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足球特区创建工作总结

推进足球特区创建工作总结

推进足球特区创建工作总结

近年来,梅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推进足球特区创建工作,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欠发达山区足球发展模式,努力为广东足球、为全国足球发展贡献梅州智慧。

一是改革探索创新。该市先后出台实施意见、足球改革方案、三年行动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推动足球改革、创建足球特区、打造南派足球“一地三田”的目标,不断理顺足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足球事业发展。围绕要求和目标,该市提出振兴足球“五抓五实施”的举措,即抓组织体系建设,实施“三足”工程(足球办公室、足球运动中心、足球协会);抓场地设施建设,实施“三进三边”工程(进学校、进景区、进乡村,路边、山边、村边);抓赛事体系建设,实施两个“四大”工程(四大联赛:足协联赛、村镇联赛、校园联赛、职工联赛,四大杯赛:足协杯、青年杯、七一杯、客家杯);抓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百千万”工程(百名裁判员、千名教练员、万名运动员);抓足球产业建设,实施“一县一品”工程(产业发展重点:总部经济、培训、制造业、智慧大数据、足球竞赛表演业、足球+)。尤其是在组织体系建设方面,该市不断深化全市各级政府发展足球运动管理的机制,强化各级足球协会的实体化建设,形成了从市、县到镇、村四级足球协会网络。

二是打牢场地基础。该市将社会足球场建设作为振兴梅州足球、创建足球特区基础性标志性工程,层层分解任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建设。目前,已完成1000块足球场地建设,达到每万人两块场地。改造或新建了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梅县区曾宪梓体育场、梅江区九天社区足球场、五华县横陂足球小镇、五华奥体中心、蕉岭(南沙)体育馆场、丰顺县坚真文体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具备了承接和举办赛事的场地基础,荣获“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示范城市”、“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

三是打造赛事品牌。扎实构建体育、教育、社会三个系统衔接有序、等级分明的竞赛体系,现有100多家业余足球俱乐部,全市每年举办各类足球赛事5000多场次。对内,积极构建品牌赛事,形成“四大联赛、四大杯赛”赛事品牌,其中,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已成为该市的国际赛事品牌。对外,主动承接中甲联赛、四国女足锦标赛等国家和省级比赛。随着办赛经验逐渐丰富,办赛系统日趋完善,在梅州举行的国家级、省级比赛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顺利举行了中甲、中冠联赛,将“来梅州踢场球,踢场球到梅州”的口号打造成了熠熠生辉的球乡品牌。

四是培育足球人才。积极构建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省市县三级体校、职业俱乐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社会青训组织“五位一体”的青训体系,组建完备涵盖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各年龄段的U7—U15青训梯队。通过开办梅县富力切尔西足球学校、五华客家精英足球学校和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本科专业,成立职业足球俱乐部,打通中国小校到市县体校、足校,再到大学或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人才输送通道。近年来,该市青训体系培养了12650名足球后备人才,向省级队伍输送6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21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90人。

五是促进产业融合。突出以足球为重点的体育产业发展思路,打造足球产业融合示范田,按照谋划储备项目、推进在建项目、提升传统项目的原则,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委托专业团队制订起草相关报告,印发《梅州市推动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3年)》,探索建立年度体育产业年度调查机制,委托嘉大团队开展2020年度产业调查工作,大力推动体育产业“三个一”项目。目前全市有19个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020年预计全市体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可达8.54亿元。围绕建设“一地三田”目标,深入实施《梅州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20—2050年)》《梅州足球特区发展规划》,大力培育以足球为重点的场馆运营、赛事培训、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智慧体育等“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发展,引导以足球为核心产品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期间,该市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以足球为特色,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梅州五华、梅县富力足校分获2019年度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