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品多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精品多篇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胜利之处: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教材中是认识分米在先,而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先引入毫米的认识,我想毫米是同学现在认识到的最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对同学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找一找1毫米是从哪里到哪里,1毫米和1厘米是什么关系?再借助多媒体把1厘米长度放大,使同学能清晰地观察到:1厘米被分成了10小格,每小格是1毫米。通过数一数得出1 cm =10 mm,形成毫米的概念。

3通过用手比划长度单位的游戏,手脑并用,加深印象。同学知道了一毫米有多长,但印象不深。如何使同学在脑中建立1毫米的表象,除了用眼观察,还需要用手比划。让同学仔细观察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通过动手比划,加深同学对毫米的印象。

缺乏之处有许多:

1、虽然准备了较多实物,以为同学很熟悉,就出现了一下,没有让同学摸一摸感知它们的长短。

2、1厘米的“一半”(中间的长线表示)就是5毫米,引导同学发现,可以不用逐一小格的数。

3、画线段时应该演示,提醒同学注意画上端点,标上长度,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4、班级人数多,操作活动多时,同学的注意力易分散,课堂的节奏、课堂的调控也是值得我考虑的问题,如上课指令应非常明确,让同学很明确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5、为人处世低调的我,不知不觉中会把把这种低调的情绪带入了课堂,给予他们的激情和鼓励太少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需要老师给予更多鼓励与肯定的话语。

6、课件的取与舍,怎样少而精的用在点子上,课堂上如何不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

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二

【学习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第21—2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设计理念】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非常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1厘米。

金箍棒再变短,变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还没到1厘米,这究竟是多长呢?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数数现在是多长。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绍我找的身份证的厚度,内存卡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1理解毫米的长度单位。

师:怎样用手表示1毫米?

6、动手操作:(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

(2)测一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三、巩固与提高

1、量一量:回形针,钉子

方法:想对准0刻度,再看终点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断了尺子,没有0刻度时,应该怎样测量呢?

测量时,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3、测量薄荷糖盒的长度。

四、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厘米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3、测量时,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五、课后练习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们二年级认识厘米之后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微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测量建立表象,然后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对他们的认识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毫米在他们脑中的影象。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三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分米、毫米时,我创设编数学小故事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加深对该单位的认识,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认识千米时,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的长度有多远,然后再在课堂交流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加深对1千米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学,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这些长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还是问题百出:

问题一:不能准确的填出一些物体的单位,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还是没有65分米有多长这个概念。

问题二: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如:小军跳了16分米,小丽跳了140厘米,小明跳了2米,

(1)把他们的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一排,学生不知道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

(2)小丽比小军少跳多少分米?他们不看问题里问的什么?想当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单位。

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练习题,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再联系实际去想象,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让他们回家观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该用什么单位量出他们长度,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

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运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毫米的认识教 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