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共12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2篇《作文教学》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作文教学》相关的范文。

作文教学(共12篇)

篇1:浅谈作文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国中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呢?从生活中寻找契合点,运用生活这把钥匙打开向往之门,我想,热爱生活的学生们定然兴味盎然。“学习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①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教学感到有趣,从而产生乐趣,进而形成志趣?

首先,要使学生对作文的题目感兴趣,即命题。

联系生活,这也是语文训练的策略,是使其生动活泼的手段。“生活是源,语文是流。”③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发展表达能力的基础,要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就要使它同学生的基本生活联系起来,同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同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起来。特别是作文,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诀窍就在于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命题,也就是说,题目要来源于生活。

叶圣陶说了:“一个中学生,自己要作的题目实在很多。上学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了课,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读名人传记,受了感动,看有味小说,起了想象,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如测侯风、雨、寒、温,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会,如学生会、运动会、演说会,校外的考察,如风俗、人情、工商状况、交通组织,也都是大可写作的题目。”②这段话说明了学生可写的题目是很多的,概括起来不外三个方面: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出题目时只要细心地观察和深入地了解就能够命出受学生欢迎的题目。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要使作文教学的指导过程有趣,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传统作文的指导过程是在给出题目后,展示要求,然后给学生读篇范文,紧接着就是学生按要求写作的时间。这种方式在现在国中作文教学中仍在大量使用,造成了学生在作文时的被动局面,收效甚微。赖正清老师的“一堂生活作文课”《在集市上》可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就在大家听说是作文提不起兴致时,赖老师却微笑着告诉大家不是作文课,紧接着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集市上的情况谈起,如话家常,学生渐渐进入角色,并让他们表演买卖的场景,引导他们思考生活。这可以说是一堂不是作文课的作文课,没有作文字眼,但学生又实实在在经历了作文这一过程,完全是作文过程的生活化。从这可以看到,只要教师能够跳出窠臼,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学生乐在其中,何“苦”之有,何“惧”之有?作文课上的唉声叹气定会减少,代之以充满活力的笑声。最后,开辟作文教学第二渠道,走进生活调动写作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③在国中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课堂这个环节,还要抓住课堂的外延――生活,即学生的课外活动,如文体、团队、科技、社会实践甚至旅游等,还可以开展课外作文比赛、写观察日记、开展向报刊投稿竞赛、出黑板报、办刊物、专题纪念活动、开展演讲、辩论比赛等等。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调动他们自主写作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有计划地活动,去做、去说、去写,把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解决了学习任务紧张、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情趣。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让生活教学生审美,让他们的心因生活中的美而产生激情,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把单一的作文课拓展为实践后写作、交流后写作、争辩后写作、汇报展评等课程,使写作逐步成为张扬个性、表现自己需求、洞悉社会的渠道,让学生有事要叙、有理要说,达到“我要写”的心理渴求。

运用生活的原理指导国中作文教学,正是作文教学在“大语文教学观”上的反映。所谓大语文教学观是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语文学习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培养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大语文教学思路是语文知识和整个文化背景、整个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语文渗透在一切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的地方,它是以自己的方式阐述、塑造、发展和凝聚着人们的精神境界。②写作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毫无疑问具备这样的特点,只要运用好这个原理,不难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作文园地生机蓬勃。

注释:

①徐建成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肃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127页。

②《叶圣陶教育论文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03页。

③徐建成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肃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121页。

参考文献

1、苏支超胡凤英主编《写作训练思想》.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

2、苏立康著《语文教学对话录》.北京教育出版,1993年7月第1版。

3、徐建成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甘肃文化出版社,20xx年4月第1版。

4、蒋成瑞主编《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录》.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篇2:浅谈作文教学

国小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对作文还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之前,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写作就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一种方式。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之生畏的科目。

近年来,语文在整个学习科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作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

来,国小生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教学成果并不出色。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前提,探索出新型作文教学方法。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国小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1)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无内容可写。

(2)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 一律,缺乏个性。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不得不写,导致学生按图索骥。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过时,不仅不适应新课改作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

1、课文内容的积累

“重视文本”也出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很多课后题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背诵、摘抄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却一味注重课外知识,反而忽略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日记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想到的。总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感悟都可以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思维更开阔,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

日记写作较为灵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却被很多老师所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物、风景、时间、小插曲等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天的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感,越写越有话可写。

如果学生能每天坚持下来,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哪怕只写一两句话,一步一个脚印,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二)亲身体验

孔子曾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之患?”孔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实践来源于生活。我们说,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经验,习作从何下笔?又从何而写?

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真留意身边的事,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老师可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放风筝,让学生感受合作的美好,去体会放风筝的快乐。

(三)写作命题灵活多样。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一个方向,使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文成了“挤牙膏”,老师赶一步,学生走一步。新课标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学生自由命题积极结合。

(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习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习作,不限制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地倾诉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脱离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是最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发现学生超乎想象的想象力。

(五)注重作文评改

教师的评改、反馈对学生的习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才能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不留情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本身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高一些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这样才会让学生看到希望,乐于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长期以来比较困难的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反馈,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篇3:浅谈作文教学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同时,作文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深知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并为生活服务,只有明确这个目的,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那么,语文是怎样作用于我们生活的呢?其实最直接、最真切的作用就是――作文。

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谈作文教学。

为什么长期以来作文是一个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老大难“问题”呢?有的老师谈到作文,就无从开口;有的学生,一说到上作文课和写作文便“谈虎色变”。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说白了,就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方法,才导致了空手吃螃蟹不知道从何着手的尴尬。那么作文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去写呢?笔者在这里试做以下几点分析,希望这荧光拙见,能对大家有点滴启发。

第一、明确作文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作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作文也不是折磨人的“苦力活”,我们要避免这个认知上的误区,她该是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学的产生,我们先民曾有过一个精彩的论述。那就是――“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作文,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工具。

第二、作文不是无病呻吟和堆字数

其实真正的好作文,不是拼字数和堆辞藻,更不是“懒婆娘的裹脚”。古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作文:“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他的意思就是,作文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切感悟,有感而发下的自然行为。它的长短,形式都是由于创作者不同的创造感悟所决定的。

明确了以上两点,我们再转入作文的教学探讨。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作文是对生活感悟的抒发和情感的宣泄,生活才是作文真正的灵感源泉。孩子的想象力是奇特和新颖独到的,他们的感触非常灵敏,同时又非常渴望对这个所看到和感知的世界去加深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四季更迭,春花秋月的往复轮回;清清的河水,南北往返的燕子,以及周围的人事变迁????一朵花,一片叶,一个人,一张笑脸都能激起他们对未知世界了解的渴望。至于自然山水,名胜古迹,以及电视里的动画影片,都可以作为我们引导学生观察和作文的好教材。

作文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切体悟,只要我们有意无意的增强这方面的引导,让孩子在成长的每一天里加强这种自我积累的意识。那么,这种素材的储存必将是孩子将来写字作文的无尽宝藏。生活素材积

累丰富了,有了这份“源头活水”,孩子作文苦恼,老师教授作文的苦恼难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

二、教会并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

法国著名雕朔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的观察兴味往往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想象的,一只蚂蚁、一个苹果、一道彩虹????种种光怪陆离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激起孩子的无尽想象和兴趣。

只要我们善于去引导和传授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动了孩子的观察眼睛并激活这种观察基因。相信,美将不仅仅是孩子眼中感知的一种表象,它必然将会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的一种自我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祖宗的这句话就非常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

三、培养学生说真话的能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无病呻吟没有内涵的文章、只注意形式花俏没有自我体悟的文章和矫揉造作都是作文的弊病。如果不从国小生这里根除这种弊病,它的影响所及和严重后果都将是对学生的极大不负责任。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而写?我们要写什么的问题?

时下国小生和国中生的`作文,总体而言都是注重写实的作文。没有了对生活的实在真切的认识,没有自我内心的真情感悟,这样的文章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就算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毫无生动性、文采性可言的文字垃圾。

具备了讲真话、抒真情,注重了这份真实、真切,作文才不至于成为一种困扰。当然,我这里所说的真实绝不是一是一、二是二的对生活简单化还原。如果只是简单化的生活还原和再现,没有了创造和加工,作文毫无疑问的就只是一种流水账的简单记述。

四、想象力不仅是一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好的文学作品,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生活的再创造而不仅仅是简单记录。《西游记》、《红楼梦》、《芙蓉镇》、《百年孤独》????世界上数不胜数的优秀作品都离不开这种想象,没有了想象就没有了作品的深厚底蕴,也就没有了文学。

这里说的想象和我上面所说的真实绝不矛盾,在真实观察的基础上融入想象,这是我们日常教授学生作文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环节。否则,学生的作文还是平淡无奇的口水话。

五、加强日常字词妙句的积累

唐代文学大豪韩愈曾经说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优秀的作文肯定离不开对前人方法技巧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了这份继承和发展,要想写出夺人眼目的新作品、好文章无疑是难比登天。文章离不开文字,也离不开修辞,这正如房子离不开砖块和粘合剂装饰物。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量的文字积累,没有一定的修辞技巧。要想作文,就只能是无米之炊。

教会学生朗读,教会学生阅读,也要教会学生记忆,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算是成功的开始。

篇4:浅谈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个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文,学会作文?特别是让农村国小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这成了所有奋斗在农村国小的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农村国小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

一、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抑制学生思维

1.老师们重视遵循着教师讲解、读范文――学生列提纲――草稿――学生修改――抄写的双课时模式教学。

遇到一个作文题目,各位教师害怕学生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无从下笔。因此,总是教师讲在前、学生写在后,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让学生只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 一律,大同小异,没有一点创新求异。我们的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教师总是习惯把批改作文放在课后来进行,没有及时的反馈,收效不大。全班几十篇作文,每篇都要精批细改。一字一句,一段一篇,都仔仔细细地给学生检查,错字、别字、重复的、不具体的、或换或改,或增或减……兢兢业业,乐此不疲。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作文本发下去,学生没仔细读,即使读了,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与学生毕竟有一段年龄差距,生活阅历、思想、行为怎会与老师完全一致呢?

二、作文数量太少,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够

农村国小规定一周两节作文课,但许多教师为赶语文教学进度,一般两周才上一次作文,一学期共八次,加上单元测试卷上的作文,一学期也不过十多个作文。但这个中间还有些作文题是同类型的,学生作文也是“换汤不换药”,一个作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思维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学生的思维也是一样,不经常训练,想要一下子提高是不可能的。

三、学生见识太少,又没良好的作文习惯,感到无话可说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典型的偏远山村国小,校领导、教师、家长又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有组织、有纪律地外出锻炼的机会几乎没有。教师又害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村小根本没有图书室。蜜蜂要酿出芳香的花蜜,必须采撷千万朵鲜花,没有足够的见闻,哪来广博的知识?再加上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怎能发现平凡中的伟大,写出好文章呢?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近年来我逐步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

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作文质量

(1)先写作,后讲评。教师出题之后,不作任何提示。学生自己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习的思维就不会受到限制,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陆续交作文的时间内,教师迅速浏览学生作文,发现其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并选出典型的作文,以备40分钟后有针对性地讲评。

讲评时,让学生自己来念作文,念的时候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发表意见。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一些不正确的意见予以纠正指导,但都应该本着表扬鼓励的原则来进行。

(2)修改。在进行典型的几例作文讲评之后,教师迅速地将作文本发下去,学生把自己手中拿到的同学作文浏览一遍,写上评语(自己不改自己的)。通过讲评和修改,学生在不自觉中找到了自己作文与别人的差距,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他们也在修改别人的作文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

学生修改完后,教师还应快速地看看学生的评语,选几则写得较好的念给大家听,这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

(3)小结。利用几分钟对本堂作文课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小结,归纳一下这类题目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这是一个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学生掌握了理论,才能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才有利于形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因而,课堂小结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一定要重视。

2.增加作文次数,活跃学生思维

(1)激发写作兴趣,增加作文次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写好作文,只有他们对作文本身感兴趣了,才会努力去写好它。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新的作文教学方式能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给了学生玩的空间,学生当然乐意接受。因此一周一次作文,学生是可以完成的。

(2)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开始,可以让学生种一株植物,写观察日记,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细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后,让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在平凡之中觉察出不平凡的东西来记在日记本上。到写作文时就可以拿出来用,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童心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其实蕴含着智慧的光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寻找出生活中的童趣,那么作文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篇5:浅谈作文教学

一、现代教学媒体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使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丰富的资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习的自觉性和活动的交互性,以及动态的形象化等。多媒体还能综合处理声音、视频、文字、图形、动画和语言文字等,具有很强的受控性和表现力。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结构更紧凑合理,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各种信息,充分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综合能力。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有自身的目标和功能,内容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方法要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并欣赏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让学生的知识更全面。在高中信息课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的搜索、分析、筛选、综合等。这些技术素养对学生今后写作有很大帮助,学生可根据作文的要求对材料进行甄别并加以存储。又如在播放或展示图像、图形、文本、图画、视频和声音时,可以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并充分发挥想象。这样作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更频繁,写作气氛更浓郁,学生之间交流更深刻,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写作能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广阔性。写作是通过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的一种技能,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写作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声音、形象和情感的触动下,根据所观察到的,再发挥想力,确定写作的主题,找到正确的语言表达。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事物,体验不同的情感,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直观演示,引发兴趣。学习是外部的刺激和主体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人们对这个刺激物感兴趣,就能激发学习欲望。在高中作文讲解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可以演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画面,通过色彩变换、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声像一体的情境,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比如在以“节约”为主题时,学生一开始不知道怎么下笔。这时可创设情境,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将图像图形和视频音频等内容演示出来,播放一些大肆浪费的图片,也可以摆放一些公益性质的短片如《舌尖上的浪费》、“网民呼吁遏制餐饮行业的‘舌尖上的浪费’”的阅读材料等,这些材料能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主题和方向。

2.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分层施教。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特性,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认知能力,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有进步,参与到课堂中。传统的写作课,教师通常是将习作中的毛病一一挑出来进行讲解,这样过于空洞,无法取得显著效果,且不能留有足够的时间展示和分享佳作,但是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方面的困难。讲评作文时通过在电脑上放映范文,共同分析优秀的句子和段落和有问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打开作文的思路。这样展示作文,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

3.通过信息的海量化,积累作文素材。心理学家经研究,学生在写作之前,都应该用相关经验或是表象,可以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现实材料。当然,由于高中生还未步入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且一直忙于各科目的学习,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因此他们头脑里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写起作文来力不从心。多媒体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更加感性的材料,激起丰富的想象,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在写“感恩”这篇作文时,可以查找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人物表达感激之情的情景图片或者是视频,让学生进行探讨,相互启发,使写作内容更充实。

4.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其实信息技术主要起着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体是课程,教学活动要以课程目标为主,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造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环境。比如在写“走近苏轼(司马迁或屈原等)”这些论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先拿出一些资料,说明这些资料的用处和查找方法,这可以激发学生查找更多资料的热情和欲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针对性地利用网络寻找资源,将课内知识拓展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有了丰厚的写作素材,对所要写的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选定角度,主动写作,不再是老师逼学生写,而是学生主动地写。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对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筛选、组织能力。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信息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教师利用得当,能趋利避害,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使作文教学更加完善完美,切实将信息技术与作文课堂完美整合。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篇6:浅谈作文教学

作为一名国小语文教师,如何带领我的学生投入到灿烂的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作文教学是整个国小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怎样才能既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呢?现阶段的国小生绝大多数不喜欢作文,怕写作文,畏惧作文。大部分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篇幅短小、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的“文章”。他们视作文为负担、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课。老师们在教的过程中更是无从下手。经过这两年作文教学的实践,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习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能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生的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积累词汇

(一)通过写日记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要在生活中体验、观察、感受。学生有了习作素材,写作文才会有话说,才会有内容。这就要学生多积累。积累素材的方法莫过于写日记。每事一记至关重要,把平时的点点滴滴记入日记。需要用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日记内容不一定非要写自己想到、听到、看到、做过的事,可以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只要孩子愿意去记录,写作文时就会有很多内容可写。

(二)从课文内容中积累材料

“重视文本”[1]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的同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并从摘抄中积累写作的材料。学生通过平时的积累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时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三、分层次给学生定文章段落

学生的资质不同,写出的作文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整篇只有一段话;有的一个段落一两句话,有的一篇文章有七八段,甚至于有的十几段。结构不清晰。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他们定文章段落,每篇文章可分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来写。每次习作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段落去进行习作。可分为三种情况要求:学困生,要求他们最少写三段话,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一段话;开头、结尾各一两句话,中间多写;句子要写通顺,内容要表达清楚。中等生,三至四段话;开头、结尾各写一段话,中间一至二段话;能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描写;优等生,段落不固定,开头一段点明中心;结尾一段可以总结全文,可以与开头相照应,也可以写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与看法;中间围绕一个主线按一定顺序展开具体生动描写,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关联词过渡、引用名人名言等,描写有详有略。通过相应时间的练习,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这种良好习惯,写出的文章段落结构就会很清晰、明了。

四、模仿课文进行练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教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标题、题材等等。

写文章就像造房子,如果只是积累了材料,备齐了砖瓦木石是不够的,还得勾勒蓝图,搭好架子,才能盖起房子。

我们国小语文书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作为范文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模仿文章的语言、结构、表达方法、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模仿范文中的精美语句,也可引导学生模仿文章的结构,最好是模仿语文课本中范文的结构。因为范文的结构既全面、千姿百态,又科学,又规范。模仿结构,不但可以学习全篇结构安排的特点,而且可以模仿局部的层次安排,还可以模仿范文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例如:教学《桂林山水》[2]时,让学生用总分总的结构,采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写一写你认为最美丽的一处风景。教学《颐和园》[3]时,就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游览顺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D�D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D�D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D�D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让学生模仿游览顺序写《游旗山》:来到山脚�D�D爬到半山腰�D�D观景台�D�D月牙泉�D�D休息区�D�D观景台�D�D山顶。按这样的顺序来描写旗山上的美景。学生就会觉得,我也能像这些大文学家一样写出好文章,就不会害怕写作文了。

五、评价展示,激励写作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评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点评当中来。每次在全班作文总评时,我先肯定学生的成绩,并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学困生应注意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热情鼓励和适当表扬,不足之处也用委婉的语言指出。我经常在评语中写道:“你的进步真让老师刮目相看,要是字数在多一点儿,书写在认真一些,那就更好了。”“章叙述得真有条理,娓娓道来,可是就是那么一两个用错的词影响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学生在拿到作文后,看完了评语都会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精彩。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现象、体验生活,培养学生随时观察的习惯,在生活的体验中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把自己最深刻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也许国小生的文章还欠生动,但他们所写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作为教师,一定要赏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篇7:浅谈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

论文关键词:农村国小语文 作文教学

很多农村教师都有一个同感,农村孩子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能力较差。因此,大家都把原因归结为:农村国小教育的发展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相对城区学校比较落后,又受到地域环境、经济水平、家长知识、学生视野等外部条件的制约。但是,如果我们农村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能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同样也能跟城区学校的学生相较量。我也是一个农村教师,之前我也认为农村孩子的作文难教,但经过这几年对作文的教学,摸索出我个人的肤浅体会和看法。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农村的孩子因受方言的影响,说话时常发音不准确,用词不当,这会影响到学生作文中的语句。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练习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学生养成课上课下讲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说话、用词要正确,语句要完整、通顺。

二、情趣批改,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作文的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所作的评价和指导,好的作文评价能促进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但教师评价学生的作文要切合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往我们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以60―100只交给个分数或以A、B、C、D的形式来评定。这样的等级评价缺少鼓励作用,达不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们应以认真的态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优点,就可以在相应的闪光点给予附加分,并进行简单的评语。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傍晚,空中那轮圆溜溜的大火球被抛下了山底,可是,它太留恋在空中能尽情欣赏世间所有美丽的情景了,于是就把身上的几件宝物扔回空中,那就是――云霞。“我在旁边批注上”‘火球’和 ‘抛’用得妙,加5分,能巧妙的过渡写出云霞的出现加5分“.有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学生写到”当时那才真叫精彩,十万天兵天将团团围住花果山,最后还是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我也在旁边批注上”这个句子真灵活‘落花流水’用得恰到好处,了不起,加10分“.用附加分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既可以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感受,又可以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寻求、推敲更多类似的好词佳句,并能让怕作文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批改后,我常利用早读课或作文讲评课将学生的一些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篇章进行范读,逐一表扬。再将这些订成册供全班赏读,这样不但能起到对作者的极大鼓励,而且会使其他学生产生羡慕的学习动机,以达到了激发全体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提高作文水平。

三、充实生活,增加阅历。

学生的作文源泉来自于生活。

1、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把学生引入七彩的社会中,帮助他们打开充满情趣的生活宝库,国小语文论文发表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观察,积累素材。虽说农村的孩子生活平淡,他们不可能像城市的孩子那样逛公园、上网或者学画画、练钢琴……农村的国小生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但是他们有独特的生活场景,如:周末可以到大树上与一群小伙伴玩捉猫,去拾蘑菇,去河边游泳、捉鱼,下田与父母一起劳动……同样有丰富多彩的素材可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捕捉特有的生活细节进行叙写。如我班有个学生写到:”当我们来到田里的时候,发现稻谷长得又高又多,妈妈的脸上露出了喜悦。而我,望着这一大片想金色海洋一样的稻田,心里想:这么多的稻谷,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呀?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孩子,别望了,越看越多,快点割吧,割完了奖你们冰淇淋。’一听到有冰淇淋吃,我的劲头就来了,立刻动起手来卖力的割。可是没过多久,我又抬起头望着这一大片的稻田,还是那么多,我又懒了,觉得镰刀重得像一快大石头,稻根硬得像一条条钢筋……“

2、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告诉学生观察要有目的、要细致、全面,有顺序,还有抓住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结尾及自己对事情的感受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如在指导作文《记一次拔河比赛》时,我先组织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提醒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在习作前在班上交流所观察到的情形及自己的情感变化。习作时同学们都能把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兴奋、紧张的心理活动细致的刻画出来。

有学生写到:”同学们都做好了姿势,当裁判员喊到‘预备――开始!’这声音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我们组的男同学立刻集中精力,一个个紧抓着绳子使劲地往自己的地盘上拉。你看,排在前面的黄国庆同学最卖力了,像个大力士一样使出浑身的气力往后拉,手臂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再看看调皮的黄宗添,把脸绷得紧紧的,咬牙切齿的,看样子把对方当敌人了,似乎一定要打赢对方一样;别看黄天佑瘦弱矮小,他也不甘示弱,还一边用力拉一边喊着‘一、二嘿’,少了他也不行。而作为拉拉队的我们既兴奋又紧张,不停地为本组的男同学加油助威。……“

四、加强阅读,读中学写。

我认为作文不仅仅从老师的教就能提高,还要加强阅读,从阅读中自悟习作的方法。因为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造句城段、连聚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文章之时,也应注重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刊。因农村条件的限制,可以鼓励学生借阅学校极少的图书阅读的.同时,把同学们自己买的课外书刊收集起来共大家轮流阅读,建立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读熟,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并把文章里的好词佳句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二是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勤于写心得。三是在遇到一些新作文内容或作文难度较高时,可以寻找一些类似的范文进行仿写。如在教学生写读后感是,因为是学生结成新内容,心中毫无头绪,我让学生找出有关课本上学过的课文别人写读后感的范文,让学生自己多阅读揣摩别人写读后感的方法。再和学生一起交流总结进行仿写。经过几次的阅读与仿写,学生也就掌握了些读后感的方法,对一篇文章也能有感而发了。

五、强化练笔。

有的学生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强,而作文水平却平平,就是因为练笔少。这样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就得不到巩固和运用,作文也就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学生的练笔。每个学期不仅要完成课本上的作文练习,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某些课文还要做到随堂展开想象进行扩写。如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学了《走遍天下书为侣》,假如你也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通过写日记及课堂小练笔和扩写有利于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学生通过头脑中的素材使语言丰富了,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就不会再把习作当成一件难事了。

篇8:浅谈作文教学

浅谈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但作文教学一直以来又是最令师生头疼的问题,往往是付出多,收效少,我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首先要以学生的情感兴趣为主。孩子们思维活跃,敢想敢做,富于创造精神和表现欲望。所以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我们不要给他们规定太多的内容、框架,最好放开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论写多写少,只要能表述出他想说的意思就给予肯定,以此培养写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如观察顺序、构段形式、描述方法等,并适时进行小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写作的技巧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我们的作文指导除了教材中有计划的系列习作外,也可以根据孩子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情随机展开,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这样表达得更真实。例如一次正在上课时,外面忽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聚集到了窗外,于是我索性改变一下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雷、电、风、雨,孩子们的兴趣极其高涨。在交流所见、所闻、所感时,谈得十分生动,很自然得就用上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时再让他们写这第一场雨,结果孩子们写得很不错。

这种作文指导可以不受固定模式、场景的束缚,即使孩子在家也可以进行,如让他们写些自己家中养的小动物、植物,写写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事情,甚至写些看一个电视节目后的想法等等,只要适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并及时记下自己的真实感受,便是积累写作素材,这样以后再写同类作文时,孩子就不必担心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最后,我们还要注重习作的评价,我们应以欣赏者的角度,用肯定的语气去评价孩子们的习作,在鼓励中提出修改的意见及方向,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功,并学着主动修改自己的作文。

篇9:作文教学工作总结

国小语文教学调整方案指出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能逐步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这一调整是当前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国小语文教大纲的具体体现。国小作文这一基础学科的教学,如何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我们国小语文教师探索的主题。笔者在近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起点低一点,底面宽一点,要求严一点,训练实一点,方法活一点,反馈勤一点”的方法。学生习作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普遍达到了“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的要求。

一、起点低一点。

当前学生习作存在着“无话可写”,“有话写不出来”的通病,甚至用一两句话写一件事(物)也写不出来。进入高年级,部分学生写段还困难,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起点不能高。“调整方案”也强调指出:“对作文教学要求不宜过高。”鉴于此笔者对中年级作文,从用词造句,连词成句,写好句子入手,然后连句成段;高年级从写好段入手,围绕一句话写段,把一句话写具体,然后进行连段成篇训练,进行审题,选材,谋篇布局的训练。这种方法从学生实际来说是极为可取的。

二、底面宽一点。

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不能停留在每周两节作文课上,为“作文”而作文。应扩充它的量,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作文教学要和说话教学相结合,要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要和语文基础训练相结合。说话是写话的前提,平时抓住时机进行说话训练,从说完整的话,逐步做到说得有中心,有条理,然后把所说的写下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会读书,读懂书,才能写好作文。

中年级开始,抓住典型句段,学习句子的写法,学会把句子写具体,分析句子与句子的关系,分析段的层次,进行段的仿作,学好几种写段的方法;学习抓住重点写好一件事,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活一个人的方法,然后进行篇的仿作。语文基础训练也是作文基础的训练重点。用词造句,词语搭配,断句标点,扩句、缩句,修改病句,修辞手法的训练和学生习作中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妥,断句、标点错误,语病句病的评讲结合起来,用语文基础训练学到的方法来指导写好每一句话。

三、要求严一点。

教师教要“严”。作文教学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作文教学必须抓好字、词、句、篇训练,高中作文指导《作文教学:摭谈作文教学》。字、词、句、篇的教学训练要到位。要教学生写好字,不写少写错别字;要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大部分词语;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句式、修辞方法写好句子。每次习作训练要求要明确具体,指导要得当。各年级都要抓好薄弱环节,认真补差,不能急于求成,搞跳跃式前进。笔者曾中途接过一个五年级班,有半数学生还缺少写段的能力。第一次练笔,写“家乡——可爱的地方”(九年制义务教材——下例同——第3课后练习),通过观察、指导,学生习作大多不满200字,且词不达意,语句纷乱,全班没有一个能讲清所见,表达出“可爱”的。笔者把一学期的作文训练调整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平时加强写句、连句成段的训练,阅读重点放在段的教学上,在基本上掌握写段后进行连段成篇的训练。到六年级第一学期,这个班赶上了一般水平,到毕业这个班都能写出简短的记叙文,做到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

四、训练实一点。

国小生作文要求虽说是能写“简短的记叙文”,但再简短也要能成篇。“成篇”是国小生作文教学的起码要求。“成篇”不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在训练中要讲求一个“实”字。每项习作训练,重点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指导要得当。教者要精心备好课,作前充分准备,指导要讲清要点,帮助学生克服难点,作后要围绕训练重点进行讲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一题多练的办法进行习作训练。如第十册基础训练3,要求“围绕一次春游,写一篇记叙文”。我就组织春游活动后分别以《春天的田野》《一路风光》《我最喜欢的游戏》《春游中一件难忘的事》为题,一题多练,组织训练。

五、方法活一点。

作文教学要扎扎实实完成教材指定的习作训练,更要抓住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接触到的人、事、物,有机地进行写作训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积累写作素材。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对学生的要求上,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鼓励把句子写通顺,每段能讲清一件事,逐步提高要求;对基础好的学生要讲究用词造句的准确性,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写好句段,学习谋篇布局,学习多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写出好文章。在评分标准上,平时采取灵活打分的办法。对差生宽一点,尽可能打个B,甚至打个A,鼓励积极性;对优生适当严一点,少一点A,多指出一点问题。

六、反馈勤一点。

对学生的习作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批改有书面的总批、眉批。总批鼓励为主,眉批指点学生明白文中词、句、段中存在的问题,知道修改的方法,把作文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修改。在书面批改的同时,我尤其坚持面批和集体评讲进行反馈。面评和讲评从改错别字到标点符号的使用,从用词造句到文章的条理中心,进行综合训练。每个学生每学期都有面批的机会。集体讲评时,选中等习作进行评讲。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中下等学生通过评讲有例可学,中上等学生通过讲评,有效地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篇10:作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概念界说

作文教学“听、读、说、写”研究,就是以语文教学新“大纲”为纲,以语文课本为本,以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辅,通过扎实有效的作文训练,正确处理好作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时也促进学生听话、阅读、说话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研究的理论模型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读、说、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作文教学要重视听、读、说、写的有机统一,重视综合学习活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听话能力的训练。听话能力的培养,是儿童把感受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程。通过听话积累习作素材,学生听话可为其说话提供材料和内容,能为口头表达创造条件;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即习作)能力。并且,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可见说话又为习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可以促进说话能力的发展,而说话能力的发展,又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读是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是“信息的输入”。在读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语言,吸收词汇,摸索语法习惯,感悟和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从而为说创造了条件。在读的过程中,由于吸收了他人的表述内容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将读到的感悟到的信息转化为内部语言,将读到的素材,迁移为口头表达的材料,通过思维的逻辑转换,就为说提供了口头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把读到的信息,自然、流利地通过口头表达出来,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形成“出口成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学生把说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书面语言,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以“听”、“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以听促说,以读促说,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再经过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加工、整理,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即作文能力)。

(三)研究所采取的范式: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是“中介过程”范式,即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教学研究范式。

二、研究的范围

本课题按“低——中——高”循序渐进的方法,依据语文新“大纲”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低年级开始,强化作文“听、读、说、写”的训练,形成可操作的网络结构。(下面为表格,因无法用表格,故如下情况)

年级训练内容、目的、形成评价手段

低年级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适当。训练形式:用词造句,看图、听广播、听故事后说话、写话,听说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观察事物写话。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2、笔试、口试相结合。

中年级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对中年级的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注意趣味性,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训练形式:听、写,看图作文,观察景物写片断。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2、笔试、口试相结合;3、个案法和抽测法相结合。

高年级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整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一定条理,能审题立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编写作文提纲,合理安排详略等,达到国小阶段的要求,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训练形式:看图作文,课外练笔,写日记和读后感,想象作文等。1、课堂记录、书面练习;2、笔试、口试相结合;3、个案法和抽测法相结合。

从各年级的训练重点来看,国小作文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词句训练是基础,片断训练是关键,篇章训练是目的。只有层层落实,才能实现整体优化,提高训练的效果。

篇11:作文教学反思

习作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表达内心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方式,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用新方式表达新思想。它要求老师通过创设的情境,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现将本学期作文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那些对学习有兴趣、能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习得更好,学习得更快。”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有了,写作的动力也就随之而来,学生才会文思如泉涌。

二、作文的基础是生活。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重视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感悟,去充分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

三、品读好文章、摘抄佳句好词。

写作成功的同学大多有相似的经历:读到好文章,他们反复咀嚼甚至把好词佳句摘抄下来,熟读成诵。作文时一不小心用了上去,结果老师大加赞赏一次成功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去阅读去积累,不知不觉中作文水平就见长。

我们平时的阅读,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课堂上的阅读,

分析课文,句句讲解,字字落实,这种“训练式”阅读功利性太强,抑制了学生的灵性,如同篮球教练讲解技术动作,我们明白了技术要领,却未必有运球时的手感,更别说比赛时的创造性发挥了。另一种是课余的阅读一目十行,一天一本,这种“休闲式”阅读获得的多是开怀一笑。绝难领略文中的奥妙与真谛,这两种阅读对于作文写作帮助都不大,想使作文提高需要怎样的一种阅读。我想应该是这样一种阅读:它是一个写作者与另一个写作者心灵的触摸,是建立在相亲相知基础上的熟悉与默契,这种阅读,才能对学生的习作起到好的作用。

我们选择一篇自己最欣赏的美文佳作,抄录下来潜下心来,反复诵读,天天赏玩,既不是为追求情节的刺激,也不是为应付考试而苦读,空出心灵,畅开悟性,纯粹是兴之所至地品读,今天对第一段感兴趣,就尽情的读;明天对结尾有感觉,就对结尾多品读几次,这样,文章诉诸阅读快感的表层信息渐渐消退,藏在深层的东西水落石出,日复一日,反复这样做,渐渐感悟作者写作思路,领略其用笔之妙,从而进入一种较高的读书境界。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比如说常写错别字,写文章病句多,表达不清晰等等。本学期我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再如对生字的教学方法多样,有比较法,有重点突破法,有归类法等等。总之是想办法让学生记住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开阔思路,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联想能力既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从多角度有体裁上的、内容上的、主题上的。许多事实证明,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山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教学是艺术,反思是为了明天的进步,是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中完善自己,在反思中成长,继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继续新课程教学实践,在教学的道路上写下美丽的诗篇。

篇12:作文教学反思

关于四年级作文教学的反思

前言: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习作的起始阶段,我将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定位为:凭借孩子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以实实在在的指导,降低难度,培养孩子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中学会做人,四年级作文教学。删繁就简、化难为易是我不变的追求。

《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天空、汹涌澎湃的大海、美不胜收的公园……可是,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说说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观时,占主流的往往是这样两种回答:或“记不清楚了”,或“不知怎么说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即使我们讲再多写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孩子笔下的景活起来呢?我的做法如下:

一、观察——让学生眼中有景

写作源于观察,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写景的作文尤其离不开观察。上习作课的前一周,我便把观察的任务布置下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处自然景观,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做好记录。针对现在的孩子在观察方面存在的问题:1、观察粗糙、笼统不仔细;2、观察混乱,缺乏顺序性;3、观察对象比较孤立,观察一点就会做出简单的判断,我在布置学生观察的时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准确、全面、精细。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大自然的神奇,这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交流——让学生心中有景

习作指导课上,我注重了交流这一环节:讲讲自己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看能不能让听众也为之心动,国小四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教学》。我注意选准时机,将写景的方法融入到具体的作文情景中,比如:学生讲到仙湖植物园的全貌时说:“那里有的是树,有的是花,有的是草……”我马上追问:“像什么呢?”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像世外桃源”,“像人间仙境”,“像一个绿色王国”……当学生讲到碧云草的颜色、形状时,我首先肯定他抓住了特点,然后又问:“有风的时候,碧云草又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说到了“翩翩起舞”、“说起了悄悄话”等。在交流这一环节中,我将具体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考究顺序、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等一一渗透进去,学生自然而然习得。而学生在表达中出现的语病等问题,更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点化。在思维碰撞中,学生心中的景越来越清晰了。

三、动笔——再现心中的美景

作文之所以难教,习作之所以难写,主要原因是被人神秘化了,高高在上,脱离生活实际。其实,“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学生动笔之前,我真诚地对他们说:“你们人人会说话,所以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现在就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心里的神奇景象记下来,让别人也来分享你的快乐,这岂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解放孩子的心灵,他们一定会在阳光下舞蹈。

四、评价——体验习作的快乐

现在的大人孩子大都迷恋游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游戏永远给人希望。如果我们的作文课堂始终能给人带来希望,那还有人厌倦它吗?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如果你说全是废话,相信没有人不沮丧的;点评习作如果能不断地给学生注入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我非常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种情形:总有几个孩子缠在我身边问:“老师,什么时间讲评作文啊?”那眼睛里燃烧的是写作的热情啊!身为教师,我要做的就是保护它,让这种景象更加壮观。为此,点评习作时,我让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习作,分享别人的经验;而我更是放大优点,热情鼓励。孩子们俨然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呢。

五、修改——扬长避短画面活

在和谐的习作磁场中,我强调“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让学生对照成功的范例,检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作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呈现在纸上了,一个个瞬间定格成了永恒……

这堂课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幅画,最神奇的一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