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多篇】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多篇】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篇一

无意间碰翻了相册,里面的照片散落了一地。抹去其上尘土,把照片一张张的放回原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现。这本相册里记着北京。

北京是我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在这里有着古香古色,张灯结彩的胡同;有一种时尚来去匆匆的上班族;有悠闲惬意,坐在长椅上聊天的老大爷。更有的是如诗如画的春夏秋冬。

翻开第一页记录的是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其中几张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此时此刻正竞相开放,小巧玲珑、芳香四溢。抬起头,樱花浅粉儿娇嫩,几颗樱树连成了一片。天空俨然变成了一片粉红,春风袭来,一场花瓣雨,悄然而至。我和朋友,追着,闹着,捧着大把的花瓣通通塞入囊中。骄傲的比谁的捡的多。口袋变得鼓鼓的,脸也笑得红扑扑的。

慢慢的,树叶长得越发茂盛。天气也逐渐转热。北京的夏天是静谧温和的。在这个季节里,汽车的鸣笛,小贩的叫卖突现着夏天的活力热闹。我去了颐和园的莲花池。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是再好不过了。莲叶铺满了整片荷塘,荷花安插在其间。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在这个火炉子的天气里,带给了我一份宁静。净身凝神,感受夏日独有的安静。

时光飞逝,转眼已入秋。北京的秋天是凉爽舒适的。相册里画满了红色。在这个气候宜人,各处容光泛发的季节里,香山的红叶,层次分明。远看,是大片的红,走近,红中带绿,绿中带橙。色彩鲜艳,丰富多彩。巴掌似的红枫相比普通的椭圆形绿叶,风显得尤为特别。秋天里,层林尽染的,是北京的红枫。

相册的末页,是北京的冬天。天虽冷,可是下了雪就不一样了。雪使整个世界变了样。白色在故宫掩去了以往的华贵,雍容。一切变得安静,美好。红白相间的屋顶,灰白的石阶,装点了整个紫禁城。孩子们堆着雪人,打着雪仗,笑声充斥了整个冬天。

相册返回原处,心中感慨万千。北京,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惹人爱。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篇二

自然的风光与建筑的结合使繁华的北京城更添一种别样的韵味。像那夕阳下的十七孔桥,夏日沐浴在圆明园花池中的朵朵莲花,北海湖嬉戏的野鸭,都让这年岁悠久而沉寂多年的古朴建筑充满活力与生机。

立冬前后,风中夹杂着些许寒冷的气流。漫步在颐和园——尤其是在日落时分,便会看见许多摄影师驾着大大小小的录像机正蹲在十七孔桥岸边静静等待着什么。于是你好奇地望向远方,一轮明阳挂晴空。太阳光不像清晨时那么刺眼但却将所见之物映上一片橙光,这时,再去看那十七孔桥。桥洞不知何时已泛上了一层金光,并且那金光正在以肉眼可见的缓慢速度不断向前延伸,倒映在河水中。水面的波澜赋予了它一种梦幻的动态感。

此时你不由得惊叹其壮观,心中仿佛也泛上了金光,和它们一同陶醉在漫天霞光中了。

石桥本无生命,但却在那一刻变得鲜活起来,像是在接受光的洗礼一般,那令人震撼的景象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地球的公转赋予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景色。

转眼间便到了夏至——荷花盛开的季节。叫上同伴,乘车赏花。圆明园如同年迈的智者,凝视着进入园林的每一个人。即使那里的光辉盛景几乎全部沉沦在旧时代的伤痛中,但池中的荷花仍旧按时开放,默默地为这伤痕累累的园林添上一份朴素的华丽,不求回报。

清风徐徐,那宽大的叶片微微摇动,连带着茎上的荷花一同舞在碧水中。将沉睡多年的圆明园从中唤醒,独自展示着它的自然之美。

光阴如梭,又到了冬季。踏着满地积雪来到北海胡同。耳畔传来积雪被踩碎的咯吱声和麻雀的叽喳声。

穿过狭长的胡同,来到北海。湖面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其中还夹杂着落叶与树枝。野鸭在还未结冰的区域划水,争抢着这最后一片圣水。这片在寒风中沉寂的地方顿时变得生机勃勃起来。

在北京,你能看到很多这样自然与建筑配合得恰到好处的景色,它们因自然而焕然一新。北京的美不只是建筑方面的震撼,更有与大自然巧妙结合的画龙点睛般的美。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篇三

说起北京文化街琉璃厂,每个老北京都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外宾来说,恐怕也会早有所闻。

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南口附近,呈东西走向,街面狭长,约一里左右。早在辽代,琉璃厂只不过是渔民居住的海王屯。明代,在这条街上出现了烧制琉璃瓦的窑厂。到了清代,各地举人云集附近,此处渐渐有了出售书籍、古玩、字画的店铺和一些经营各种食物的摊子,这就是琉璃厂市集的来源。《琉璃厂小志》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市人如海,尘从隙处穿。帷车排巷窄,社火压场圆。浓酒呼朋饮,奇闻借客传。欲寻客足地,飞瀑向肩然。可见琉璃厂已是百年的古街了。

琉璃厂分东西两街,由于这几年的修缮,两侧古代建筑丰采焕发,一座座高低起落,进出参差,富有情趣。东边以整齐的二层建筑为主,唯有路口汲古阁的造形别具一格。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二、三层皆有平台,台四周是一圈红漆扶栏。二层的平台没有建在正上方,却建立在一层的左上方;更有趣的是建筑师们在它上面别出心裁地建筑了一座白藤萝架。这一切的精心安排,使整个建筑高大而又色彩鲜明。西边同样有两座主体建筑,分别建在路口的南北两侧,其中两侧道中的冲天牌楼尤为吸引人,楼顶的柱上套有红铜色的箍头,正面的木板上满是雕成的牡丹花,还有那展翅起飞的凤凰,下面的边缘则雕着松竹梅,再下面是一条狭窄的廊子。北侧的建筑饰以苏式彩画,绘上山水,也有《红楼梦》中的人物、古物,显得俏丽,明快。它上面饰有深红色底,衬托着金线图案或金线彩画。门窗都是对称的,两扇、四扇、八扇,也都镶有金边。在它的屋顶上也有个平台。这是专门经营孔府菜肴的孔府菜肴的孔膳堂。

漫步在琉璃厂文化街,荣宝斋,萃文阁,来熏阁,宝古斋,邃雅斋,文奎堂,一家家百年老店,都是门庭新。荣宝斋是其中最有名的,这里出售各种字画,还有价格昂贵的鸡血石,大如盆的九龙端砚,和一些仿古工艺品。许多喜爱书画的中外顾客汇聚于此,争想购买。

文奎堂中珍藏着历代名画的复制件,象《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还有许多名贵古籍。邃雅斋中有这样一段话写在墙上: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我读www.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是高尔基的名言。

到琉璃厂的商店走一走,无论谁都会有一些收获。今天,古老的文化街确实是迷人的,它担负着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重任。在这条街上,人们将汲取到营养,得到哺育。

古老的北京文化街,你将是各国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焕发出异彩!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篇四

北京城,见证了千年的朝代更替,人来人往,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在北京积淀下厚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我的文化之源。

五六岁时,我被送进孔庙里学国学。老师告诉我每次进入先师门后,都要先向孔子像前行礼,左手搭右手上,心怀崇敬地深深鞠躬,不可转身,要再向后倒退两步后才能离开。接着走过大成门,那朱红门槛是绝不可以踩的,小小的我就只好费力地跨过去,然后走向西庑里,向老师问好后跪坐在那蒲团上。那蒲团跪坐起来很不舒服,小时候的我似乎很守规矩,直跪得两腿发麻,腿上都是红印也不敢乱动,只等得允许盘腿坐下才能休息。

下课时便喜欢在那高大的碑亭和大成殿周边玩耍。喜欢看那金黄的琉璃瓦和朱红的亭壁;喜欢扒着围栏,从缝隙中看那驮石碑的大龟龙生九子的赑屃;喜欢登上那高高的大成殿的台阶,看那青石浮雕上的二龙戏珠描绘的宝珠火焰、云水波涛;喜欢在外面看那雕花的菱形窗户。但若是进了大成殿就必须严肃安静,大殿里面经常是暗暗的一片肃穆,只有那高高的匾额被从大门透进来的阳光照得更加庄重。中间是供奉的孔子神位的木龛,龛两边的楠木大柱上乾隆御笔那遒劲有力的金字却能让我百看不厌,若是韩老师在旁边就会给我讲圣人和弟子们的事,这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更多经典,看看《大学》中的讲求中庸的子思,《孟子》中宣扬仁义的孟子到底是怎样伟大的人物。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学习《孝经》时的开宗明义章,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韩老师一边解释,一边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金字塔,在底端写下庶民、士,再往上写到大夫,一直到塔尖的天子,韩老师指着坐在顶尖的天子,说:天子如果做到孝就要大孝天下,从此我那颗幼小无知的心中便种下了大孝天下的志向,当问及理想的时候,我便大声地回答我要大孝天下,现在想来那时很是幼稚,却又暗暗佩服小时候的勇气。

在北京孔庙中我学习了几年时间,从传统建筑到历史,到礼仪规矩,乃至崇高的理想,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植根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当我现在再回孔庙时,虽只能在门缝中看着弟弟妹妹们坐在蒲团上,只能在窗外恭听着圣人之言,但一种感动油然而生,眼前的孩子正如小时的自己一样,学习着传统文化,向千年前的圣人汲取智慧,并下定决心让文化传承下去。我想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正是这样在一代代人心中传承的吧,我热爱北京,这里有我的文化之源。

以北京的历史文化为话题的作文 篇五

一天,爸爸送我去参加比赛,一位叔叔手里拿着香蕉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前面。突然,叔叔一扬手,把香蕉皮扔到了马路中央,一位身穿环保制服的阿姨迅速地走过来,捡起香蕉皮扔进垃圾箱里。这一切都被小女孩看在眼里,回过头对叔叔说:“爸爸,您这样做是不对的。”叔叔不好意思地说:“知道了,爸爸下次不这样做了,小宝贝。”

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个社会中,我们首都人民更应该自觉地遵守法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课文上也说:“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让我们改掉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等坏习惯,更不能做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同学们要共同努力铸造明天平安、和谐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