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教学课堂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历史复习教学课堂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历史复习教学课堂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历史复习课堂普遍存在下列问题:一是复习目的不明确,随意性较大,未按照复习计划教学;二是复习课教案以备教材考点为主,缺乏备学生学情和课堂活动设计;三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常常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四是追求知识层次目标多,着眼能力层次目标少,轻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更痛苦”,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理想。

我认为,要提史复习课堂效果,最核心的就是教师要直面学生,采取灵活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到达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历史复习目标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认识误区,是抓好复习教学的前提。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消除认识误区,历史教师责无旁贷。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重加强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使学生心情舒畅,自然接受教师及其教学。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热点”相结合,以史为鉴。例如,以“钓鱼岛”事件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关注祖国统一大业,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和各种感官。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是抓好复习教学的保障。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失败。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有了计划,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按照科学的复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复习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低效行为。在进入复习前一定要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实施意见、教学时间,班级学生学情、教材内容以及会考目标等方面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每节课复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按时完成复习任务,克服复习的随意性。

三、加强历史课标和考标的研究,是抓好复习教学的根本。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历史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及其实施建议,是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它同时也是所有考试命题的准则。以课标和实施意见为纲,否则复习就成了无根之本,无源之水。

(一)明确考点范围,把准考点。

按照考标规定的范围组织复习,考标没有的考点不复习,

有的则要一个不漏。复习课讲述注意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引导学生将考标要求的各类知识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类与细化,立足于基础知识,并辅以条理化系统性强的板书,让学生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准确解读考标能力层次要求。考标将考点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复习时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要求。对识记的考点就要求学生识记,不必再加深难度;对于理解、运用要求的知识点,则结合考试命题趋势,设计一些灵活、联系实际的问题,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能力训练坚持适度的原则,

有梯度,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从考标中找到题眼,训练有的放矢。

要依据考点的主干知识,从考标中找到题眼,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和引用一些能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新题型、活题型进行训练。这样复习教学与升学考试紧密相连,更能引起学生的思想重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抓手:

(1)涉及历史周年与时政热点的内容。如:今年是一战结束100周年复习时引导学生将之与教材内容串联起来,学会从热点中去追溯历史,将有效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德育功能突出的内容。如:将考点“一五”计划同“十三五”规划、精准扶贫战略等现实相结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具有新情境、思维含量高、带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事实证明,一旦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融进了历史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情绪马上会高涨起来,学习气氛往往变得非常活跃,常常会出现各抒已见的热烈讨论场面,在亲近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中,学生不仅感觉到历史知识的价值,训练了历史思维能力,还可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

(3)图文材料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是会考历史命题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复习时对重点的图文材料应给予关注,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结合圆明园遗址图、法国作家雨果的评论,联系圆明园兽首拍卖的热点新闻去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不光是考标要求识别的图,包括能反映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说明某个历史现象的图和史料都可以在复习时给予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

(4)中外关联强、古今联系大。

如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对比等。

(5)综合性、专题性、迁移性的内容等。如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三次科技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等。有些方面往往是会考题眼,应引起重视,可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专题复习及巩固训练。训练、讲评须有的放矢,要精选有举一反三作用的典型题例。如精选近年会考中一些跨度大、综合性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训练,达到最优的复习效果。讲评试题时应让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提高能力。如抓住选择题“题干”和非选择题材料或问题的关键字进行审题,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答出要点,规范作答,做到要点化、层次化、提示化、序号化;对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谈出个人见解。通过日常的训练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取得佳绩。

四、指导学生使用好教材,是实现高效复习的最佳途径。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也是中试命题主要依据,不管考试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最终体现的还是教材的主干知识。因此,教师在整理教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材,切忌以复习资料来取代教材。

全方位的把握教材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到“一清”、“二白”、“三落实”。

一清:如期末考试是中国近代,就要让学生清楚这本书的基本线索;

“二白”:就是让学生明白本书中每个单元讲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明白书后大事年表的使用;

“三落实”:一落实课程标准在每一课的具体要求和每一个考点在书上答案的准确位置,即页码段落,可用各种彩色笔在书上标出每一个考点对应的答案,在平常教学中就加以落实。

五、复习教学中因人而异,关注全体,是实现高效复习的关键。

教师在历史复习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避免每节课均用一种复习模式。同时,优化管理机制,教会学生学会释放,适当做些运动,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保证全体学生都能高效参与。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半的效果。

总之,复习应以生为本,激发兴趣,紧扣考标,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关注热点,加强德育点,找规律,抓主题,精讲巧练,就能抓好国中历史复习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