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案例

沐浴春光,劳动正当时……

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案例

——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案例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针,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国小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大中国小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论述和纲要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我区是一个资源转型、城乡交错的小区,具有开展好劳动教育的优势,我校地处石林奥陶纪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老教育资源,学校在劳动实践基地创建、应用和管理等方面都在积极行动,一直在用好资源做出特色上努力着,实践着……

共识——全校推进 五育并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下设教务处牵头此项工作,明晰工作思路,制定《石林国小国小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任务。建立月汇报、年考核等制度,切实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确保创建工作有序的效推进。

二是强化宣传保障,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队日活动、小海鸥广播站、宣传橱窗、手抄报等,广泛开展“劳动创造美”等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责任感;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实际本领;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

三是强化人员保障,学校首先安排专业老师任教全校劳动课教育,主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不同的劳动技能;其次班主任、辅导员等的兼职教师专门进行劳动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等;第三就是请当地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的技能者到校指导;最后就是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积极培养家庭助教,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共为——学校主动劳动快乐

我校从课程设置、劳动月入手,让劳动在校园里发生,将劳动与学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爱好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质。

一是课程教学为主,首先保证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保证孩子们每周都能上1课时的劳动课,将生活中的劳动技能诸如正确佩戴红领巾、收拾课桌书包、叠被子、剪指甲,包饺子等课程融入到教材中,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开辟种植园,让孩子们用文字、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种菜种花的生活,分享成长的体会。

二是实践管理为本,学校各班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班级特色劳动清单,将劳动教育有机的融入到各个学科教学内,细化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实现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三是实践活动为辅,学校通过开展校园劳动主题教育、劳动技能大比拼、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劳动成果展示活动为载体,共同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

共创——基地活动 创造美好

一是校内,学校充分利用楼顶建花园、空地建种植园,同时将学生寝室作为内务整理劳动技能的主阵地,将食堂厨房作为学生厨艺技能学习的主战场,将图书室作为“劳动+阅读”的劳动技能学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学校有了真正的欢呼声!

二是校外,我区现有蘑菇园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五河农耕综合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场所,我们应对这些既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使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与校外劳动实践相互补充;在校外,充分利用地区特色,挖掘潜力,补足校内劳动教育实践性的缺项。

共享——家校联动,劳动育人

家校合作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家校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我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向家长发放“家务劳动指南”;鼓励家长在家也能指导孩子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本领,并在班级群中展示,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劳动热情;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一是培育劳动小达人。学校每学期开展“劳动小达人”活动,明确学生家庭劳动时间,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通过叠衣服、叠被子、洗小衣物、煮饭、洗菜、切菜、炒菜、刷碗、拖地,让孩子们练就各种本领,培养孩子劳动的好习惯。

二是培育志愿小导游。立足我校地处龙鳞石海和奥陶纪风景区,同时又是红苗之乡的镇情,结合我校“我是小导游”课题的延伸,将本土资源本土文化在景点进行讲解,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了解龙鳞石海和奥陶纪风景区的本土故事和文化,宣传我们的红苗文化,为建设家乡添砖加瓦。

三是培育劳动小能手。鼓励引导家长在节假期间,带着孩子们回归田园,在校外农耕、果园等农业基地,参与挖红薯、割猪草、摘果子等劳动实践,亲身体验感受食物如何从田间、果园、工厂搬到餐桌上,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粒粒皆辛苦”,引导学生尊重农民劳动成果,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时代,我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动”起来吧!

沐浴春光,劳动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