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考察报告多篇

村官考察报告多篇

【第1篇】大学生村官考察报告

48 年 的 沧 桑 巨 变

兴十四村的发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56年至1971年是特殊困难时期,属于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1972年到1994年是创业时期,兴十四人民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农业生产机械化,走上了富裕发展之路;1995年至今是飞速发展时期,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民住屋别墅化,成为了拥有15多亿元固定资产,35家企业,1800多名员工的省内首富村。今年,村里下属的富华集团产值达到6亿多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新建三星级宾馆一座。修建16个标准公厕,18个垃圾站。村内全部铺上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房前屋后栽上了樟子松。投资80万元,对原有的文化宫进行了重新修缮。宫内设有会议室、图书馆、娱乐室等。投资50万元建起了村卫生所,村民小病不出村。村民实行退休制,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80元的生活补贴。建成了展览馆和村民休闲活动广场。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如今的兴十四街道整齐,绿树成荫,青砖铺地,红瓦盖顶,庭院宽敞,优雅安静。白天空气清新,夜晚华灯齐放,让许多城里人都感到羡慕。村民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吃喝讲营养,穿戴讲时尚,而且普及了电脑。兴十四为世人展示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画卷。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集体、国家级文明村。

成功经验的总结

经验之一是兴十四村有一个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

1972年,23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抱着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愿望,坚定不移地带领全村群众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是以机械化促进农业发展。他上任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靠机械化多开荒地。因为村里穷,买农机具没钱,付华廷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人养了XX只羊,靠卖羊毛攒了几万元的家底。可当时拖拉机控制供应,没指标有钱也买不到。付华廷就想了个办法:自己组装。他们四处买零件,小件背,大件邮,硬是自己组装了两台拖拉机,这两台拖拉机一年就开垦了6000余亩荒地。过去一个强壮劳动力最多能耕种40多亩地,使用拖拉机后一人能耕种XX多亩,效率提高了50多倍。1979年,农机具不配套,他就自己研制,先后研制出机引耕耙、割草机、滚垅机、扬场机等多种农机具,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在,兴十四村已有大型拖拉机26台,各种农机具400多台套。

二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发展。农业实现了机械化,付华廷开始考虑农业基本建设。付华廷领着全村人一口气打了383眼井。近几年,全村1万多亩耕地又全部实现了电喷灌溉。有了水浇地,兴十四村的粮食年产量以每年100万公斤的速度递增。兴十四村的耕地过去全是沙土地,漏水跑肥。付华廷带领全村青壮劳力,经过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硬是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高低不平的沙土地变成了良田。30多年以来,累计造林1.13万亩,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座“绿色银行”。 据估算,兴十四村的林木储值已超过两亿元。

三是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种地不如种工厂,70年代末,付华廷领着大家先在村子里办了个罐头厂,把当地产的水果加工成罐头。之后他又办起了酒厂、油厂、米面加工厂、农机具修配厂等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每年都能挣几十万元。集体有了钱,开始反哺农业。依托万亩草原,建起了两个集体牧场,全村养起了奶牛、生猪,每年可为耕地提供有机肥2万多吨。

四是工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大发展。80年代初,兴十四村农民生活已有很大改善和提高。然而,多年的实践使兴十四干部群众认识到:要想大富、快富,必须立大志,办大企业,才能挣到大钱。付华廷和支委们经过多次商量,决定大力推进工业经济产业化。充分发挥和利用周边村群众养奶牛,建起了一座日处理19吨鲜奶的乳品厂。1988年,他得知国内生产食品添加剂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就背起大煎饼去省城考察,到大连、山东去学习。几经周折,终于签下了共建甜蜜素厂的协议。工厂虽然建起来了,然而市场没有回应。1990年3月,付华廷到北京国际饭店,拿出10万元在那里召开了食品甜蜜素的产品发布会。首都20多家新闻单位,全国100多家媒体发表了会议消息,终于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年甜蜜素销售XX多吨。1996年,兴十四村又利用柠檬酸厂的废渣和作物秸秆,建起年产5万吨的饲料厂。之后又建成啤酒专用糖浆厂等35家企业,组建了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拥有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畜禽饲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个品种。

五是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推进兴十四村和富华集团实现高速、跨越式发展,XX年,付华廷创办了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5万亩,园内划分为7个区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农产品深加工区、林业旅游区、仓储和物流配送区、居住和行政办公区,并在此基础上,在周边村屯建立畜牧养殖加工区及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园区的建设以农产品精深加工、畜牧业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制药、高科技农业、林业种植和生态旅游为主要项目,形成园区内的生态工业链条。

成功经验之二是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

兴十四村党总支成员已经连选连任30多年,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威信,就是因为他们“说了算,定了干,多大困难也不变”,一心为百姓办实事,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群众做表率。班子成员坚持做到“五个不准”:不准接受村民吃请,不准超范围陪客,不准超标准种地,不准超规格住屋,不准私自安排子女和亲戚就业。坚持实行民主决策,村党总支成员集体研究决定事情,不搞个人说了算。凡涉及全村发展的重大事情,请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决定。坚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每月向村民公开一次。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集体利益而忘我地工作着。党总支书记付华廷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在工作和生活上不搞特殊化,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糖尿病,忍着病痛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了实现心中的蓝图,他透支着健康、透支着生命,为兴十四村的那块土地奉献着他的全部。

【第2篇】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从不会因你的彷徨而停住脚步 ,刚刚还是浮躁的夏日,转眼间金色的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宿城区到村任职大学生参加的山东寿光考察学习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下顺利的开始的。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给了我这个新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很深的触动。

这次我们参观学习的目的地就是我国著名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该村地处寿光市最南端,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1989年以来该村在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的带领下,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本村的特色产业。19年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530个,精品果园310亩,总产值3860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作为一个不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贫困村,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经济村,这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在刚刚离开学校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寿光人的奋斗发展史有很多的地方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跟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以集体带动个体的创业模式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的宝贵财富。但对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寿光人成功的创业路,因为从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带领我们宿迁农村创业致富的方法。我总结了我对寿光成功创业的几点体会:

一.有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充分了解

寿光虽然不是一个地理优势非常明显的地方,但并不代表这里就没有自己的优势条件,关键还是要看寿光人是否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寿光人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明白了寿光的优势条件:沙性土壤,年平均2610小时的光照、12.4度的自然条件,以及过去当地普及过的加热式蔬菜大棚的历史条件。正是对这两种条件的深刻认识才使得寿光人最后找到了改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这条创业致富之路。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了解我们自己的优势条件,要进行大量的考察调研,‘范文大全 网 ’了解清楚我们当地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还是一般的工业。然后再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了解确定具体的创业项目。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我们创业的失败,也能真正的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带领周围的群众发家致富。

二.有开拓进去的领头人

寿光三朱元村的领头人就是他们的王乐义书记,如果没有王乐义书记的开拓进去,执着追求,就不会有当初的十七名干部带头搞蔬菜大棚种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群众自发种植,更不会有今天的三朱元。在创业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要素,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其实我们村里的干部很多也有致富创业的好项目,也有想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人出于各种考虑,畏手畏尾,不敢真正的去做。群众都是实在的,如果我们干部不能带头做出成绩给他们看,他们是不会跟着我们干的。所以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就必须争做农村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给百姓看,这样才能真正的和百姓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做有开拓精神的领头人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全面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创业方面的素质,做到“看过必学过,学过必懂过,懂过比亲身体会过”,最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百姓心中真正树立一个“领头人”的形象。

三.有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寿光的成功还源于他们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在这个方面当地的政府给了他们相当大的帮助,创业的初期,政府举办各类展销会,将寿光蔬菜品牌做大做响,当蔬菜销售遇到困难时候,政府甚至自己出资邀请各发达地区的领导到寿光考察学习,帮助宣传寿光蔬菜,当最后整个蔬菜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政府又采取多种政策鼓励百姓自主种植大棚,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寿光的蔬菜大棚种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了起来。如此的以政府为服务主体,以农民为生产主体的运行机制不仅把寿光的老百姓带领到了致富的道路上,同时也使得寿光的发展步入了良性的循环轨道,避免了由于大规模的种植大棚蔬菜造成市场萎缩的现象。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大学生创业的初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多寻求党委政府的帮助,我相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寿光考察,无论是对村官这个集体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次洗礼。审视寿光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谋划我们所在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一定不会辜负组织上的希望,立足于实际,扎实的做好农村工作,完成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

【第3篇】学生村官服务工作情况考察报告

一名“大学生村干部”,我被分派到西大街办事处村。我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村月了。在段里,是办事处的村里面的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段里,我对村大致的。

村成立于年五月,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2亩。常住人口820人,厂矿工人600余人,下设五个村民,大小门店13余处。辖区内有新密市特种耐材有限公司,河南航天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郑州慧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人大附中,养殖厂,楼板厂,动物园。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西大街与互助路贯穿。近几年来村民文化生活和活跃,社会治安状况。

城市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体制改革城市框架的拉大,村民意识的转型,村两委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把的利益位,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争,曾被郑州市命名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先进退管站。被西大街办事处命名为综合治理先进,农业化先进,项目建设先进和计划生育先进,连续两年被评为“金杯”称号。村经济与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村在带领奔小康,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为文化生活,以建设“社会文化大院”为切入点,农村发展,现就我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情况简单地一下:

一、组织,

村两委班子大的xx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雷海江,村委主任院治军为组长的文化建设。有三名同志直接对村文化大院的工作,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对农村的文化工作中的问题专题。成立村文化活动中心办公室,由我来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村成立50余人参加的“文艺宣传队”,宣传工作。还成立了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团体,并经常活动。

二、设施,形象

已建成的村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广场1250平方米,健身房一所200平方米,可容纳乒乓球台,台球桌两个。硬化活动场地1250平方米,可供羽毛球,篮球和门球的的训练及比赛。村委会建有多媒体教室,有30多套桌椅,并配有电脑,电视机,播放

中国 机,投影机。给科技咨询,培训,讲座。室外面有500平方米的停车场。村委每年投资3万余元每年春节举行一次棋牌比赛,并举行颁奖仪式,的评价。

三、多样,服务村民

村文化大院,集图书3000余册,有文体活动室,康复训练室,为老年人锻炼身体了好的去处。

创卫工作

1.环境治理工作。清理清运垃圾200多车,1000多立方,综合治理投资3万元。

2.投资2万多元建造毒饵东200洞,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及墙体黑板10多处,墙体刷白5000平方,改厕,改厨。

农村基层工作的难点:

农民新事物的能力较弱。需要有耐心,多花去讲解。例如此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我这村民来说是一件的好事,能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好处。一段的操作,结果并预期的那么好,工作进度慢,参保人数少。当然我自身也些问题,也许是对村民透彻,或宣传工作还位等等,我还需要学习,弥补的之处。

村里的有点:

村是环境优美的地方,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动物生态园等等。交通便利有直达公交车。村的热情好客,勤劳淳朴,待人友善。村有的发展空间,前景美好。

中国

问题:

村经济实力薄弱,人均收入不高,村里资金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我是:

1.村民文化不高,新事物能力较弱。

2.村民创新意识强。

3.村民进取心,打拼意识。

4.自身资源。

解决办法,应该多开辅导班,专业技能的培训,思想觉悟意识。

对村的意见和建议:

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我觉得可以以动物园为依托,开有“动物园农家乐”。例如可以在动物园的山上建野鸡繁殖基地,请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味美可口的,“野鸡宴”。(1.可以打造品牌。2.可以收入。3.提升村的知名度,为今后的招商引资铺路。4.动物园的客流量。)

综上所述,村了成绩,还问题,今后我要工作,努力学习,的能力,为村今后的发展更多。

【第4篇】在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从不会因你的彷徨而停住脚步 ,刚刚还是浮躁的夏日,转眼间金色的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宿城区到村任职大学生参加的山东寿光考察学习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下顺利的开始的。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给了我这个新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很深的触动。

这次我们参观学习的目的地就是我国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该村地处寿光市最南端,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1989年以来该村在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的带领下,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本村的特色产业。19年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530个,精品果园310亩,总产值3860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作为一个不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贫困村,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经济村,这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在刚刚离开学校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寿光人的奋斗发展史有很多的地方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跟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以集体带动个体的创业模式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的宝贵财富。但对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寿光人成功的创业路,因为从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带领我们宿迁农村创业致富的方法。我总结了我对寿光成功创业的几点体会:

一.有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充分了解

寿光虽然不是一个地理优势非常明显的地方,但并不代表这里就没有自己的优势条件,关键还是要看寿光人是否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寿光人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明白了寿光的优势条件:沙性土壤,年平均2610小时的光照、12.4度的自然条件,以及过去当地普及过的加热式蔬菜大棚的历史条件。正是对这两种条件的深刻认识才使得寿光人最后找到了改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这条创业致富之路。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了解我们自己的优势条件,要进行大量的考察调研,了解清楚我们当地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还是一般的工业。然后再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了解确定具体的创业项目。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我们创业的失败,也能真正的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带领周围的群众发家致富。

二.有开拓进去的领头人

寿光三朱元村的领头人就是他们的王乐义书记,如果没有王乐义书记的开拓进去,执着追求,就不会有当初的十七名干部带头搞蔬菜大棚种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群众自发种植,更不会有今天的三朱元。在创业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要素,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其实我们村里的干部很多也有致富创业的好项目,也有想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人出于各种考虑,畏手畏尾,不敢真正的去做。群众都是实在的,如果我们干部不能带头做出成绩给他们看,他们是不会跟着我们干的。所以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就必须争做农村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给百姓看,这样才能真正的和百姓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做有开拓精神的领头人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全面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创业方面的素质,做到“看过必学过,学过必懂过,懂过比亲身体会过”,最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百姓心中真正树立一个“领头人”的形象。

三.有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寿光的成功还源于他们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在这个方面当地的政府给了他们相当大的帮助,创业的初期,政府举办各类展销会,将寿光蔬菜品牌做大做响,当蔬菜销售遇到困难时候,政府甚至自己出资邀请各发达地区的领导到寿光考察学习,帮助宣传寿光蔬菜,当最后整个蔬菜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政府又采取多种政策鼓励百姓自主种植大棚,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寿光的蔬菜大棚种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了起来。如此的以政府为服务主体,以农民为生产主体的运行机制不仅把寿光的老百姓带领到了致富的道路上,同时也使得寿光的发展步入了良性的循环轨道,避免了由于大规模的种植大棚蔬菜造成市场萎缩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大学生创业的初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多寻求党委政府的帮助,我相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寿光考察,无论是对村官这个集体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次洗礼。审视寿光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谋划我们所在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一定不会辜负组织上的希望,立足于实际,扎实的做好农村工作,完成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

【第5篇】村任职大学生村官考察学习报告

时间从不会因你的彷徨而停住脚步 ,刚刚还是浮躁的夏日,转眼间金色的秋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收获的季节,由宿城区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宿城区到村任职大学生参加的山东寿光考察学习活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下顺利的开始的。通过五天的参观学习给了我这个新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很深的触动。

这次我们参观学习的目的地就是我国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该村地处寿光市最南端,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1989年以来该村在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的带领下,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本村的特色产业。19年间已建成冬暖式蔬菜大棚530个,精品果园310亩,总产值3860万元,人均收入10700元。作为一个不具有地理位置优势的贫困村,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特色经济村,这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中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作为一个在刚刚离开学校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寿光人的奋斗发展史有很多的地方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紧跟市场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以集体带动个体的创业模式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的宝贵财富。但对我个人而言,最感兴趣的还是寿光人成功的创业路,因为从这个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带领我们宿迁农村创业致富的方法。我总结了我对寿光成功创业的几点体会:

一.有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充分了解

寿光虽然不是一个地理优势非常明显的地方,但并不代表这里就没有自己的优势条件,关键还是要看寿光人是否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寿光人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明白了寿光的优势条件:沙性土壤,年平均2610小时的光照、12.4度的自然条件,以及过去当地普及过的加热式蔬菜大棚的历史条件。正是对这两种条件的深刻认识才使得寿光人最后找到了改进冬暖式蔬菜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这条创业致富之路。

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在创业的时候就一定要先了解我们自己的优势条件,要进行大量的考察调研,了解清楚我们当地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还是一般的工业。然后再通过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了解确定具体的创业项目。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我们创业的失败,也能真正的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带领周围的群众发家致富。

二.有开拓进去的领头人

寿光三朱元村的领头人就是他们的王乐义书记,如果没有王乐义书记的开拓进去,执着追求,就不会有当初的十七名干部带头搞蔬菜大棚种植,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群众自发种植,更不会有今天的三朱元。在创业过程中人是决定性的要素,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其实我们村里的干部很多也有致富创业的好项目,也有想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但是大多数人出于各种考虑,畏手畏尾,不敢真正的去做。群众都是实在的,如果我们干部不能带头做出成绩给他们看,他们是不会跟着我们干的。所以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就必须争做农村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给百姓看,这样才能真正的和百姓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做有开拓精神的领头人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多观察多学习,全面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创业方面的素质,做到“看过必学过,学过必懂过,懂过比亲身体会过”,最后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老百姓心中真正树立一个“领头人”的形象。

三.有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寿光的成功还源于他们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在这个方面当地的政府给了他们相当大的帮助,创业的初期,政府举办各类展销会,将寿光蔬菜品牌做大做响,当蔬菜销售遇到困难时候,政府甚至自己出资邀请各发达地区的领导到寿光考察学习,帮助宣传寿光蔬菜,当最后整个蔬菜产业发展起来的时候,政府又采取多种政策鼓励百姓自主种植大棚,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寿光的蔬菜大棚种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了起来。如此的以政府为服务主体,以农民为生产主体的运行机制不仅把寿光的老百姓带领到了致富的道路上,同时也使得寿光的发展步入了良性的循环轨道,避免了由于大规模的种植大棚蔬菜造成市场萎缩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大学生创业的初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多寻求党委政府的帮助,我相信有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闯出一番事业来。

总的来说这一次的寿光考察,无论是对村官这个集体还是对我个人都是一次洗礼。审视寿光的发展历程给我们谋划我们所在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也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我们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一定不会辜负组织上的希望,立足于实际,扎实的做好农村工作,完成好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