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多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品多篇

会计专业生毕业论文 篇一

新会计准则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要求企业会计核算法规要顺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能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财务信息。特别是加入WTO后,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呼声越来越高。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向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的会计职业界致力于提高透明度和执行高水准的执业准则,这不仅有利于会计职业,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民众和整个中国经济。

一、拥有较多投资房产的上市公司受益匪浅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中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将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确认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中反映。因此,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不再单独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但新准则又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这样,在当前屋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拥有较多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将会从中受益。投资性房地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有可能成为股价表现的催化剂。当然,由于投资性房地产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所以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在严格的税收制度下,相应也会增加企业实际交纳的所得税,导致投资性房地产现金流下降,从而降低公司价值。

二、无形资产准则带来的经济后果

在新颁布的无形资产准则中,将企业的研发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将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计人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费用如果能够满足相关条款规定时,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计人无形资产。

研发费用资本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及创新企业的业绩,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并且提高这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因此,研发经费的资本化具有明显的后效性。

由于研发支出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经济后果可以用以下例子进行说明,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考核指标是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非常重视对企业利润和净资产的管理,凡是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的行为都是消极的行为,由于研发费用从支出到收益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超过管理当局的任期,很容易产生“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效果,这就会导致管理当局减少研发支出等,这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为不利。如果能够将研发费用予以资本化,对促进企业投资研发是有积极作用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使得企业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尽管目前我国GDP增长很快,但我国企业做的更多的是“世界加工厂”,我国企业自主的品牌、自有专利、自主开发的技术很少,研发的投入与国外相比也是少得可怜,研发费用资本化的会计政策对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创新型的社会,增强我国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新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运用谨慎,即非主导性和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

尽管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已较为广泛地运用了这些价值计量基础,但这种运用又是有条件的、谨慎的。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在我国会计计量中占主导地位,即在坚持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前提下,引入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在具体准则中,几乎所有用到价值计量基础的地方都一般规定要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才可以用价值计量基础进行计量。另一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价值计量基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应当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并且规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四、分析盈利构成,重点关注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是公司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其一定期间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主营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占领先地位,说明盈利质量稳定,反之,则说明盈利构成不合理,盈利质量不稳定。新准则中的一些规定,如债务重组的损益化。虽然会影响到净利润的大小。但并不会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大小。公司的盈利操纵行为也不影响主营业务利润。此时,要排除债务重组损益化等对盈利质量的不利影响。就必须认真分析盈利构成。尽量不用净利润而用主营业务利润指标来衡量盈利质量。尽可能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 FASB在其备忘录中曾经提到,盈利转化为现金的程度是衡量盈利质量好坏的重要依据。现金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计算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额,与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存在应计项目调整差异。一般来说,运用应计项目分期处理的不同方式操纵盈利的手段只能改变账面的盈利。并不能改变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客观和真实。投资者应尽可能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的真实性和持续性。

五、总结

新的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权威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它作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资本市场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着很大的约束作用,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市场,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当然,新会计准则还有许多有待成熟与改善的地方,这一方面要求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另一方面更要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适宜我国市场环境的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内容交叉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造成企业工作效率降低。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会计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进行有机结合,把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进行分离。作者在文阐述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改进方法

引言

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一直是会计专业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但在现阶段的高校教育机制内这三个学科存在严重的交叉与重复。在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在标准成本法、成本预算与决策经济批量等课程等科目上明显可见。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产品销售以及利润预测、资本成本计算等方面相互重合,对于学生以后在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带来严重影响。

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原因

1、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交叉的原因

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互结合就构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依据现有的资料与已知条件来看,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先于管理会计的。成本会计在逐步发展过程中采用行为学以及管理学等先进的学科与课题并独立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体系。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及设置与施行方式上,都和成本会计有一定程度的接近,从而造成两门学科的课程出现大量的交叉与重复。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原因

管理会计主要职责是为管理方面提供管理工作与服务事项的。主要包括有企业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等等。管理会计自身对于管理对象是没有具体要求与限制的。财务管理是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中一项基本的服务内容,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两者在内容上也颇有相似之处,连问题处理方式也雷同,造成两个知识体系与实际操作上都有出现交叉与重复。

3、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展

在现阶段的教育机制中的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务管理是三个单独的学科,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在各自不同的学术范围内进行扩大深入。比如说成本会计不只是为了单一地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与核实,而是将成本会计的研究范围涉及到利用产品的成本信息,来进行对企业内部所有的运营成本进行全面详实地预测,决策,控制,以及具体分析等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也开始把各自原先的学术研究范围向其他方向进行延伸,造成这三个不同的学科发生交叉与重复的情况。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的改进方法

1、合并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普及是在以成本会计为基础上进行的,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原先成本会计的决策与预测等职能,可是研究的主体并未有大的变化发生,因此我们把会计管理与成本会计两者进行相互结合、汇总,设立一个新的机制,即成本管理会计。该机制改良与革新各大院校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全面有效地避免企业在成本资源中的浪费现象。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合并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点组成:

(1)将传统的教育范围与知识体系进行科学有序地融合,把各大院校中的会计学专业中的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的教材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学术上的内容进行合并;

(2)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经营运作的时候把管理会计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和成本会计所责的工作内容与操作进行合并。再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或是单位来对管理会计与成成本会计的具体工作内容与所属职责进行合理高效地整理与组合,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投入。

2、规范教材大纲,并加化理论与实际应用间的联系

如果要彻底地解决教材重复或是交叉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国内的会计学会或者国家教育部或者财政部三个部门联合组织来成立一个会计教材编写组,在编写前要对会计学的教学大纲要进行详实地探讨。

此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现阶段国内的会计学的教学机制与教学内容依旧存在一些问题,缺少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并且在教学的内容上也没有一致,在稳定性上也有明显的不足。

(2)各大院校都有一些元老级的会计权威或是专业,这些专业人士对于本校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架以及教材所应用的内容有重要影响,因此要避免发现这类事件。

(3)各大院校要严格依照统一的大纲内容来进行教材的编写,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保持不同学校的不同风格。

(4)依照统一的大纲进行教材编写可以让各个院校间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有效地互补与学习,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在编写教学大纲的时候编写组织的成员也应当由不同院校的会计学权威人士组成。

编写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尽量保障各个学科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2)拒绝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

(3)要将各个学科中的共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相关介绍与展示。

3、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内容整合

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核心组成部分,管理会计通常会按照企业内部的管理需求来提供企业所需要的会计内容与信息。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是将企业资金进行管理,而在财务管理中,预算以及控制部分应该划分到成本管理会计的专业中去,然后把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部分的内容归纳到财务管理之中,从而有效保障各个不同学科间的内容与结构清晰整齐,不会出现内容交叉的情况发生。此外,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内部构架上与实践运用中都担起自身的职责,实践工作内也高度相近,从而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要把这两个部分进行分离,把相似度高的地方进行整理合并,同时进行适当的将实践内容进行改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在资源上的利用空间。

三、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以及财管理三个部分的内容交叉问题是会计学科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这三个不同的内容交叉与重叠对企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导致企业的正常运作深受影响。因此必须要规范教材大纲,强化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内容与关联,并把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中相同的部分进行合并,同时也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全面提升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实践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明。试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整合[J]。中国证券期货,2015,15(9):113-119.

[2]李迎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融合与分离[J]。科技信息,2016,11(23):125-130.

[3]姜玉林。浅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分解与整合[J]。2016,8(13)179-183.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篇三

一、我国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1、市场经济产生的激烈竞争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经济体制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中固有的经济缺陷也在不断暴露,来自各方经济形式的冲击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市场。由于经济体制的滞后,经济得不到全面性而彻底的发展,未能健全市场准入标准的同时,国内国外的金融管理机构不断出现,虚高的账面回报率令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各地涌现出投资热潮,违规经营的可能性也相应加大,这也增加了国家对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难度。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过快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会计忽视了谨慎性的原则,造成金融会计数据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利润水平。

2、金融管理机构制度的不足

我国尽管针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其更新速度无法跟上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使金融管理机构在发展中存在金融会计风险。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仍存在空白区域,对于金融会计岗位的设置上缺少应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这方面在规章准则中还不够完善,会计行业整体监督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防范金融会计、控制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政治干预,使得其在政治手段下进行金融活动,对于市场的公平竞争起到一定程度的扰乱,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受到了干扰。

3、忽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专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大量需求会计从业人员,然而,这种短时间内对于金融会计的人才吸收,也使得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素养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在工作中,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受到来自外界的金钱诱惑,个人主义思想侵蚀严重,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编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获得高额的利益;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仅能应付部分的业务需求,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同时,某些金融管理机构还存在着传统的会计操作手段,使信息总结的科学性不足,信息分析未能达到完整状态。

二、我国对于金融会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1、不断加强金融监督体系的监督与完善

金融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各监管部门的通力配合,要有较好的针对性。只有建立完善的、没有漏洞的会计制度,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有心人士利用漏洞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监管部门应当采取常规检查与不定时抽查等多种检查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于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管的力度,按章办事;在完善金融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方面多下功夫,通过行业监督制定法规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准入规则,这样就可以将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金融管理机构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做到严肃严格,单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是不足的,在完善单位内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内部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宣传教育,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工作。只有从内外两方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有效的防止金融会计风险。

2、进一步完善金融核算体系

在金融管理机构内部实行集中核算,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一方面,金融管理机构应该把实施适合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完善的核算体系,规范会计管理体制,充分运用岗位责任制管理使得各岗位权责分明,会计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发挥其互相制约的作用。另一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合理利用现代社会的计算机技术,用信息化技术监管会计人员,杜绝由手工操作所造成的数据失误,促进会计核算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确保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各细节入手,化解金融会计的各类风险。

3、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加强与培养

金融管理机构往往需要聘请大量具有会计从业资质的会计人员,受聘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一方面,培养“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金融管理机构内部的实力。另一方面,一个强有力的鼓励与约束机制,可以在员工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中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员工的素质提升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大大增强。加大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企业认同感,从根源上降低金融会计风险。

三、总结

金融活动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金融会计风险,金融会计风险是始终贯穿于金融活动的方方面面。在目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保障金融管理机构积极健康而又持续发展,就必须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对于金融会计风险预防能力的增强,可逐步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金融管理机构的发展也将有一个安全有利的环境,我国金融改革也将迎来万象更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