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查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社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查分析报告

社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查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国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国小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xxxx”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特困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区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出现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协调不到位。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加强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三)宣传不到位。

在帮扶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优惠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了。

(四)资金不到位

资金匮乏造成落实力度不够,帮扶工作后劲不足,形成了帮扶工作的瓶颈。有些优惠政策的落实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才能建立起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建议

帮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需要法规完善配套。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他们的关爱,将帮扶工作实效纳入干部考评主要内容,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二)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就业是解困的根本途径。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的目标,落实好已经制定的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帮助困难职工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切实落实劳动、财政、税务、工商和金融信贷方面优惠政策。要加大督查落实政策的力度。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保证职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就医、住屋、子女上学等方面应对困难职工群体辅之以必要保险政策和特殊照顾。要多渠道筹集就业基金,要动员社会捐助,地方财政要保证支出一定比例的就业基金。把保障劳动者权益放在第一位。凡拖欠职工工资、保险金和集资款的应当限期清偿。对患重大疾病(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的特困职工,国家和社会要多承担医疗费。

(四)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

帮扶工作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仅仅单纯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工会不能大包大揽,工会也不能代替党委政府做帮扶工作,工会做些辅助的解困工作。建议第三轮“一帮一”活动以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子帮扶困难职工。

(五)进一步发挥社区的作用。

要加强社区建设,要多渠道筹集解困基金,拓宽救助渠道,在“低保”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综合保障制度,社区要尽快建立健全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集就业介绍、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社会保障于一体,为困难职工群体提供快速、高效、方便的解困服务。

(六)进一步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

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的一个窗口,工会的职责可以通过“中心”来实现,“中心”是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载题、平台,是工会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一个机制,上可以为党委和政府分忧,下可为困难职工解愁,因此,党委和政府要在“中心”的编制、人员、资金上予以支持,以达到帮扶困难职工,让困难职工和社会受益的目的。

第二篇:工会帮扶困难职工调研报告

各级工会组织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子。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但是目前导致低收入阶层和特困职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是复(转载请注明来源)杂的,如果仅就工会帮扶工作,使帮扶工作停留于“节日慰问型”阶段,不仅难以治本,也使帮扶工作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工会帮扶工作应在主动融入

上着力。因此当前工会帮扶工作的重点是由节日活动型向长效机制型的转变,由抓典型向全域覆盖的结构型转变,由单纯办实事向帮监促全方位保障转变,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制度化,必须在思路、载体、方法上等进行不懈地探索。为此,按照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要求,区总工会采取深入基层、走访职工、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我区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生产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工会组织应采取的帮扶对策、建立完善帮扶体系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形成如下(中国好范文)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职工总数33724人,困难职工(人均280元以下)总数3456人,约占职工总数10%。其中:特困职工(人均245元以下)1058人。特困职工中按年龄结构分类:男50岁以下612人,50岁以上140人,女40岁以上196人,40岁以下110人。按文化结构分,国中以下692人,高中345人,大专以上21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其形成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因企业停产半停产所致。

困难职工所属企业绝大部分是停产或半停产企业,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和并轨工作的进行,职工同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在这些困难职工中,只有少数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上岗,而绝大多数职工处于非稳定的灵活就业状态。相当一部分困难职工的就业还没有着落点,并且大都是“4050”人员。一家人在同一个企业的比较多,加之企业收入比较低,工资发放又不及时。

(二)因下岗失业所致。

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不得不走出了“减员增效”的路子,职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收入来源中断,导致生活困难。还有部分企业因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惨遭淘汰,导致职工收入大幅度减少或下岗,生活陷入困境。

(三)因子女上学所致。

目前我国中国小生和大学生的教育费用对于职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较低的困难职工家庭来说,确实难以承担。一名大学生一年的费用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负担太沉重。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四)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困难职工贫困的原因。

(五)困患大病所致。

部分职工自己或家人患病,成为沉重的负担。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病、重病,尤其是癌症,其治疗费用对于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调查结果显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在困难职工群体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还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主要做法

道里区委,区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政策帮扶,资金帮扶,就业帮扶力度。区总工会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为困难职工办了许多好事和实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区总工会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提高对帮扶特困职工工作的认识,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帮扶工作贯穿全局,并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提出了帮扶工作的思路。成立了以区总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总班子为副组长的帮扶领导机构,强化了机制建设和组织领导。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专人负责,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对特困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开展了全覆盖的调查摸底,对全区特困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登记,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

第三篇:场直社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组织机构

场直社区慈善超市组织机构

组长:张六妹 葛庆军 副组长:王文京

成员:王 邓承刚遂 忠

王 振 宇

赵振

黄震

胡 晓 红

第四篇:工会困难职工帮扶计划

巴格艾热克博依社区工会困难职工

帮扶计划

工会组织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协助党政解决困难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为困难职工提供救助、维权和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平抑社会矛盾,促进改革发展,为党和政府分忧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将帮扶工作做大、做强、做实,使帮扶工作覆盖到每一名困难职工,现制定社区工会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进行调查

每年10至11月工会统一对单位困难职工进行调查摸底,切实履行 “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摸清特困和困难职工的变化情况。对符合特困和困难标准的职工要在实施“三查一访”后,纳入困难职工档案。其他时段特困和困难职工情况有变化的,要随时报告变化情况,修改困难职工档案。

二、帮扶措施 工会对检查中所发现的职工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主动向党支部做汇报,并及时制定了帮扶措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们感到要彻底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要想解决诸多问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更需要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有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带领困难职工群众树立战胜困难坚定的信心。

(一)是倡导职工群众互助互济,解决困难职工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困难职工给予资助。

(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明确包保责任制。

(四)是想办法、定措施,出台扶贫政策。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调动广大职工踊跃投身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达到的目的

我们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党支部领导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深入开展走百家门、解千家难,努力解决困难职工群体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今后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深入职工群众,全面真实地了解职工所想、职工所盼,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摆在首位,扎实改进作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它融入和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第五篇: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的调查报告

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

的调查报告

残疾职工作为公司职工的组成部分,在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应当优先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残疾职工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在企业建立健全困难残疾职工的帮扶机制十分必要,这完全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福利厂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载体,在集团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早在几年前积极大胆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福利厂按照残联【2014】105号《关于开展调研报告大赛的通知》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经研究决定:确立了“完善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剖析现状、座谈走访、数据统计和典型分析,较为准确的把握了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形成的原因、深入探研帮扶对策,取得了“掌握情况、总结经验、明确方向”的积极效果。

一、 当前福利厂残疾职工面临的主要困难

福利厂现有职工1087人,其中残疾职工685人,

占到职工总数的63%。根据我们调查了解,造成残疾职工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1、家庭负担过重,生计困难。我们调查发现,福利厂残疾职工配偶基本上是“农业户口”,她们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这部分残疾职工家庭属于“单收入”家庭,而且还是双子女家庭(国家在实行计划生育时,残疾人家庭允许生二胎),他们子女恰巧处于求学阶段,家庭花销必然很大。全家仅靠残疾职工一人收入

维持生活,其负担不言而喻。如残疾职工张某某,妻子无工作,女儿上山东某艺术院校,仅学费一年就是17000元,而他的年收入还不足16000元。像张某某这样情况的残疾职工全厂有10多人。 2、药费昂贵,自付困难。调查中我们发现,残疾职工自身免疫力较底,他们患疾病的概率要比一般职工大得多。虽然福利厂给职工上了“五险一金”,残疾职工也全部纳入到医疗统筹范围,但有些医药费不在报销目录,一些特殊病情的特殊药、进口药等医药费支出,均由职工本人承担。比如心肌梗塞介入治疗后要服德国生产的一种叫“波立维”的药,每片14元,最少服用一年。近年来,福利总厂职工患心肌梗塞、脑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特殊疾病的人在不断增多,不少患有心肌梗塞、脑梗的职工为了保求生命,实施了介质治疗,上支架、导流等,这些医药费用十分昂贵,多则十七八、二十万元,少则也在两三万元,福利厂赵某某突发脑梗,紧急送到山大一院,经过全力抢救不但脱离了危险,而且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八个月后重返工作岗位),其代价是16万元。亲戚朋友为了保全赵某某的性命不惜重金,出院后他就发了愁,这些钱终究还是要还的,这是造成赵某某家庭困难的最直接原因。

3、文化素质底,再上岗难。福利厂离岗职工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因为患病、生育等原因,职工请假长休。二是一些分厂生产任务不饱满,不得不给职工放假,有些职工借此开始休长假。三是职工自行请假长休。上述职工长休惯了,已经不适应企业的

生活,而且他们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学习掌握新技术慢。这部分职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闲置在家,但是迫于生计,他们近年又有重新上班的意愿,但是苦于找不到适合的岗位,而被搁置了以来。

4、住屋环境差,住屋紧张。福利厂职工住屋大多是集团公司调配的住屋,职工居住较为分散,而且相当一部分职工没有享受国家福利分房政策,不少人还居住在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平房,条件十分简陋,居住环境很差。如福利厂姜某某居住在平房,因年久失修,房子已成了危房,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多次与房产部门交涉,终因姜某某居住的这排平房仅住着他一个职工,房产部门放弃了修葺计划,只能给姜家小补小修,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残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福利厂在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领导重视,把解决困难职工的生计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二是建立了定期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的制度,坚持逢年过节、助残日等重大节庆时节,两级工会组织都要对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一次普遍的走访慰问活动,同时还不定期地对特困残疾职工进行个别走访慰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建立了一套公司困难职工救助机制,我们按照公司困难职工的划定标准,每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一次困难职工拉网式摸底登记,在建立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的同时,及时更新困难职工的个人信息,做到既不

使标准扩大,也不遗漏一个困难职工,真正把公司党政对困难职工的关怀送到他们心上。现在,每年福利厂对公司级困难职工救助3次,每次救助金额达到20余万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矛盾,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认为,这种救助式的帮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困难职工家庭的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滋生个别职工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

上述状况的成因,大致如下:1、困难职工救助机制还不够完善,要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困难职工造血的帮扶机制,而不是单纯的救助机制。对于困难职工,福利厂还是停留在逢年过节、遇事碰情时节的“走一走”“看一看”的层面,这个层面是必要的,但是对于福利厂的困难职工就不能仅靠这一层面,更多是深层次的帮扶。今后我们要在建立困难职工造血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对特殊困难职工的、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老帮扶对象”,不在停留于“应急式救助”,而是要形成造血机制。2、认识上还存在偏差。一些同志认为,福利厂职工困难不是因为政策造成的,而是由于体制和职工自身原因造成的。只要按照上级的“吆喝”,走访走访慰问慰问,也算尽到了责任,职工有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特别是残疾职工,主要的落脚点还是应该放在家属亲戚上面,而不应麻烦企业。这种“独善其身”的思想是极为错误的,与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格格不入,必须根除。3、目前,福利厂残疾职工困难呈现出多样性。残疾职工的困难多种多样,有的是因病致穷,有的是收入偏低,家庭无经济来源致穷,还有的是天灾人祸致穷。不同的成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救助手段

和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4、救助资金投入不足。帮扶工作,关键是钱。虽然福利厂职工都进入社会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医药费进入医疗单位统筹,保证了大多数职工的基本医疗。但是救助资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救助资金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 加强对残疾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思考

建立健全福利厂困难残疾职工帮扶机制,必须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帮扶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寻求新途径、探索新办法。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一是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福利厂困难职工绝大多数是残疾职工,把残疾职工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程,列入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建立考核机制;二是要加强残疾职工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门机构,配备日常办公设备,建立健全困难残疾职工信息库,实行信息化管理;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选拔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同时要加强大培训力度,打造成一支既善于管理、又热心服务的工会干部队伍。2、建立帮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一是要建好特困残疾职工档案。组织相关部门逐人入户排查摸底,准确、全面地采集特困残疾职工信息,建立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现状、服务项目等内容的帮扶档案,区分困难类别,界定帮扶标准,为实施特困残疾职工分类帮扶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定期走访制度。根据特

困帮扶对象不断发生变化的特征,对帮扶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要联合工会、人力资源等部门,坚持每一季对特困参加职工进行摸底核实,对经济状况改观的进行调整,将新增的特困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三是要加强困难残疾职工管理,服务要责任到人,建立好联系人责任制度。 3、设立帮扶基金,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实行有效帮扶,资金是关键,必须把落实帮扶资金作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4、加大输血式扶贫力度。在做好普查登记工作的同时,让有限的救助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作用。5、创新帮扶工作形式。在开展互助活动时,对贫困残疾职工基本情况进行登记的同时对各自的特长也要登记,以便让这些有一技之长的残疾职工开展有偿服务,实施自救。

建立和完善困难残疾职工的帮扶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既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兄弟部门的积极配合,福利厂作为厂办残疾人福利工厂,要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认真总结,借鉴经验,大胆实践,为探索出一条帮扶困难职工的新机制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