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全课程·探索新视野”教学沙龙活动小结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走近全课程·探索新视野”教学沙龙活动小结

——国小第五区域“走近全课程·探索新视野”教学沙龙活动小结

同一个区域,同一缕呼吸。2017年12月27日下午,玉山县国小第五区域质量提升共同体现场展评活动在端明国小多媒体报告厅如期开展。来自国小第五区域的端明、临湖、樟村、怀玉、南山五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向前来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同仁传播了一个响亮的声音——全课程。

教学沙龙放在区域活动开展情况汇报、课例展示之后,有理念共享、可视蓝本在前,听众就听得明白、听得真切。应该说,我们第五区域是把常态教研搬到了“舞台”上。在9月份第一次区域活动筹备会上,我们就把研究主题定位为“五彩缤纷全课程”,每次活动的开展都包含设计理念汇报、课例展示、教学沙龙,教学沙龙又包含授课者谈感受及得失、参与者谈课例的问题与对策、商讨下一步的研究角度三个步骤,紧紧咬着“全课程”, 查找资料,辨思问题,商讨对策,寻求出路。

将这次沙龙的主题定为“走近全课程·探索新视野——引《踏雪寻梅》畅谈全课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对于全课程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我们还是蹒跚学步,所以只是悄悄地“走近”。《踏雪寻梅》是这次活动的课程“蓝本”,包含语文、数学、音乐等七个学科的活动设计,让课堂教学有了崭新的教材,为冲破学科樊篱、打通知识深井奠定基础。

课例展示是教学沙龙的前提,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邱芳琴、陈颖、郑颖三位老师携手展示了其中的语文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这也是沙龙研讨的酝酿阶段,也就是说,这个观课的过程,我们准备参与沙龙的老师都在奋笔疾书,都在转动大脑,让已有的理念与课例的诠释来一个碰撞、一次融合,发现问题,发现亮点,为交流做好充分准备。

因为是“共同的共同体”,区域内每所学校均有二名老师参与教学沙龙,共同沟通,共同成长。在第一次“试水”时,我们就发现,每位老师对《踏雪寻梅》这节“处女作”有不同的看法。旁听席上的校长建议我们,研讨环节要清新,交流要提炼“关键词”,要能碰撞思维的火花。三度磨合,我们十一位老师站到了大家的面前。

三位老师简要汇报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感受后,一场言由心生、畅所欲言的教学沙龙嘹亮发声。紧扣全课程,谈及“课程建设”“协同备课”“教师成长”等多个话题,有序而不失灵动,广泛而不肤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实现了“三有”。一是做到了衔接上的“有想法就‘抢麦’”。不去等,不去藏,心有所想,脱口而出,即使显得幼稚,也即刻拿出来见阳光。不让心中一闪而过的灵感淹没。比如怀玉国小李子琦老师在沙龙活动中的发言,有些事在我们预设之外的,但这些观点,却是弥足珍贵的。她抢麦了,就抢出了沙龙的“竞走味”。二是做到了互动中的“有问题就解答”。这次沙龙中,南山国小刘承志老师三次解答年轻老师提出的问题,有问就答,答出了沙龙活动的“和谐味”。三是做到了对话中的“有异议就说‘不’”。“和而不同”是一种智慧,邱芳琴老师及时表达自己同一位老师的不同看法,说出不同的见解,就说出了沙龙的“火药味”。

同时,达到了“三提高”。一是提高了继续探究的信心。常态教研活动的交流环节,会有专家组成员的点拨、指引,肯定好的做法、成功的策略,并引导下次活动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筹划,提高了我们探究的信心。教研室吴仁荣主任在反馈环节的发言,可以说是沙龙活动的延续,他在发言中说到的全课程大有可为、编制适性教材、成立攻坚小组、增加外出学习等话题,都给我们继续探究增添了信心。二是提高了对全课程的认识。有问有答的沙龙,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全课程不是学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一个主题,贯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变学科深井为知识的汪洋;教学内容可以从部颁教材中来,也可以自编教材;课时的设置没有明确的规定,要依据教学内容来定,可能是一星期,也可能是一个月;小班化的完小、教学点,更适合全课程的实施;学习活动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可以去社区、去自然中研学。三是提高了研讨水平。互相沟通、互相学习,也让参与全课程探究活动的老师学会了课例研究的策略,明晰全课程探索过程的难点在哪、怎么突破,目标在哪、怎么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