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的培养——以《家乐福超市》为例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的培养——以《家乐福超市》为例

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的培养——以《家乐福超市》为例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而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将幼儿的科学探索溶于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探索,能满足幼儿时常参加探索活动的需求与愿望。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较少,所以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探究兴趣的激发、探究行为的指导、探究结果拓展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角色游戏科学探究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每个国家现阶段迫切的需要。作为民族的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的关键。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主要是游戏活动。所以本文将探讨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教师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行为时要采取哪些指导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社会活动。[1]”本文所涉及的游戏主要是创造性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幼儿探究行为是“幼儿主动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现有的材料,通过观察、判断、分析、操作、语言、思考等手段,以达到理解人、事、物与概念的组成和属性为目的的外向型表现。[2]”本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是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老师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老师对3-6岁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划分为基础的。本文将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联系在一起,探索了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科学探索学习的外在表现并做出总结。对以后老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有明确的关于游戏中科学因素的概念以及明确幼儿在游戏中哪些行为是科学探究行为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还探讨了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探索兴趣的激发的方法及对幼儿具体探索行为的指导方法,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实践意义。

二、角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游戏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3]本文主要探讨在创造性游戏中角色游戏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培养。根据刘占兰和周欣对3-6岁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分类,科学包括: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的物体、常见的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数学认识[4]。通过对概念的对比发现,这两种分类之间存在着粗略的对应关系。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存在着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科学因素。在情景角色游戏《家乐福超市》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收银员认识电脑,以及扫描仪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在购买超市中各种物品时对物品进行认识。幼儿也可以在玩过家家游戏时通过模仿成人在生活中提醒天气变冷了,小朋友要多穿点衣服来感知天气与季节的变化。还可以在玩过家家时通过对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操作来了解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由于角色游戏是儿童对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所以角色游戏能极大地丰富有的认知世界。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存在着诸多的科学教育因素。我们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要做有心人去发现这些因素,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的科学探索行为。

三、 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的具体表现

对于幼儿科学探究行为,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本文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概念主要采用的是周升群在《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中对幼儿科学探索行为的定义。由于幼儿科学探索行为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观察难以进行,因此本文根据周升群的观点及在实际观察中的需要将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分为了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由于本文探究的是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所以可将幼儿科学探索行为分为:语言行为上包括向老师提问、探索过程中的表述、独自一人自语、和同伴讨论交流;非语言行为上的感知觉探索、操作。

四、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

(一) 科学探索兴趣的激发

1.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尽量真实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游戏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者,在幼儿游戏中不可或缺。目前在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提供中,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园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提供的大多数材料都属于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如塑料盆用作头盔、木棒用作马等。这些材料有助于幼儿想象能力的发展,但不利于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及活动的发展。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真实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如在角色游戏中《家乐福超市》中,可以提供在超市中常见的物品如蔬菜、水果、生活用品、服装、学习用品等等。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些物品的物理或化学特征。由于人对未知世界天生就具有好奇心理,真实游戏材料的提供就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以引起幼儿进一步的探索。

2.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根据皮亚杰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分段,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此时的他们出现了表象、符号以及直觉思维的特征。此时的幼儿思考问题具有直观性,往往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所以在游戏活动中创设情境才能更贴近幼儿的思维,引发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提供材料,而不对幼儿做任何的引导,就会让游戏活动只存在于幼儿简单的操作中,幼儿只是从操作中获得了快乐,而没有对材料的进一步思考。如在角色游戏《家乐福超市》中,如果教师只是提供了超市中的各种物品,而没有创设探索情境,就会让幼儿只是进行简单的交换活动,而并不能理解交易的概念,甚至不知道自己买回来的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而如果老师进行情境创设,告诉幼儿我们来到了外星球,在这里物资很缺乏,这里有一个充满魔力的超市,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有神奇的魔法,他们对我们的身体或生活都有巨大的好处。现在小朋友你们就是捍卫世界的小勇士,请你们去超市里买一样东西回来,解开它的魔法。让幼儿对从超市中买回来的物品进行探索和认识。创设情境相当于给幼儿提出了活动探究的任务,让幼儿感觉到了责任的存在,让幼儿对任务完成产生了期待也充满了兴趣。

(二) 科学探索过程中的行为指导

1.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醒幼儿完成角色任务。

幼儿由于年龄等特点,在游戏中经常会忘记游戏的目的,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导与提醒。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幼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扮演顾客角色,另一部分是扮演收银员角色。扮演顾客的小朋友在此次游戏中有两个任务,一是到超市购买所需物品,二是解开这些物品的魔法,看看这些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而扮演收银员的小朋友也有两个任务,一是将东西卖给顾客,并收钱,二是理解电脑及扫描仪的用处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幼儿往往会沉浸在物品交换的快乐中而忘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任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老师可以以角色进入到游戏中提醒幼儿“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块土豆的魔法吧!”,也可以以旁观者的角色提醒幼儿“宝贝,快看看你买的这个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

2.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

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能意识到游戏活动中的科学因素,所以老师要从旁提醒并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不固定幼儿的探索方法,让幼儿自由探索。如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鼓励买到东西的小朋友通过观察、触摸、闻、尝味道、撕、切等多种方式来探索这些物品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让幼儿对这些物品的物理属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鼓励幼儿合作、交流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幼儿的个人能力和资源很有限往往需要同伴的帮助,所以在游戏中,老师要尽量鼓励幼儿合作进行游戏。如在《家乐福超市》游戏中,一个幼儿从超市中买了一些矿泉水回来,他把瓶盖拧开的时候不小心将旁边另一幼儿的白糖给撒到里面了,这时候一个科学现象发生了,白糖不见了。另一个小朋友就非常着急和生气,让这个小朋友把他的白糖找出来。这时候老师可以出来做适当的指导,鼓励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来找一找白糖到底去哪里了。两给小朋友通过放更多的白糖、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最终发现白糖溶化在水里面了。这一例子正是通过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与能力共享,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究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相似的科学探索中,有些方法、经验是可以相互借鉴与参考的。所以在游戏时,要鼓励幼儿多和同伴交流,这样能缩短探索的步骤和时间。如在《家乐福超市》中,有两个小朋友分别买了苹果和梨,在他们正准备解开这两种水果的魔法时,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先交流一下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看看有没有相同之处。经过两个幼儿的交流、讨论他们决定用同样的步骤对这两种水果解密。在探索的过程中,这两个小朋友最后不仅认识到了苹果和梨的形状、颜色、味道还得出了两种水果在这些方面的异同。这就是交流带来的意外收获。

(三) 科学探索结果的拓展

1.将科学探索后的知识结果进行交流

交流是信息传播与更新的渠道,幼儿将自己的科学探索发现讲出来,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也从其他幼儿出获得新的科学探索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在短期内增长大量的知识。所以在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的学习活动并未结束。老师应该组织幼儿将通过操作探索得到的知识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在组织语言中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再与其它获得相同经验幼儿的交流中检查、核对知识的正误、还可以通过听别人讲述获得知识。

2.将科学探索后的技能结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游戏活动结束后,幼儿在其中所获得的探索技能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能保持一段时间。根据桑代克提出的练习律可知,人们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得到保持和强化。相反,如果不用就会减弱或消失。所用幼儿通过游戏所获得的科学探究技能一定要用起来。老师要鼓励和要求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要带有发现和探索的眼光,随时发现问题,进行探索。

3.将科学探索后的情感结果用于持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后,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它包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感、对探索行为的满足感,对探索结果的成就感、与人合作、分享的快乐感等等。这些情感都是促进幼儿探索行为发生的内驱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些情感,将他转变为幼儿下一次探索的动力。在下一次组织游戏活动或科学活动时,可以先回忆上一次活动时幼儿探索的情景或结果。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的要求,将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溶于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不仅能增加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机会,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在角色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科学现象。在对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时,老师要首先明白角色游戏中都有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在角色游戏中主要包含着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物体和材料、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与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几种科学因素。

其次老师要明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哪些行为是科学探究行为。科学探究行为主要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包括向老师提问、探索过程中的表述、独自一人自语、和同伴讨论交流。非语言行为包括感知觉探索、操作。

最后是老师要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在游戏前对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可以采用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尽量真实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情境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的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对具体探索行为的指导可以采用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醒幼儿完成角色任务、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勇于尝试、鼓励幼儿合作、交流的方法。以及在探索后对探索结果拓展的指导可以采用让幼儿将科学探索后的知识结果进行交流、将科学探索后的技能结果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将科学探索后的情感结果用于持续激发科学探索兴趣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

[2]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3.

[3]林小芬.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实务[J].13-16

[4]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