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果案例研究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果案例研究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果案例研究

摘要: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将地理实验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获取地理知识,从而体现学习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本文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案例入手,对地理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评价,总结出地理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对今后学校如何更好的推行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效果,研究

一、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框架,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地理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1]。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看地理实验教学能否得到重视和落实,也将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大趋所势。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师生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制成模型,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的教学方法[2]。实验教学通常能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自主的获取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的原理、演变过程以及产生的影响等相关地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地理实验主要是在于演示地理过程、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3]。但由于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有所限制,因此,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从而达到以下效果:(1)利用实验导入新课;(2)利用实验创设学习情境;(3)利用实验突破重点、难点;(4)利用实验结束课程。

例如:笔者以人教版教材选修六《环境保护》中第二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内容的课堂教学为实际案例,针对“固体废弃物的简单填埋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这一知识点设计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模拟实验:

一、实验目的:垃圾简单填埋造成的二次危害

二、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盆、花盆、沙子、塑料瓶、清水、浸过墨汁的纸巾(代表垃圾)

三、实验步骤:1、向透明塑料盆倒入少量清水。

2、向花盆里倒入一些沙子盖住盆底,将浸过墨汁的纸巾放在沙子上面,再用沙子将纸巾完全覆盖。

3、将花盆放到透明塑料盆的上方。

4、用塑料瓶向花盆内浇水,模拟下雨过程。

5、观察透明塑料盆内的水、花盆内沙子颜色变化,闻一闻气味,做好记录。

四、实验现象:

五、实验结论:

三、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案例效果评价

实验全程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笔者会对学生做简单的指导,当学生向盛有沙子和进入墨汁的纸巾的透明塑料花盆内浇水的时候,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水的下渗现象,从而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概括出实验现象:“水和沙子颜色变黑,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引导学生从本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固体废弃物的简单填埋会对地下水、土壤和大气造成二次危害。”课后,笔者对本次教学活动做了更深入的教学反思:

1.优点

不可否认的是,地理实验教学相对于于传统教学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固体废弃物对土壤的危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针对抽象的地理现象,如果只是在课堂上依靠教师口头讲授,靠学生的想象去理解,一般来讲是比较困难的,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即使学生暂时理解了,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其理解的深度也是有限的。通过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不仅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观察到固体废弃物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整个过程,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热情度也变得高涨,整个地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目前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在培养目标这一方面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4]。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与其他学科相比,还具有区域性和实践性,地理知识的获取来源都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将地理实验引入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所提升。

2.不足

虽然,地理实验教学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但是,笔者也从实际教学中发现了地理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

(1)地理实验教学并未得到普遍推广,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我国的整个教育背景来看,绝大部分学校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此,学生已养成一种“被灌输式”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思想上会造成懒惰,遇到问题不懂得主动探究,而依赖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和结果。所以,课堂中,笔者在请学生上去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开始会有点拘谨,不够主动。即使后来有三名学生鼓足勇气上讲台去做演示实验,实验本身并不难,实验步骤也较简单,但因其动手和思考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严重依赖教师的指示,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传统教学法造成的不良影响。

(2)学生概括、总结、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时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受到考试的束缚,即“考什么”、“学什么”,所以老师和学生只会“题海战术”,思想受到严重的局限,对教材上的知识基本都是“死记硬背”,而不是灵活性的掌握。对地理现象的成因只是从书本上获取,而未进行深度探究,这样学生观察地理现象的能力不足,从而也无法从实验中概括、总结、表达,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建议

1.学校应加强对地理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地理实验教学是要建立在实验器材基础之上的,实验器材的质量,也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如太过简单的实验器材会使演示出的地理现象不够全面和科学;教师如果只在讲台上做演示实验,学生的参与性就不会很强,甚至有些同学视线受收到阻挡等。因此,学校要重视地理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地理相关实验器材的配备,并且完善地理实验教学资料,是教师和学生做到有本可依。

2.加强教师实验设计和教学能力

在我国,教师演示的地理实验已经萌生雏形,但学生操作的地理实验却依然踪迹难觅,成为制约我国地理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大教师对如何实施学生操作类地理实验缺乏应有认识[5]。因此,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主导显得尤为重要,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最终撰写成实验报告。因此,地理教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改造或设计相关地理实验。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教师实验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3.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提升

在地理课堂中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地理实验的设计如果能够让学生主动设计,这必然能使他们的整体地理素养得到完善。但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在地理实验研究还不成熟,地理实验教学还处在摸索和研究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太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减弱,最终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既要做到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同时也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做到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且能够从实验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

【参考文献】

[1]张海.地理实验设计与教学评价[J].地理教学,2018(17)

[2] 谢丽华.活用地理实验,打造地理高效课堂教学[J].读书文摘,2016(20)

[3] 姚竟雄.实验教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7)

[4] 何丽芬.莆田市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G].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张海.地理实验设计与教学评价[J].地理教学,2018(17)

[6] 刘浩.国中地理自主教学探索[J].地理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