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2023【精品多篇】

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号2023【精品多篇】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篇一

20xx阴历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20xx年04月05日 星期四 (戊戌年(狗年)二月二十)

关于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xx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出行要注意什么

注意保暖,根据气温来增减衣物

清明节期间天气虽然有所回暖,但是早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尤其是清明这段时间,天气多变,空气湿度比较大,还有点阴冷的感觉,注意保暖,根据气温增减衣服。

祭扫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清明节的习俗就是扫墓祭祖,这也难免会造成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尤其是老人更要注意情绪,身边必须要有青年人陪伴,以免情绪太过激动导致一些并发症复发。

出行踏青,防止花粉过敏

春季是花粉散播的时期,所以在出行的时候尽量不要接触花粉过敏源,避免因为花粉造成皮肤过敏等症状,对于一些容易花粉过敏的人要将过敏药物随身携带,以备不时之需。

扫墓、踏青,注意防蚊虫

春季是蚊虫繁殖的最佳时期,出行扫墓、踏青,注意防蚊虫,可以在身上驱蚊水等,以防蚊虫叮咬等造成皮肤过敏。

踏青期间,不要随便进食野果

在踏青游玩的时候,在沿途中都会有一些诱人的野果,尤其是小孩子最受不了诱惑,所以父母要陪同在身边,以防小孩子误食野果。

踏青闲暇,不要采摘野菜回家食用

扫墓踏青后,很多人都喜欢采摘山上的野菜回家尝鲜,由于现在的污染严重很难保证你所采摘的野菜是安全无毒的,所以还是不要采摘回家食用,以防发生意外。

清明出行要交通安全

1、清明期间,天气容易多变,驾车出行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车速及安全间距,避免事故的发生。

2、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辆在外出扫墓时,由于是出行高峰期,会造成交通堵塞,请自觉服从交警的指挥,遵守交通规则,按规定的地点及停车场停放车辆。

3、在等候和乘坐公交车时请不要拥挤,以防发生意外;按规定的地点乘坐出租车;行人在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请走人行横道。

4、在出行的时候,可以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对清明出行的交通提醒信息进行了解,错开高峰期。

5、家人朋友相聚饮酒需适度,切忌酒后开车。

清明节来历 篇二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篇三

问:20xx清明节是阴历几月几日?

答:20xx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星期四。

清明节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又称为踏青节、祭祖节等等,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在我国民间,清明节与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农历十月七年级的寒衣节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如今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献上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而除了扫墓祭祖之外,因为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乃因利乘便,往往在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

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等。

清明节习俗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2021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篇四

2021年清明节是2021年04月04日,星期日,二月廿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