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使命和担当——乡镇领导讲党课材料

同志们:

在乡村振兴浪潮中,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使命和担当——乡镇领导讲党课材料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党课,主题是——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农村党支部书记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山东省年初定下的工作总基调是——“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结合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应当认识到,使命和担当两个词,不能只挂在嘴边,抄到纸上,更应该放在在座各位的心里,落实在我们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行动中。

我们今天的党课,从分享两个人物故事开始,这两名同志都是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山东人,而且和在座各位一样,是村党支部书记。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他们是如何做的,是如何在村支部书记的职位上,得到全国表彰的。大家在听的时候,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作是你,面临同样的境遇,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时代楷模故事分享——朱彦夫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朱彦夫,男,1933年7月出生在沂源县张家泉村,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

他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是动过47次手术的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放弃祖国对他这个特残军人照顾,放弃后半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毅然要求回乡自强自立,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在离职后,用嘴衔笔、残肢抱笔,翻烂了4本字典,用掉了半吨稿纸,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朱彦夫退伍后,为了练习生活自理,来家8个月,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子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用药90多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一直与命运搏斗。他终于成为胜者!1957年,全村8名共产党员,一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肩负重任,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他拄着双拐,爬山头,到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用残臂、用假肢支撑着大干苦干,开山劈岭,治山改水,打机井;他躺在地里,跪在沟里,育苗、拔草、浇水;他带领村民,千方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山果园;向瘠薄的土地,要出了高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用上了电……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朱彦夫冬闲时带领村民打水井,亲自下井指挥,上来后假肢铁腿取不下来,与残肢冻在了一起,血肉模糊。为制订山地改造计划,他亲自爬山越岭地考察,带着17斤重的铁腿爬山,站着走腿被磨疼了,就卸下铁腿挂在脖子上跪着走,跪着走磨破了皮肉就爬着走;下山的时候,站着走经常摔跤,又不能跪着走或爬着走,他干脆扔下铁腿身体抱成团滚着走。那时,他经常是四肢的创伤面刚结痂,又被磨破,流血化脓是常有的事。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

在那个一穷二白,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带领大家用自制的简陋工具完成了一个个山里人想都没想过的大工程。

时代楷模故事分享——王传喜

我们的第二个故事,主人公是王传喜,男,1968年9月出生,现任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党的十九大代表。

1999年3月,经过民主推选和组织考察,31岁的王传喜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当选党支部书记之初,直接面对的是村集体负债380多万,法院传票126件,村内环境脏、民风乱、治安差。现如今,代村崛起为产业总值超20亿元、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所辖面积3.6平方公里,村民1200多户3600多人,社区居住人口超过1.1万人。

代村之治:人均耕地患不均,调整土地聚民心。王传喜上任后不久,一手解近忧,一手谋远略。他一边带领年轻的委员们重新调整分配耕地,一边制定了代村第一张发展规划图,仔细谋划代村的未来。当周围村庄出让村集体土地、建小工业项目时,任旁人怎样劝,他就是不为所动。

2005年,王传喜抢抓机遇将全村2600亩土地流转归村集体经营。2007年,又流转周边5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高标准建起现代农业示范园。

2010年,王传喜带领规划投资建设了代村商城。凭借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新名片,代村商城带动就业超过6000人,集体经济收入4000多万元。

王传喜用10年时间完成了旧村改造,建起了65栋居民楼、170户小康楼。社区医院、国小、幼儿园、老年公寓拔地而起。村民年人均纯收入6.5万元,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实现了人人有工资性收入,家家每年都有村集体“分红”。

从落后到先进、从贫困到富裕,代村用19年的时间实现了全面发展。

二十年来,王传喜尽心竭力,率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村庄发展根基;团结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积极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模范践行新时期沂蒙精神,干事创业、服务群众,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曾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6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王传喜“时代楷模”称号。

分析两位楷模的成功经验

今天,我们把大家在百忙之中集中在一起,共同上一节党课,我希望在座各位听完以后,一定是有所收获的,一定是对咱们开展村内工作有启发的,而不是来这里浪费时间。

我们王庙镇财政资金并不富裕,但是我们比起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沂源县张家泉村,我们的物质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们在坐的各位,身体条件也要比朱彦夫同志强百倍。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我们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为民服务的信仰,我们对初心和使命的追求,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比得上这位老前辈。

代村的发展历程,大家可以在“学习强国”上看一看,搜王传喜就可以找到。视频中展示了代村的新面貌以及王传喜是如何带领大家致富的。

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而言是可复制可借鉴的——在土地里找机会,集中力量向现代农业转型。他们从2002年开始启动全村土地流转,村民拿土地入股,村里土地全部集约化经营。建起了高标准的花卉园、果蔬园等示范园区,走上了农业与科技、旅游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之路,用集约化方式做强集体经济。建设起兰陵省级农业科技园以及占地2万多亩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代村能取得如今的成绩,离不开一个干事创业的带头人。

今天我们讲的张家泉村和代村,如果任何一个村的干部有等、靠、要的想法,那他们都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我们面临的时代背景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放眼全球,局势并不太平,但是我们生活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有幸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有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先进榜样的示范,有前人的经验可学。  

我们有一个十分重视,且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领导人。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当作国计民生的大事,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萦绕心中的“重中之重”。总书记早年即下乡务农,做过大队党支部书记,从政经历遍及村、县、市(地)、省(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主要岗位,十分懂得“三农”工作,“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对“三农”工作思考和实践的步伐从未停止。

在陕北梁家河,他与村民们一起战天斗地,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深切的了解和感悟,成了“黄土地的儿子”;在河北正定,他探索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新路子,总结出裕民富民的“二十字经”;在福建,他组织推动山海协作、闽宁对口帮扶,强调扶贫先扶志,提出“滴水穿石”、“弱鸟先飞”;在浙江,他亲自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重要工程,推动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在上海这个农业比重不到1%的超大城市,他强调只要有农业、农村、农民,就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擘画出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我带领大家重温一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个字”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推进产业兴旺,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构建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气息、承载乡村价值、适应现代需要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真正成为有奔头、有前途的产业。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现在不少城里人之所以向往农村,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可以缅怀乡愁的味道。实现生态宜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让良好生态成为永不枯萎的“摇钱树”。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既要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党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取得革命胜利的,今天,乡村治理仍然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说一千道一万,提高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民没有富裕起来,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收好势头,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们肩负的使命和应有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在2016年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所以我们干工作的标准就在于此——看看农民的钱袋子。

我们看到,代村的巨变正应了一句俗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带”字,形象地道出了火车头的作用。如果把“三农”工作比作一辆奔驰的火车,党的领导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火车头”。

如何发挥党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好政治方向、建好基层组织、创新人才工作。

坚持底线思维,把好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权益损害了。”比如,在土地问题上,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在城镇又待不住,就容易引发大问题,因此农民土地承包关系必须保持稳定,农民的土地不能随便动。比如,在粮食问题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中国粮食出了问题,世界上谁也救不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和对农业的支持。

我们常讲,“村看村,户看户,农民看支部”,“给钱给物,还要建个好支部”,其实就是要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农村政策千条万条,最终都得靠党的基层组织,靠基层干部来落实。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打造一支高素质带头人队伍,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这些话不是说给别人听的,就是说给我们在职在岗的各位村党支部带头人的。朱彦夫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尚且不认命;王传喜在普通的岗位上,可以做到全国闻名,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拼出来的。我们镇能不能出一个这样的支部书记呢?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干。混天熬月,把精力花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早晚会被快速发展的农村淘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辜负了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生命,更愧对党的信任。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了两个村支部书记的故事,同样都是村支部书记,我们从他们的事迹中,同样的看到了我们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应有的担当,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时代楷模的身上,得到启发,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希望在座各位,主动出击,用心思考,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觉悟,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今天的党课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