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经验对赣州经开区的启示

关于推动信任筹建提升营商环境的思考

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经验对赣州经开区的启示

——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经验对赣州经开区的启示

2018年,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工作紧紧围绕“企业筹建年”工作部署,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全面推动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实现企业筹建效率大提速。2018年全区动工建设的企业筹建项目达100个,其中新增动工项目55个,新投试产项目75个,去年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活动4次,项目总投资超480亿元,达产产值约3491亿元。

在一大批筹建项目加快动工建设的带动下,企业筹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全区累计完成企业筹建固定资产投资1170.5亿元,其中,超1亿元投资的项目共有39个,仅LG项目就完成投资162.2亿元。

一、广州开发区企业筹建工作举措及经验

2018年5月,广州黄埔区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实施《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信任筹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近40家企业纳入了信任筹建范畴,极大推动了企业建设速度。

(一)筹建工作提前介入,实现重大工业项目在取得土地

前先行开展动工前期工作。项目在广州开发区用地会确定用地意向,且地块条件比较成熟,适合动工的,经企业申请可先行开展动工前期工作。晋阳电子去年4月底过用地会,6月先行交付用地,7月2日进场开展动工前期工作,8月签订土地出让合同;LG偏光片、德国露乐均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之前先行交地,进场开展勘探、总平面设计等工作,为正式动工奠定基础。

(二)通过信任审批,加快了企业配套设施和提前进场施工的审批进程。《方案》对企业建设过程中涉及临水、临电、土方提前外运、路口开设、施工许可等方面的申请提供了绿色通道。只要企业具备最基本的材料,经广州开发区企业建设和服务局协调出具意见,广州开发区各职能部门即按照容缺审批、企业承诺的方式审核通过,加快了审批建设进程。自《方案》实施以来,提前办理临水35项、临电32项、土方外运18项、路口开设13项目,各项工作均在1-3个工作日完成;30个项目提前获得临时施工复函,比按正常工期可提前1到3个月以上。

(三)通过合理补贴,加快了企业用地平整及配套供电工程的建设。根据投资协议约定,或企业申请自行土地平整的,广州开发区对企业外电缆建设、土地平整予以财政补贴。目前,加特可、瑞松、爱丽思、瑞辉、通巴达、昊志机电、乐金OLED、百济神州等项目纳入了补贴范畴,涉及补贴金额1.827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落户广州开发区的积极性。2018年参与动工的56个企业筹建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项目、生物医药、新材料、优质教育资源、先进设备研发制造、总部及腐化器等产业项目,其中包括中国软件CBD、多益网络总部、日立IT总部、合景泰富华南区域总部、卡尔蔡司、鸿基创能等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超480亿元,预计达产产值约3491亿元。

二、对赣州经开区企业筹建工作的启示及思考

(一)当前企业筹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企业项目筹建工作受到很多新情况冲击,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受到中美贸易战等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投资趋于保守,投资意愿弱化。二是受制于赣州经开区用地资源紧缺,征地拆迁困难,项目落地数量受到影响。三是环保执法压力加大,企业建设成本增加,企业建设资金和工期紧张。四是审批改革创新不足,也对筹建工作构成严峻挑战。五是企业筹建工作流程涉及招商、国土、审批、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当前缺乏信息共享机制,筹建部门难以快速掌握情况。

(二)下一步工作思考和建议

一是全面改革行政审批,完善主动服务的体制机制。为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尽早产生经济效益。参照广州开发区的做法,争取上级编制部门支持获批成立赣州经开区行政审批局,对跨部门、互为前置的审批环节实行全链条系统式整合。将跨部门的沟通变为一个部门的内部协调,统一集中行政审批权,优化审批流程,力争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实施信任审批,全面提升各类企业享有同等的信任审批、信任筹建服务,全力压缩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工作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二是大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释放用地空间。随着黄金机场航线的优化加密和高铁的临近开通,赣州经开区的区位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同时区内存在大量低效闲置用地,需要发挥规划、用地政策的牵引作用,加快盘活,实施腾笼换鸟,发展总部经济、生产型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基地、科技孵化器等新业态。

三是推进企业筹建项目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建设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服务平台,以“大数据汇聚+政务应用”为导向,运用地理信息共享、数据总线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获取企业筹建项目从招商引资、土地供应、立项审批、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竣工投产、生产经营到关停并转等生命全周期的动态信息,形成建设项目全流程动态监管体系。同时完善土地效益评价体系,实现集中清理和常态化监管相结合,督促企业按照投资合作协议、土地协议等相关承诺按进度开发建设,切实加强项目用地的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