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物理教学新型备课模式的探究

国中物理教学新型备课模式的探究

国中物理教学新型备课模式的探究

孟津县县直中学周锐景

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校从2009年秋启动了“三案三思”备课模式的探索。 “三案”即个人初备的预案;集体研讨后形成的共案;教师再根据自己特点、班级学生情况,加以修改而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个案。“三思”即透析性反思(预案反思)、适应性反思(共案反思)、形成性反思(个案反思)。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体会到它给我带来的快乐与收获。下面就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浮力的利用”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物理组教师具体实施 “三案三思”教学活动过程的心得。

“三案三思”教学活动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教材,形成预案

我们物理组有三位教师组成。备课组长提前两周组织我们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在仔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课时预案。这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预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怎样浮在水面的;收集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法:讲授、演示学法:观察、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演示:三个规格相同但质量不同的乒乓球分别在水中上浮、下沉、悬浮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进行新课:

演示:让水中下沉的鸡蛋浮起来,引出课题——浮力的利用。

学生分组实验:

1.如何让下沉的薄铁片浮起来,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轮船工作原理,观看视频轮船的发展史,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利用自制的潜水艇进行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总结潜水艇工作原理。观看视频中的潜水艇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利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总结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观看热气球、飞艇的视频。

4.学生讨论浮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利用。

(三)布置作业:略

在写预案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我感到很困惑:1、乒乓球悬浮状态很难控制,如何突破?2、本节内容容量大,时间紧,如何解决?带着这些困惑,我和备课组的其他同志一起研讨。

第二阶段: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这节课我们组采用了专家引领、集体研讨的备课模式,邀请市、县专家现场指导。整个过程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首先,我作为主备人,谈了自己确立的教学目标和达标的措施、方法,其他两位教师随后了出示她们的教学目标。然后我们要共同研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讨论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目标要求时,我们预案中的目标分别是“了解”、“知道”、“理解”,发生了分歧,于是,专家引领我们仔细研读课标,然后统一为“知道”。讨论达标措施时,对“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的情感目标,我们一致认为预案中利用视频的方法,非常有助于达到这个目标。于是,我们决定在共案中采用这个办法。

第二步:明确教学重难点。

确定目标之后,我又继续说教学的重、难点。这次,我们不谋而合,很快我们便统一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第三步:选择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开始说教法、学法的选择。我们三人的方法基本相同,但稍有差异,交流后,决定以我的讲授、演示、学生试验方法为主,其他教师的不同方法在个案中可自行掌握。

第四步:研讨教学过程。

紧接着,我说了我的教学流程。其他两位教师也讲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三个预案中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导课方法,其他两位教师的方案分别是让氢气球和空气球在空气中上浮、下沉,和让鸡蛋在水和盐水中上浮、下沉。在确定选择哪一种方案时,我们意见不统一。经过讨论,最终达成共识,都采用了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乒乓球实验方案。在讨论如何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时,我们三人都是从浮力与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比较两个方面总结。这时,专家建议我们若只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比较这一方面总结,既节省时间,又利于学生理解,于是,我们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比较这一方面总结。

第五步:解决疑难问题:

最后我提出了我写预案时的疑惑,对于乒乓球在水中悬浮状态难以控制的问题,我们研究认为,若往水中加入一种物质,而使水的密度减小,有可能使其悬浮,于是,我们尝试往水中加酒精,结果,乒乓球的悬浮状态变得简单易行,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对于时间紧的问题,我们讨论认为,对轮船的排水量的计算问题,本节课不作要求,留作以后解决;对轮船潜水艇的原理的教学,学生利用自制教具,动手实验,亲自体验,很容易理解,同时又利用了视频教学,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问题迎刃而解。其他老师提出的疑惑,我们也一一讨论解决。

经过专家引领,集体讨论,每个教师都对自己的预案进行了反思,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我又对主备教案进行了修订,形成具有群众智慧、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共案。然后我将共案印制、分发给备课组所有成员。

第三阶段:依据学情,形成个案

我拿到共案后,根据教学要求、班级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等,进行了“二次”备课即反思,我认为讲解轮船原理时,用橡皮泥替代薄铁片更适合我的教学;做乒乓球实验时,若将其一个一个地放入,逐个引导学生分析,效果会更好。对于热气球的教学,让学生们联系节日的孔明灯,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在共案的增删点评栏中增加了自己的想法,删去了不适合自己的做法。这样就形成了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案。

第四阶段:课堂实施,课后反思。

在共案的课堂实践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进行现场验证,对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进行反思:利用自制学具模拟潜水艇实验,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总结物体浮沉条件时,语言表达不够明了;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引导不到位。将这些得与失和同组成员进行交流,然后订正、整理、归纳,作为下轮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

实践证明,“三案三思”的课改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群体的智慧,为我们营造广泛参与、多向互动、畅所欲言的备课氛围;创造交流、合作、共享的实验平台,这对教师的团队合作、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辛勤耕耘,快乐成长,收获幸福,收获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