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国培计划工作总结多篇

教师国培计划工作总结多篇

【第1篇】国小骨干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

我想,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总都是有梦想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棱角被打磨光滑,激情被销蚀殆尽,因为种种原因,理想往往很难照进现实。教师更是如此,加上作为老师的工作性质所决定,往往是工资不高,工作量不小,而且是年复一年重复单调的劳动,有人形容教师的工作就像是驴子推磨一样,基本上是三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也有人说教师费的是卖白粉的事,挣得是卖白菜的钱。于是,常常会产生倦怠感,于是知识老化,缺乏激情,就成为老师们身上最普遍的现象。

所以,十分荣幸我能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在这个醉人的秋天,在美丽的江城xx,这样一个有着沧桑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的古都,参加“国培计划”xx省中国小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xx师范大学班的学习。在为期十二天的培训学习中,我们既聆听了江苏省内有名的专家教授的报告,又有机会到xx的一些名校听名师讲课,可谓是受益颇多。

首先,我们心灵受到一次洗礼。听了xx市中语会会长,xx十三中学特级教师曹xx的报告我明白了作为教师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对社会现实,只一味的牢骚满腹的人,永远不会取得成功。老师要吹响理想主义的集结号,做一台除尘器,擦掉孩子心灵上的灰尘。让课程走进对孩子生命的构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那种敬业精神,民主思想,以及在教学改革中做出的有益尝试,都让我敬佩。他主持学生们时事演讲活动很让我受启发,真的是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践行了他的“必须让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理念。

特级教师、教授级语文老师王xx老先生,虽然已经退休了,依然声如洪钟,老先生一口气讲下来中间不休息,可是一点也不显累,更重要的是我们听的人也不累,而且是意犹未尽,大家都被他的激情所感染。他讲完以后大家都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讲到教育上存在的种种弊端,老先生痛心疾首,讲到教育的改革,他语重心长,讲到作文的教法,他如数家珍。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老先生是中国教育界的良心:他的教育民主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次,我们学的了很多的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法,例如xx学院的龚xx教授的散文教法强调叫出作者独特的个性,xx市鼓楼教研室的曹xx语文教学要回归语言,回归文本,是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反思。xx外国语学校特教博士徐红漫,语文学习主编冯xx,xx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徐xx等都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再次,我们到xx中学和二十九中观摩教学、听学校的经验介绍,和基层老师进行交流,xx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学校管理的水平之高,多媒体应用技术水平之高,使我们大大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丰富了经验。

从教二十年来,一直忙忙碌碌,没有用心反思自己,今天我能有时间静下心来,聆听专家的讲课,学习先进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小结,在岁月的缝隙,能有这么一段相对宁静的时光,使浮躁的心灵重新平静,使晦暗的理想重新闪亮,使胸腔内那点仅存的热血重新沸腾。我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重新点亮心灯,照亮前进的路。我想此次国培的最大意义,对我来说,也许就在这里吧。

【第2篇】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

参加“国培计划”培训个人研修总结

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一线教师来说,巨大的惯性成为我们角色转换的阻力。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我必须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并且按计划进行了研修。

一、多读了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了读书研究学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可以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本学期内,我认真阅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为了工作的需要,我还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

二、虚心向他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教学研讨和提升。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在教学中继续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虚心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同时,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示范或研究教学,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在备课组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同时,还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每月都能写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收获。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养成了乐于动笔的习惯,提高了教育科研水平。

(1)能及时反思,把反思做到实处,让反思真正地为课改服务。

(2) 尝试着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了教学案例。

(3)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在教师博客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虚心的倾听别人的看法。

面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我充满了信心,也有许多美好的设想。我将继续带着自己的激情和规划步入这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进学生心灵,创造多彩人生,学习,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己。

【第3篇】高中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

11月中旬的广州,温暖如春花团锦簇,让我们这些来自寒冷的北方,身着厚重的秋冬装的“国培”学员,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大阴大阳”恍若隔世。来到华南师大几天来,让我们感受到比广州的天气更给力的是主人的热情,他们张开温暖宽阔的臂膀,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学员。接待工作安排周到细致温馨,让学员们感到宾至如归。我拿到《学员研修手册》,看到了众多的知名专家和日程非常紧张的课程表时,我就意识这次是名副其实的“国字号” 培训,一定会不虚此行!十几天来,先后有22位专家给我们讲课,包括通识课(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课,学员之间的交流有通识教育沙龙,又有课题研究沙龙,听课、评课和辨课,另外还有广州一日文化考察等等,总之是很紧张、狠辛苦、很充实、很快乐。

我来华南师大参加国培班的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期盼和愿望:我希望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教育教学前沿性的理论和知识,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提升,实现授课方式和教育思想方面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同时消除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模糊认识。另外,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界精英们行一起交流和提高。十几天来,我带着一些问题和期望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如今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反思以及反思与冲动回到亲爱的学校和学生中。临行之前,把我十几天来的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学习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和认识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是知识还是学习能力?知识是手段还是目标?

收获体会: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会”,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体系”,强调的是“会学”。中国这种“知识导向性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难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导向性目标”教学目标下所注重培养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追求可持续去“异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是“学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们青岛二中的“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题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教育

学习问题:什么是“绿色教育”?知识都是有用的吗?学生究竟学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收获体会:王红教授在讲课中提出的绿色教育的理念,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绿色教育的涵义是:追求教育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强调净化学习内容并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知识结构中最核心关键的知识,目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是将来没有用的垃圾知识(约80%),通过净化精简知识体系,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绿色教育的理念,特别是不能忽视净化教学内容,创造教育的绿色环境。我们期望“绿色教育”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哪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收获体会:罗秀玲老师的《问卷调查法》、肖常磊老师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李南萍老师的《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反思》、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实用很需要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他们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辅以生动的实例,分析透彻,高屋建瓴,让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高端引领。

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前提。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的进行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系统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沿理论,张教授潜心研究有效教学十几年,长时间在中学教学一线进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学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教学录像很值得一看。

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呵护学生心灵的天使

学习问题:张俊洪教授说:“我认为,老师就是课程”,我在他的报告中领悟到: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就是应该用他的言与行,尤其是“行”作为资源,这便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自己不幸福的教师能让学生幸福吗?如何让自己幸福也让学生快乐幸福?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的为人?

收获体会:1、“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的学生。教师幸福的表现在:一是满意,即对自己满意、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二是享受,即享受生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2、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泰迪的故事”启示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新的师生观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3、中国的社会环境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就是人际关系,谋人之术,教人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因此,要想在中国做成事,必须首先学会与人搞好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单一性和不够宽容,对于性格怪癖情商较低的人在中国就很难立足和发展。而“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往往是一些除了他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过人之处外,在其它方面往往有缺陷的人,由于其它方面的“熄火”,才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感兴趣事情上,他们是上帝造人时只开了一部分窗户的人。牛顿、爱迪生、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而一个七情六欲兼备,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天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的宽容成就了牛顿等一批科学巨人和怪人。这就启示我们:做一个教师对学生不要狂妄和求全责备,要对学生的天赋和个性满怀敬畏之心和宽容仁爱之心,保护学生的天性、灵性、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若如此,则是教育幸甚民族幸甚也!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习知识是一件苦差事和功利性的事,为了学习枯燥的知识要苦思冥想,为了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而学习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田中粟”。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影响是消极的,成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同时相对应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进行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表明,仅30.3%的儿童愿意“读书学习”,而“愿意”的动机也是将学习作为老师要求、将来有个好工作、让父母满意和让同学看得起等的手段。剩余69.7%“厌学”!令人痛心疾首!!!华南师大的校长刘鸣教授说:“当下孩子们的幸福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之时就是孩子们幸福成长之时”,他还说“一个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孩子愉快的做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尊重生命,其次是呵护生命,然后是培育生命。

六、专业的提升,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近十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讲座,先后开设了《纳米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分子反应的奥秘—从手性分子谈起》、《数字化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神奇的稀土》等新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预测将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了解化学的今天和明天,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专业知识上的“充电”也很给力,收获颇丰。

七、冲动与行动

面对举国上下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面对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和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学校和教师生存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虽然山东省已不把大学联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但谁又能否认大学联考成绩对学校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在在平日的教学中看到我的学生学的很辛苦不快乐甚至厌学时,自己也很压抑和纠结,但为了赶进度和提高成绩,又经常做一些急功近利有违素质教育的事。这一次国培后,在倾听高广芳研究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之后,我经过反思后终于有了必须有所行动的冲动,正像福山一中的于丽老师所说:“为了让孩子心里中种下阳光,在学习中也有些许快乐,我愿意做夹缝中的阳光,一己之力,尽己之分,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幸福”,同样,如果学生不幸福,老师又怎会幸福呢,幸福是相互的,为了共同的幸福,也为了救赎自己纠结的灵魂,做一个保护学生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最高的智慧是道德”,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教师。

最后,真心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华南师大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4篇】高中教师国培计划研修总结范文

11月中旬的广州,温暖如春花团锦簇,让我们这些来自寒冷的北方,身着厚重的秋冬装的“国培”学员,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早穿棉袄午穿纱”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大阴大阳”恍若隔世。来到华南师大几天来,让我们感受到比广州的天气更给力的是主人的热情,他们张开温暖宽阔的臂膀,迎接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学员。接待工作安排周到细致温馨,让学员们感到宾至如归。我拿到《学员研修手册》,看到了众多的知名专家和日程非常紧张的课程表时,我就意识这次是名副其实的“国字号” 培训,一定会不虚此行!十几天来,先后有22位专家给我们讲课,包括通识课(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课,学员之间的交流有通识教育沙龙,又有课题研究沙龙,听课、评课和辨课,另外还有广州一日文化考察等等,总之是很紧张、狠辛苦、很充实、很快乐。

我来华南师大参加国培班的学习之前就有一种期盼和愿望:我希望通过“国培”班的学习,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一些教育教学前沿性的理论和知识,使我在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上有较大的提升,实现授课方式和教育思想方面的进一步转变和提升,同时消除一些平时教学中的模糊认识。另外,期待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全国的高中化学界精英们行一起交流和提高。十几天来,我带着一些问题和期望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如今又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反思以及反思与冲动回到亲爱的学校和学生中。临行之前,把我十几天来的主要的收获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

学习问题: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定位和认识的关键是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奠定什么样的基础?是知识还是学习能力?知识是手段还是目标?

收获体会: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会”,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质疑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能力体系”,强调的是“会学”。中国这种“知识导向性教育”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学到更多更难的知识,忽略了“能力导向性目标”教学目标下所注重培养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基础教育的定位应该是为将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追求可持续去“异化”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学”而不仅是“学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这与我们青岛二中的“造就终生发展之生命主题的”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绿色教育

学习问题:什么是“绿色教育”?知识都是有用的吗?学生究竟学什么样的知识?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收获体会:王红教授在讲课中提出的绿色教育的理念,让我们感觉眼前一亮,绿色教育的涵义是:追求教育生态平衡、可持续的教学模式。强调净化学习内容并侧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目前学生的知识结构,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知识结构中最核心关键的知识,目前学生所学的大多数知识是将来没有用的垃圾知识(约80%),通过净化精简知识体系,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绿色教育的理念,特别是不能忽视净化教学内容,创造教育的绿色环境。我们期望“绿色教育”能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有哪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收获体会:罗秀玲老师的《问卷调查法》、肖常磊老师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李南萍老师的《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研究与反思》、刘良华教授的《教师行动研究》、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很实用很需要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他们站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辅以生动的实例,分析透彻,高屋建瓴,让我们真真切切得到了高端引领。

吴颖民教授的《关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中国教育未来二十年发展纲要》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前提。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职业精神。3、教师专业发展要通过对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具体的保障措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自觉的进行专业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俊洪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目前系统研究有效教学的前沿理论,张教授潜心研究有效教学十几年,长时间在中学教学一线进行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对中学教学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教学录像很值得一看。

四、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做一个呵护学生心灵的天使

学习问题:张俊洪教授说:“我认为,老师就是课程”,我在他的报告中领悟到:一个睿智的教育者就是应该用他的言与行,尤其是“行”作为资源,这便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一个自己不幸福的教师能让学生幸福吗?如何让自己幸福也让学生快乐幸福?为什么中国很难产生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的为人?

收获体会:1、“教师是离幸福最近的职业”,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灵动可爱的学生。教师幸福的表现在:一是满意,即对自己满意、对工作满意、对生活满意;二是享受,即享受生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2、教师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本身也是隐性的课程资源。“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教师的生存状态和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巨大。“泰迪的故事”启示我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新的师生观认为:关系重于传授,心态重于知识,身教重于言教。3、中国的社会环境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四书五经的儒家文化就是人际关系,谋人之术,教人如何做官,“学而优则仕”,因此,要想在中国做成事,必须首先学会与人搞好关系。由于中国文化的单一性和不够宽容,对于性格怪癖情商较低的人在中国就很难立足和发展。而“天才”不是“全才”,“天才”往往是一些除了他擅长和喜欢的方面有过人之处外,在其它方面往往有缺陷的人,由于其它方面的“熄火”,才能够让他们把更多的兴趣和精力集中在感兴趣事情上,他们是上帝造人时只开了一部分窗户的人。牛顿、爱迪生、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而一个七情六欲兼备,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天才。西方文化对人的个性的宽容成就了牛顿等一批科学巨人和怪人。这就启示我们:做一个教师对学生不要狂妄和求全责备,要对学生的天赋和个性满怀敬畏之心和宽容仁爱之心,保护学生的天性、灵性、求知欲、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若如此,则是教育幸甚民族幸甚也!4、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学习知识是一件苦差事和功利性的事,为了学习枯燥的知识要苦思冥想,为了学习要“头悬梁锥刺股”,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而学习的目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田中粟”。显而易见,这种传统的观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的影响是消极的,成为我们当下的教育“挥之不去的梦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4.7%的父母要求孩子读到博士,83.6%要求孩子考试考前15名。同时相对应的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进行了题为“你如何看待学习”的调查表明,仅30.3%的儿童愿意“读书学习”,而“愿意”的动机也是将学习作为老师要求、将来有个好工作、让父母满意和让同学看得起等的手段。剩余69.7%“厌学”!令人痛心疾首!!!华南师大的校长刘鸣教授说:“当下孩子们的幸福在于教育改革的成败,中国教育改革成功之时就是孩子们幸福成长之时”,他还说“一个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让孩子愉快的做有意义的事情。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成功的教育就是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学习。因此教师的使命首先是尊重生命,其次是呵护生命,然后是培育生命。

六、专业的提升,化学的今天和明天

在半个月的学习中,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近十位专家为我们开设了讲座,先后开设了《纳米化学与超分子化学》、《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新进展》、《分子反应的奥秘—从手性分子谈起》、《数字化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论分析化学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神奇的稀土》等新知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当前化学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预测将来化学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了解化学的今天和明天,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从而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志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专业知识上的“充电”也很给力,收获颇丰。

七、冲动与行动

面对举国上下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面对社会家长的急功近利和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教师和学校的处境很尴尬,学校和教师生存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夹缝”中,虽然山东省已不把大学联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指标,但谁又能否认大学联考成绩对学校的影响不是最大的。在在平日的教学中看到我的学生学的很辛苦不快乐甚至厌学时,自己也很压抑和纠结,但为了赶进度和提高成绩,又经常做一些急功近利有违素质教育的事。这一次国培后,在倾听高广芳研究员《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讲座之后,我经过反思后终于有了必须有所行动的冲动,正像福山一中的于丽老师所说:“为了让孩子心里中种下阳光,在学习中也有些许快乐,我愿意做夹缝中的阳光,一己之力,尽己之分,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教师不幸福,学生也不会幸福”,同样,如果学生不幸福,老师又怎会幸福呢,幸福是相互的,为了共同的幸福,也为了救赎自己纠结的灵魂,做一个保护学生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最高的智慧是道德”,孩子好奇心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热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一个保护学生的天性和灵性,让学生充满兴趣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老师,才是一个成功且幸福的教师。

最后,真心的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华南师大和各位专家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我一定把这一次所领悟到的和所学到的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发挥“国培”学员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