爱情痛泣,不能不为兰芝悲心!为什么?为什么就这样的结局呢?兰芝一定要死吗?一定要死才能表明对爱情的无限的忠贞吗?我们能不能给兰芝一个更为美好的结局呢?(明确):可以,一定可以的!

为此,接下来的时间,同学们试着改写本故事的结局,好吗?

要求:1、用本站改写

2、基本忠于原诗,将结局改为喜剧结尾。

3、字数不限,书写清楚。

4、下节课准备在班上交流写作成果。

【附】:优美改写片段

之一

远处传来马嘶声。

“是他的马,他来了。”

飞奔向那熟悉的声音,飞奔向一个悲剧。

“呵,这就是明天的新娘子了?我以为你这一生只会穿上我给的嫁衣。”

“仲卿,你听我说……”

“如果一切都可以说得清楚,如果说出的话都可以相信,那还要誓言来做什么?”

“仲卿,你听我说…………”

“可是誓言就可以放弃吗?你去追寻你的富贵吧,我将去履行我的诺言,磐石是一世的牢固,蒲草是一朝的坚韧,黄泉路上,我将一个人独行,因为我错信了一个人。”

“仲卿,你听我说………………”

“我将一个人赴死,恭喜你攀向富贵。”

啪!!

“你以为痛苦的只是你一个人?当我苦苦辛劳的时候,你在哪里?当我面对你母亲的冷眼的时候,你在哪里?当我被遣回家独守黄昏的时候,你在哪里?当兄长逼我再嫁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你除了能和我一起走向死亡,你能做什么,你做过了什么?就是这样了,既然你什么也坚持不了,既然我什么也拒绝不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赴死!”

夕阳的余晖照着约死的爱人,深深的凝望模糊了整个世界。深情又如何?有时候,世间就是如此,世间只能如此,谁都逃不掉。一曲哀歌唱不完,一抹悲伤化不开。

之二

大红的喜服撩乱了谁的长发,喜庆的唢呐吹碎了谁的眼眸。凛冽的寒风摧击门外的高树,早来的寒意冻结了枝头的香兰。如果可以,请让我从未与他相遇,如果可以,请让我现在就去执他的手。

今夜的月亮真的好圆,池边消逝了一个孤独的背影。

千古的绝唱在此刻唱响,千年的绝唱在此刻湮灭。因为无从选择无从反抗,所以她作了最大的选择最大的反抗。

今夜的风好大。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一个灵魂将与另一个灵魂相拥哭泣。

无所谓鸳鸯,无所谓蝴蝶,既然已经放弃这个人间,人间的道德便已经自动褪去。不要同情我们,因为可怜的不是我们,是还活着的人们。我们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那个傍晚,那轮落日,斜阳草树的芳菲里,一朵花缓缓凋谢。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是谁在那里,又说起了我的誓言。

这样宁静的夜让人昏昏欲睡。青庐内,兰芝独醒。突然,她起身,向皖河走去。

皖河边,蒲草正随风摆动着,像是凄美的舞蹈。“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她一步一步,向河心走去,轻盈的纱裙在水中轻柔地浮动。像是鲜血,扩散在水面,染红了黑夜。

庭前树下,仲卿徘徊着,当听到兰芝的死讯,他竟然流不出一滴泪水。常说,大悲无泪,现在自己才明白这种感受。仰起头,树枝上悬着的白绫泛着刺眼的光。风吹过,吹动了树梢,却吹不动树下的磐石。也许只有离别,我们才会再次相见吧。仲卿想着。他的身体如同败落的枯叶,孤独地在风中颤抖。

有一种遇见,注定别离;有一种别离,是为了永远相守。

淳勇

《孔雀东南飞》若干问题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原因(高一必修 篇二

《孔雀东南飞》若干问题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原因(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遗恨千古的婚姻悲剧、生命悲剧。焦刘二人的悲剧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 刘兰芝忍辱负重是否可以维系自己的婚姻?

有人认为,若刘兰芝对婆婆的小折磨能够隐忍不言,就不致引起丈夫对婆婆的不满,因而也不会引发婆婆与丈夫的激烈冲突,不致使自己被婆婆所遣。

此论似是而非。

兰芝成婚二三年来,与丈夫“相见常日稀”,但是兰芝“守节情不移”,而且“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可以说肩挑着家庭重担的兰芝是一个优秀的妻子,一个称职的儿媳。那为什么焦仲卿的母亲还要儿子(将儿媳)“便可速遣去,遣去慎莫留”呢?焦母自己的说法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的理解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就是说,婆婆的指责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再能干的媳妇,也难在焦家立足。

刘兰芝的感觉是对的--婆婆对儿子直言不讳地说:“吾已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看来,焦母对儿媳的不满已经积压久矣,达到了必欲休之的地步,她甚至将下任的儿媳都物色好了。至于人家允不允婚,婚后是否称他之意,那是另一回事了。可以确定的是焦母休媳的决心早已下定,儿子前来为爱妻道委屈,正好引燃了她的火药桶而已。

因此可以说,焦母休媳之心早已有之,翻脸只是早晚间事,兰芝再忍辱负重也于事无补。从这个角度说,焦刘二人婚姻悲剧的首恶就是焦仲卿之母了,她的专横,她的挑剔,她的不容,毁坏了一桩好婚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

至于焦母为什么视儿媳为眼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后文再做论述。

二、 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

焦仲卿的母亲对刘兰芝的态度可谓“深恶痛绝”,面对儿子“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激烈反抗,面对儿子“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的绝命警告,她一再无动于衷,一点也不肯给儿子(实际是不肯给儿媳)让步,以至于酿成悲剧。我们不禁要问:何以至此?

首先,可以排除焦刘二人因自由恋爱成婚而引发焦母不满这一条,因为诗中没有丝毫的蛛丝马迹。

按照焦母的说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也许是存在的,毕竟刘兰芝是十七八岁的青年(现代人眼中这个年龄段还是“孩子”),言语、行动难免有不当之处。但是,被扣上“无礼节”的帽子,性质可就严重了,汉朝“七出”中的首条就是“不顺父母”,即对不顺父母的'妇人,男方可以无条件离婚。其实,“无礼节”的真正秘密可能就是“举动自专由”。一者,家中除了焦仲卿年幼的妹妹之外,只有一个中年失偶的婆婆和一个长年“留空房”的新媳妇,两人在一起有多少话可说呢?交流之少是确定的了。郁闷就是家庭的气氛主调了。兰芝只能埋头干活以排解苦闷,婆婆就要专享婆婆之威福了。他要的是儿媳的低眉顺眼、母长母短的问候与请示。问题是刘兰芝非常聪明、极为能干,这种人一般长于做事而拙于“做人”,她会果断干练的干好自己的事,可能不会花费心思去讨婆婆的欢心,这就被婆婆视为“举动自专由”了。但她肯定不是一个“无礼节”的人,你看她在遭遣离家之际,辞别婆婆时自谦地说:“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又关切地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说明兰芝是知书达礼之人。与兰芝的聪慧、明理相比,婆婆就相形见绌了,婆婆能不因而心生嫉妒吗?

正是因为兰芝的美丽、明理、能干,彻底地俘虏了焦仲卿的 心,以至于说出“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话,此话在焦母看来是没有志气的话,这种儿女情长的表现为封建社会的家长普遍不满(如陆游的爱妻唐婉儿是从小青梅竹马的表妹,是双方家长满意的婚姻,只因为夫妻俩过于恩爱,陆游母亲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竟毅然驱遣了亲侄女),更何况焦仲卿言下之意是满足于一个好媳妇,竟无心上进了。而焦母认为“儿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虽为小吏,但是还正年轻,前途未可限量啊。儿子却流露出无心上进之意,岂不更令母亲恼火,说不定她因此而把兰芝视为影响儿子上进的“祸根”。

如此说来,刘兰芝之被婆婆深恶,竟然不是因为不肖,而是因为优秀。

对封建社会的已婚中国女人来说,靠山有三。一是丈夫,二是娘家,三是儿女。刘兰芝固然有爱他的丈夫,但他不是强悍的母亲的对手,不能尽到保护妻子之责;而娘家呢,母亲只有“大悲催”,徒自悲愤而已,兄长呢,也没有出头为妹妹做主(主倒是做了,不过做的是逼妹再嫁)--兰芝还能指靠什么呢?儿女吗?说到这,倒是引出了一个新的猜测,刘兰芝结婚两三年了,仍未生育,这也可能是婆婆不待见她的又一重要原因了。如果她生有一男半女,想必婆婆也不会像这样逼人太甚吧?

综合上述,焦母对刘兰芝的嫌恶,首先是性格差异所致,蛮横的婆婆遇到的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儿媳,致使她处处觉得不顺眼;其次,刘兰芝的优秀“迷惑”住了丈夫,引起了婆婆的嫉妒与仇恨;再次,刘兰芝的诉苦的话经丈夫传递于婆婆耳中,激发了婆婆的新的怨愤;最后,也许是结婚两三年无子嗣,更加减轻了兰芝在婆婆心中的分量。

不管怎么说,刘兰芝都是悲剧中的悲剧,是最令人同情的人。

牛文明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 篇三

她走上堂去拜别阿母,阿母听任她离去而不挽留阻止。“从前我做女儿的时候,从小就生长在村野乡里。本来就没有受到教管训导,更加惭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对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许多金钱和财礼,却不能胜任阿母的驱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还记挂着阿母孤身操劳在家里。”她退下堂来又去向小姑告别,眼泪滚滚落下像一连串的珠子。“我这个新媳妇初嫁过来时,小姑刚学走路始会扶床。今天我被驱赶回娘家,小姑的个子已和我相当。希望你尽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每当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门上车离去,眼泪落下百多行。

府吏骑着马走在前头,兰芝坐在车上跟在后面走。车声时而小声隐隐时而大声甸甸,但车和马都一同到达了大道口。府吏下马走进车中,低下头来在兰芝身边低声细语:“我发誓不同你断绝,你暂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暂且赶赴官府。不久我一定会回来,我向天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兰芝对府吏说:“感谢你对我的诚心和关怀。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不久之后我会殷切地盼望着你来。你应当像一块大石,我必定会像一株蒲苇。蒲苇像丝一样柔软但坚韧结实,大石也不会转移。只是我有一个亲哥哥,性情脾气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凭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会违背我的心意使我内心饱受熬煎。”两人忧伤不止地举手告别,双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绵绵。

兰芝回到娘家进了大门走上厅堂,进退为难觉得脸面已失去。母亲十分惊异地拍着手说道:“想不到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岁我就教你纺织,十四岁你就会裁衣,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时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夫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并没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没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惭愧面对亲娘,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失。”亲娘听了十分伤悲。

回家才过了十多日,县令便派遣了一个媒人来提亲。说县太爷有个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举世无双。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亲娘便对女儿说:“你可以出去答应这门婚事。”

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亲娘出去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养育了这个女儿,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适合再嫁你们公子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听打听,我不能就这样答应你。”

媒人去了几天后,那派去郡里请示太守的县丞刚好回来。他说:“在郡里曾向太守说起一位名叫兰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说:“太守有个排行第五的儿子,貌美才高还没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这番话是由主簿来转达。”县丞来到刘家直接说:“在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个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结亲,所以才派遣我来到贵府做媒人。”

兰芝的母亲回绝了媒人:“女儿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这个做母亲的怎敢再多说?”

兰芝的哥哥听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烦恼,向其妹兰芝开口说道:“作出决定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给一个小府吏,后嫁却能嫁给太守的贵公子。命运好坏差别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够让你享尽荣华富贵。你不嫁这样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一样,离开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顺着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够自作主张?虽然同府吏有过誓约,但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立即就答应了吧,就可以结为婚姻。”媒人从坐床走下去,连声说好!好!就这样!就这样!他回到太守府禀告太守:“下官承奉着大人的使命,商议这桩婚事谈得很投机。”太守听了这话以后,心中非常欢喜。他翻开历书反复查看,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办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传语快快去筹办,来往的人连续不断像天上的浮云。迎亲的船只上画着青雀和白鹄,船的四角还挂着绣着龙的旗子。旗子随风轻轻地飘动,金色的车配着玉饰的轮。驾上那毛色青白相杂的马缓步前进,马鞍两旁结着金线织成的缨子。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各种花色的绸缎三百匹,还派人到交州广州购来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共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齐集太守府前准备去迎亲。

亲娘对兰芝说:“刚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做好衣裳?不要让事情办不成!”

兰芝默默不说话,用手巾掩口悲声啼,眼泪坠落就像流水往下泻。移动她那镶着琉璃的坐榻,搬出来放到前窗下。左手拿着剪刀和界尺,右手拿着绫罗和绸缎。早上做成绣裌裙,傍晚又做成单罗衫。一片昏暗天时已将晚,她满怀忧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伤心哭泣。

府吏听到这个意外的变故,便告假请求暂且回家去看看。还未走到刘家大约还有二三里,人很伤心马儿也悲鸣。兰芝熟悉那匹马的鸣声,踏着鞋急忙走出家门去相迎。心中惆怅远远地望过去,知道是从前的夫婿已来临。她举起手来拍拍马鞍,不断叹气让彼此更伤心。“自从你离开我之后,人事变迁真是无法预测和估量。果然不能满足我们从前的心愿,内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详。我有亲生的父母,逼迫我的还有我的亲兄长。把我许配了别的人,你还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对兰芝说:“祝贺你能够高升!大石方正又坚厚,可以千年都不变。蒲苇虽然一时坚韧,但只能坚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显贵,只有我独自一人下到黄泉。”

兰芝对府吏说:“想不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同样是被逼迫,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受熬煎。我们在黄泉之下再相见,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他们握手告别分道离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着的人却要做死的离别,心中抱恨哪里能够说得完。他们都想很快地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见阿母说:“今天风大天又寒,寒风摧折了树木,浓霜冻坏了庭院中的兰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将终结,让母亲独留世间以后的日子孤单。我是有意作出这种不好的打算,请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责罚!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样的久长,身体强健又安康。”

阿母听到了这番话,泪水随着语声往下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台阁。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贵贱不同你将她遗弃怎能算情薄?东邻有个好女子,苗条美丽全城称第一。做母亲的为你去求婚,答复就在这早晚之间。”

府吏再拜之后转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长叹不已。他的决心就这样定下了,把头转向屋子里,心中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迎亲的那一天牛马嘶叫,新媳妇兰芝被迎娶进入青色帐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黄昏后,静悄悄的四周无声息。“我的生命终结就在今天,只有尸体长久留下我的魂魄将要离去。”她挽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一跳投进了清水池。

府吏听到了这件事,心里知道这就是永远的别离,于是来到庭院大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吊死在东南边的树枝。

两家要求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结果合葬在华山旁。坟墓东西两边种植着松柏,左右两侧栽种梧桐。各种树枝枝枝相覆盖,各种树叶叶叶相连通。中间又有一对双飞鸟,鸟名本是叫鸳鸯,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每晚都要鸣叫一直叫到五更。过路的人都停下脚步仔细听,寡妇惊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以此为鉴戒千万不要把它忘。

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

浅谈刘兰芝的两次拒婚(网友来稿 篇四

浅谈刘兰芝的两次拒婚(网友来稿)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先后安排了故事主人公刘兰芝两次拒婚的场景描写。第一次是兰芝被休回家之后,县令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断然拒绝;第二次是太守遣媒上刘家为儿子求婚,兰芝迫于兄长的压力,当场面应婚,实际上却是作好了抗婚殉情的思想准备。两次描写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都有重要作用。下面拟就两次拒婚描写的异同情况作些分析。

首先,兰芝态度不同。第一次拒婚,刘兰芝面对的是县令家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这是许多年轻女子梦寐以求的意中人选,就连理解兰芝的阿母也劝她“汝可去应之”,兰芝却不为所动,她想到的是与仲卿离别时的铮铮誓言,与仲卿相处时的情投意合从而采取断然拒绝的态度:“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断”则罢,前面还加上一个表时间的副词“自”(马上,立即之意),表明兰芝几乎是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也可看出女主人的恪守爱情,忠贞不渝的高洁情怀。/第二次拒婚情况有所不同,先是登门求婚的人权势、地位、财富较之于县令儿子更其显赫,再是兰芝兄长横加干涉,以势利小人的家长威严逼迫兰芝,兰芝实在是出于无可奈何,只好表面上应允了这门婚事,从后文的情节发展可以看出,兰芝的爽快应婚(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实际上是已经深思熟虑,作好了殉情抗婚的心理准备。言行不一折射出人物面临二难选择时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面对荣华富贵,兰芝不为所动;面对凶暴威压,兰芝巧妙周旋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自己相爱的人生死相随,永不分离。此情此志,撼人心魄,同时,第二次抗婚(表面上应婚)推动了下一情节的发展,有兰芝的表面应婚,才有下文的'太守迎亲场面描写,而太守迎亲的场面之豪华富贵、热闹喜庆却又从侧面反衬出兰芝鄙弃富贵,忠于爱情的可贵品质。情节的发展又凸现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是《孔雀东南飞》在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次,母兄态度不同。两次拒婚的描写,刘母的言行都表现出一种尊重女儿,善解人意的慈母胸怀,面对县令儿子的求婚,刘母先是劝女儿应允,当得知女儿与府吏有约在先时,又尊照女儿意见,出面拒绝媒人;第二次更是直截了当:“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完全站在女儿这一边,想女儿之所想急女儿之所急通情达理,满心慈善。而兄长的态度却大不相同,面对太守儿子求婚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兄不满兰芝、刘母的选择,心烦意乱,威逼兰芝。“作会什何不量?”粗暴训斥,盛气凌人。“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趋炎附势,见利忘义。“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弦外之音是:“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么?”兄妹之间,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再次,两次拒婚情节的设置目的一致,都有其局限性。两次拒婚的情节设置,纯属虚构。一是突出了刘兰芝重情义,轻物利,丝毫不为荣华富贵所动的高尚情操,也为后文双双殉情作了充分的铺陈和渲染,二是太守县令两家求婚与焦母对刘的扫地出门形成对比,讽刺和抨击了焦母的专横凶悍,有眼无珠不识金玉相。突出正面形象,贬斥反面形象,表达了鲜明的爱憎褒贬之情。当然这种虚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使人读来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似乎下层人民的价值只有依靠上层社会的怜悯才能得到体现。这恰恰是一种鄙弃本阶层,迎合上层社会的奴媚骨,暴露出民众心理中庸俗的劣根性,当然这是时代的局限造成的,我们不可苛求古人。

作者邮箱: xccwxx@

美哉刘兰芝作文600字 篇五

眼似横波水,眉如群聚峰,鼻如悬赤胆,口如含朱丹。如此美女,焦仲卿幸而得之。十三能织素,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如此能女,焦仲卿幸而得之。

但她无疑是可悲的。她的婆婆嫌她没礼节,凡事爱自作主张,使她老人家心里不快活。可刘兰芝一句“鸡鸣如机织。夜夜不得息。”原来是老母亲苦带儿子多年。但现在媳妇一来,两人时常悄悄低语,情话绵绵,偶尔也弹箜篌奏乐,轻声合唱一曲。这不是成心让老母亲的醋坛子打翻嘛?终于,老母亲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逼得小两口暂时分别。简直就是“棒打鸳鸯的现场版。

刘兰芝回到家里,面对县令派遣的媒婆,面对母亲的规劝,刘兰芝却说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体现了刘兰芝对这份爱情的忠诚。可当第二次,太守为他的五少爷求婚。这次。刘兰芝兄长出面干涉了。正如她回家之前说的'”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一样,面对家兄的要求,刘兰芝被迫答应了。刘兰芝默不作声,只有用手巾掩口泣涕,眼泪哗哗直流,所谓”腌腌日欲瞑,愁思出门涕。“

焦仲卿听到消息,快马赶到刘家,已经是薄暮时分。那声声马嘶,也就如他心中的悲鸣。刘兰芝口中的解释岂不是与焦仲卿一样?两人皆被家庭所逼迫,可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家庭,这样渺小的他们又能如何?

那天已是寒冬时节,寒风吹残了树木,树叶飘零,刘兰芝趁人不备,跃身投入村外的池塘之中,用她的生命来诠释爱情的坚贞。

刘兰芝放着官夫人不做,甘愿为情而死,令人赞叹。

美哉,刘兰芝。一支独立于寒冬的腊梅,如你坚强而勇敢。那聚集了太阳的精华,月之华为你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乐曲。

假如我是刘兰芝-作文 篇六

假如我是刘兰芝-作文

“唉——”,轻启朱唇发出一声凄叹,我被婆家休弃,又被兄长逼嫁,虽与仲卿情深,却也难掩形势所逼。如今,唯有一死,与仲卿携手共赴黄泉,做一对阴间夫妻。母亲啊——原谅女儿不孝……

我收罢心绪,面露绝然,便揽裙脱履将赴清池。却不料想,腰肢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揽下,不曾进入那九泉清池,我便晓得是被人救下。我面色哀怨地看向那身后之人。眼前,一位翩翩少年郎,相貌堂堂,器宇不凡,眉宇间正流露着焦急之色,想是在为我所心急。经历过一番生死的徘徊,我心绪难宁。难道我与仲卿死都不能在一起?这就是天意吗?难道我与仲卿只能缘尽于此吗?而当我得知救我之人竟是那太守第五郎,我那素未谋面的订婚之人时,不禁哀叹:天意弄人啊!我不能与仲卿赴死是因被他所救,难道这就是我与他的缘分吗?如此的话,天意难违,我也只能听天由命了。可我心里却说不出的忧伤。仲卿呢?相约赴死,他会不会已经……

上天让我与太守之子缔结良缘,我带着对仲卿的愧疚嫁给了我的新夫君。却难料,命运竟如此弄人,仲卿因其母以死胁迫,拖延了赴死之期,听闻我已嫁于他人享尽富贵,悲怒交加下而病倒。不久后,仲卿便顺应其母心意,迎娶东家贤女秦罗敷为妻,秦氏亦对仲卿一往情深。但是这一切,我却不得而知。

正月十五,元宵盛会,郡城内一片繁花似锦。水中荷灯熠熠生辉,花船轻悠驶过;街市上猜灯谜、放烟火、玩杂耍,热闹非凡。我携手相爱的夫君漫步于喧哗的闹市,沉浸于百姓们对灯会的。喜悦中,猛然发现对面一对才子佳人相伴而来。时间仿佛定格于那一瞬,我的耳边已没有灯会人群的喧闹,往昔的一幕幕席卷脑海。“仲卿……”我不禁低吟。是啊,那即是焦仲卿秦罗敷夫妇。而仲卿也似有所察的侧身与我四目相对。再相见,却已是物是人非。我惊喜于仲卿还活着,这一刻我的内心仿佛得到了救赎,放下了心中“背叛”仲卿的愧疚。他亦不似往昔般愁容满面,想必一定很幸福。或许,当年是我真的不够好,没有体谅到婆婆难免对我发泄丧夫之痛,便赌一时之气而误一段姻缘。

我们相视一笑,便已擦肩而过。看着身边的人,曾经的一切都已不再重要。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人生能有几时许?终是过往云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