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我观看了杨欣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张老师的《从分数到分式》、陈新美老师的《图形的旋转》三个课例。三位老师各有千秋,都有非常出彩的地方,下面我就浅谈几点我的感受。

教师研修观课报告

杨老师这节课首先体现了杨欣老师组织先学阶段很成功,学生先学态度认真,按时完成, 书写端正。先学充分,质量达到学生自身优秀水平。倡导先学后教,体现重难点及知识结构、难易恰当,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注意拓展,引导学生带例子。课内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前全面检查,课中落实反馈,体现以学定教。其次,小组教学组织好,组内分工明确,组长组织协调能力强,组员团结协作,成员间帮扶到位,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小组具有凝聚力。小组合作集体展示,小组成员表述流畅,条理清晰;生生、师生积极互动,形成了个人、小组、班级的学习链,并体现良好的学习素质:耐心倾听,诚恳质疑,乐于研讨,客观评价。

总体而言,张老师这节课显得有点平淡,开局给了学生一个较难的实际问题等量关系,没能照顾多数学生,缺乏一个较容易的实际问题等量关系的过渡引导。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张老师有以下几方面很出彩。

一、加强过程教学,让学生学会探究单就教学效果而言,张老师在处理探究练习和拓展练习时,请同学回答,并到黑板板书或讲解。当然学生出错在所难免,但张老师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掌握了获取新知的建构方式。

二、重视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提升说到因材施教,常规的做法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素材。如对于普通的学生,由于基础薄弱、能力有限,教师往往回避难题,一是担心学生听不懂,二是害怕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张老师却用自己的实践给予“因材施教”一种新的诠释—难题不是不讲,关键是怎么讲。对于拓展题,张老师先让学生总结第二环节的解题方法,而后巧妙的化难为易,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们的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特别是通过追问学生,引导学生解题时不仅要知道“怎样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所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学法指导。

陈老师这节课主要研究旋转及其性质,和轴对称、平移一样,旋转也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仅是探索图形性质的必要手段,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以及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又生动地呈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这一事实,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空间观念、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审美意识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课时的重点就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本质特征。由于旋转实现了学生从静态的空间知觉到动态的空间知觉这一飞跃,陈老师就抓住了旋转角这一概念作为突破口,强调对它的识别与把握。事实证明教学效果很好。陈老师很好的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很好的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选用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探索以及多媒体演示等方法和手段,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现并掌握知识。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与感悟,并适时开展交流合作,让他们在欣赏、分析、操作中探索新知,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类比联想形成概念”“合作探究发现性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并适时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表达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点小遗憾的就是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不是很高。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不是很积极,尤其是后半部分学生。陈老师的教态语言有独特的风格,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陈老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