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联动整治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第一篇:城管局联动整治经验交流

城管局联动整治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城市牛皮癣”俗称街头小广告,大多是以办理证照、招聘租赁、疾病防治、家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非法、违章野广告,它遍布大街小巷,通过“喷、涂、贴、画”等形式,把城市内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公交站牌、电线杆、电话亭及小区居民楼道搞成了“大花脸”,不仅干扰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秩序,也成为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滋生的温床,更是城市市容市貌的大敌,严重影响到城市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我市创文工作的推进。虽然管理职能部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治理,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成为令管理部门头疼,百姓烦心,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痼疾顽疾。

为何“城市牛皮癣”久治不愈?笔者认为,一是街头非法小广告制作成本较低;二是小广告有一定的“供求”市场;三是治理“城市牛皮癣”缺乏有效措施,打击乏力,非法、违章野广告屡禁不止也就在情理之中。如何根治这一顽疾,则需要采取通力合作、严管重罚、堵疏结合、群防群治等措施,对症下“药”,以防旧“病”复发。

一、通力合作抓源头。治理“城市牛皮癣”,单靠城管执法部门加强管理只能治标却难治本。公安、工商、通讯、文化等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各负其责,通过联动机制严抓制作源头,对“牛皮癣”原材料的供应商、印刷厂家、制造作坊等展开调查、顺藤摸瓜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形成合力围歼“城市牛皮癣”的工作氛围,让“城市牛皮癣”的制造者无法遁形。

二、严管重罚勤查处。《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对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公共设施,路面和树木等处涂写、刻画,喷涂或者未经批准张帖、悬挂宣传品行为的处理,为“责令行为人限期清除,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针对“城市牛皮癣”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部门应加大查处力度,深挖线索,搜集证据,立案查处,上限处罚,加重违法成本,才能震慑非法、违章野广告的制造者,遏制“城市牛皮癣”的漫延。

三、堵疏结合齐头进。“堵”即堵塞漏洞。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市民自觉抵制非法小广告的诱惑,严防上当受骗;通过健全体制,强化管理,使假证件、假文凭等没有制售的市场。“疏”即疏通渠道。对一些公益性、生活服务类为主的诸如招工、寻人启事、失物招领、家政服务广告,选择合适的地点设立必要的墙体信息张贴栏、公共广告栏,免费供市民张贴、阅读。也可采用市场运作模式,通过招标的办法委托专业清洁公司负责小广告的清理,同时适地设置“橱窗式信息广告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投资业主统一管理经营。总之在全面清理那些违法小广告的同时让那些内容健康、适应社会需求的小广告也有其合法的传播渠道和场所。

四、群防群治效果明。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牛皮癣”这种顽疾的本质及对市容市貌甚至群众生活的危害,进而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市民在日常生活与管理中的作用,使他们自觉配合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工作,积极举报制造“牛皮癣”的行为,提供案件线索,形成全民动员、群防群治的工作氛围,共同维护我们城市的美好形象。要不断强化市民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城市管理的各项法规、规章。同时还可发动群众性志愿组织等社会力量,定期开展“洗脸”行动,降低小广告传播时限。牵头联系有关单位,组织群众志愿者定期、分批次对“城市牛皮癣”进行专项清理。只有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唤起民众的环保和参与意识,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治理“城市牛皮癣”的氛围。另外,在“牛皮癣”具体清理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做到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在原有“一撕、二擦、三覆盖”传统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克服设备简陋,清理不彻底,甚至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病,千万不能像老百姓所说的:牛皮癣变成了白癜风。我们都知道“牛皮癣”、“白癜风”都是血液病,要治疗必须既要用外敷药,又要用内服药,双管齐下,方可奏效。

根治“城市牛皮癣”需要综合治理,只要我们做到宣传教育与严管重罚相结合,堵塞漏洞与疏通渠道相结合,治安巡逻和城管执法等职能部门专项治理与群防群治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多措并举,就能治愈这个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还市民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二篇:城管局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执法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城市管理工作,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以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实现精品的结果,通过全面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指导下的城市管理管理工作,在达到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后便处于上下浮动、徘徊反复状态的局限性,为我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实现长效化、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精细化管理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具体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系统化管理。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领域,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布局,结合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将城市管理涉及的问题放在全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个系统中进行考量,着眼于管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根据城市各个区域发展建设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的主干道、繁华区、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等区域进行分级管理,要与辖区发展实际相吻合,屏弃贪大求全的思想,既要覆盖全面,也要有所侧重点,按照级别细化管理标准,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和执法力量,使城市管理整体协调,确保管理质量出精品。目前,市容管理在这方面已做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

专业化管理。一方面是人员的合理配置,可借鉴哈尔滨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在辖区设立“管理责任区”和“执法勤务区”,将城管执法人员分为“管理组”和“执法组”。“管理组”人员实行划片、定岗、定人专职管理,主要负责预防问题和发现问题并运用管理手段解决问题,“执法组”人员主要负责勤务区内机动巡查,运用执法权和行政强制权查处违法案件。“管理组”和“执法组”二者相对分开,各司其责又紧密配合,可有效解决执法人员与相对人“打游击”、“拉锯战”,顾此失彼的现象,有效控制城市管理反复回潮,降低管理成本,减轻工作强度。另一方面是管理水平的专业化,即领导干部和一般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的执法管理技能,如房产、市政、绿化执法方面涉及相关行业的概念、术语、标准等专业知识,就必须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这就要加大干部特别是一线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其全面掌握所需的各项业务技能。

信息化管理。要对城市管理信息有一个整体、全面、直观的认识,对现存的管理问题细化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精确预见,只靠人的大脑来记忆、存储、处理这些信息是不行的,而要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管理,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主要解决决策和人员、物资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性和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目前,市执法局主要实行数字化管理,承担着全市70%以上的任务,近年来先后为各执法队配备了10台电脑,29部城管通,由专人负责连线接通网络专线,组建完善了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夯实了科室、大队、中队各级数字化城管案件办理责任,实现了高效运转,使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自动化、科学化,办案总数和办结率均在市级部门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还可在建立局域网、运行政务通系统等方面做些尝试和探索,通过网上信息采集和交换实现资源共享、网上执法管理、电子文书等电子网络运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标准化管理。城市管理点多、面广,内容庞杂,事务琐碎,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必须坚持一个尺度,依法办事,确保公平公正。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依照严格的规划来建设,必须依照科学、精细的标准来管理,不能主观臆断,随心所欲,自设标准。目前而言,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容貌标准》和我市制定的《城市容貌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进行管理,对不同区域的管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做适当的细化,将管理的标准作为“硬指标”,统一执行。在各辖区开展达标创建活动,将管理项目细化,并纳入目标责任考评体系,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以取得实效。

长效化管理。一是在空间上进行全方位管理。对沿街店面、路面、桥面、建筑物立面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制止乱设广告、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摆摊点和乱搭乱建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在时间上实行全程管理。把握住阶段性、及时性、经常性三个环节,进行不间断地管理,避免出现监管空档,尤其是对一些违法行为多发、易发地段必须在时间上保持连惯性和持续性。三是重点路段实行重点管理。根据城市管理动态性较强的特点,城区的主次干道两侧、窗口地段和公共场所要实行严格的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任务的“五定”管理,随时处置违法行为,不让违法人员有可乘之机。

法治化管理。一是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强化执法力度,对一些严重违法行为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形成震慑力,使相对人不敢轻易触犯法律法规;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熟练、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和实施行政处罚的能力,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结果公平公正,主体适格,实体准确,程序合法,文书规范,言行专业,体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执法队伍良好形象。

多元化管理。一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牢固树立全社会参与的管理思想,通过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和城市管理志愿者活动,教育和动员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二是强化部门协作机制,理顺条条与块块之间关系,明确界定管理责任,整合管理资源,形成整体联动、职能互补、衔接顺畅、运转协调、配合密切的协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三是规范市场运作机制。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引入招标、拍卖等市场机制,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增强操作的透明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防止权利的滥用和腐败的发生。对此,在市容管理中便民摊群点、车辆停放点管理等方面已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其他管理领域也应结合实际加以探索和实践。

第三篇:城管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经验交流

我局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县城管局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建管并重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部门联动,实施多元治理。一是对工业区、商业区、物流区、居住区、拆迁区分区制定管理规范,对后街里巷、城中村、城郊结合

部,以及人流物流密集区、生态敏感区等落实管控措施,因地制宜明确不同的管理形式、管理标准和责任主体。二是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由政府主导向村(居)民自治转变。针对拆迁安置小区业主户籍不同、职业不同,风俗习惯也存在差异的情况,安置小区选出回迁居民代表,除监督安置房建设质量速度、社区工作用房、物业用房配套外,还进行政策引导,牵头组建物业企业,进入小区管理。统筹考虑社区党建、居民自治、帮扶救助、居家养老、卫生服务、社区安全、环境治理、社区文化与属地管理的关系,不断优化资源配套,激发自治活力,努力营造自我管理的氛围环境。三是创新思路,实现从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模式转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小区物业管理、路灯广告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园林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农贸市场管理、环境污染管理、车辆管理,着力构建政府与社会互联、互补、互动的管理网络,提升管理效能与品质。

二、源头防范,建立评估机制。一是发挥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城市管理风险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做到群众投诉件件有落实,既调动了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监督的积极性,又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发挥群众参与城管的创造性,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降低城市管理风险。二是健全政府部门协作防范风险机制,整合管理机构、流程与资源,强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辖区社会组织、单位、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配合,提升风险防范效能。针对部门工作侧重点和法律依据的不同,构建既协同配合又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防止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审批不管理,以及重突击整治轻日常监管等现象的发生。三是立足评估体系科学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制度规范化,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适时开展城市管理评估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方案、优化工作流程。

三、建管并重,提升管理实效。一是根据城市范围的扩大,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合理确定城管执法人员编制,明确城管执法人员参公性质,解决年龄老化及车辆不足等问题,配齐城管治安办人员及装备。二是开展规划建设对城市管理的影响研究,引导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相衔接。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会商联办制度,通过城市管理者参与相关的规划建设,前移基础设施管理关口,实现建管并重,规划建设的偏差及时得到纠正。如在居住小区建设上,县城管局先行审视停车位的配套、洗车设施的配套、垃圾设施及公厕的布置,通过参与小区综合验收把好小区管理关口。三是在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建管并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位一体”的成功做法,制定城乡管理的一体化方案,创新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监督与绩效评价机制,实现我县城市管理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

第四篇:城管局实施民生摊点工程经验交流材料

肩挑手提、走街串巷、沿街叫卖,这种较为原始的商业形式在城市商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日趋频繁。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和谐地管理好这一群体,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城管××分局通过实施“民生摊点工程”,共疏导流动摊贩150多个,规范摊点群12处,设置摊位85个,实现了市容管理与市民需求和弱势

群体有保障的共赢。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为全面开展摊点的疏导工作提供了支撑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往往取决于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灵活的工作思路。近年来,××分局结合市区“五城同创”等重点工作和一系列的中心活动,对市区的街头摊点进行了高强度的综合治理,基本实现了市区市容管理的常态,但管理者与摊贩之间形成的“负和博弈 ”和 “驱赶悖论”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由于摊贩在自身就业条件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在街头摆摊设点满足自身或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实现了“自我救济”;另一方面,街头摊点经营的范围,大部分是要求低、投入少、见效快的行业,有的季节性较强。对街头摊点采用围堵、驱赶的办法,将会进一步激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安定,也给系统的行风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执法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堵疏结合、常抓不懈”的理念,在管理手段上必须突出一个‘引’字,从摊主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出发,通过归拢安置,使其化零为整,并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达到规范有序。

二、疏堵并举、分类设置,为全面开展摊点的疏导工作夯实了基础

在对市区街头摊点存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和“总量控制、提档升级、特色疏导、规范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市区流动摊点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市区街头摊点的疏导方案》。在疏导点经营业主的确定上,将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就业和生计作为对从业人员优先取舍的准则,由街道社区层层把关,劳动部门择业指导培训;在疏导点的设置上,因地、因路、因街道,进行分类设置、强化整治,将严重影响市容交通、市民生活秩序的摊点予以调整或取缔;对多年自然形成的摊点重新梳理,在适当核减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勘察,并进行区域和定位划定;对季节性的摊点,有限制地提供一定额量的销售点进行临时经营;对近郊农民或城中村农民自产自销农副产品,目前尚处于流动状态的,在不妨碍城市交通、不影响环境卫生的前提下,选择一些闲置的场地,实行限时销售,达到方便群众生活的目的。目前,××分局已设置了39个便民修车点,统一设计制作了便民服务车免费发放给摊主使用;在新民街设置了临时擦鞋点和便民修鞋点,利用江州路和沁莲住宅小区、温泰市场附近等地域空地设置了自产自销农民临时菜场,泰州地方风味小吃的疏导点也在进一步的规划选址中。

在实施过程中,××分局通过组织队员上街与流动摊贩面对面沟通,开办“城管学校”,将摊贩请进来,听取他们的心声,同时,将疏导点清单发放给他们,劝其网到可以摆设摊点的路段进行规范有序经营;通过城管法规进社区、在电视上录播《唇枪舌剑—街头摊点要不要存在》,向市民宣传城管法规,曝光流动摊点违章行为及其不良影响,促进市民了解城管法规,理解城管执法难处,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城市管理公众参与氛围。

三、严格管理、规范经营,为全面开展摊点的疏导工作提供了保障

摊点集中了,如何加强管理,使之不流于形式,不带来新的问题?××分局根据摊点经营特点,一是将城区划分为“示范区、优良区、达标区、一般区”四个等级区域,实施区域分级管理,对不同的区域配备不同的城市管理资源,通过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明确执法队员、市容协管员、社区保洁员的职责,对问题菜单,排出整改进度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日期,谁出问题问责谁、谁出政绩褒奖谁;二是继续推行“说理式执法、服务式管理”的模式,实行管理关口前移,加大执法密度,见露就整、见流就治,对屡教不改的,坚决予以取缔。与疏导点业主签定协议书,明确经营管理和卫生保洁标准,并指导成立了××区首家流动摊点“彩虹自治组织”,通过行业自治,强化了摊点经营业主自我管理、文明经营和规范经营的意识。对违反疏导点经(来自好范 文网)营和管理制度的,由暂扣作业网和经营工具转为到“城管学校”学习培训、歇业整改;三是采取“引摊入市、入室”的办法,使临时摊点减量化,将部分自产自销的菜摊引入市场,对部分有场地或有能力租赁房屋而在外打游击、搞经营的逼其入室,有效解决了专业市场资源浪费和城市道路公共资源紧缺、稀少的矛盾,从而促进专业市场的繁荣和市容秩序的整洁有序。

摊点有序的疏导作为缓解城市管理与街头摊点之间矛

盾的平衡点和契合点,虽然使“城管”与“摊主”由多年来的相互“对立”变为相互“依存”,维护了城市的容貌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但能否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关键是实干,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在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不断上争内联,取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的落实,真

正实现市容管理“由突击型向常态型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经验型向制度型转变,由标本兼治向重在治本转变,由后果式管理向前置式管理转变”的目标。立足民生 合理设置便民摊点

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目标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第五篇:城管局户外广告管理新模式经验交流材料

城市户外广告,从个体的功能作用来看,它是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重要载体,从城市的整体形象来看,

它是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广告设置得好,有助于美化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形象,设置不当,则会损害城市形象。如何规范管理好城市户外广告已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大难题。近年来,xx城市管理部门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具有xx特色的户外广告管理新路子,使户外广告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户外广告正成为xx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是确立规划先行理念,注重源头管理控制。xx市区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和标志建筑曾一度被杂乱无序的各类户外广告牌匾占领,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这种混乱状态症结的核心是当时在户外广告日常管理中缺乏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管理依据和体制。为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提高设置管理水平,我们在日常管理中探索引入规划管理的理念,根据城市规划中对区域性功能的划分,立足于区域性的整体构想,邀请专家编制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理顺日常管理体制,从源头进行规划控制和统一管理,使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编制总体设置规划。早在20**年初,我们聘请专家、教授在全省率先编制了《xx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并通过了由国内业内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的评审,报请市政府审批同意实施。规划从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布局、景观特点要求,确定城市各区域、重要道路、重要节点户外广告的整体定位,确定了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总体要求,对广告密度、色彩、形态、造型、亮度进行规划要求。后又陆续出台市区12条主要道路户外广告设置详规,明确道路、绿化带、沿街建筑物、街道设施等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的具体布局、色调、数量、体量、形式和高度。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一律分期分批拆除,不再新建或改造。二是严格控制新建设施。市政府明确,城管部门是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综合部门,并将城管部门列为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时参加沿街新规划建设项目方案评审,提出市容管理方面尤其是户外广告牌匾设置的具体要求,包括建筑物空间广告标识的安排和限定,从而实现了建筑设施户外广告设置的源头规划控制。三是出台专项管理办法。

结合市区户外广告设置与管理的实际情况,20**年6月,提请市政府出台了《xx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调整理顺了户外广告管理体制,在明确城管部门综合管理户外广告的同时,明确了规划、建设、工商等部门的相关职责,有效解决户外广告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管理体制机制矛盾。

二是规范许可操作流程,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户外广告设置的地点、规格、材质、图案、形式,直接影响户外广告牌匾设置水准,也是城管部门在日常市容管理和行政许可中难以把握的重要因素。如果仅凭主观认识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具体指导实践又显得苍白无力,迫切需要健全完善具体针对广告媒体设置、造型、画面材质、灯光照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日常管理要求,为日常各种类型户外广告的设置行为提供指导性依据。一是修订完善设置技术规定。早在20**年6月,我局联合规划局首次出台了《xx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定》,2014年2月,我们结合几年工作的实践总结,对该规定又进行了修改完善补充出台了《市区店招门牌设置技术标准》。技术规定对户外广告的位置、规格、材质、画面、色调、亮化等技术参数进行严格规定,强调材质上要采用不锈钢、彩钢、亚克力板,灯光大多采用射灯、泛光灯、led光源等,使广大业主和户外广告从业人员对具体的设置行为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参照性。同时鼓励和扶持广告公司使用新工艺、新技术,促使我市户外广告设置与城市文化特色和市容环境相协调,确保户外广告成为城市环境的靓丽风景线。二是优化许可服务机制。加强行政服务处室人员教育培训,强化对市区户外广告及标牌、标识设置审批业务知识的学习、调研,制作样板模本,提升设计指导能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明确户外广告及标牌、标识设置项目中属全国统一标识的店招门牌和符合设置标准要求的店招门牌为即办件,其他的许可办理时限也能快则快,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同时,积极推广项目网上预审,不断提高项目审批服务效率,对一些新设广告的业主,辖区执法队员积极做好审批办理手续宣传工作,帮助准确把握广告设置的技术要领和注意事项,从而进一步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城管行政许可窗口连续5年被评为红旗窗口,20**年,获省级

“青年文明号”称号。三是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户外广告是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临时构筑物,其设置应不影响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市政公用设施使用和市民日常生活,其安全性也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我们探索出台了《xx市市区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试行办法》,在户外广告设施安全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用材、施工、安检、日常维护及安全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实行“户外广告设置安全承诺”制度,要求户外广告业主必须对其大型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在安检合格期内发布广告,从而在源头上有效地消除了市区户外广告设施的安全隐患。

三是搭建广告会审平台,构建科学协同机制。户外广告特别是大型户外广告牌匾的设置,投入大、标准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避免因行政许可失误而对申请人或行政机关造成损失,必须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审批机制,确保日常管理审批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一是实施专家远程网络审查。我们聘请高等院校广告系专家教授成立市容专家组,通过互联网,对每一个户外广告个案实行远程网络会审,从户外广告规划和城市建筑美学等多方面把关修改,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使市区户外广告的设计水准明显提高,审批工作人员的审美水准也相应提高。20**年,xx市在江苏省城市管理创优检查评比中,荣获全省唯一的店招牌管理特别奖。二是实行重大事项联席会审。针对新设或改造的屋顶广告、立牌广告、道路广告等位置特殊,体量较大等因素,制定出台了《行政许可重大事项联席会审制度》,将大型户外广告牌匾列入联席会审的范围,先由审批窗口依照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规定审查受理,并通过专家远程网络会审后,适时提交联席会审,再由窗口根据联席会审的意见在办理期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特殊重大许可事项,按联席会审意见报市政府审查决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户外广告设置行政许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三是市场化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规定施行后,如何确定户外广告特别是商业广告牌匾的经营者或发布者,成为此项行政许可的又一问题。为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规范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出让行为,我们制定出台了《xx市市区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出让管理办法》。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统一委托拍卖公司依法拍卖,运用市场化方式确定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拍卖出让金缴入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这样,既规范了户外广告设置行政许可行为,又弥补了财政对城市建设与管理投入资金的不足。“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促进了户外广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广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注重全程全时监管,切实保证设置质量。查处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的重要措施,也是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户外广告行政许可决定后,少数被许可人因个人私利而不按许可的相关规定设置户外广告设置的行为也时有发生。为有效遏制违规设置户外广告的行为,我们在日常管理执法中探索实施三项措施。一是适时集中组织综合整治。结合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和楼宇整治出新,组织开展户外广告综合治理,及时拆除破损、违章的户外广告,切实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几年来,先后拆除2014多块。二是实行先期设置、验收换证。在户外广告设置管理中探索实施实行“先期设置、验收换证”制度,要求被许可人持《市区户外广告先期设置、验收换证通知单》在2个月内自行协调相邻矛盾并按批准的要求设置到位,同时要求辖区执法大队按照批准备案的户外广告效果图和相关技术参数,做好跟踪指导服务工作,避免因设置者不按规定设置而造成损失。经辖区执法大队验收合格后,到审批窗口换领《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实现管理、执法、服务一体化。三是实现辖区网格适时精准监督。将户外广告设置纳入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综合监督考核内容,细化监管要求,将户外广告设置的执法监管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同时,根据违法设置行为发生率和违法设置行为查处率,专门对网格信息采集员和各路段执法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形成良好的执法监管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全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