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教学设计(热门11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1篇《乙醇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乙醇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乙醇教学设计(热门11篇)

篇一:《乙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活动与探究建议

情景展示:酒桌文化,酒驾,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出的想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与强氧化剂的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学好这一课,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学习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选修四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之一。

学生分析

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多半年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结构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三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乙醇的组成、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关注与乙醇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认识酒后驾车的严重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钠的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联系生活

有关酒的诗句导课

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认识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醇的燃烧

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探究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总结乙醇的用途

学生学过的诗句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

乙醇的球棍模型

酒精灯、酒精汽油的应用

喝酒后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

酒驾的检测原理

乙醇钠的应用

用酒精消毒,做燃料,制护肤品等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PPT展示】

李白喝酒的图片

【提问】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的诗人喜欢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你所学过的诗句和酒有关的有哪些?

酒的成分是什么?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

学生回答:乙醇。

明确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心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

自学乙醇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展示】装在试剂瓶中的酒精

【PPT展示】乙醇的物理性质

【问题】“酒香不怕巷子深”利用了乙醇的什么性质?

朗读课本P73第二段。

观察归纳、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

【PPT展示】

乙醇的球棍模型

指导学生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投影展示】

学生书写情况并进行评价

指导学生判断乙醇是否是烃的衍生物,提出结构决定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化学性质学习中官能团的变化。

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在学案上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对书写情况进行自评和它评。

接受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生活情景展示

【生活情景展示】

观看前,提醒学生观看情景展示是应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观看后提问】

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

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和用途的问题。

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并进行生命教育。

把这三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准备接下来逐一解决。

【PPT展示】

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

三个人情景展示: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没问题!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行,来,干杯!

(甲、乙喝酒状)

甲:你脸这么红,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怎么了?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丙:有没有喝多,不是看酒量呢,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学生回答问题:

1.两人做得不对,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2.(1)汽车可以加酒精吗?(2)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3)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

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对家人和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

展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使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使学生感受酒后驾车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燃烧

【PPT展示】

乙醇的燃烧反应的方程式,现象,酒精灯,酒精炉,介绍乙醇汽油,并介绍乙醇汽油的优点、缺点。

【习题】

乙醇燃烧时断裂了什么键?

认真听讲。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乙醇的催化氧化

【讲述】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

【追问】

乙醇在人体内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化,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能实现吗?

【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强调】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为什么铜变黑,后来又变红?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方程式是什么?

2、能写出乙醇在这个过程中的总方程式吗?

通过分析系数、氧化铜和铜的作用,指导学生写出总方程式。

【习题】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裂了什么键?

【flash演示】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断键情况

认真听讲。

合作探究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

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方程式

2Cu+O22CuO、

CuO++H2O+Cu。

总方程式:Cu或Ag

解决大家思想中的疑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引导→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乙醇的氧化反应,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动画演示微观反应机理,形象生动,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醇可以被氧气氧化,它能不能被其他强氧化剂,比如酸性KMnO4或者酸性K2Cr2O7氧化呢?

【探究实验】乙醇与酸性KMnO4、酸性K2Cr2O7的反应

【PPT展示】交警检验酒驾的原理

思考后开始探究实验。

以白纸为底,展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去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乙醇与钠的反应

【PPT展示】乙醇和水的结构式

【问题】乙醇会不会和水一样可以和钠发生反应呢?

【多媒体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视频

【强调】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的现象。

【提问】1、乙醇与钠反应的现象及原因。

2、根据金属钠与水和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出它们-OH中的H原子的活泼性。

【PPT展示】乙醇与钠反应的方程式,讲解产物乙醇钠的作用,强调羟基和钠与氢气的对应的量的关系,及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习题】乙醇与金属钠

反应的断键位置是?

思考。

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看视频时注意观察现象:钠是在液面上还是在液面下,是否熔化钠的表面是否有气泡反应是否有响

声。

学生回答现象并思考回答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

认真记笔记。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及等效类比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断键位置。

认真看,思考。

加深学生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印象。强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使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总结乙醇的用途

【讲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化学性质和所给图片,总结乙醇的性质。

讨论,总结,回答。

重新认识乙醇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科学看待事物的态度。

小结

【PPT展示】

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作业布置

作业:

<课时作业>124-125页

课外作业:

制作一张以“酒后驾车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酒驾或青少年饮酒的危害危的认识。

板书设计

§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二、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燃烧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与强氧化剂的反应

4、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乙醇的用途

篇二:《乙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国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国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式、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规范操作,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和对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手段,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主要用途和性质

教学难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诗歌引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问:酒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的美,了解乙醇发展的化学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感受化学与生活和文化的紧密关系。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总结及表达能力。

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

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学生参与拆插

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的认识

演示:教师由水与钠的反应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并作演示实验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倾听,思考。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书写学案中乙醇与钠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观察:酒精灯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教师介绍:关注乙醇的能源价值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有机物燃烧的共性,感受化学与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做出解释。 教师在学生猜测生成了不同的物质时,给出乙醇在铜丝催化氧化下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介绍身边的化学:酒后驾车的检查原理、

乙醇的能源价值等

观察现象,书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h3ch2oh + o2→ 2ch3cho + 2h2o

通过思考感受乙醇就在身边

体现 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

1、查阅乙醇的用途。

2、写一篇小论文:调查过度饮酒的危害

学会翻阅资料

板书设计

乙醇

1·分子结构: h h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h-c-c-o-h

hh

结构简式:c2h5oh或ch3ch2oh

2·物理性质:无色、易溶于水、沸点比水低

3·化学性质:

(1)与钠反应: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2) 氧化反应

①燃烧 ch3ch2oh+3o2 2co2 +3h2o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醛。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乙醇的分子式____,式量为____,结构式为____,结构简式为____或____。 2.乙醇俗称____,无水乙醇____色、透明而具有____味的液体。其密度比水____,____挥发,溶解性____。 3.工业酒精含乙醇____,无水乙醇是指____。 4.如何制取无水乙醇?____。

5、如何检验乙醇是否含有水?

6、写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_实验现象___ _ 应用____。

8、写出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化学方程式:__ __。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了乙醇的性质知识,而且充分体会了假说和推理在学习中的应用,逐步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剖析反应的本质,体会到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并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乙醇的性质留下充分的余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部分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少数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不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注重对不能层次学生的关注。

设置“身边的化学”,把乙醇的学习和生活与社会联系起来,体现化学教育中的sts思想。学生提出了许多乙醇应用的例子,一时难解释,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

从现象到本质:观察乙醇推断物理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推断性质,如乙醇与钠的反应,金属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通过生成的气体具有能燃烧的特性,推断可能是氢气等。学生能感觉到乐趣。

通过展示模型,让学生观察描述,写出结构式,结构简式,讨论结构特征。让学生开展探究,推断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的教学中,看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差,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做的实验必须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

篇三:乙醇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有机知识的学习呈螺旋式上升式,而必修2有机化学的内容,都立足于“简单并且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在整个有机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通过对乙醇的性质和结构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有机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多么大的影响。学生能从乙醇的学习中体会到有机学习与无机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说是开启了学习的新视角。

2.学情

(1)知识储备:

①9年级化学?

②必修1的元素基础知识

③必修2的结构基础知识和烃类相关知识

(2)高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其辨证思维也发展迅速,渐渐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乙醇的结构,掌握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能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模型展示、动画模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体会有机学习的方法。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与钠的反应原理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分析

难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5.教材处理:

将教材主要内容顺序调整为: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乙醇被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测酒驾)→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难点)→乙醇与钠→乙醇的结构及官能团简介→回头再看催化氧化反应的部位。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1.情境激学法;2.多媒体辅助 ;3.综合启发法

学法----1.实验探究法;2.讨论交流法 ;3.类比和对比

三、教学过程:三大板块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乙醇俗称酒精,以酒开篇点题。

利用白酒和医用酒精的区别、酒精的洗涤作用等兴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乙醇的一些用途,并推导出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

(二)探索新知,分析交流

1.乙醇的氧化反应:

仍然以酒为题引,引出酒后驾驶的危害,测酒后驾驶的反应原理——学生分析得出乙醇被氧化,过渡到乙醇的充分燃烧,了解乙醇燃料的优点及发展前景。

从乙醇的燃烧过渡到乙醇与CuO的反应,分析整个反应过程,得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应用。

2.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从乙醇的用途可销毁钠、钾,得出乙醇能够与钠、钾反应。

探究实验:通过钠与乙醇的实验现象和产物探究,推测出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引出问题——生成的`氢气的氢原子来自哪里?

本环节主要采用对比和类比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乙醇与钠反应的原理:

首先采用乙醇、乙烷(或石蜡油)、水分子的结构及其与钠的反应的类比,突破对钠与乙醇反应原理的探索,体现—OH对乙醇性质的决定性影响;然后通过对乙醇与钠、水与钠反应现象的对比,体现C2H5—对—OH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借助动画微观模拟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反应原理的印象。

3.再次回看催化氧化反应,突出—OH对乙醇性质的决定性影响,引出官能团、烃的衍生物等重要概念。

4.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新知识。

5.思考与交流: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的有趣现象:将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时,铜丝能较快变黑;将变黑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内焰部位加热,Cu丝却变红了。这些变化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视野,自主研究

课后作业:教材P76:1,2,3,4,8,9;

研究性学习课题(任选一个):

(1)制作一张海报,宣传酗酒或酒后驾车的危害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乙醇的生理作用

(3)查阅车用新燃料相关知识

(4)酿造酒

(5)其他与乙醇相关的你感兴趣的研究

四、板书设计(部分内容通过多媒体呈现)

五、教学反思

1. 对必修2的有机教学深度和广度的思考:

必修2从生活和生产中重要的、常见的几种有机物出发,立足于有机物的用途和性质,学习方式偏向于从特殊(具体物质)到一般规律(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是为选修5的学习打基础,应控制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 对教材内容再加工的思考:

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生活中的化学”“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这一新课改思想。

篇四: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

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结构的特点,推断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是本质,性质是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乙醇在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铜作为催化剂结论的得出,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这是学习化学的特点。结合这两方面的特点,教师精心在网络课件中准备了大量材料。在实施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乙醇的结构,大胆对乙醇可能发生的断键位置进行推测。然后学生带着他们的推测进入到乙醇化学性质中的学习。学生们带着他们的推测、假设和疑问,在阅读中、实验中、协作学习中、网络讨论中、师生讨论中努力检验他们的推测是否正确。推测正确的同学就好比得到了鼓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而推测不对的同学认真反思,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这样,既起到了学习乙醇的结构的目的,又可以牢牢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也有了一定的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课件、投影仪、试管、无水乙醇、钠、火柴、酒精灯、铜丝、小刀。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1.利用乙醇的用途引入乙醇的这节课。请学生汇报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结果。后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

2.引导学生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此期间,老师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或者在线进行交流)学生学习完以后,利用某些典型例题和学生一起总结交流。

3.指导学生进入在线测试系统,学生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活动设计

1.以分组的形式汇报乙醇的用途。(这一信息收集工作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

2.进入到乙醇结构的学习中,并对乙醇可能的断键位置作出推测。

3.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在线的交流。学习完乙醇的化学性质,一起思考讨论某一些典型的例题。

4.进入在线检测系统,检验学习的效果。并就一些比较难的题进行交流、讨论。

篇五: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烃的衍生物”的第二节课,是继卤代烃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类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

①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三)教学辅助手段

1. 说实验:

① 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② 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三个方程式作代表:

(1)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2ch3ch2oh + o2 →2ch3cho +2h2o

(3)ch3ch2ohch2=ch2↑+h2o

以上三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四)教学程序

引入课题:

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五)归纳小结

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有关。

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

从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板书设计:

一、乙醇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简式:CH3CH2OH 官能团:-OH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 H2↑

2、氧化反应: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3、消去反应:CH3CH2OH<:lc aspectrati=“t”>CH2=CH2↑+H2O

篇六: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案例

乙醇性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案例

摘 要:应用问题教学模式,设计并实施“乙醇性质”的教学过程,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了学生“问题、归纳、演绎再上升到规律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问题;断键;启示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乙醇的性质,掌握官能团羟基的性质。

2.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通过课堂学习,学生逐步形成规律性认识,提高演绎能力、总结归纳能力。

4.领悟理论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实例提升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探讨了乙醇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探究乙醇的性质。

问题1:酒精在生活中的用途广泛,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下列应用体现了酒精的什么性质?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开坛十里香”。

②高烧病人擦拭酒精或白酒降温。

③洗发时,在水中加入适量啤酒,洗起来清新舒爽,油污一洗即净。

④碘酒。

板书: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

2.沸点78.5°C,易挥发。

3.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实验1: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现象:钠在乙醇的底部,有气泡产生)

4.密度比水小。浓度越大,溶液的密度越小。

问题2:乙醇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氢原子来源于哪里?羟基中的氢还是烃基中的氢?

钠为什么能存放在煤油中?

分析:煤油是多种液态烷烃,钠能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不与烷烃反应,也就是不能与碳氢键上的氢发生反应,由此可见,钠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氢气来源于羟基中的氢原子。

板书: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问题3:比较钠与水、乙醇反应的剧烈程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分析: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得多,因为和羟基相连的另一部分结构不同。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更难电离)。

思考:同浓度的乙醇钠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强弱。

乙氧基结合氢质子的能力更强,所以乙醇钠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钠。

问题4:乙醇与钠反应断哪些键?

问题5:水、乙醇均能和钠反应,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结论:水和乙醇中都含有羟基,因此都和钠反应。凡是含有羟基的物质都能和钠反应。

练习:甲醇与钠、乙二醇与钠的反应方程式。

过渡:人可以饮酒,汽车也饮用,在汽油中添加乙醇制乙醇汽油作燃料,酒精灯中的燃料也是乙醇,由此可见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氧化反应

(1)燃烧反应■

拓展: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

设问:汽车饮酒燃烧生成CO2和H2O,那人喝了酒会如何变化呢?会面红耳赤,头重脚轻,为什么?这与乙醇在人体中的变化有关。乙醇在人体内脱氢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醛,乙醛进一步氧化成乙酸,最终变成CO2,并供给人体能量。但乙醛毒性是乙醇的十倍以上,所以常喝酒会伤肝。可见乙醇在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不点燃也能被氧化,下面我们就来模拟这个选择性的氧化过程。

实验2:乙醇的催化氧化,观察现象并书写相关方程式。

(2)催化氧化(去氢氧化,加氢还原)

演示:断键机理

拓展:乙醇加入酸性高锰酸钾会如何?就利用乙醇具有还原性的性质制作了酒精分析器,交警用来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方程式见书54页)

问题6: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思考:(CH3)2CHOH、(CH3)3COH能否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若能,写出相应产物。

问题7:从上面的实例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羟基连接碳上有氢原子时才可以被氧化成醛或酮。

回顾:乙烯的制备原理。

3.脱水反应

问题8: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思考:(CH3)2CHCH2OH、(CH3)3C、CH2OH能否发生消去反应?

问题9:从上面的实例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羟基连接碳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

问题10:为什么温度要控制在170℃呢?

(2)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问题11: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指出:乙醇能与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

4.与HX反应(取代反应)

问题12:判断此反应断哪些键?

总结:

总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以上关于乙醇的性质无一例外都发生在羟基处,羟基是醇的官能团,即化合物性质的敏感部位和功能所在,常常是该化合物的价值所在。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掌握了乙醇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所设计的,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是乙醇的化学性质,并以化学反应的实质“断键”为本课的主线,让学生感受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因此,整个课堂的设计应用了问题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学生逐步形成了规律性认识,由“点”上升到“面”的高度,由简单的知识掌握上升到了规律性的理论认识,提高了演绎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篇七:乙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乙醇是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学生感觉亲切、熟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必修模块的乙醇应该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学生借助乙醇这种熟悉的有机物,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之――烃的含氧衍生物,认识到有机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下最基本的知识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初步认识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国中化学知道了乙醇的组成、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一些用途,但是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只是在烯烃的学习中开始从微观结构认识物质。因此在乙醇的教学设计中,回避了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而是借助水分子与乙醇分子、氢氧化钠和乙醇钠的对比,渗透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分析方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乙醇化学性质的教学采用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的方式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列举出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能完成乙醇与氧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操作,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师生共同归纳,初步学习羟基、官能团等概念,并能解释羟基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影响;

(4)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酒驾、乙醇汽油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的认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教学重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3.教学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四、教学指导思想

新教材特别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为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鉴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主要采用认知同化的学习模式,即先探明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拓展、加深。

五、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环节――讨论、交流,激活已有知识

学生依据学案,分组(4-6人)交流关于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已有知识,最早完成学案的小组到展示台展示,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质疑和和补充,教师参与总结。对于乙醇的分子结构,大部分学生正确写出了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不规范的加以纠正,在此引导学生:乙醇属于烃吗?并与乙烷的分子结构作对此,引出烃的衍生物的概念。对于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总结的比较全面,而乙醇的化学性质,学生只能写出乙醇燃烧的方程式;对于乙醇的用途,学生知道的还是相当多,在此基础上,借助两个新闻标题为学生介绍了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乙醇汽油的推广使用,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节约了石油资源,解决了我国的能源危机,然而乙醇汽油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玉米,从而出现了汽车与人争粮食的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教学第二环节――关注生活现象,提出新问题

由3名学生到讲台表演我准备好的台词,也可以课前演练一下。

甲:你买新车了,请客!

乙:当然!

甲:干一杯!

乙:我开车,不能喝酒。

甲:你酒量那么大,喝一杯没问题。

乙:三杯五杯也没问题!

(甲、乙喝酒状)

甲:喝多了吗?还能开车吗?

乙:没事。再喝几杯也没问题!

丙(上):酒精测试!喝了这么多酒还开车,扣车,罚款!

乙:时代不同了,汽车还喝酒呢!我喝点酒不算什么。

甲:警察同志,他酒量大着呢,没喝多。

通过表演,我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对甲、乙二人的行为有何评价?2、从这段对话中找出涉及乙醇性质的关键词,提出你想进一步了解的涉及乙醇性质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酒驾的危害,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主要观点有饮酒不能驾车,不应该劝开车的人喝酒,酒后驾车是对生命的漠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等等。但也有的同学提出:只喝一杯啤酒能开车吗之类的问题,我对学生的发言充分肯定,然后为学生出示我国关于酒驾的界定标准和处理规定,学生对酒驾的认识更加全面。

对第二个问题,经过学生的互相启发和教师的点拨,提出的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是:

(1)饮酒后,乙醇在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变化?(2)交警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原理是什么?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逐一解决。

教学第三环节――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学生最为陌生的,是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我为学生提供了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图,乙醇进入人体后,绝大部分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饮酒的人很快出现面红耳赤的现象。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10倍,能麻痹大脑的中枢神经,随之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不协调等症状,因此乙醛就是造成司机酒后肇事的罪魁祸首。一段时间后,乙醛又被氧化为乙酸,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酒醉到酒醒。乙醇生成乙醛的这种变化在人体外用铜或银作催化剂就能实现,接下来我为学生示范了操作过程,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我对课本中的的实验做了简单改进:将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改为了小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一是对学生来说插入铜丝更容易,防止插入过慢铜丝变冷,对学生来讲也更安全;二是降低了容器的高度,便于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

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并对比实验前后液体气味的变化。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是催化剂,实质是乙醇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并给出乙醛的结构,学生通过对比乙醇和乙醛的分子结构,从原子守恒的角度书写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的方程式。这一过程,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有了更深的体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生在描述现象的时候会发现做过催化剂的铜丝更新、更亮了(如果学生发现不了就需要老师点拨一下),那么如果想把旧铜器变新,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我为学生展示了铜银在焊接时的图片,对于银器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膜,工匠说,可以把银器在火上烧热,马上蘸一下酒精,就会光亮如初。如果你家有一件旧银器,你会如何处理呢?学生的情绪又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一定在想象有什么机会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了。

教学第四环节――验证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交警是如何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的呢?鉴于重铬酸钾氧化乙醇的应用价值,高锰酸钾作为有机化学常用氧化剂的重要地位,再加上这两个实验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我把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给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亲身体验乙醇的还原性,不仅能与氧气发生反应,还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为乙酸。

教学第五环节――探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乙醇的氧化反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生想了解乙醇的更多知识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百度百科中搜集到的“乙醇钠”的相关信息,乙醇钠是制造二十余种西药的原料,之后我提出问题:水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那么由乙醇如何获得乙醇钠呢?学生观察发现水和乙醇中均有相同的组成部分,很容易想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我顺势抛出另一问题: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什么?如何验证?学生想到氢气的验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并提出了与教材相同的实验方案。但是以往实验中,由于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切取的钠块较小,大试管中的空气很难全部排出,氢气的验纯需要较长的时间,钠块太小产生的氢气量较少则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我对本实验也做了改进:取一支注射器,拔下注射器活塞,将一块绿豆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其中,再将注射器活塞装上,之后轻拉活塞,使乙醇进入注射器中,可以观察到钠与乙醇发生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注射器内不纯净的气体排出,迅速倒转注射器,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将乙醇排出,待钠消失后再排出多余的乙醇,轻推活塞,点燃产生的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改进之后的实验减少了钠的用量,无需验纯,点燃时现象明显。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验证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并对比了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之后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书写方程式。

归纳整理:总结了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对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情况的分析引出羟基、官能团的概念,初步认识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上的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途径有很多,要善于从化学视角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并想办法加以解释或解决。

篇八:《乙醇》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乙醇》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3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内容。该部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了乙醇组成与性质,了解了乙醇的结构特点。结合乙醇的结构认识了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拓展了醛的相关知识,以此带领学生认识到乙醇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方法,同时拓展了视野,认识了化学与STSE之间的关联。

(过渡:一堂好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酒精制品,对于酒精的物理性质很熟悉,但是对其化学性质并不了解。考虑到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当中,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到乙醇化学性质的探究过程当中,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书写乙醇和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以此推断乙醇分子的结构;能够书写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通过对比钠与水、乙醇的反应,锻炼对比、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乙醇和钠的反应及其催化氧化。

【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教学是重点是教学过程,因此重点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授课伊始,我会通过教材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比如面包、鸡蛋、牛奶、水果等,并且说明日常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等。接着会出示一张有关酒精饮料的图片,提问这些物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乙醇。

通过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入本节新课,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当代教育学的新要求。

(二)新课讲授

1.乙醇的结构

首先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说明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羟基(—OH)。接着向学生介绍有关乙醇的用途,比如酒精饮料、消毒杀菌等。

2.乙醇的性质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呈现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我都采用了实验的方式来进行。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我会采用多媒体播放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视频,请学生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即可得出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并且产物呈碱性。

接下来请学生结合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不与煤油发生反应,但是可以与无水乙醇发生反应,思考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煤油属于多种烃类的混合物,所有的氢原子都是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但是乙醇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的连接方式与其他氢原子、烷烃中的氢原子连接方式不同,由此判断金属钠是与羟基(—OH)上的氢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我也会顺势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回忆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的现象,说明金属钠与水、乙醇反应现象的不同点。学生可以得出下面两点结论:①金属钠与水反应,金属钠漂浮在水面上,与无水乙醇反应时,则是沉在底部,由此说明密度关系ρ水>ρ钠>ρ乙醇;

②金属钠与无水乙醇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在这里我也会结合乙醇、水的结构式说明是因为水分子中的氢比乙醇分子羟基上的氢更加容易电离。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在这里,我会请学生观察,铜丝反复在酒精灯上灼烧之后伸入乙醇中的现象,需要注意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气味的变化等。接下来请学生结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铜丝在反应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思考乙醇在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学生结合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变黑,伸入乙醇中颜色变红的现象即可猜测得出,乙醇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铜丝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乙醇是被氧化。结合学生的回答,我也会顺势写出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之后我会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的乙醛继续被氧化可以生成乙酸,乙醇遇到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重铬酸钾)也会被直接氧化生成乙酸。

3.醛的认识

有关醛的认识我会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卡——乙醛和甲醛”,概括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的相关内容,并且说明醛类的相关性质,认识到醛类物质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三)拓展提升

我会请学生思考决定乙醇、乙醛化学性质的是什么基团?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决定乙醇化学性质的是羟基(—OH),决定乙醛化学性质的基团是醛基(—CHO)。在此基础上,我会说明有机物的性质与其结构有关,这也是有机物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四)小结作业

化学学习要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在这里我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或者学习的感受。

最后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课下查找资料,说明能够通过催化氧化生成醛的醇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篇九:化学《乙醇》教案

化学《乙醇》教案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记住乙醇的主要物理性质。

2、明确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官能团和烃的衍生物的概念。

3、学会乙醇的化学性质。

4、了解乙醇的应用。

{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资料〕杜康酒的由来

(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二. 推进新课

〔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

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

(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 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2) 比水轻,沸点78.5℃,熔点-117.3℃,易挥发

(3) 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

〔演示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

〔演示实验3-3〕乙醇的催化氧化

(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

(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

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

(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

〔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

〔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

(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

(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多媒体)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动画)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化学键的变化

(投影给出乙醇的结构式,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分析乙醇分子中的断键位置)

〔师〕乙醇与钠的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类反应?

〔投影〕钠与乙醇、钠与水的反应的比较

结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多媒体)2.乙醇的氧化反应

(1)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想一想)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呢?

(多媒体)(2)乙醇和催化氧化:

(多媒体)探究反应机理

〔师〕乙醇在铜或银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反应机理

(多媒体)(3)乙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成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多媒体)〔一则常识〕司机酒后驾车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

怎样判断呢?用酒精检测仪

K2Cr2O7 Cr2(SO4)3

(橙色) (绿色)

〔师〕乙醇除以上化学性质之外,还有其他化学性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中深入学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请同学们根据乙醇的性质讨论乙醇的用途.(学生活动)

〔师〕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像这些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

(多媒体)烃的衍生物概述

何谓”烃的衍生物”? 何谓”官能团”?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官能团?

(小结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性质以幻灯片形式投影出来)

〔练一练〕1.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B)

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乙醇的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

当乙醇与钠反应时, ① 键断裂;

当乙醇与氧化反应,(Cu作催化剂)时,

①③ 键断裂.

3.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增加均为( C )

A.硫酸 B.无水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课后作业〕课本P76习题 1、2、3、10

篇十:乙醇 醋酸教案设计

乙醇 醋酸教案设计

第七节 乙醇 醋酸(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1.酒精。2.醋酸。3.乙醇。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重要应用。

2.难点:乙醇、甲醇的化学式及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疑点:怎样证明酒精的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4解决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和补充实验,帮助学生了解乙醇和醋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乙醇和醋酸的用途。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式、物理性质、燃烧反应和重要应用。

2.常识性介绍甲醇和醋酸的化学式、性质及用途。

(二)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有机物?C、H2CO3、CaCO3是否属于有机物?为什么?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酒精(学名乙醇)

1.化学式:C2H5OH

[讲解]:酒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它的化学式为C2H5OH,学名为乙醇。

[板书]:2.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并闻气味。

[学生活动]:

①观察实物,结合生活常识总结出酒精的性质。

②练习配平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1)物理性质:乙醇是无色无味,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融于水,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化学方程式: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学生活动]:

①阅读教材第105页,总结出酒精的用途。

②讨论怎样证明酒精中一定含有C和H两种元素?

[板书]:3.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消毒剂(3)饮用酒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在酿酒方面的重大发明和悠久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4.甲醇(有毒)

[讲解]: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甲醇。甲醇有毒,切不可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总结甲醇的性质。

[板书]:2CH3OH + 3O2 ==== 2CO2 + 4H2O

二.醋酸

[讲解]:醋酸的学名叫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当温度低于16.6℃时,可结冰呈晶体状,所以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瓶醋酸,请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2)演示[实验5-13]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第106页,总结出醋酸的性质和用途。

(2)练习教材第108页习题1、2。

[板书]:

1.化学式:CH3COOH

2.性质

(1)物理性质: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和酒精中。

(2)化学性质: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用途

(三)总结、扩展:

1.酒精的化学式、物理性质和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醋酸的化学式、性质和用途。

3.常识性介绍糖、脂肪、蛋白质和肥皂。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110页第3题。

乙醇燃烧的化学式篇二: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可通过粮食发酵等方法得到,燃烧时放出大量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乙醇燃烧的化学式篇三: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三氧化硫和水反应

3、氧化钙和水反应

4、氧化钠和水反应

5、碳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

6、碳在空气中燃烧

7、一氧化碳燃烧

8、硫燃烧

9、磷燃烧

10、铁在氧气中燃烧

11、铝在氧气中燃烧

12、镁在空气中燃烧

13、铜在空气中加热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一)实验室制氧气

1、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

4、碳酸分解

5、氢氧化铜受热分解:

6、石灰石高温分解

7、水通电分解

三、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1 锌和稀硫酸反应

2、锌和稀盐酸反应

3、铁和稀硫酸反应

4、铁和稀盐酸反应

5、铝和稀硫酸反应

6、铝和稀盐酸反应

7、镁和稀硫酸反应

8、镁和稀盐酸反应

(二)金属氧化物和氢气或碳反应,可治炼金属

1、氢气还原氧化铜

2、氢气还原氧化铁:

3、氢气还原氧化亚铁

4、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

5、镁还原氧化铜

6、碳和氧化铜高温

7、碳还原氧化铁

8、碳还原氧化亚铁

(三)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可治炼金属

(1)铁和硫酸铜反应

(2)铝和硫酸铜反应

(3)铜和硝酸汞反应

(4)铜和硝酸银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一)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1)盐酸与氧化铁反应

(2)硫酸与氧化铁反应

(3)硫酸与氧化铜反应

(4)盐酸与氧化铜反应

(二)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

2、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

3、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

4、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5、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

(三)盐+酸新盐+新酸(生成物中有气体、沉淀或水)

1、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3、硝酸银和盐酸反应

4、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四)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

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

5、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

6、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

(五)盐+盐两种新盐(反应物均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1、 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

2、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

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

4、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

五、不属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

(一)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1、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一氧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

4、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三)甲烷、酒精等有机物的燃烧

1、 甲烷(天然气、沼气、瓦斯气)燃烧

2、酒精(乙醇)燃烧

化学方程式的运用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一) 化合反应: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1、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2、 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

3、 硫在氧气中燃烧

4、 磷在空气中燃烧

5、 氢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6、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7、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8、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9、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

10、碳在高温下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2、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二)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1、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氧气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碱式碳式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4、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5、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

6、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氧气

7、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篇十一:乙醇说课课件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醇的性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是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节课是学生学会掌握类别概念的关键,进一步检测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研究的能力。同时为以后有机合成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乙醇的结构、主要性质及用途。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化学实验现象和推理、探究实验结果,并学会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2)教学难点:由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过渡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的思维过程的转变。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物质性质的多样性与结构的变更认识,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是,有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思维过程的转变。教学准备中,学生要准备的是,复习必修二中乙醇的性质。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教材中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乙醇与

金属钠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等),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2)启发讲授法: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新教法不断出现的同时,讲授法也在不断地完

善。而且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点评、总结。

(3)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模拟微观演示,多角度立体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采用探究实验,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通过联想和类比、填表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学习过的烃类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自己得出相关结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整节课的教法是启研法,启发和研究,学法是五让,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了了三个部分,第一趣味引入,激发兴趣;第二合作探索,提高能力;第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首先是课题引入,我用一个趣味小题,在沙子上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固体,现在把甘油滴加到KMnO4上,在加点酸,我们可以看到有火焰产生,由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我会提出问题,实验很精彩,那你分析分析原因吗?学生会感兴趣,但不知从何思考,引导学生最后加入的是什么物质,它与我们学过得哪种物质有相同的官能团,学生可以找到丙三醇和乙醇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那我们先研究一下乙醇的性质,这是在必修2“乙醇 + 钠” “乙醇 + 乙酸” “乙醇的催化氧化”和选修5中乙醇的性质“乙醇的消去反应” “乙醇与氢溴酸的取代” “乙醇的氧化”,考虑到本节课的难点,我在乙醇的消去反应和乙醇的氧化反应设置了探究活动,

首先是乙醇的消去反应,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两组实验,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只是烧瓶里的醇不同了,第一组烧瓶里加的是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把烧瓶加热,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和溴水中我们可以看到酸性KMnO4和溴水都褪色了。在第二组烧瓶里加的是2,2—二甲基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重复同样的操作却没有现象,为什么同样是醇,却出现不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两种醇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会发现没现象的醇在羟基所连的碳的临位碳上没有氢原子,而有现象的两种醇羟基所连的碳相对于碳上有氢原子,让学生书写乙醇和乙二醇消去反应的方程式,通过方程式的书写练习总结出醇类消去反应的规律-------羟基所在碳的临碳有氢。

其次是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探究,首先给出三种醇,让学生判断一下三种醇的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都是-2价,碳元素的最高价是+4价,这里只有-2价,那么这三种醇是不是会被氧化,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再来看看这个有趣的实验,这是一个表面被氧化的铜丝圈,把它

架在烧杯上,把烧杯里面的乙醇点燃,接着实验室必修二乙醇催化氧化的改进,一会我把漏斗罩在烧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铜丝圈由黑变红,我们如果把漏斗拿下来,铜丝会由红变黑,现在铜丝已经变成红的了,把漏斗取下,铜丝变成黑色,这个实验可反复多次让学生观察,最后我会请一位同学上来闻一下乙醇刺激性气味。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答出乙醇被氧化,那继续深入提问,醇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也设置了两组实验,每个小组

再次提出为什么同样是醇却又出现了不同的现象,学生分析这两种醇的结构后,会发现能被氧化的醇羟基所连碳上有H原子,不能被氧化的醇中,羟基所连碳上没有H原子,通过方程式书写的练习,可以总结出醇类催化氧化的规律----羟基所连碳上有H原子,化学知识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我们刚才的实验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处呢?非常简单交警检测司机是否喝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下面是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就是乙醇和氯代烃的取代反应,

课堂作业-------根据本节内容,请推测下列醇能发生哪类反应?并指出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A) CH3CH2CH2OH

(B) (CH3)2CHOH

(C) (CH3)3CCH2OH

(D) (CH3)3COH

本节课要让学生会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一乙醇的消去和氧化为载体,要学生掌握研究有机物基本方法个别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也达到了乙醇到醇类知识的迁移,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对醇的知识有全面的认识。

最后板书设计,以上是我这节课时设计思路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