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畜场改革方案

一、基本情况

种畜场改革方案

(一)机构更迭情况。五一种畜场于1953年5月1日建场,建场初期由内蒙古商业部种畜场管理处管理。1956年,划归察哈尔盟农牧部,更名为五一牧场。1960年,下放到正蓝旗,更名为正蓝旗五一牧场。1961年8月,收归为盟直属场,更名为锡盟五一牧场。1965年4月,划归内蒙古畜牧局,更名为内蒙古五一种畜场。1969年,下放锡盟,随后锡盟生建部又将其下放正蓝旗管理。1975年,上划内蒙古畜牧厅直属。1977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确定五一种畜场建制为旗(县)级场。1983年,上划自治区,由内蒙古农牧渔业厅管辖,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五一种畜场。1998年4月,划归锡盟行署,同年8月,移交正蓝旗实行属地管理。

(二)现有机构设置情况。当前我场管理人员36名,其中干部6名(旗下派干部4名),现有8个分场,1个居民区,机关职能科室18个:党政办公室、财政科、农牧科、兽医站、国土资源所、武装部、社保所、民政所、退役军人办公室、信访办、生态旅游办、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人大代表联络办公、河长办、防火办。五一种畜场移交正蓝旗管理后,旗政府先后完成了卫生、教育、公安、法院、计生等场办社会和行政职能的剥离。目前仍有武装部、兽医站、国土资源、民政、社保、统计、综治维稳、财政所、工青妇、河长办、防火办、生态旅游办等部门的社会职能没有剥离。

(二)现有机构设置情况。当前我场管理人员36名,其中干部6名(旗下派干部4名),现有8个分场,1个居民区,机关职能科室16个:党政办公室、财政科、农牧科、兽医站、国土资源所、武装部、社保所、民政所、退役军人办公室、信访办、生态旅游办、工会、团委、妇联、关工委、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

(三)人口资源情况。人口情况:截至2020年5月底,五一种畜场总人数为2158户、5131人,其中,男性2355人 ,女性2776人 。常住户976户、常住人口2751人。在总人口中,学龄前儿童至高中以下学生851人;在校大学生213人;非职工身份1862人;在职职工895人;离退休职工、已经退休“五七工”及遗属1181人。土地情况:总面积9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76万亩,退耕还林地面积4.24万亩,林地8.11万亩,耕地面积4.3万亩,多伦县上都河乡占用0.65万亩,居民区占地1.2万亩,道路、河流、湖泊占地1.5万亩)。在可利用草场面积中,元上都遗址占用6万多亩。草场使用情况:草场没有彻底承包到户,目前由场内部分职工使用。场方按照每年6月末统计清点牲畜头数收取草场使用费(大畜每头10元、小畜每只5元)。资产及负债情况:截至2018年底,全场固定资产主要是办公楼2栋及办公设备、党支部活动室8处,公务用车6辆等。现有公有畜5371头(只、匹),其中:内蒙古细毛羊、南非细毛羊、杜波、德美等共计5252只,草原红牛66头,锡林郭勒马53匹。现有牲畜饲养标准化棚圈三处及种畜生产配套设施。负债方面除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以外没有其他负债。

二、目前现状

(一)上级政策落实情况。在1998年实行属地管理时,按照内牧发〔1998〕12号文件精神,在落实投资渠道上,自治区畜牧厅按照财政厅有关规定保持不变(实行属地管理前,自治区畜牧厅每年向五一种畜场拨付教育经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费、畜牧业防灾基地建设费及事业单位差额补贴等资金每年达200万元),并考虑优先扶持。而实际上自治区财政厅在五一种畜场移交后没有落实上述政策。

(二)场内运营情况:目前全场管理人员都承担着社会管理事务,人员工资及经费没有财政拨款,全部依靠自有资金维持运转,不仅承担着企业经营运行还承担着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比如全旗主要旅游线路途径场内大部分区域,每年清理场区垃圾及维持主要道路环境卫生就需投入大量资金。

(三)耕地纠纷情况。根据《关于正蓝旗与多伦县插花耕地的调整决定》(锡署发〔2000〕34号)精神,多伦县上都河乡占用五一种畜场6593亩耕地,从2000年起逐步退还,限期10年内退完,实际上至今未退还。

(四)土地收入减少情况。为支持“元上都遗址”申遗,2012年五一种畜场四分场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后元上都遗址内外的1万多亩水浇地不能耕种、5万多亩草场不能有效使用,造成五一种畜场耕地草场出租收入大幅度减少。

(五)欠缴社保费情况。

五一种畜场在1998年下访锡林郭勒盟管理时,所有职工不用缴纳社保费,仅有一百多名退休职工,每人每月的退休费也就是100多元,职工退休这一社会问题没有凸显。

随着职工年龄渐渐增长,到龄职工越来越多,在2004年以前,五一种畜场到龄职工上访成为当时主要的社会问题。

2004年国家启动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五一种畜场职工养老问题得以解决;但由于生产经营收入资金有限,五一种畜场一直没有缴纳职工的社保费单位部分。

2004年启动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时,五一种畜场共有在职职工1589人,至2018年底共有在职职工824人。

在办理2004—2009年退休手续时,五一种畜场共为316名到龄职工办理了退休手续,这段期间我场没有缴纳过单位部分社保费。

在办理2010—2015年退休手续时,五一种畜场按照“退一清一”原则,为273名到龄职工办理了退休(包括调出、死亡人员等)手续,共计缴纳单位部分本金843.59万元。

在办理2016—2017年退休手续时,五一种畜场按照“退一清一”原则,为105人办理了退休手续,共计缴费929.6万元(其中:本金642.2万元、利息287.4万元)。

在办理2018年退休手续时,五一种畜场按照“退一清一”原则,为71人办理了退休手续,共计缴费847.5万元(其中:本金487.7万元、利息359.8万元)。

截至2019年12月,在职职工751人累计欠缴企业养老保险单位部分本金6233.3万元、单位部分利息3529.7万元,共计欠缴9763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我场一直没有明确的身份,组织机构代码证过期不予办理,我场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多次向上级申请办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明确法人身份,目前一直未果。二是场内在职管理人员年龄相对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仅55周岁以上的就有10人,人员老龄化严重,无进人渠道,存在后继乏人的情况。三是政企、社企不分,场内不仅承担者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还要承担着各项社会事务的开支,包袱沉重,运转举步维艰。四是草场一直未进行划分,保持原有,土地自2006年划分后一直未进行调整,部分退休和死亡人员的土地未收回,新出生和新迁入人员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

四、改革思路及发展方向

(一)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关于国有农场要逐步分离办社会的职能要求,一是设立五一镇,五一镇行使辖区内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保留五一种畜场国有企业的牌子,社会化管理和企业经营分开,实行政企、社企分开,将下设的八个分场和明德拉区变成社区。干部任用由旗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将现有在岗管理人员纳入全旗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由旗财政拨付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各部门按照建制镇人员职数进行配备,空缺岗位可从社会公开招录或由旗组织人事部门配备。党群机构共设、综合部门合署、社会行政机构与企业经营机构分开,公益事业与企业分开,企业经营性资产与公益事业性资产使用权分开,财务分账核算,使政企职能、机构、人员、资产、财务、核算在种畜场内部相对分开,在种畜场层面初步建立起内部政企分开体制。要保持种畜场国有土地性质不变,保持种畜场职工身份不变。种畜场行使企业经营职能,将现有国有草场、土地等资源全部收回,进行有偿承包经营,要加强内部管理,多渠道增加收入,收入用于种畜生产和缴纳职工养老保险。

种畜。

二是“内蒙古五一种畜场”负责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通过重组、优化配置,实行公司制改造。享有独立法人,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目标。场要对现有在职职工、非职工身份等人员的生产生活进行有效管理,对在职职工实行草场承包的管理办法,对非职工身份等人员实行草场租赁的管理办法;对每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及时收回生产资料。待在职职工全部办理了退休手续后,耕地草场的租赁收入,除用于企业管理和种畜生产以外,其余全部上缴旗财政。种畜场要利用今明两年期间,对场内各类草场、耕地进行测量,要准确掌握草场、耕地的面积,要结合场内人员的结构合理制定草场承包租赁管理办法。依托“元上都遗址”、“忽必烈影视城”等位于场内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

1.畜牧业方面。一是组建畜牧良种繁育公司,发展种牛、育肥牛和种羊,打造育肥繁育基地,提升牛羊生产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组织化水平。二是打造农垦可追溯体系。依托信息化追溯平台,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培育、宣传和品牌保护。三是组建草业公司,以舍饲方式大力发展优质草食畜牧业,走生态畜牧、绿色畜牧、高效畜牧路子。

2.种植业方面。一是申报认证绿色有机耕地,依托集中连片的耕地,建立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培育规模化有机蔬菜、食用葵花、欧李(钙果)等种植基地,输出健康无污染绿色食品。二是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以种薯、商品薯、燕麦草等高产量作物为主签订订单,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加工业方面。一是发展有机食品加工业。借鉴“白音郭勒大厨房”有机熟食品加工销售的发展模式,以产量较大的马铃薯、胡萝卜等为原料,研发速食、半成品、熟制品等加工销售产业链,形成有机食品加工基地。二是发展肉食品加工业。建设冷库,打造一条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生产、屠宰、加工、冷藏、销售、运输畜产品产业链。

4.旅游业方面。一是打造马文化小镇。以马文化为主题,以丰富的马资源、优良品种为依托,打造涵盖良种马繁育、赛马培训、马术表演、马文化博物馆、马奶产业加工为一体的马文化小镇。二是打造旅游品牌。将现有的欧李(钙果)采摘、马术表演等与旅游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重点打造“赛马节”“钙果采摘节”等“旅游+”品牌。三是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鼓励职工创建“牧人之家”,展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村寨。

(二)人员安置及生产资料分配

将现有在岗管理人员统筹调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由旗财政拨付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

保持原企业职工身份不变,由改制后的五一种畜场收回原分配给职工的土地(草场、耕地)。原属集体所有的的土地(草场、耕地)等生产资料,由改制后的五一种畜场进行统一管理,收益优先用于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剩余部分全部用于企业发展。

(三)职工养老保险

根据目前五一种畜场的财务收支状况,虽然采取承包租赁草场增加收入、调整支出结构等办法,仍然难以缴纳历史欠缴的养老保险费。

1、对1996-2019年度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及利息,建议上级按照自治区、盟、旗、场分别按照40%、30%、20%、10%的比例承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利用五年时间化解历年拖欠的养老保险费。

2、对2020年及以后年度的养老保险费,由五一种畜场自行承担。理由如下:

如五一种畜场实行体制改革后,全部管理人员工资及经费每年可结余300多万元;

重新承包草场70多万亩,按每亩收入10元,每年可增加收入700多万元;

按年进入场区游客10万人计算,每人收取10元的大景区门票,年可增加收入100多万元。以上三项收入近千万元,完全可以缴纳2020年及以后年度养老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