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

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

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

我镇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个,其中镇区安置社区1个,中心村安置点3个,分别为杜荆河畔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显众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荆彰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草店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41户1076人。

一、易地扶贫搬迁配套产业发展和搬迁群众转移就业情况

在群众搬迁入住后,我镇一直着力于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杜荆河畔安置社区一是依托民湾村食用菌蔬菜基地,建设香菇棚92个,蔬菜棚38个。通过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共带动易地搬迁户63户,同时在基地对岸征地95亩,计划再建设香菇棚60个,目前已进入三通一平阶段;二是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在马院村建设扶贫车间一处,目前厂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岗亭等已完工,室外场地完成60%,变压器安装到位,报装后可供电,初步具备工作条件。杜关镇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引进巩义市制鞋企业一家,已在杜关镇注册成立三门峡生辉鞋业有限公司,正在制作员工招募简介,近日可进行工人招募工作,主要面向杜荆河畔小区贫困户及周边村贫困户。近期上缝纫机50台,后续100台陆续跟进。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杜荆河畔小区及周边村贫困户200人家门就业,完成搬迁群众稳得住的目标,按件计酬预计月工资2000元,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奠定良好基础;草店村安置点通过吸纳搬迁群众加入本村的两个养牛、养羊合作社,共带动搬迁群众36户,同时通过光伏扶贫带动搬迁群众13户;显众村安置点通过发展260亩太子参种植产业,共带动搬迁群众15户,同时通过光伏扶贫带动贫困群众5户;荆彰村安置点一是依托烟叶育苗合作社吸纳搬迁群众务工,二是种植的百亩玉露香梨,可带动12户搬迁群众发展致富。

同时,我镇在发展原有烟叶、养殖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和劳动转移就业,进一步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截止目前,杜荆河畔安置社区共设置公益岗位63个,实现劳动转移就业302人;显众村安置点设置公益岗位1个,实现劳动转移就业14人;荆彰村安置点设置公益岗位2个,实现劳动转移就业11人;草店村安置点实现劳动转移就业36人。

二、安置点社区服务体系和党组织阵地建设情况

1、社区服务管理。为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促进搬迁群众更快融入社区生活,我们一是在每个安置点都组建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并依托转移就业公益岗,为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保洁员。同时,为加强日常管理,我们制定了社区管委会轮岗值班、保洁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制作成版面悬挂上墙。二是在每个安置社区都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窗口,保障了对搬迁群众的日常服务,以“真诚、热心、贴心、高效”的服务,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便民”。

2、社区党员管理。 杜荆河畔社区搬迁群众中共有中共党员7名,我们成立了马院村党支部第四党小组,第四党小组隶属社区所在地的马院村党支部,截止目前,7名党员已参加了十余次党员活动日,第四党小组平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组织党员学习讨论等活动。其余三个中心村安置点搬迁群众中的党员共有党员4人,则在所在中心村的党支部参与日常的党员活动日等各项活动。

3、社区提质打造。一是强基础、促形象提升。杜荆河畔安置点按照“五通、六有、七化”标准,建好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公共服务“五有”全覆盖。社区新建了综合性文化广场,背山靠水,生态怡人,也是县城北部的旅游驿站、前往冠云山景区的必经之地。二是强宣传,促进氛围营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每个安置点设置各类版面、宣传标语,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进一步饮水思源感恩“新时代”、高高兴兴住进“新房子”、提振精神展现“新气象”、稳定脱贫实现“新作为”、齐心协力营建“新家园”。

4、工作创新亮点。一是成立一个组织(社区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各类活动,在社区配套产业发展、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创建、日常管理等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搬迁群众入住社区后,通过政府职能前移,将原先相对分散的职能部门集中到搬迁社区,实现“一站式”办理,极大提高了办公效率,贫困群众和其他群众可直接到安置点办理各项业务,同时可有效监督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真正实现优质、高效、便民的目标,极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二是建立一项制度(社区文明公约),积极营造文明氛围,利用文艺晚会和社区展板等形式将在诚信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广为传播,引导搬迁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三是明确一项职责(社区管理职责),各个安置点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能够在社区管理、环境卫生检查、家庭纠纷调节、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通过设立的公益岗位,“六大员”(楼长管理员、生产联络员、卫生保洁员、文化传播员、五新讲习员、生态绿化员)作用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