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精品多篇】

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理念【精品多篇】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篇一

八、让日记伴随孩子成长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驶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家庭教育和生活理念息息相关 篇二

读国中的芳芳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可这一次考试却名落孙山。芳芳回到家里,一个劲地哭。父亲看了,诙谐地说道:“我的千金小姐,哭有什么用?要是能哭出好成绩,我宁愿和你妈也加入哭的队伍,哭他个天昏地暗。跌倒了站起来嘛!”芳芳听了父亲一番风趣幽默的话,破涕为笑,去掉了自卑感,卸下了包袱,从父亲的话里汲取了营养和力量,再次鼓足勇气,去争取好成绩。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说来,不外乎疾言厉色、心平气和、风趣幽默三种。家庭教育的本质在“教育”二字,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生活理念的灌输,但是不同的灌输形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厉色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自己与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于语言平淡,不疼不痒,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风趣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

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理念,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位居特殊的地位。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庭沟通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朗。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相当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作为启蒙教育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个性。

我们不应总是用斥责惩罚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总是担心受到惩罚,而要使他们在看出自己谬误的同时破涕为笑,其效果往往比板起面孔训斥孩子好得多。

总之,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更多一分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

契约理念——培养游戏规则。 篇三

契约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体现了权利、责任、义务、平等、尊重、共赢的原则。家长教育孩子,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根据他(她)的身心特点,主动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随着孩子“自由度”的逐渐增加,亲子之间可以以某种“契约”的形式达成共识。这样既可以减少亲子之间的许多矛盾,又体现了尊重,还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化。把孝与契约放在一起,并不矛盾,而是体现了合理的平等关系。

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篇四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 篇五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把童年还给孩子 篇六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 uawen.c n ,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国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将的)。现在的孩子真比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让孩子有一样属于自己的东西 篇七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什么最好?特色。现在分数最好,其它人都是失败者。其实,孩子学的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自杀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父母应具备的理念 篇八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使得每个初为父母的人都满怀憧憬,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甚至从孩子尚未出生就开始不停地计划着。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又有多少父母实现了自己的希望呢?实际结果是:不少父母与孩子存在着代沟、甚至对抗的问题,有的竟反目成仇。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是父母的教育理念与孩子成长的心理、个性、爱好等的规律不适应引起的[3]。父母应该带着如下的理念来教育孩子:

理念一: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来到人间,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不过在小的时候独立性差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大,独立性越来越强。小的时候需要较多的是关心、呵护,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更需要的还有尊严、自信、理智、谦虚等。父母教育孩子应该在一个宽松、祥和、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讨论、争论的方式,让各方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以理服人,并且要心服口服;有些暂时无法争论清楚的问题,要允许保留;要有求大同存小异,长期坚持不断解决新老问题的胸怀,不武断地下结论。

理念二:同孩子一起同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谁都随时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为我们就是在错误中学会了正确。由于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自身的年龄、孩子的年龄和知识面也在不断变化,所以父母以前的经验不一定会适合孩子;当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后,在某一方面的知识超越父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儿。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年代,谁又能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呢?故有些父母一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父母应该做、也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不只是要求孩子学习。

理念三: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肯定孩子的优点,同时督促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经常会因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就对其全面肯定;而对于有了缺点、错误的人,则抓住错误不放。其实细想起来,一个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生了病,不是一样要找医学专家治病吗?在世上全是优点,或者全是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只不过比例有些差异罢了。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让优点的比例在父母的关爱中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