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国小信息技术问题与思考

农村中国小信息技术问题与思考

农村中国小信息技术问题与思考

太平学校 龙利佳

摘要:现代化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是一门年轻、极富创造性、不断发展等特点的新兴学科,随着信息技术走进国小课堂,如何上好信息课,就成为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关心并需着力解决的问题。现在农村中国小的计算机运用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泛的重视。

主题词:信息技术农村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开展深层次地改革。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就是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大力开展信息教育。

面向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才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素质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它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从国小开始培养少年儿童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为培养大量各行各业需要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基础工程,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指出“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国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但由于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时间不长,因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信息素养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农村中国小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基础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计算机。当前农村中国小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设备紧缺或陈旧,有些一个几千人的学校就20多台早已过时计算机。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需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基本软件也没有,使得教学难以正常的进行。有些有一定计算机水平的教师想用,也只好将就而已了。另一个问题是:在现今的农村中国小中,尽管很多学校都有机房,可是由于使用成本太高,学校无法投入太多的资金来维护。使得许多计算机都不能正常的使用,能正常使用的也是伤痕累累。

二、信息意识淡薄

各门课程教师本身都有信息教育的义务和责任。目前,农村中国小教师本身的信息意识还十分落后。国小信息技术教师中有很大部分是以自学为主的,只有少数中学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而这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其它专业的教师中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少之又少。显然,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素养不高,这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十分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较低。计算机基础教育仅是信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三、课时设置不足

目前很多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在每周课时仅开设一节,甚至,有时还被其他学科占用。各级领导和老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不够重视,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个升学率的问题,认为信息技术教学与升学率无关。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考测学科,在许多学校领导和老师眼中,就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就只是为了完善学校的学科安排而设置的。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了部分学校课程表上的一个摆设,也只有在上级领导来检查时才上,导致教师思想上不重视,学生也形成是来玩玩而已,不用担心学不会,学不好,期末课时往往又都被其他老师抢占。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意识,这样才能规范信息技术课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学生对信息课重视不够。

相比较条件优越的城市国小生来说,农村国小生对电脑的学习,可谓是兴趣非常的浓厚,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吸引力。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普及让现代农村国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许多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物,而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学生对电脑游戏特别感兴趣,另外就是下个图片、听首歌什么的,根本没兴趣去学习教材内容,例如网页制作,网站整理。学习中不让学生玩游戏就觉得没意思,使学生们的兴趣畸形发展,为了让学生能来上信息课,甚至有的信息技术老师课上就不管了,让学生尽情的玩游戏,听音乐┅┅,听之任之。

无从谈教法学法的研究。

五、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存在,以讲授为主,甚至一支粉笔就可以打发一节课,尽管有时会用幻灯片作一些演示,学生却仍只能坐在教室里接受满堂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时间一长,学生对上课就没有兴趣了。

教师的信息技能,他们使用的信息技术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利用常规的幻灯片演示课件。实践已经证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的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的教师很少。绝大部分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能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很难提高师生的信息意识和素养。

六、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由于国小信息技术课程非学校升学考试课程,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积影响。考试结果不影响升学,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影响到一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上可知,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信息素养,只有从这个角度看待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才能促使它健康蓬勃的发展。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对以上现状的思考及对策如下:

一、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得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先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在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提出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特别的意义。

从教师方面来说:

1、由“知识灌输型”向“指导知识信息搜索型”转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为己任。把信息素质的教育培养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2、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文献信息检索就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以获取所需信息、知识或情报的过程。要发挥好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1)图书馆可以提供各种信息检索资源;(2)图书馆定期开展的各种类型的专题讲座提供给学生最新的信息和方法;(3)创建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二、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明确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课程与教材模式已经过时,如不对原有教学与教材进行改革,势必会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深化。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有技能,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已属于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工业生产、电子商务、股票交易和娱乐休闲等等,各行各业无一不在使用计算机。有人这样说:“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就是‘半文盲’。”所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尽可能早地融入信息化社会,为将来步入社会利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使学生能较好地将计算机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计算机教师就不能再以“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要起绝对的引导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较强的人机交互性特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计算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知识领域是很宽广的,而教师所掌握的部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更新,并有意识地让学生领会到信息处理对自我信息素养提高的帮助。当然,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只是基础,更高阶段则是培养学生信息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灵活应用、解决具体问题,是信息技术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

三、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利用网络进行协作式教学多采用竞争、协同、伙伴等形式。经过协作学习,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对同一个问题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样的协作式教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学习小组,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建议并与其他同学能随时进行交流,同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吸纳或认同其他人的可取之处,对有疑义的地方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网络室控制机的“广播”功能实现。这样不但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协作学习的能力。科学的发展证明,越是重大的发现和创新,越是离不开群体内的好的协作。培养中国小生的信息素养,也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引导学生到课外涉猎,使之成为培养中国小生的信息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就一节好的选修课或一次有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而言,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在活动中得到延伸。譬如:管理有序地让学生上网遨游信息世界,让学生去了解和接受更多、更新的信息,拓展原有的知识,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举办信息技术智力竞赛或不同类型的操作竞赛,以培养中国小生信息加工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信息化社会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组织评比个人主页或团体小报,以培养中国小生在信息世界里如何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对信息技术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撰写小论文,以培养中国小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在网上建立校友录以培养中国小生信息世界里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在信息文化建构中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科学范式的革命,更带来了文化范式的革命,个体与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面临着全面转型;社会需要重建文化体系,个体也在重建文化体系,这种重建是一种多重建构。多重建构既意味着建构主体的多重,也意味着被建构者的多重,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消失,也意味着建构内容、方式、途径、结果等全方位的多重。无疑,信息技术教育是进行这种多重建构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多重建构所形成的是信息文化。

教育是一项文化活动,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强调技术能力而忽视人文观念,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小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站在文化视角,信息技术教育才有质的升华——从单纯的信息技能训练走向整体的信息文化素养积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与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从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提供广阔的平台。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使校园网络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农村国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调查报告》 张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