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团工作总结多篇

关爱团工作总结多篇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1

阆中市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部署,按照《阆中市关爱女孩行动实施方案》,在工作中,紧紧抓住宣传教育、综合治理、利益导向、性别监测等根本环节,落实标本兼治措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婚育新风,全市关爱女孩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121.3,下降到2010年的106;关爱女孩氛围浓厚,群众生男生女一样好的生育观逐步树立,几年来有507户纯二女户自觉落实了节育措施。同时有力推动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全市计生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被评为“全省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我市“关爱女孩”工作突出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突出抓好宣传教育工作,构筑大宣教格局,营造关爱女孩良好氛围

为转变部分群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我市切实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群众互动式、点面结合式、渗透式宣传活动,构筑关爱女孩大宣教格局。一是大力组织各种群众参与式的专题活动,每年,我市均组织关爱女孩彩车游行,举办“关爱女孩”有奖征文比赛,动员全市女孩户参与投稿,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在社会引起了较好的反响。由宣传部、妇联团委、计生、卫生、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市关爱女孩知识竞赛,全市共有4.8万人参加了竞赛答题活动。同时大力开展平等参与互动式宣传教育,在教学中一改以往老师教,群众听的传统做法,改为教、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向积极参与和答对问题的群众发放洗衣粉、牙刷、香皂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仅2010年全市就有130户纯二女户通过参加该项教育,自觉到计生部门落实节育措施。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关爱女孩行动,使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二是从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入手,编印宣传折页、宣传挂历、厨房肚兜、书包、资料袋等家庭用品30万份,印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女平等,共建美好幸福家园”等内容,送到群众家中,把关爱女孩和计生知识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点面结合,形成立体式宣传。投入80多万元,在全市主要公路口、主要路段设立了23个大型(面积100平方米以上)宣传标语牌;并把“关爱女孩”内容纳入新农村文化书屋和生育文化大院建设之中。在全市480个村委会都设有关爱女孩宣传专栏;设置宣传标语1700多条;同时,在电台、电视台、报刊上开设了“关爱女孩”宣传专栏、专版,播放和刊登“关爱女孩”宣传内容217版次。通过广泛宣传,全市形成了报刊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公路有牌(标语牌)、镇村有栏(宣传专栏)、家户有品(宣传品)、活动有专题的宣传大联合,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98%,群众对政策法规、新型生育观念和避孕节育科普知识知晓率达95%,使“关爱女孩行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群众旧的婚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

二、突出抓好利益导向工作,提高女孩户的社会经济地位

在关爱女孩工作中,我市突出抓好利益导向工作,积极实施致富、就业、成才、保障、安居五项工程,着力提高女孩和女孩户的`社会经济地位,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实施致富工程,提高女孩户经济地位。各级计生协充分利用“三结合”基地,分期分批培训生育女孩家庭妇女,筹集生产发展资金470多万元,免费提供种苗、猪苗、技术,资助饲料、肥料,帮助生育女孩家庭发展种植、养殖“三结合”项目1211个,使1335户女孩户每年平均增加收入2500多元,帮助女孩家庭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二)实施就业工程,增加女孩户就业机会。增设“关爱女孩定点企业”56家,举办女孩家庭劳动技能培训班70多期,及时将劳动力推介给定点企业,定点企业优先招用生育女孩家庭劳动力4300多人次,并在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待,解决了部分女孩户劳动就业问题。

(三)实施成才工程,提高女孩入学率。市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文件,减免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女孩的学杂费,对农村一女结扎户、二女结扎户女孩考取并就读高中或中专以上的,奖励其家庭500—1500元。大大提高了女孩户子女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同时,在中国小校开设女孩舞蹈、钢琴、茶艺。

(四)实施保障工程,保障女孩父母老有所养。一是推行节育奖。对纯生一女、二女落实绝育措施的农村夫妻,实行即扎即奖,从落实措施当月起,每人每月奖励50元,通过奖励制度的贯彻实施,农村计生户的养老问题基本得到保障。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育龄夫妻主动放弃二孩生育指标,许多生育二女的夫妻主动落实绝育措施,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实施安居工程,解决女孩户的居住困难问题。我市把居住困难的纯女结扎户优先列入农村住屋改造计划,优先安排经费进行改造,市国土、建设、房产等部门分别给予收费减免。目前已有370户纯二女户家庭在市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住屋改造,喜迁新居。同时,正启动在全市规划建设女孩户幸福新村行动。

三、突出抓好打击“两非”和制度建设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为切实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治理工作,印发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方面的职责分工。同时成立了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每年均要开展一次计生、卫生、公安、药监等部门组织的联合大检查。通过深入查处“两非”行为,进一步净化了我县的生育环境。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工作中,我市主要实行惩防并举的工作机制。一是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为打击“两非”工作提供了保障。首先确保了机构、人员、政策到位。为了加强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领导,市专门成立了打击“两非”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案组,从纪检、监察、公安、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打击“两非”工作。同时,出台了《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通告》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全市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人员,专门配合抓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其次是责任、职责到位。为了确保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的落实,我市把打击“两非”工作纳入对乡、村和市属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此举大大促进各级的积极性。再之确保了工作经费到位。为确保打非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专门划拔了30万元作为打击“两非”的专项经费,经费的解决大大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办案条件,同时使群众举报的奖励也及时得到了兑现,做到了举报有奖取信于民,提高了群众参与“打非”的积极性。二是部门配合,做到联手打击。依法查处“两非”案件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关键。各职能部门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是打非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能按照 “党政领导挂帅,计生提供线索、监察公安主办,相关部门参与,依法查处到位”的打非思路,联手行动,开展打击,并较好地解决了在查处“两非”案件中存在的案件线索发现难、案件调查取证难、涉案人员处理到位难,“三难”问题。三是办案方法对头,确保查处工作顺利开展。在案件查处过程中,专案组为了突破“两非”案件,采取了各种各样灵活有效的措施,首先是从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入手,突破了无案可查的僵局。其次是从查阅每个医院近三年的病历档案入手,从中查找线索。再次是从查看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入手,突破线索。第四是从查问引产对象入手,突破取证难。第五是从分别查问医院领导和妇产科医生入手,突破医院领导和医生的同守联盟。第六是从举报入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案件查处过程中,由于方法对头,确保“两非”案件查处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的同时,我市整合、规范、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孕产期访视制,深入开展“四服务”把好“四个关”。将全市新婚到生育后落实节育措施前的育龄妇女全部列入被访视对象,乡村计生专干为访视责任人,每月访视一次并做好记录,把它作为考核内容。开展知情选择、孕情检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四服务,把好节育措施、早孕、中期妊娠至出生、婴儿存活四关;二是完善定点接生制度。重新审定全市32个有资质的医院列为定点接生医院,其他非定点医院不能开展接生业务;三是完善定点b超和染色体检查制度。在定点单位建立b超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做b超和染色体检查要有两名以上医生在场等;四是完善定点引产制度。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引产、引产手术审批;五是完善终止妊娠药品定点销售和管理制度。对终止妊娠药品实行定点销售,严格管理;六是完善接生、引产实名制登记制度。对接生、引产情况进行实名制登记;七是完善信息反馈制度。要求各医疗机构定期向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接生及“四术”情况;八是完善优质服务工作制度。增加对服务站(所)的投入,改善服务环境,配备先进医疗设备,增配技术人员,增强服务站(所)的优质服务功能;九是完善举报有奖制度。对举报“两非”行为属实的人员给予五千元的奖励;十是完善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明确市、乡、村三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职责,把综合治理工作与有关人员的“票子”、“位子”、“面子”挂钩,调动干部积极性,促工作落实。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2

“关爱女孩行动”是在倡导新型生育文化,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的工作中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集贤县做了一下工作:

(一)是加强协调联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爱女孩的合力。成立了关爱女孩行动领导小组。计生局、计生协、公安、教育局、妇联、民政局等部门人员为成员,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协调联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女孩成长的合力。各职能部门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涉农部门在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上,积极向计划生育女孩户倾斜,妇联等团体部门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为计划生育女孩户提供多方位的帮扶,法律部门积极提供法律援助,使计划生育女孩户家庭能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她们的关怀和温暖。

(二)制定并落实关爱女孩的优先优惠政策,使女孩户真正在政治上感到光荣,在生活上感到实惠,在经济上感到有奔头。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关爱女孩”优先优惠政策,真正把“关爱女孩”落实在行动上。春节期间对全县范围内计划生育独女户、双女户进行了走访慰问,为她们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对她们的家庭生活、工作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要求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和支持。今年慰问3户贫困女孩家庭、5户留守儿童家庭和5户特别扶助家庭,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县、(乡)镇、村主要街道书写“关爱女孩生长环境、保护妇女法律权益”、“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加强孕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大型、规范、固定标语。人口与计划生育活动室、知识长廊中增加“关爱女孩成长、保护妇女法律权益”的内容。在中学开设“青春课堂”,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知识、人口与国情、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多措并举,打击“两非”,为关爱女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对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计生、卫生、药监、公安、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治理性别比协调领导小组。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标语、广播、黑板报、宣传车和在电视台开办专题栏目等形式,深入宣传国家三部委有关规定,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性别比偏高的危害性。各医院妇科门诊和妇科病房、b超检查室、药房全部悬挂了警示牌,公示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三是齐抓共管,大力整治。由公安、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治理性别比执法队,采取突击抽查的方式,对全县医疗机构、药房进行了多次拉网式清理整治,规范了终止妊娠药品的销售,有效地杜绝了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发生。四是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综合治理性别比领导小组分别与卫生、药监、计生等部门签订了责任书,卫生局与各医院、诊所,药监局与各药店也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在全县实行了“三级两全”包保责任制,建立了终止妊娠许可制度、婴儿出生、死亡报告等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和大力整治,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3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 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 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特别是生管老师谢孝忠的责任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助小同学盖被子 ,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的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己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生”, 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国小的学业;赵伏枣和张小珠老师自己掏腰包买蛋糕、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都把他们当“贵宾”, 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给每位留守儿童买节日礼物。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 ,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 ——“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学生中的“爱心同学”等交流平台,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6、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 。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 ,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

8、“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国小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xx年,我校深入开展扶贫助学“百千万”工程活动,现将一学期开展这一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班目前有28名学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就有17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暖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组推荐1—2名典型学生与其他学生结对,帮扶学生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山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5

为认真做好我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紫阳团县委强化措施,深入基层学校大力宣传“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儿童优先”的教育理念,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让每一名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成长。连日来,紫阳界岭镇中心学校少先队按照团县委要求,积极行动,深入开展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具体且操作性强的“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管护责任,用制度作保障,把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落到实处。

2、摸清家庭状况。组织全体教职工分组分片深入到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加强与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定期向家长和监护人汇报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还为孩子们开通了“亲情电话”,设立了“视屏聊天室”,以周末、节假日以及生日等特殊时段为重点,免费为留守儿童安排“亲情电话”和“视屏聊天”,让孩子们经常性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感受亲情温暖。

3、建立健全制度。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牵头,实行了一线教师帮扶本班留守儿童制度,帮扶教师人手一册《留守儿童包联关爱帮扶教育记录册》,实行周检查、月考核制度,通过结对关爱的形式,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难,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4、开展丰富活动。学校少先队先后开展了天天故事会、象棋、乒乓、羽毛球等文体活动,每天下午给留守儿童播放少儿节目、励志电影、少儿歌曲,让留守孩子在接受精神洗礼和文化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感受到来自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6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剑河乡团委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利用各种活动,细化各种关爱措施,树立留守儿童的信心,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这些活动概述如下: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剑河乡团委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小组,团委书记顾晓利、团委副书记,成员有、吴迪、等。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议,让各机关干部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剑河国小操场上开展了各种活动。活动从抢板凳开始。孩子们围着16条长凳转。鼓声响起,大家围着长椅转圈。鼓声停了,大家开始抢板凳。孩子们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微笑。没拿到板凳的就给大家表演一下。

活动从击鼓和传球开始。孩子们围着城市转了一圈。当鼓声响起时,他们把球传给下一个孩子。当鼓声停止时,孩子在手中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结束后,孩子们在游戏中非常紧张和兴奋,非常喜欢玩游戏。

活动结束后,让留守儿童表达自己参与活动的心理感受,大家都表示在游戏中紧张、害怕、开心。剑河乡留守儿童关爱小组成员向参加这次活动的留守儿童分发铅笔、尺子等学校文具,给他们带来了一点帮助。

与此同时,剑河乡工作委员会向一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陶伟提供了一点帮助。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冯老师表示,他将与这些贫困儿童建立长期的帮助联系,并建立面对面的沟通。对于贫困生需要解决的困难,他会及时联系县团委。陶伟说,他将来应该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积极努力乐观。

关爱团工作总结篇7

为全面贯彻盟、县关于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树立新型生育文化,转变广大育龄群众的生育观念,大河口乡计生服务所于三月份开始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关爱女孩行动”的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此次活动乡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为全乡相关部门召开了专题会议,就此活动具体内容提出了要求、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工作,用社会先进文化占领基层的思想文化阵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活动,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为建设我乡先进的生育文化夯实群众基础。

二、宣传活动自3月1日起,依次深入到大孤山村、前九号村、榆树林村、公吉诺村、滦河村、三道沟村、大河口村、黄羊沟村、温塘河九个村,灵活机动的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教育手段,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新型生育文化。活动时在各村组的主要路口及人群积聚地设立标语,建立宣传栏,在计生服务室设宣传板、宣传窗,悬挂生殖保健知识挂图。乡计生服务所的计生助理人员和协会会员还通过走家串户等形式向广大育龄群众发放法律法规、婚育知识、生殖保健等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文化节开幕的有利契机,由县计生局、乡人民政府、捐资4500元,为220名家庭比较贫困的在校女孩赠送了书包、书本、文具学习用品,扩大了宣传的范围,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广大育龄群众那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落后生育观念逐渐在改变,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等新型生育文化正在被广大群众自觉接受。“关爱女孩行动”活动已同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扶贫开发工作、救助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无子女、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在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了全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