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培竞工作会议的讲话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的密切配合下,全区体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发展大局,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实施国家奥运战略后备人才工程,不断推进我区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在青少年培竞工作会议的讲话

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实施“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发展方针,坚持在日常体育工作中学生以学为主,业余训练为辅助的体教结合统一路子,进一步拓宽了业余体育训练的路子,再加上全区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秉承“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积极进取精神,讲奉献,乐付出,学校训练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日前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训练教学管理体系,多措并举,齐抓共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区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2009年,体育各项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共组织了区550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广州市20个项目比赛,获奖运动员达517人次;50多人次获金牌59枚;40多人次获银牌78枚;70多人次获铜牌92枚。在广东省级比赛中27人次获金牌31枚,15人获银牌17枚;12人次获铜牌14枚。在参加全国锦标赛各项目中我区运动员获得金牌10枚;银牌13枚;铜牌14枚。原白云区输送的运动员李丹于2009年11月13、14日在俄罗斯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十六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网上项目团体决赛中以117.00分获得冠军;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白云区籍运动员张俊龙代表广东队参加水球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宋家文以总分360分的总成绩获男子举重85公斤级第二名,萧立新获男子单人皮艇第二名,曹燕妃获女子轻量级2000米双人双桨及四人双桨比赛第三名,曲天行获男子赛艇2000米八人单桨有舵手项目第三名,杨维获羽毛球女子双打第六名。为白云区体育事业增添了光彩。

二、去年,我区举办了第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项目设有11个,参加人数共2054人,各街、镇积极组队参赛,各学校的体育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好本辖区的运动队伍,很多同志在区运会期间即当领队又兼教练,又积极协助大会担当各项目的裁判员,为保证区运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运动会同时得到各街、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人、财务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投入,精心组织,发动人员积极参与,有效地确保了区运会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展示了公平、公正、和谐的气氛,体现了全区体育工作者、参与者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懈追求,看到了白云人的体育精神,为我区青少年业余体育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根据区的实际情况及现有的条件,在体教结合工作中科学合理地调整全区训练网点学校,充分利用市、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充分调动区内体育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中国小校开展业余训练,对体育成绩特出的重点学校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加强与传统项目学校及网点学校的协调配合。健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的各项制度,对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加强指导,落实训练网点学校阶梯运动员基本训练队伍的形成,争取省、市各专项组协助组织运动员的选材,争取各镇、街、学校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开展训练、参赛工作。去年,我区竹料三中等21所学校被评为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人和第四国小等20所学校评为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三元里国小等18所学校被评为体育项目网点学校,同德国小、棠涌国小、市81中学3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江村国小、握山国小、嘉禾国小、广园中学、棠涌国小、钟落潭国小、黄边国小、明德国小、市65中、颜乐天中学10间学校被命名为2009年—2011年度广州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这为加快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区不少的学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在财力、人力、时间上给予大力支持,不少老师不计较报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身体力行地站在训练的第一线,为我区的青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在加强开展选材和输送工作中,我们加强与区内各有关学校、老师、教练员的沟通,做好选材测试与训练监控等工作,及时掌握信息,输送更多的体育苗子到省、市运动队、校,夺金牌、创成绩,为我区的体育事业发展开拓有利条件。同时,以加大运动员的输送力度,作为提高区体校训练水平的有效途径,把运动员的输送作为去体校教练员业务水平评价的硬性指标,并予以强化和重视,坚持向输送要成绩,向输送要效益。2009年我区向上一级运动学校输送了6名优秀运动员。共有1008人次参加了各级的比赛。

五、认真做好新周期运动员的注册及有关竞赛工作,我区组织了区内746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26个项目的广州市业余运动员注册工作,其中新注册的运动员433名,确认的运动员313名。组织队伍参加广州市23个项目的带分赛,,通过以赛促练,加速了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效益。

六、以区体校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体校品牌。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要求,体育局、体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组织力量,准备相关材料,为使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从传统训练模式向科学训练模式的转变,体校对2005年至2008年的所有训练管理工作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建立了训练资料档案,改进选材、训练、跟踪监测手段,配备了专项工作电脑、打印机和运动医学器材。为适应体校现代化的需求,更好地以信息化带动办公现代化,利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科学、有效、规范化的信息系统,全方位的提高工作效率,体校创建了自己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最新的赛事报道及各类通知,除此之外,网页上增设了友情链接和读者留言板,可下传和下载文件,功能齐全。网站自创建半年以来,目前点击量已近万次,得到了区属中国小教师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向“基地”标准靠拢。2009年3月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评审认定工作,体校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过去的一年,我们硕果累累,但还存在着不足:一是训练项目结构还需进一步科学化;二是“体教结合”模式有待于加强;三是培养、输送机制及网点还有待完善;四是体育科研力度有待加强;五是体育特长生发展之路有待探索;由于今年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命名迟,各校训练还没有走上正轨,各传统与网点项目学校体育老师抓业余训练的工作量与时间得不到保证。

新的一年我们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全局,以满足我区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强体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在广州第16届亚运会来临之际,积极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活动和赛事,努力展示我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成果和精神风貌。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营造“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的浓厚氛围;以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契机,抓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按照《国家奥运争光计划》要求,通过抓好“选材、训练、竞赛、输送”四个环节,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精心打造好区竞技体育品牌项目,提升白云区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训练网络体系;体校继续做好区业余体育训练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录入工作,为迎接下一周期国家体育总局对“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复审验收做好准备。

2、多方协调,促进“体教结合”模式的科学发展。积极把训练触角向中国小延伸,重心下移,把龙头项目靠前,重点项目下移,广设训练网点,逐步开办体育特色学校,努力突显“体教结合”的育人特色,积极引导,帮助体育特长生走体育发展之路,在体育局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广园中学、竹料一中、景泰国小、嘉禾中学、棠涌国小等学校的重视下,体育特长生的升学工作得到了解决,留住了人才,整合了资源,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业余训练之路。

3、健全训练网络,进一步完善培养、输送机制。初步探索出 “1.2.2” 训练模式。所谓“1.2.2”训练模式: “一个中心、两只翼、两个基本点”的训练格局,即以体校为中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为两只翼,市矿泉游泳场、市体育馆体校为两个基本点,拓宽选材和训练人数,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指导其开展训练工作,加速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以体校训练为重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市属场馆为依托的训练网络体系。

4、健全各项训练管理制度和机制。为做到提高我区的体育运动水平,扎实开展业余训练,根据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的管理办法,对评为广州市、白云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网点学校每间学校要建立校队,积极向上一级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市、区组织的比赛,根据参赛成绩、业训情况,结合体育传统项目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四年进行一次评估,并对积极开展业余训练的学校给予适当的器材支持。对体育特色学校要求特出一个“特”字,向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示范单位要健全领导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健全工作,认真做好“三开”工作(开放时间、开放项目、开放收费标准)的落实,真正达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同志们,二0一0年是亚运盛会在我市举行的一年,为做好迎亚运,创文明的各工作,希望我们全区体育工作者继续以“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作用,继续加强体教结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积极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继续转变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争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促进白云区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白云区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