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气象局作文【精品多篇】

参观气象局作文【精品多篇】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一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今天我和妈妈冒着大雨怀着好奇心来到了气象局。远远就看到有一个大大的显示屏,我想肯定是用来播报气象的。

因为下雨天我们到气象局稍微晚了一点,到三楼第一眼看见就是一件件鲜红的我们小记者专用的红马甲。我也飞速的穿好马甲排入队伍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纷纷下了楼。

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气象预警报告器,还有模拟气象机、许多的探测仪器。随后,我们进入了会议室,大家都坐下来观看一台电视机的录像,从录像中我知道了水蒸发凝成了云、雪、雨。还观看了有气象局叔叔阿姨改变生动的“气象西游”动画片,从中我学到下暴雨的时候最好不要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的话就要带好防雨具等等,还学了沙尘暴,我们的地区是没有沙尘暴的,一般都在沙漠地区的。之后老师问了我们许多的问题,在我们大家的踊跃回答中时间飞快的过去了。

今天我收获多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了想收获到丰富的知识要用眼去观察,用大脑去记忆,用耳朵去聆听,用手去写作,今天我不但玩得很开心,还从中收获了知识。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二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中尽情飘动,舒展着自己纤细的腰肢。迎春花张开了报春的小喇叭,向我们报春。蓝天上,一朵朵柔柔的微云在漂浮。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气象局,我们高兴极了!

老师带我们绕来绕去,一路上,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的衣襟,纯净的,柔柔的,吹得我心都醉了。下午4点25分才到达山顶——气象局。

一位阿姨过来欢迎我们,为我们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气象知识。随后,我们上了一个楼梯,又有一位阿姨来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探空仪器”。工作人员通过收到“探空仪器”的数据,由于现在的气象设施先进了,每天的工作人员由4个到了3个。

这时,一个叔叔来给我们介绍“地面观测场”,在“地面观测场”上,有“风塔”、“风杯”、“雨量器”、“百叶箱”、“蒸发器”、“采集桶”、“风向标”等,都是专门通过地面探测天气的。

通过气象局门口的那些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气象知识,如闪电的:闪电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出现同时伴有雷声,也称之为雷电。雷电是雷雨云中放电通道形成的强光现象,闪电有黄白色,金黄色和紫红色……

这次参观气象局,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气象知识,我真高兴!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三

7月14日上午,顶着炎炎烈日,《鄞州日报》小记者出发参观鄞州区气象局。

我们怀着满满的好奇心踏进了气象局的大门。我们首先来到了一个影视厅观看了关于“台风”和“观云识天”的宣传片,让我明白了怎样识别天气和台风的知识。我细细地看,用心地记,一扇扇的知识大门仿佛正向我敞开……之后,我们在球幕影院体验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在4D影院探索地球的奥秘。我们个个沉醉其中,身临其境,宇宙气象真的好奇妙啊!

参观后,我们就直奔主题――采访专家。我拿出本子和笔,有模有样地向专家提出了“闪电是怎样形成的?”专家回答说:“闪电是由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大气不稳定,产生对流,发出电流,所以就形成了闪电。”他的回答把我听得一愣一愣的,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他小记者也纷纷提问,专家像战士一样把我们提出的问题统统都给“消灭”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采访即将接近尾声,我们也心满意足地装着一肚子的知识回家了。通过这次采访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气象的知识,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有了更多的了解。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四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参观气象局。

去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大家都拿着雨伞,好似一道彩虹在向气象局走去,一路上我们纷纷讨论气象局里是什么样子的。大约过了四十分钟,我们来到了青阳县气象局。

刚走进大门,只见一颗翠竹挺立在草坪中,紫桐树上开满了密密层层紫色的花,还有皎白的迎春花、纤美的白玉兰……还有许多都不认识的花草树木,若是在郊野,那也不亚于世外桃源啊。我们大概待了二十分钟左右,方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片空旷的地上,只见这里有很多关于测天气的仪器。据工作人员叔叔介绍,那白白的像小房子一样的叫白叶箱;还有一个雨量器,旁边是一个量杯,上面标着刻度,这两个都是测量雨水的。在右边的拐角处有一根大约四米长的杆子,上面有三片风叶,风叶后有一个像鱼尾巴一样的东西,这是风向和风速定测仪,弱国风大,那么风叶就会转动的很块,弱国风小,那么风叶就会转的很慢;还有一个人地温变送器,可以测量地表温度。左边有两处架着电线的东西,工作人员说那是冬天用的,测量电线结冰的。

参观了仪器,我们来到了二楼的工作室。在那儿工作地以为阿姨告诉我们,刚刚外面的仪器传送到电脑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天气情况,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八点,中午十二点和晚上八点都会观察一次。然后将早上八点的调查发到省气象大厅。有些同学会问,有时候天气预报怎么报不准呢?阿姨说,预报,只是预测的,不是绝对肯定的,而且天气随时都会转变。经过阿姨的讲解,我们懂得了很多,让我们长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终于,参观完了整个气象局,对气象局里的设备也都大致的了解了一下,虽然还是似懂非懂,但也让我见识了不少。那里工作的叔叔阿姨每天都为人民的出行坚守这自己的岗位,我要感谢他们,向他们致敬。

学校组织的这个活动真好,不仅长了知识,还让我们学习到了一种精神。要是学校经常有这样的活动那该多好。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五

这个星期天下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了小记者活动。这次活动的地点在萧山区气象局,活动的名称是“走进气象局”。

我们签到后先来到三楼会议室集中,带队老师讲了活动纪律后,我们先去了一楼的科普馆。科普馆内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大屏幕,大屏幕上有代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四种颜色,蓝色代表一般、黄色代表较重、橙色代表严重、红色代表非常严重;还有云是怎么形成的介绍、自然灾害有哪些等。我最了解的当然是“云是怎么形成的”,云是由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汽,水蒸汽一直往上升遇到冷空气,就会迅速凝结成水珠,水珠越来越多就会一点一点聚拢来,就会慢慢开始形成云。参观完了科普馆,我们又去了五楼的演播厅、气象台和雾霾探测仪间。演播厅是让主持人预报天气的,主持人说完把文件发给电视台,经过处理就可以播放给广大老百姓看了。气象台是监测气象的,雾霾探测仪是探测空气中的PM2、5是否超过国家标准。参观完了我们又回到三楼会议室参加知识竞赛,我积极参加竞答,可惜老师说每个小朋友只能回答一次。

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但让我长了许多的气象知识,还让我明白了每天电视节目中气象预报的来历。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六

穿上绿色的采访服,我们这些宣城小记者来到了市气象局的室外观测站。

我们走向一个2米×4米的地温场,看到一些温度计或横或竖的插入地面。躺在地上的温度计要分别测量地表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常温度;竖着的四支可以测量地下50厘米、20厘米、15厘米的温度。在它们的右面有一个草温的地面传感器,可以把七支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分别传入电脑。我们还看了日照器,就是那个有点像百叶窗的测量器材,那里面装了一支涂满了药品的温度计,还有一个类似于摄像头的东西,王老师说:“那是日照计,是专门用于统计日照光线强度超过120瓦的时间。”除此之外,我们还观看了雨量筒、自动雨(雪)量传感器、测量温度和湿度的风向风速传感器。

观看了两段影片之后,王老师用幻灯片给我们讲解了雷电知识。在这里,我了解到了雷电的形成、预防等一系列的科普知识。而在录制天气预报节目的影视室里,我们知道了原来每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就是在这个小房子里制作出来的呀!宣城气象小姐汪敏姐姐挑选了一个女生进去,那个女生正好是我的同学!她读了一段稿子,主持人说她读的还不错呢!

气象之旅,想起来真有意思。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七

3月30日,我们来到了昆山市气象局,当了一回小小气象员!

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气象观测场。这里有好多观测天气的仪器:百叶箱是检测空气的湿度和温度的;风向风速仪是用来检测风的方向与速度的……

接着,我要带大家参观防雷科普馆A馆和B馆。A馆主要展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富兰克林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风筝实验为人类第一次捕捉到了天电。气象局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模拟演示了风筝实验。当我用手去摸“富兰克林”手中的钥匙时,我感觉到手指麻麻的,这说明钥匙上带电了。

B馆内有雷电灾害剧场、人工引雷剧场等。通过视频和解说,我们能直观地了解雷电可能引发的灾害。最后,工作人员还给我们展示了“法拉第笼”“怒发冲冠”实验。“法拉第笼”实验最为神奇。放电杆与笼面接触时,笼里的'人仍能安然无恙,即使他手摸笼体也不会触电。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观察、资料收集、分析、预报、发布。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能让我们做到未雨绸缪。

参观气象局作文 篇八

站在气象局门口,遐想千万,怀想自己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新知。

美好的旅程开始了。第一个地方是气象仪器集中观测点。看!那是什么,几根温度计平躺地面。经过解说,才明白那是地热传感器,测量地下土壤温度。除此之外还有测量风速的风杯,测量土地冻土情况的冻土器,还有大型、小型雨量器,这些都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想象中的气象世界。

在放映室,我们观看了两段科普片,了解了九大行星,这使我深刻知晓了自己所生存的星球是独一无二的,还让我了解到气象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一次的观影意义远远胜过我看一些所谓的“大片”。这种科普片让人受益匪浅。接下来则是有关雷电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雷电的形成、防护和被雷击中后的急救等。这更加的让我认识到适应大自然、遵循其客观规律的重要。

天气预报是怎样播报的?现在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看见主持人的播报,让我越发的觉得天气预报的播报是困难的,这不仅要有卓越的口才,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让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态度。

因为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有每一次的新知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