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以“绿色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创建温馨校园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

“绿色教育”是基于学校创办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各种文化、课程建设等的集大成的原生态的教育,它的根本出发点是在党建工作的指引下形成绿色文化来“创办促进人民幸福教育”。近年来,辛兴国中以深化创建“绿色教育”为切入点,紧紧围绕 “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努力开展了以打造“温馨校园”为目标、以深化“绿色教研”为主阵地、以完善“绿色课程”为有效补充、以抓好“绿色德育”为有效途径、以实施“绿色评价”为促进手段的“绿色工程”建设。从而打造出了一条以“绿色工程”为载体,以德育教育活动为主线的全方位立德树人育人教育模式。

一、努力打造“绿色校园”,营造全方位绿色育人氛围。

我校非常注重绿色文化建设,认真开展“办学为了谁”集体大讨论,积极组织校委会成员撰写治校育人论文,及时参与网络研修和外出学习提升行动,及时反思总结并开展行动研究,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在楼道和教室的墙壁上到处张贴着阅读宣传版面、党建文化、名人励志版面、好书推介版面等,在校园大路两边制作了精美的党务工作公开栏、读书之星宣传栏、书香家庭宣传栏、四德标兵展示栏等。现在我校真正构建起了“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党建处处引领”的绿色文化氛围,让整个校园“布满绿色、充满活力、溢满生机”,让师生每天沐浴在绿色氛围中,提升了师生的责任感、幸福感。

我校同时积极争取中心校的关心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校园美化绿化建设,铺设了高标准塑胶跑道、栽培了绿草如茵的的足球场、在空闲位置巧妙栽种了多处四季常青的园林苗木……每当春暖花开,校园里花团锦簇、香气袭人、蜂飞蝶舞、绿树成荫……这一切无不显示着花园式校园的优美宜人。

二、努力构建“绿色教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以“双改行动”为契机,以实施“名师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常态化组织“半日教研”活动,努力打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程,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使教师们心中形成了“绿色教育”理念。

学校牢牢把握“教研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这一宗旨,努力将学科研讨课落到实处。每学期初学校都要制订各科“展示课”计划,全员参与;同时学校教科室、教研室随机组织听推门课活动;学校还把周三上午作为课堂开放日,届时全校所有课堂一致开放,让家长、兄弟学校教师走进课堂,现场观看教师授课,并积极听取家长和同仁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定期组织课改论坛,把教学经验交流常态化,在教研实践、课堂展示、评课改善、形成特色的绿色学习氛围中打造出一批批市级教学能手、业务骨干。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个性教学法。经过几年来的持续推进,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理念的课堂教学特色,并将“导学、导悟”与“特色课堂”无缝链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本学期,“国中语文三段六环节单元教学法”、“ “说思路、晒解法、强训练”国中数学教学法”两个优秀教学法在通过了教育局展示被评委诸城市优秀教学法。

课题研究,抓实抓细。我校着力抓细抓实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教科室为教师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小课题展示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策略研究》、《提高国中英语口语的对策研究》、《国中数学导、练、评、展日记教学法》《让经典的阳光照耀学生的心灵》、《文史结合,创新历史教学新模式》成功结题。

三、完善“绿色课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注重课程计划研制能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和课改方案,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开发组织,引发教师内在动机,倡导组建合作、高效、有执行力的课改团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领导力。

(一)开发高效海量阅读课程,打造书香校园。

新教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落实“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教育理念,打造书香校园,我校一直在全校师生中开展高效海量阅读活动。“备齐海量阅读书籍、安排海量阅读时间、开展海量阅读活动”, 以“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这是我们对高效海量阅读活动的目标。学校开展海量阅读的经验做法《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潍坊市阅读工程简报上交流展示,连续几年来一直获得“爱国主义读书征文优秀组织单位”、“新华杯”征文优秀组织奖、学生日记评选优秀组织单位等,去年11月份开展的第五届读书节“图书大集”活动效果良好,现场视频在诸城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深受社会好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让每个孩子心理健康,心灵充满阳光,这是我们教育的崇高目标。学校开发了《走在阳光下》、《心灵对话》等校本教材,排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难与障碍。开展文体活动,培养阳光少年。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加强心理沟通。在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加强教师心理咨询师培训,投资建设了潍坊市级达标心理咨询活动室,形成了“人人知心理健康,人人学心理健康,人人护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创新家校课程模式,多举措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

学校每学年建立三级家委会、与家长多渠道实时沟通,组织万名教师访万家,提升家长满意指数。设立“家长开放日”,为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定期聘请家教专家举办“父母大讲堂”提升家长家教水平,变大规模家长课程与小规模分批次家长座谈会相结合。学校以年级为整体,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情况把学生家长分成几组,每组不超过十个家长,分批次小规模的组织家长座谈会,这样更有利于老师和家长的深度交流,有利于家长与各任课教师个别沟通,从而大大提升了家长会的效果,增强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为共同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策略搭建了平台。学校的小规模家长座谈会的创新做法在《大众日报》上被宣传报道。

四、抓好“绿色德育”,提升综合素质,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建立健全了校、室、班三级管理网络,成立了由校长、团委、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级,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一)抓好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实施常规育人。学校注重宣传教育,利用板报、校刊等载体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利用国旗下讲话、早会课、班队课等机会向学生讲解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校在活动中,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从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使学生体验到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及意义,树立信心,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如:开展“美化校园、净化心灵”、“感谢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做好学习主人”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二)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和党在心中宣传活动。拓展育人空间,拓宽德育力量的渠道。各年级加强了课堂渗透德育的力量,积极开发德育课程,充分挖掘各学科与党建相结合的“育人点”,让党建、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发挥其德育功能,现已形成一批红色教育的特色课程。加强班队会主题教育,积极开展德育活动,通过班队会积极开展党在心中、红色体会等丰富多彩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立德树人教育。

五、实施“绿色评价”,打造公平竞争平台,调动师生积极性。

我校积极改革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推动建立了“四位一体”——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在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静态评价与动态评议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补充、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依存、自评组评与学校终评相结合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机制。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校的绿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曾在市教育局综合素质评价专题会议上展示交流,并被推广。

为保证“绿色评价”的公平、公正,学校创新了各项管理、考核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县管校聘实施方案》、《自主办学实施方案》、《师德考核方案》《教师量化方案》、《班级团队管理成员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等方案,学校依法办学,严格按照既定制度方案评先树优,党内外监督贯穿始终,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

我校实施“绿色工程”建设以来,提升了学校文化底蕴,初步构建起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成长乐园,从而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真正创办了人民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