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品多篇)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精品多篇)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忆

江南》么?

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请坐。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2—3人)

生: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菩萨蛮》)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在观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看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动画课件出示)

师: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么?

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扬学生的预习。),白鹭,桃花,流水,一叶扁舟,细雨,渔夫。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唐朝诗人张志和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副山间美景的。

板书《渔歌子》(齐读)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

师:是的,“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师:那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播放朗诵)

师:大家都跟着朗读,看来这首词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现在你们结合注释自读一下这首词的前两句,用笔画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

生自读。

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课件出图),桃花(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流水(课件出图),鳜鱼(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也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

师:大家找得很仔细。现在,你们能不能来想象一下,这些景色具体的样子呢?(出示“填一填”)(3—4人)

生回答。

师:面对这样一幅秀丽怡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生自述。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的确令人陶醉其中,那我们就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下词的前两句,谁先来试一试?

个别先读,读完,师:你们有什么建议么?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带给人的心情应该是舒畅,而你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笑容,来,一起笑一笑。

师:很好,我们就带着微笑来读一读。(一、二两组读)

师:有人脸上还是没有笑容。来,三、四两组一起来示范给他们看看。(三、四两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不要忘记了

生:微笑。(齐读)

师: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那么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及时点评春天的景色)

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烟雨朦胧的春天)

生:《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里翠绿的柳树)

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春江水)

生:《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鸟翔天际的春天)

生:《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早晨)

……

师: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简练而精彩的语言道尽了春天的美好。我们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渔夫也一样陶醉其中。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出示图)

师:细心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渔夫是怎样一副打扮?

生白话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中是怎么写渔夫的打扮的?大家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样。可见学习诗词,除了通过注释理解以外,看图理解词义也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记了。

师: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说明渔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闲自得的。

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么?

生:这个渔夫为什么不走?是什么让渔夫流连忘返了呢?

生扣住词意进行回答。

生:是这些美景让渔夫流连忘返的。

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呢?

生:还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师:那这时,渔夫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3人)

生自述。

师:在蒙蒙烟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衬下,渔夫悠闲自得地在河里垂钓。

现在,你们自己先读一下这首词,想象一下词中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意。(评价:对不对,有没有用上好词。)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副画卷。来,哪个组愿意来当一下这个渔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组读,齐读。(注意提醒学生先笑,可适当放慢速度,注意语调的变化)

师:大家都很投入。现在我们来试试,背诵一下《渔歌子》,好不好?会背的同学大声一点背出来,不会的同学,老师允许你们可以偷看一下课本。

生背诵。

师: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范读)

师:《江雪》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渔夫?现在,你们轻声自由读一下《江雪》,看看谁找的最快?

生:惨淡,孤独,冷冷清清……(注意追问过程,评价:你找的真准)

生:“绝,灭,孤,独”都体现出了一副惨淡的景象。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奇妙。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带给我们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画面。你们还想再读 《江雪》,感受一下么?你们愿意读几遍呢?

按学生意愿读。

有时间可以抄写一下《渔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业。

作业: ①、选择你所喜欢的《渔歌子》背诵一下。

②、收集其他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渔歌子{

不须归      悠闲自得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 篇二

设计意图

在学习《渔歌子》(人教版国小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23课)以前,通过《忆江南》(人教版国小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1课)的教学,学生已对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内容,以填词和唱词的形式,让学生对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3、通过对词的理解,能够初步填词。

情意目标:

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及《渔歌子》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3、《渔歌子》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

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色。

二、学习《渔歌子》

1、解题:

①教师简介:“渔歌子”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张志和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是专门用来写渔父的。

②课件链接古诗词比较,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渔歌子》就是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④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课件准备:一剪梅、虞美人、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 •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巩固字音,记忆字形,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③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④课件展示:《渔歌子》朗诵flash;《渔歌子》画面flash;

⑤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⑥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⑦带着课件中的3个问题读文、全班交流:

a、词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颜色?

b、“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不须归”?

c、用自己的话说说“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能够背诵。

三、拓展性练习

1、填词

①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但是后人所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其内容就和渔父、忆江南无关了。后来,有人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出来,编成词谱,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词牌既和内容无关,有的作家就在词牌之外另注明词题,如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出示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采桑子(重阳)》)

②课件出示《渔歌子》、《忆江南》词牌和字数要求。

③教师填词《渔歌子(教学)》、《忆江南(家乡美)》。

④学生讨论,练习填词。

⑤师点评,小结。

2、唱词

①“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播放邓丽君的《一剪梅》,引唱词。

②词是唱出来的,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词牌名,我们知道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也就是曲谱的调子。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现代人是怎样唱词的。

③课件出示:邓丽君《虞美人》音乐、歌词。(课件准备:一剪梅、虞美人、水调歌头、满江红、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mp3)

④让学生以《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调和唱《渔歌子》。

⑤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歌曲为《忆江南》配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渔歌子》,通过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了词的意思;填词《忆江南》,对填词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唱了《一剪梅》,感受了词的音乐美;今后我们要多读多背优美的古诗词,感受古文化的美。

张志和《渔歌子》词赏析 篇三

《渔歌子》位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张志和写的一首词。本组选编内容全是描绘的山乡田园风光: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飘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段,进而进行综合性学习。《渔歌子》便是借鉴了民间的渔歌而成的。此词语言清丽自然,寄情于景,写景简洁优美,以词入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江水涨、白鹭飞、斜风、细雨……似一幅水墨丹青展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怡情山水的“渔歌图”,让我们陶醉于大自然山光水色之中悠闲而自由的生活乐趣。

学生到了四年级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内容,学习这类教材也有了一些基础,能够在认知内容的基础上作深层的思考,体会词中的意境。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了解了教材所处的位置,结合年级特点、学生接受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识记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于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其中,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从而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关于教学程序设计,我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由一幅优美的山原风景画,引出本课所学的词──《渔歌子》

烟雨江南,碧水蓝天,诗情画意,春意盎然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知道唐代大诗人张志和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渔歌子》这里可以给学生补充讲述一些有关词牌的知识,将先前学过或课外看到过的词牌在课堂上作个交流,使学生对“词牌”的理解更真实贴切,继而由题目入手,从学生想到的“渔夫、渔歌”引入到词的教学。

2、感知诗词大意的环节。

关于古诗词的朗读有这么几个要求,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要对词的意境有个大体了解,需要读通、读熟,读明白。让学生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这里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可以增强对词的感悟,带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体会徜徉在语言文字中,课堂上响起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词的韵味就彰显出来的。

3、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词内容的环节

《渔歌子》勾勒出的是一幅浓郁的江南风味的垂钓图。颜真卿曾称赞它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教学中以画的角度来学习欣赏这首词,分以下几个步骤:

(1)墨线勾勒,江南春景物繁多。

张志和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颜真卿不是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吗?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什么,用笔圈出来。

学生初读词,就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好。让学生在头脑中摊开一张画布,根据词的内容,具体到意象,你会在纸上画上哪些景物呢?学生很快会从词中发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这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让学生再去读词,看词中还隐藏着什么景物。学生会由“青箬笠、绿蓑衣”知道画中还有人。似乎至此,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均已跃然纸上。在这个过程中,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

(2)浓妆着色,江南春五彩缤纷。

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你就是能诗擅画的张志和,你用什么色彩来描绘这幅画呢?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词,词中描写颜色的词有“白、青、绿”。再让学生读词琢磨,看,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粉红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青色鳜鱼在水底游动,诗人仅用了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画,静静地看,到词中去闻一闻,自己去读一读,看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又闻到了什么?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意向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3)配乐读诗,江南春生机勃勃。

伴着“高山流水”的音乐声,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让学生品出不一样的韵味,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会有一个怎样美妙的世界展现在你的眼前呢?这对孩子们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

(4)联系作者生平,使感悟从诗句走向内涵

向学生介绍作者背景,加深理解:诗人张志和仅仅是贪恋美景而乐而忘返吗?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

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 “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课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生作诗和诗,让学生理解作者“不须归”的理由。

那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的问题?

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然后问:“弟弟呀,你为什么不归?”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这个对话学生能很轻松地进入诗中,张志和“不须归”的心声就会从学生的口中涌出,对“钓”的文化含义,学生能简洁的接受,深刻的感悟。读写结合,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词的诵读,便是要在这样入情的心境中,才能有所感悟。

(5)课外拓展,升华诗情:

潇潇春雨洒江天,渔人垂钓好悠闲!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争先填写传唱《渔歌子》或《渔父词》,让学生试读,找出两首词的不同。

这里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到字里去,读到词的背后去,读到作者的心里去,江南春才更显韵味。

假如我们来到浙江湖州我们会看——西塞山

来到西塞山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就让它在我们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在学生深情地诵读中,让他们搜集张志和另外四首《渔歌子》诵读进一步感受古诗词文化。一首好的诗词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描述。我希望自己与孩子们一起都走进了词人他那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