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研究报告多篇

兴趣研究报告多篇

【第1篇】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国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国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国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大学联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国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国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国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国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会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第2篇】“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国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国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国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大学联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国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国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国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国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会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第3篇】《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 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

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a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对语言的记忆

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我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容易记忆,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b借助形象直观加强语言记忆

要合理选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强化语言记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为万物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才能进入人的意识,当我们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到课文里的具体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后,就会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聋生将所感知的内容进行记忆。

(5)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词新句的理解。通过表述,不但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加工整理提升的过程。

(6)重视读的过程与指导。控制方法: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朗读与演示相结合、朗读与明理相结合、有朗读代替讲解。

(7)背诵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视学生平时对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在多学、多记、多知、多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注重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8)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耳聋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片和简单事物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通过强化仿写训练,加大学生写话的水平。通过说“心里话”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

4、因变量及控制措施

因变量

(1)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受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的直接影响。

(2)学生学习缺少持久性,经常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展缓慢。

(3)学生自卑心理强烈,防碍语言发展。

控制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于听力残疾发生的时间、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耳聋学生在后天学习中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环境对耳聋能够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管教态度和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稳定和谐,都将影响耳聋学生的发展。对这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采取消除法。

四、实验方法

实验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个别测试法及比较法。

五、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 XX、3 ——XX、6 )

此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对实验的班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实施方案。调查结果要真实可信,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听力损失程度及原因、语言状况、智力情况、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吴浩:男,1994年7月出生。听力损失程度在91分贝-100分贝之间,属于一级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有语言基础,受过语言康复训练,能正确听(看)话,发音方法部分准确,个别音发不准。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强。说话水平比其他孩子好。上课时能够积极发言,对学习充满兴趣,但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

王强:男,1995年5月出生。单侧耳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语言基础好,能发出音,但个别音发不好或调值不对。虽然能说,但音义严重脱节,不知道所说何物,或看见事物说不出名称。智力一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比较认真,能够正确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

高艳萍:女,1989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110分贝以上,属于全聋。耳聋原因先天性耳聋。无语言基础,发音器官萎缩,不能发音,也不能听(看)别人说话。智力水平一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庞燕:女,1993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在110分贝,属于全聋。能发部分音,口形较正确。智力水平一般。惰性强,不愿与人交流。发言不积极,对学习缺乏信心。

实施方案:结合教学与活动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大胆发言,主动探索,敢于提问。

1、使师生关系和协,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要具备创设师生之间的和谐的情感氛围的能力,随时随地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公正无私甚至让学生崇拜的形象,用老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干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无巨细,件件当大事来做,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这些,使我们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给了他愉悦的心情,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这种对人的喜欢会自然转变成对科目的喜欢的道理,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谓,喜你亦喜你教之某某,归根结底,教师可使学生兴趣大增甚至调转。

2、多角度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中外教育家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用表扬与鼓励的动作、眼神、话语乃至物质奖励(一朵小红花、一只铅笔、橡皮、一块糖等)。让学生有自尊、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知识。国小生年龄特点,决定他的一些表现,天真、幼稚、不懂事、不讲理,老师千万不要跟孩子们一般见识,要有良好职业道德,课堂中学生的乱讲话、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打闹等问题,老师要沉稳应付,此时此地,不恰当地批评、发泄会伤害学生,会使他自尊心受损,降低自信,对学习无有兴趣。

第二阶段( XX、7 ——XX、7 )

此阶段注重如下训练。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要使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发生兴趣,首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比如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都可增强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维妙维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此外,还可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注重于理,每节课从趣入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重在知其所以然。

巩固学生学

【第4篇】提升农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调查报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国小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但是,目前国小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我课题组特开展“提升农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目的就是想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问题,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今社会青少年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越来越贫乏,人们已觉察到当今教育中注重应试教育,特别是学习只注重一本教科书而忽视其他书籍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牺牲,牺牲的是个性发展,是创造性的培养,是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是阻碍青少年自觉了解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于是,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阅读机会上有很多不同。

(1)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迈的公婆监护,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以来,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2) 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只有学校有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家里只有电视;加上每天放学走路回家占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异常单调,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多数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

(3) 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各种活动渲染学校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在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之路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探究如何能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书籍的储藏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等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提升农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一方面寻找更切合“农村国小”实际、更利于让师生接受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让农村国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的指导策略,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探索农村国小图书室和教师阅读角的建设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倾向,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

2.《国小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3.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使学生逐步形成想读课外书籍、会读课外书籍、会选择课外书籍的阅读素养。

(二)通过国小六年的参与课外阅读能基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服务;能给正在人格形成期的农村学生播撒完善人生的种子。

(三)通过研究,探索出能有效指导和培养符合农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可以提升农村国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通过研究,丰富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内容,营造一种农村国小校的书香文化。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国小阶段(农村国小)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阅读的课外阅读量,查阅其内容包括那些?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学生阅读内容。

(二)调查阻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制定解决阻碍因素的策略。

(三)探索提升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哪些策略?

(四)探索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

(五)探索符合农村国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阅读氛围,总结出如何打造书香班级,进而打造书香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大丰市白驹国小低中高年级部分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障碍,收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二)文献研究法:查阅关于课外阅读研究特别是关于农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料,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研究国内外最新教育观点和动态。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课题研究现象,并使之形成经验理论。

(四)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和学校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课题研究小组人员集中反思、提升,验证理论,不断补充修改完善方案。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3月)。

1.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培训教师。

(二)第二阶段:研究阶段(4月~10月)。

1.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初步研究;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3.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障碍,收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建议

4.查阅资料,整理、总结出适合农村国小生各年级段学生读书的目录及现有途径与方法,重点探索适合农村国小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策略。

5.创设阅读氛围,加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6.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积极撰写研究案例及论文。

7.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进行中总结得失并有的放矢调整方案,使课题研究按预期目标发展,最终达到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0月~12月)。

1.进行研究后期的资料、数据整理,论文、案例的撰写,汇编论文、案例专集;

2.撰写结题成果报告。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预期成果:

(一)探索出了适合国小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二)探索出了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教学模式。

(三)制定出了我校 “书香少年” 评选条件、书香班级评价表。

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活动案例、教学设计、总结论文等

九、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阅读的图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成员,全部大专以上毕业,均为国小语文教师。所有成员都有很强的工作热情和对课题研究的高度责任心。

课题组有具体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课题目标、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学校有师生图书室、阅览室,藏书丰富。

所有这些都给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影响与效果

(一)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通过该课题研究的实施,学生阅读兴趣明显增强,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长期积累、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充实语文素养,无论是在课内的朗读、背诵中,还是在课外的阅读积累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学生参加各种征文比赛,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屡屡获奖。

(二)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成绩大幅度提高。

参研班级学生丰富的语言积累转化成了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各项指标都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促进了参研教师专业发展

课题组教师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并积极参加外出学习,通过培训提升了科研组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品读了论著,写出了心得体会,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通过教研课、科研展示课、汇报课、青年教师竞赛课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艺术,提升理论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十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王琴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撰写课题的学期报告、结题报告、建立课题博客并上传课题资料。

课题组副组长 李敏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参加课题的研究、课题的教研活动及报告的理论指导。

课题组成员 韦彬兰、陈爱妹、王小燕、吉庆红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会议记录、撰写相关论文、撰写相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