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微农牧企业 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作者:牛子尧 四子王市工商联主席、乌兰察布市政协委员、农工党乌兰察布市委员会秘书长、四子王市政协常委

重视小微农牧企业  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我市各旗县的市场主体多以规模小微的民营农牧业企业或合作社(以下统称企业)为主,这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农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益链接最紧密,所以涉农涉牧企业的经营环境其实也是一个民生环境,将直接影响我市乡村振兴事业的成败。我理解所谓好的营商环境要经历两个阶段,“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这是初级阶段,而要达到高级阶段就要求政府能够主动作为“办好事”,在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

一、我市民营小微农牧企业面临的困难

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民营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但客观来说市场主体相对还是落后的,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1. 企业自身经营质量不高

(1)团队、品牌建设水平低

多数企业还沿用家族式、人情式管理,难于留住人才,特别是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类人才欠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整体实力很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少,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可以走出去、走向广阔市场的品牌,对改造提升和技术项目的投入和落地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盲目投资,经营风险大

企业未能客观评估市场需求和风险,存在跟风投资、盲目投资的现象,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原料和产品的价格都波动较大,市场销售疲软。虽然产品的质量和声誉很好,但基本上是只具备单纯的生产环节,没有优质种源,没有有效、稳定的加工、营销环节做保障,没有附加值的提升,增收不增效,成本高、收益低,不能有效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特点。

严重时就会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影响市场的良性运转,影响每个企业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

2. 优惠、帮扶政策的执行性有待加强

(1)政府优惠、补贴政策的落实方面

主要是支持小微涉农企业发展的政策普遍存在着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导致政策兑现难。比如有企业反映,政策在对待同质企业上存在厚此薄彼不能一视同仁的现象;也有的企业可享受财政补贴,但项目资金迟迟不能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

(2)高额收费制约企业发展

企业在获取土地、资金、劳动力、电力等生产要素过程中的成本太高,有些项目收费较高,也有个别涉企部门的收费在表面上有所减少,但巧妙地转嫁为第三方收费,再比如有的部门会打着扶贫、公益的旗号对企业进行摊派,看似与政府部门无关,但实际上是隐形收费、变相收费,企业的间接负担还存在。

(3)企业纳税成本太高

虽然减税免税政策使企业得到了实惠,但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等企业综合税赋成本依然是企业沉重的负担,而且许多优惠政策落地较难,比如增值税抵扣规则过于复杂、责任主体不清晰,部分涉企部门收费细则不明晰,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缺少,使得难以真正享受到扶持政策。

(4)融资的难度大、代价大

资金获取的便利性不强,企业融资80%以上依靠间接融资,20%以下依靠直接融资。而间接融资主要是靠银行,但由于需要抵押和担保,大部分涉农小微企业很难拿到贷款;作为直接融资的股票、债券市场来说,门槛儿太高,企业进入不了。

3. 法治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加强

在我市的仲裁制度相对不成熟,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民事纠纷多数是依靠法院解决,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办案时间久拖不决,结案执行不力,存在大量的“老赖”现象,法院在执行案件工作中极少以拒执罪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大量的失信行为对营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恶劣的。特别是对失信人员惩戒措施单一、力度不够,严重损害我市诚信体系建设,造成市场主体利益受损、投资信心丧失,对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后果。

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惩戒失信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习总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投资者、经营者对当地营商环境是否优良的判断,不仅取决于是否建立了更多、更好的鼓励性政策和措施,同时也取决于当地是否存在多少不利于营商的因素。我市司法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打击拒执犯罪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加大打击拒执犯罪的力度,充分发挥刑事惩罚对严重失信者的震慑效应,维护司法权威,重新塑造社会诚信,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建立有效措施,让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 加大金融信贷、土地政策等支持力度

加大对“首贷户”的支持力度,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对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解决就业大户、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帮助,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对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企业要避免简单的抽贷、断贷、停贷,推动落实无还本或延期还本付息的续贷政策。对主业突出的、财务稳健的、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信用良好的企业,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科技型企业,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增加中长期资金支持,积极发展科技保险,配套轻资产、重信用的金融产品。对有市场、有前景、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并给予利率的优惠。

政府鼓励和帮助企业对接和争取科技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对用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风险补助或奖励。要加强银企对接,针对企业融资需求,按年度或季度举办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

同时,要在土地使用、税收、用电等方面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扶持政策。

3.完善企业家激励和表彰机制

坚持“产业为本、企业家至上”理念,大力弘扬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定期组织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以市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建立企业家荣誉制度,鼓励优秀企业家在符合条件的相关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兼职、“挂职”,市、旗(县区)有关经济会议多安排企业家代表列席。

要鼓励企业不断增强创业激情和社会责任感,建立实事求是、诚信经营为第一原则。加强企业的评级和授信工作,推进信用工程建设,以重点支持企业发展为突破口,树立“诚信”经营的好“典型”,表彰鼓励诚信企业和个体的先进事迹,使我市企业学有榜样,帮有所需。使我市经济建设的软环境不断得以改善。

4. 借助集体经济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通过村集体经济资金的充分、合理配置,挖掘和体现村集体经济资金的“杠杆”功能。多培育集体经济的创新型经营主体,在对传统型项目支持的同时要加大对科技型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农村牧区的劳动力就业增收能力。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中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复员军人等各类人才在家乡或周边地区创业兴业、发展产业。

为使集体经济的资金能安全使用、有效使用,建立企业负责人挂职镇长(乡长、苏木长)、村长(嘎查长)的机制,将这部分负责人纳入“体制内”,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其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企业家的经营热情和斗志,使之积极经营企业,能够有所作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给予其“公权力”使之成为纪委监委的监督对象,从纪律、作风角度使其能够有所不为,以保证集体经济资金以及企业、社会投资的安全投入和使用,同时可培育一批良心企业、盈利企业,从而借力使力,壮大我市非公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

5. 强化政府营商机制的创新

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服务企业发展问题的诉求、反馈机制,促进企业家讲真话、建真言、说实情、献实策。充分发挥非公经济人士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有分量的提案、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行、科学的参考,为企业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政府部门要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健全党政领导、相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龙头、代表企业的挂钩帮扶机制,把懂政策、懂经营、懂管理的领导、干部以挂职的方式派到企业,帮扶企业发展。并且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把处理政商关系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为政者在制度的阳光下行使权力并担负责任。

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以非公经济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建立容错机制,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把管理干部和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形成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有为的氛围,市帜鲜明地保护和鼓励锐意进取、作风正派、有所作为、勇于担当的干部。

6. 培育龙头企业,助推转型升级

政府要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支持新经营模式、新业态发展,支持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创业创新。落实好各级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微型企业上数量、小型企业上规模。鼓励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融资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政府建立技术支持与经营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向新业态新行业转型,对获得高新技术认证的科技型企业、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特别已经把知识产权变成生产力的企业,要公开、快速、大力度支持,增加贴息或补助额度,进一步建立并落实有关奖励政策。比如对获得主席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对认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对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鼓励和奖励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挂牌新四板,进入资本市场,以挂牌为抓手,全面整合各方资源,获得更多的市场曝光率,规范业务流程和企业治理。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企业的孵化力度。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开拓企业家视野,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利用先进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信息、思维发展壮大自己。

7. 助力我市农畜产品真正走进北京市场

随着高铁的建通,我市进入了首都1小时经济圈,使我们的农畜产品具备了难得的区位和渠道优势;京蒙帮扶协作、乡村振兴战略,让我们的农业生产插上了政策的翅膀,我们的农畜产品要借助这些优势和机会走出当地、飞进北京这个巨无霸优质市场,这是个并不简单但很迫切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完善产业链上多用功,抓质量、重营销,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继续优化各种产品流通、市场营销模式。要借助北京现有的、广誉的餐饮企业做文章,也要鼓励和引导本土的企业、合作社走出去,到目标市场兴建体验店、直销店,政府引导并支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牵头,配套担保贷款、销售补贴、项目资金等优惠政策。

打造供应链,建立安全快速的配送、物流、冷链做支撑,通过视频直播、追溯体系、个性化订制等模块将线上和实体店的消费者引流、融合,实现农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订单化生产,通过品牌来实现溢价。

将互联网技术与农牧业相融合,为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一种新型融资途径,而且资金支持者还可以参与到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等环节,并可监督生产过程、把控产品的质量。通过众筹平台来融资、售卖农畜产品,可有效解决产品的滞销及传播等问题。依靠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雷达技术及现代视频技术,实现可视农业,有效解决农牧业市场通路、资金短缺和食品安全等等疑难问题,把我们的好产品输送到北京这类高端的市场终端。

8. 高度重视育种企业,贯通产业链条

种业是“芯片”,是农牧业的基础和支撑,而且本身内需市场巨大,政府、企业、种养户要共同努力、分工协作,抓住国家对种子工程高度重视的历史性机遇,加强育种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我市地理气候得天独厚,我们的农畜产品优势明显,马铃薯、肉羊、燕麦等都是我们的拳头产品,并且有现成的育种企业,但需维护和巩固种源地的行业地位和优势,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育种方式,生物育种,联合育种,打造国内创新育种之第一,推动相关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现实我市农业现代化。但育种工程耗时长耗资大,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要大力引导并支持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工程。一方面要针对目前我市有产品没价格、有产品无品牌的现象,积极发挥政府服务引导、推动作用,打造优势品牌,做优做强区域公共品牌,做好品牌的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产业链的延伸,尤其是向下游产业、加工产业拓展延伸,支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培育、引进和落地,并且形成良性竞争局面,走出没有产品附加值或产品附加值低的困境。我们本土企业擅长养殖种植生产环节,要敞开心胸,包容、接纳具备营销及市场优势的外域企业,深度合作、强强联合,通过“请进来”实现“走出去”。

9. 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对接

市委政府有许多好的营商政策,但是知道具体政策的人不多,通过政策受益的企业较少。相关部门要做好形势分析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和政府正确的宏观产业政策导向,消除社会上弥漫着对经济发展前景悲观失望的情绪,使大家既具备危机意识,又能看到机遇与光明,从而提振我市企业家的信心与勇气。全面梳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建立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汇集、发布涉及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创业、创新、金融、市场、权益保护等各类服务信息,为企业提供无偿便捷的服务,在简政放权、税收优惠、降低费用、项目申报、经费补贴等方面建立解读和宣传的平台,提高民营市场主体对涉企政策的知晓度。当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无序竞争的行业,相关部门也要出台政策,设置科学的准入门槛儿,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