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的征文

心中有信仰 奋斗有方向

关于信仰的征文

——关于信仰的征文

1919年冬天,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28岁的陈望道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义乌市分水塘村。在一盏昏黄摇曳的油灯下,在一个个寒冷孤寂的冬夜里,他在废寝忘食的翻译着《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这本只有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1927年10月,在湖南省酃县水口街叶家祠的阁楼上,一场6个人的入党仪式正秘密举行。“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主持这场入党宣誓的正是毛泽东,他在新党员的入党誓词中第一次加入了“永不叛党”,这4个字代表了共产党人对于信仰的忠贞与坚定,也代表了敢于直面牺牲的勇气与决心。从1921年到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这是怎样的信仰,才能直面如此惨烈的牺牲而永不退缩!

1950年秋天,在美军的轰炸下,鸭绿江大桥成为一座断桥,新生的共和国刚刚庆祝完第一个生日,就不得不面对美国的挑战。在先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290余万志愿军官兵中,有11万英雄儿女永远倒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这其中有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别离新婚妻子到朝鲜仅仅34天,他就在敌机的轰炸中牺牲了。毛泽东曾同人谈起:“我是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又派谁的儿子去呢?”1953年4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因为她像毛泽东一样,儿子也牺牲在了朝鲜,他叫黄继光。领袖和人民,同样的付出,同样的感情,为的是同一个信仰,那就是自强不屈地保卫和建设新中国。

一百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一面永不退色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全国9000多万党员中,约2200万人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他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作为林业党支部的一名新晋预备党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就像我的党员承诺一样,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因为心有信仰,所以行有方向。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指引方向,让坚定的信仰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