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色美食作文多篇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多篇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1

我的家乡椒江有许多令人垂涎三尺的特色小吃。有香喷喷的蛋饼,香香脆脆的泡虾,又又辣又鲜的姜汤面,还有那令人暖到心里的姜汁调蛋……家乡的小吃数也数不尽,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青团。

青团是一种三月清明时的特产。它的外形有的像大大的饺子,有的像圆圆的球。正宗的青团可讲究了,碧绿的粉团外包着一种带着锯齿的树叶,叶子通常有三片。撕开叶子,清晰的叶脉印在绿粉团上,叶子留下的清香味却弥漫在青团里。青团那惹人喜爱的颜色来自哪里呢?哈!原来青团除了米粉外,还夹着一种叫“青”的野草。这种草开着黄色的球状小花,叶瓣下会有一层白白的茸毛。我们上次去找春天的时候,妈妈和阿姨就在田野里发现了一大片的“青”呢!但是在青团的粉团上,你是看不到这种草的,因为它已经经过了煮烂,捣碎,最后揉和在米粉里了,留下来的,只有那碧绿的颜色和那无比清香的气味。青团的味道有两种,一种甜,一种咸。甜的里面有甜甜的豆沙泥和香香的桂花。咸的就更丰富了,它里面有脆脆的春笋,新鲜的肉丁,软软的豆腐丁和红红的萝卜粒,咬一口香喷喷的油汁会直接打动你的味蕾。

要说青团吃的是哪家店呢?我外婆家。但是只供品尝绝不外卖哦!每年的清明节,外婆就会花好几天时间去准备这些食材。等到清明那一天,我们大家都去外婆家帮忙做青团。妈妈的一个常住江苏的阿公也会在这一天赶回来做青团。

青团,这一年只吃一次的美味小吃,它那无比清香的美味留在我的唇齿间,也印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2

谁不夸俺家乡好!今天就夸夸家乡的美食,许昌烩面是许昌最著名、最有特色的一道美食。

烩面不仅味道好吃,形象也好看。只要一碗烩面放在你面前,扑鼻的香味立刻弥漫整个房间。瞧!米黄色的骨头汤中浸着雪白滑润的宽面条,还有一片片褐色的羊肉伴着翠绿的青菜、香菜,墨绿色的海带丝,黄色的豆腐皮,黑色的木耳和鲜红的枸杞,真是色香俱全,令人垂涎三尺,忍不住想吃。

烩面的做法可不是一般的难:首先要和好面,和面时要在面里加入盐,然后用力捶打,这样做出的面才能更加筋道。接着用清水煮羊骨头,骨头汤用来下面条。面和好饧好后,就要拉烩面,拉烩面要有手法和技巧,先把面拉开,然后向两边一边拉一边用力甩,等到甩均匀了,再从中间撕成两条,要是不拉开撕开的话,面条就会太宽太厚,煮出来像牛皮带一样,不好吃。有些火锅店拉烩面是边舞边拉,把舞蹈音乐揉合在拉面里,让顾客边欣赏边享用。面条拉好后,下到骨头汤里煮熟,然后倒入香菜、青菜、木耳、海带、豆腐皮和羊肉(再加点枸杞和鹌鹑蛋更好吃)最后放入佐料,一碗鲜美无比的羊肉烩面就做好了。

我在吃烩面时,喜欢先吃肉,肉吃完后再吃菜,最后吃面条。吃面条时我喜欢一次只吃一根,就着汤水一齐吸进嘴里,特别好吃。

这就是我们的许昌名吃--烩面,它色香味俱全,是我们许昌人的最爱。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3

我家乡是人间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住在杭州实在是太好了。在这里,春天桃红柳绿,百花争艳;夏天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秋天金风送爽,桂花飘香;到了冬天,虽然很冷,但可以看断桥残雪,闻梅香浮动。但我的最爱是家乡的美食。

杭州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炸响铃,东坡肉……每次我嘴馋了,都会想去楼外楼。

楼外楼是杭州最老的,做菜最好吃的餐馆。它坐落在西湖边,做西湖醋鱼的鱼直接从西湖里捞出来,所以西湖醋鱼才会这么新鲜好吃。

西湖醋鱼的来历也有个故事:一个打渔的小伙子生了场怪病,久治不愈,他的嫂子从西湖里捉了一条大草鱼,先用清水把鱼煮熟,然后浇上酸甜可口的糖醋汁,小伙子吃后病愈。

西湖醋鱼又酸又甜,浇上去的糖醋汁像透明琥珀一样,而鱼是从背部剖开的,放在盘自里以为有2条鱼,鱼肉又鲜又嫩,好吃极了。龙井虾仁个个又白又大,还有几片龙井茶叶在边上,鲜得人眉毛都要掉下来,再加上鲜甜的宋嫂鱼羹,松脆的炸响铃,还有肥而不腻的东坡肉,一顿吃下来,好爽啊!

怎么样?我家乡的美食吸引你吧,那就来杭州吧,让我们一起生活在人间天堂!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4

我的家乡云南有许多特色美食,云南十八怪、鲜花饼、过桥米线……但令我最喜欢的美食,还要数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我们家乡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出自河南省滑县的道口镇,是我国著名的美食特产。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来到一家餐馆,看见了“道口烧鸡”几个字,身子便不由自主地奔了上去,我像一匹饥饿的狼,贪婪地看着开放式厨房,厨师们正在做道口烧鸡。他们先放入一些油,把鸡放进去,然后放入八角、桂皮、鲜味宝、卤料等一些调味包。在烤炉上旋转着烤,半小时后,一只金黄的泛着油光的鸡就烤好了。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心里默默的记着做法。厨师将道口烧鸡取下来,我立马央求妈妈上前买了一个,那鲜香的鸡肉味道让我念念不忘。

回宜昌后,吃不到那么正宗的道口烧鸡,但是可以自己尝试着做。我和妈妈按百度上查到的方法,先将一只童子鸡放进一个盆子里,用60到70度的热水烫五分钟左右,洗好后斩掉鸡爪,并在鸡颈上放一根木棒支架,那样,鸡就立体起来了。

把抹好佐料的鸡放进烤箱,眼巴巴地望着鸡的变化,看着那鸡皮慢慢地被热气熏出小泡,好像鱼儿在雨后争相像冒泡一样,皮慢慢变得金黄金黄,十分钟后就能闻到烧鸡特有的香味儿了。那味道起初是飘着的,后来就径直往我的鼻孔里钻,香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立马就抓起来啃个精光。

终于,美味的烧鸡新鲜出炉了,整个房间都充溢着烧鸡的香味,我忍不住惊叹:“真是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啊!”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5

味蕾,是一个人尝遍美食必不可少的“工具”。美食对于味蕾来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无锡的小笼包可算是真正的味蕾上的“艺术品”。

把小笼包说成“味蕾上的艺术品”,看相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小笼包刚上来,正冒着热气。仔细看,它们一个个白生生的,呈圆锥形,皮如薄纸,隐约可以看到里面的汁水。小笼包顶端有好多褶子,我睁大眼睛细细数了数,18条!整整18条!这些褶子不密不疏,不长不短,给人一种视觉美。

小笼包冒着热气,我鼻子凑过去闻了闻,这香味浓淡适宜。再仔细闻闻,淡的是皮香,浓的是肉香,时有时无,钻进了我的鼻腔深处。

眼看小笼包就要凉了,我赶紧夹起一个小笼包,放在小盘子里。透过那吹弹可破的皮,只见里面的汁水在不停地滚动。我在盘里倒上醋,夹起那洗过“醋澡”的小笼包,在边上咬了一小口,汁水如同千军万马般涌入我的嘴里,甜甜的却又不失鲜美。吸完汁后,我开始吃皮和肉了。小笼包的皮底部最软,因此我喜欢从下往上吃。咬一口——真软,入口即化!不过那馅儿更是美味,比蛋糕还软,甜中带酸,酸中带咸,咸中带鲜。虽然咽下肚,可那味道却仍然如潮水般在我口中滚动,在味蕾上跳舞,真叫人回味无穷。我顿时诗兴大发:

品小笼包

到口难吞味易尝,

团团一个最包藏。

外强不必中干鄙,

热热须防手探烫。

怎么样,你是不是流口水了?如果真想解馋,还是到“王兴记”一饱口福吧!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6

对于家乡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油菜田,是挂满枝头的橘子,也是连绵不绝的长满杂草的土丘,更是新年桌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饼。

我不知油饼是不是家乡特有的吃食,但在我印象中,大年三十前一天便要做好一大锅油饼来迎接新春。

这天,母亲和奶奶早早起床,和面做油饼。这时,天还未亮,可我已经听见屋外叮叮咚咚的声音。起床后,面皮已经做好了,放在一个竹筐中,母亲与奶奶将绿豆泥包入面皮中,捏成半月形,有的直接做成饼状。

做油饼一直做到下午才完,足足有两个竹筐之多,之后便是入锅油炸,锅用的是农村里的那种大锅。油一入锅,便可以闻到浓郁的油香。然后将油饼下锅,厨房里瞬间响起“滋滋滋滋”的声音,白净的油饼迅速染上了金黄,再在锅中翻滚几下捞出,这样油饼便算是炸好了。

炸好后的油饼放在厅中,用布蒙住,诱人的香味透过纱布钻入我的鼻腔,肚中馋虫不禁蠢蠢欲动,趁母亲不注意,我便掀开纱布,将一个油饼塞入嘴中。嗯,色泽金黄,口感酥脆,里面包裹的绿豆馅软糯香甜,可以称得上是人间美味。

至今,我还记得油饼的味道。它不但是一种食物,而且也代表了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永远是令人留恋的!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7

暑假到了,暑假作业里有一项作业要我们寻找宁波的特色美食。我知道一些宁波的特色美食,如:大油包、灰汁团、年糕……妈妈告诉我,在南塘老街能把这些都买齐,于是我们就去了南塘老街。

到了南塘老街,妈妈带我去了一家卖喜饼的店,给我买了一个大喜饼,这个大喜饼又大又圆,是棕色的,上面有许多白芝麻。正中间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福“字。我忍不住打开了包装,闻了闻,真香啊!我咬了一口,软软的,味道甜甜的,太好吃了。我低头看了看被我咬过的地方,里面夹着一根根红色和绿色的小条子。我又咬了一口,这个小条子有点硬不甜,但有了这些颜色的小条子,整个大喜饼看上去更诱人了。我问妈妈这些小条子是什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我觉得可能是她很年轻,这些老底子的东西她也不知道吧。没办法只好回去问问奶奶,她肯定知道。

当我吃的正香时,妈妈考我说:“你知道宁波人什么时候吃大喜饼吗?”我摇摇头,妈妈告诉我:一般宁波人喜欢在结婚时将印着红双喜的喜饼送给亲友,表达着传播和分享喜气。在祝寿时将印着“福”字或“寿”字的喜饼送给亲人,代表着美好的祝福。

吃一个大喜饼,学到这么多知识,真是开心。除了大喜饼还有很多宁波的特色美食等着我们去品尝呢!

家乡特色美食作文篇8

今年的春节本来计划是坐火车回湖北麻城老家过年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因没能回去。而老家的亲戚大多是医生,整个春节至今几乎没有休息,都在一线和新型冠状病毒作战。祝亲人一切顺利,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要说湖北老家麻城的春节,不得不提家乡的一道名菜——肉糕。

麻城人过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太爷爷曾经和我说过,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这就和北京人的冰糖葫芦、贵州人的老干妈辣酱、山东人的煎饼卷大葱一样样的感觉。

爷爷说闻到肉糕味,年味就来了。做过年肉糕是有讲究的。一般在腊月二十四才开始剁,家家户户在磨刀迟鱼前,都要虔诚的上香、烧纸、放鞭炮,祷告祭祀,然后有节奏的的刀剁声便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年前的那几天,如果路上碰到亲朋好友,不是问“吃饭没有”,而是问“你家的肉糕剁了没?”

二叔公每年在家负责肉糕的备料制作。先把鱼洗干净,去鳞,除首,抽骨刺,只选用鱼背精肉,剁成泥,然后一定比例的猪肉、猪油,用一定比例的地瓜粉、藕粉、豆粉掺着拌和,舀到蒸笼里蒸熟。出笼后的肉糕清香四溢,用爷爷的话就是肉糕味美,只接触,舌头就被磁化了。那是爷爷儿时吃肉糕的记忆,美味就在心底咀嚼起来,那种恬畅犹然迴想。只要说起肉糕,爷爷总是幸福满足的样子。

爸爸告诉我,肉糕原来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吃,现在已经端上饭店的雅桌,平常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来到麻城,也少不了特意点上一盘肉糕解馋。正是因为家乡社会经济发展起来了,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富足了,麻城肉糕走出家乡,被麻城游子带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缠绕着舌尖的那美味,是麻城人不老的乡愁和难忘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