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共同体工作总结

2022年教育共同体工作总结

2022年教育共同体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使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开展城乡中国小结对,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与阳邑、柏林、管陶、小店学校建立起城乡联谊关系,成为中山共同体。

总结一年来共同体的工作,我们本着“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充分发挥共同体学校的力量,整合优质资源,以弱带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城乡办学新模式,努力落实“真实、扎实、充实”六字目标。互助学校根据协议精神,积极有效地开展对口支援,并取得了较大成效,达到了双赢目标。

一、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健全有效

1、共同体会议有效领导。

农村学校领导定期对我校指导工作。共同体议事规则健全,按期开会,履行职责,有共同体发展的讨论记录、工作汇报。能有效整合五校办学要素,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中山国小校领导定期到农村学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五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学习,共同研讨,交流,加强了校际优势互补,激活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

3.共同体有自己创新的制度设计、运作体系。

共同体有内部运作的新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程序,不仅有互助共同体章程和发展规划,还有名师培养工程方案,以及互助共同体交流、轮岗制度。我校创新的教师教育规章制度也为共同体运作机制顺畅高效而服务。

二、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整合优化

1.优化整合共同体内部文化资源。

重构学校文化,实现底蕴丰厚的名校传统与适应互助要求的共同体文化的有机统一。

共同体文化建设有丰富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丰富。共同体内一学期至少有一次各成员学校共同的文化(含体育、艺术)活动,每学年至少有一次校际学生交流活动。

2.共同体内信息网络畅通。

我校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工作学习及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互相交流的一个平台。我校设有专门管理校园信息化建设及多媒体设备的信息技术中心,有专人负责。

三.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明显

1.共同体内课堂教学示范正常开展。

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共同体为单位开设相通的校本课程。学校每学期至少一次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到一所成员学校进行交流,形式多样:

(1)高质量的教学展示活动。

优秀教师上公开课,他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扎实有效的推进教学示范和课程研讨。每次都是精心筹备,努力把最优质的课送到结盟学校,我校老师都积极参与听课,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通过公开课示范教学指导活动,为我校教师带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也为我校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在教学展示活动过程中,送课教师能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身处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但他们能够随机应变,有效地结合当地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教学联谊受益的不仅是教师,学生更是获益匪浅,授课时,他们在同一年级往往选择不同班级进行,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领略到外来教师的教学风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精彩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整个联谊活动中我们都深知展示课只是手段而已,形式不能局限于单一的送课,更应注重于交流学习,使得结对双方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所得。基于这样的认识,每次展示课结束之后,双方学校的教师都坐在一起进行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大家都非常诚恳地阐述各自的真知灼见,在这样的交流与切磋中双方教师在业务水平及教学理念等方面都会起到促进作用。

2.建立并逐步完善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的评估制度。

我们构建统一目标且兼顾不同成员学校标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各成员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办学质量和效益。

共同体有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反馈系统,定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并能体现成员学校特色。

3.共同体办学成效显著,有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中山共同体教学成效显著,连年保持同类学校较高水平,学生课业负担不重,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有提高。在该校的帮助下,我校教师上课效率大大提高,在质量管理、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迅速形成规范,实现向优质教育的跨越,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

四、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城乡教育共同体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更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努力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进一步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实现“互助、共享、共赢”,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我校的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