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它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发达国家,却已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广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三二一”产业倒置格局的发展定位,而在二、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资源,无疑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富战略眼光的选择。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必须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趋势、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潜力和对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 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二)繁荣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城区及万庄新城的文化娱乐业,依托城镇,辐射乡村。四要全力做好万庄“城际百万庄园”、周各庄“儿童乐园”、电影公司多功能影剧院等区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引进及包装策划工作。

(三)兴办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健身娱乐需求,文体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区兴办文体用品制造业不失为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三,第一,依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两大市场,积极融入奥运经济;第二,文体用品制造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京津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第三,广阳区实行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又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议在旧州、白务工业园区引进相关项目,重点发展文教具、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全民健身设备、体育器械、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行业。

(四)构建区域文化产品集散地。目前,全区文化产品经营单位的经销业务仅停留在零售出租层面上,局限于本地市场,造成摊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构想及我区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的要求,在市区或万庄新城筹建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图书(含电子出版物和软件)、音像、工艺美术品等。其中以图书项目最为可行,由市、区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出面,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出版发行机构的联系,利用廊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连接京津、覆盖华北、面向全国的图书储运和批销中心。

(五)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全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区而言,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廊坊争创全国旅游城市这一良好机遇,在自然、历史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巧打“文化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广阳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推出农业高科技园区游、农家游、“京都蜜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参与文明中华科普游、东方大学城学府游、步行街休闲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最后,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固有的人文资源,如军芦村义和团音乐、民间精品花会等,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扶植群众文化产业。我区群众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必须克服把文化等用同于意识形态的思想障碍,在走向市场中,要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确立闯关创业意识;二是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区和乡村群众文体活动场所,为城乡居民提供活动、培训、辅导等有偿服务,用5年左右时间,重新构建起全区崭新的群众文化网络。三是以文化体育社团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文化体育表演、比赛的市场化运作。总之,通过产业化手段,使群众文化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发展我区文化产业的保障措施

1、搞好产业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搞好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布局,明确主攻方向;二要在各种招商引资活动中,大力引进项目和人才,搞好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三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扶植力度,组建专业性或综合性产业集团,实现集约经营;四要对各级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

2、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全国、省、市统一要求,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扩大投资领域,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经营,制定实施“国退民进”的文化产业民营化战略。特别是在文化产品集散地建设、文体用品制造业项目引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加强与省、市政府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按照“三个有利于”和“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多种联合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激活文化产业经营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兴盛。

3、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综合运用财税政策,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完善公共财政支付公益型文化建设的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资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二是执行文化企业多种经营税的减免政策,对大众型的文化娱乐行业和重点扶植的行业应适当减免税收,企业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免征所得税;三是文化市场管理费已取消多年,应尽快从文化经营单位上缴税金中给予文化主管部门一定的返还,集中用于应扶持的文化事业。

4、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对于政府而言,由于全区文化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面予以扶持和调控:第一,消除垄断与壁垒,鼓励市场竞争,同时防止无序竞争与过度竞争。第二,要注重文化市场的培育,对文化市场的政治方向和经营趋势进行定向控制,对运行态势加以正确引导。第三,坚持以管理促繁荣的方针,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程,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第四,组建由文化、财政、公安、工商、税务、城建、土地等部门组成的全区文化产业协调机构,统一步调和口径,避免政出多门。

5、积极引入高新技术。重点跟踪和引进数字化装备、宽频线路系统、多媒体技术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依托高新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兴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使文化产业与信息通讯、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6、培育文化中介市场。转变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直接管理模式,一是大力发展文化经纪机构和文化经纪人,鼓励组建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组织或文化投资公司,不断培育新的市场竞争主体。对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文化艺术活动,可具体委托他们承办,进行市场化运作,同时履行政府规定的责任与义务。二是,启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三是健全和规范文化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作用、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统计、指导和管理,在周边省、市及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交流与行业协作。

7、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做到从源头上理顺各种关系,整合优化文化资源,盘活存量文化资产,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第二篇: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我国,它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发达国家,却已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广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三二一”产业倒置格局的发展定位,而在二、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资源,无疑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富战略眼光的选择。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必须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趋势、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潜力和对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请收藏好范文 网:)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

第三篇:区域文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行业总称。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它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发达国家,却已成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广阳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三二一”产业倒置格局的发展定位,而在二、三产业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植文化资源,无疑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有效、最富战略眼光的选择。加快发展我区文化产业,必须根据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对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条件、趋势、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资源潜力和对策措施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广阳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区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列入区级文化体育部门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55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企业197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224家,文化娱乐场所62家,群众文化活动场所28家,体育经营单位3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14家。从业人员总计5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6家,50 万元以上的58家,10万元以上的385家,10万元以下的186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资本的80%,成为产业主导力量。

纵观全区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从初期一些文化单位率先进入市场开展以文补文的经营活动、部分文化单位试行企业化经营,到个体、私营经济大举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再到今天文化产业合法身份的确立,作为新兴的朝阳行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竞技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2014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行业上除印刷业一枝独秀外,其它领域的发展层次较低,大多数以服务本地低端市场为主要业务,经济效益欠佳,缺少具有自己特色的骨干产业群体。

与此相对照,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发展规模上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4年全国实际文化消费总量为800亿元,潜在文化消费能力约为4000亿元,以此为标准,仅区内潜在文化消费需求即达1亿元,同时还能服务京、津、冀近亿的消费人群。如此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大力发展我区的文化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有效拉动内需以及解决就业问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全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在明确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我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优势:第一,政策导向已经明确。党的十六大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报告,国家也将文化产业列入“十五”规划。党和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实际上已经把文化产业提高到首要位置,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第二,现实发展已具备一定的水平。近年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并显示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较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在文化事业发展步履维艰的情况下,对满足全区人民文化生活需求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人们的文化意识普遍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文化品位不断提高。追求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参与文体休闲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第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阳区为市管县级区,辖廊坊城区大部,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文化设施水平的整体跃升,可供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崭新的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广阳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思路,我们认为,在内涵丰富的二、三产业中,选择文化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前途并最切合实际的。按照这一要求,针对广阳区实际情况,全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应确定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面向京津及周边市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整合优化文化资源,调整布局和结构,逐步建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广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广阳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一)优先发展印刷装订业。廊坊是全国闻名的区域性印刷产业基地,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广阳区印刷业已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总计77家印装企业中,有出版物印刷企业6家、出版物专项企业18家、包装装潢企业15家。其主要出版物活源来自北京各大出版社,相互之间已建立了稳定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以百花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北京红旗出版社是其唯一的业务合作单位,社里只要是一两万册以下的小活,基本由百花承印。对这一优势行业要坚持优先发展的原则,一是对部分有实力的企业要加大扶植、服务的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运作的模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做好有条件的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上档升级工作,提升其经营规格,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在南尖塔兴建占地100亩的印刷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高行业知名度;四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如数字印刷、柔印等技术设备。

(二)繁荣文化服务市场。文化服务市场包括歌舞娱乐场所、健身休闲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及其它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阶段,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人群的实际需要,按照市场供需规律,因势利导,广泛开展各类有偿文化服务;二要积极引进趣味性强的文化娱乐项目和设施,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三要搞好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城区及万庄新城的文化娱乐业,依托城镇,辐射乡村。四要全力做好万庄“城际百万庄园”、周各庄“儿童乐园”、电影公司多功能影剧院等区级重点文化工程建设,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引进及包装策划工作。

(三)兴办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近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发了旺盛的健身娱乐需求,文体用品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区兴办文体用品制造业不失为一条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原因有三,第一,依托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面向京津两大市场,积极融入奥运经济;第二,文体用品制造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京津产业体系形成互补;第三,广阳区实行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又有十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议在旧州、白务工业园区引进相关项目,重点发展文教具、乐器、玩具、工艺美术、全民健身设备、体育器械、游艺器材及娱乐用品制造行业。

(四)构建区域文化产品集散地。目前,全区文化产品经营单位的经销业务仅停留在零售出租层面上,局限于本地市场,造成摊点多、规模小、效益差的局面。按照全市打造北方物流、信息流中心的远景构想及我区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的要求,在市区或万庄新城筹建文化产品批发市场。可供选择的项目有:图书(含电子出版物和软件)、音像、工艺美术品等。其中以图书项目最为可行,由市、区宣传文化管理部门出面,进一步密切与京津出版发行机构的联系,利用廊坊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以相对较低的要素成本,建立起连接京津、覆盖华北、面向全国的图书储运和批销中心。

(五)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近几年,全国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区而言,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抓住廊坊争创全国旅游城市这一良好机遇,在自然、历史资源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巧打“文化牌”,重点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鲜明特点、较高品味、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对于扩大广阳知名度、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文化旅游,首先,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高品味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推出农业高科技园区游、农家游、“京都蜜瓜”采摘节等旅游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照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参与文明中华科普游、东方大学城学府游、步行街休闲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文化旅游项目;最后,要充分培育、保护和利用全区固有的人文资源,如军芦村义和团音乐、民间精品花会等,在重大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

(六)扶植群众文化产业。我区群众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都陷入困境,如何用市场手段激活群众文化,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文化的意识,必须克服把文化等用同于意识形态的思想障碍,在走向市场中,要逐步摆脱办小班、挣小钱的老模式,确立闯关创业意识;二是坚持多元投入的方针,走群众文化社会办的道路,

第四篇:关于文化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文化产业的调查报告

淮安市文化产业调研组

2014年10月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就所提供的产品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服务业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从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希平同志带领下,市文化产业调研组对我市的文化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建议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的意义

丹麦著名的未来学家沃尔夫·伦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指出:“人类在经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之后,将进入一个关注精神及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文化社会。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将从物质需要转移到文化需要。”的确,纵观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在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后,正率先进入一个从物质消费需求转到精神消费需求为特征的文化社会,与之相应,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崛起,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仅消费类视听技术文化产品出口就达到600亿美元,超过航空、航天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也就是说,如今最能代表美国出口竞争实力的,可能不是波音飞机,而是美国大片以及随之输 出的美国人的文化观念。好莱坞的电影生产,影响全球市场,1998年仅一部《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收入就达到20亿美元。另外,美国人发明的迪斯尼乐园,本身经营收入不得而知,但对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在英国,1998年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超过任何一项传统制造业;在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7%。统计数据表明,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大多数都达到了gdp的10%以上。

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印度的电影业加速向全球拓展,把大量影片推向世界,以至对好莱坞都产生了冲击;韩国的文化产业“韩流”汹涌,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展渗透。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社会正处于由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0.5以下,城市已降到0.4以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几年前就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对于大多数城乡居民来说,人们开始有余钱了。实行5天工作制,再加上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长假,全年法定节假日累计达114天,相当于一年约1/3的时间处于休假状态。有钱再加上有闲,导致人们生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文化消费需求空前高涨,对精神方面的享受更加看重,文化消费逐步由少数人的奢侈演变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纵观省内外,发展较快的地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比如广东省,比如深圳市,比如我省的苏州市,广东是我国的音乐制作和印刷大省,深圳市是全国彩色印刷的龙头,苏州市2014年印刷业的产值就达140亿元。

1999年,文化产业第一次被纳入国家发展计划的政策视野;2014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

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正式确立。时隔不久,国家又把文化产业纳入全国“十五”规划纲要,将其作为我国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11月8日,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提出,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政策》,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江苏,2014年7月召开了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广播、影视、音像、出版、报业、期刊、书画、演艺、创意、动漫、娱乐、网吧等产业。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消费市场,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空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凸现越来越大的潜力,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一个13亿人口、目前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大国,,文化产业实在是一个亟待开采的富矿,它的前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应该与时俱进,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

二、要正确认识淮安文化产业的现状

多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市的文化、体育、广电、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努力加快新闻出版产业、演艺和娱乐业、广播电视产业、体育产业以及教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和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市场。据市文化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网吧382家,音像经营单位421家,电子游戏机室265家,歌舞娱乐场所265家,音像经营单位421家,演出场所26家,专业剧团7个,各类演出团体53家。据市新闻出版局、淮安日报社和市文联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共有公开发行报纸6家,期刊4家;印刷复制企业391家,音像制作公司1家,书刊经营网点464家,大型出版物专业市场一个,电子出版物经营网点41家。市广电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广播电视的广告迅速发展,支撑了广电事业的发展;有线电视网络迅速发展,建成了连接6个县区的环型数字主干线光缆传输网(sdh),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在城区建成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建立了淮安广电宽带网络公司;与省广电网络传输中心合作,构建了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民办教育得到发展,到2014年底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和机构270个,其中幼儿园145个,国小22个,中学30个,职业学校4所,高校1所,非学历培训机构69个,在校生8.6万人;不少公办学校积极开展公有民营等模式办学,获得了很多利益;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各类教育培训、各类考试及相关服务的影响和规模、效益逐渐扩大,教育及与教育相关的领域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巨大的市场,凸现了较强的产业属性。市体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市的体育健康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培训以及体育彩票得到了一定发展,群众的消费水平有了提高。

据初步测算,全市各类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约4万人,2014年的产值约15亿元,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日趋繁荣的文化市场,改善了投资环境,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中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我们认为,淮安市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明确的产业属性,同时,很多门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注重强调其意识形

态属性,而忽视了它的产业属性,导致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文化产业的内生机制比较薄弱;二是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认识不清,很多部门和相关领导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产业,不知道文化产业包括哪些门类,更不知道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对文化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有的部门或领导常将文化产业置于可有可无位置,任其自生自灭。

2、效益不显著

我市尽管拥有比较深厚和丰富的的历史文化资源,尽管拥有文化产业的大多数门类,但文化产业的创意不足、影响较小、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效益不显著,不少门类还呈散兵游勇、零打碎敲状态。在产业规模上,除了图书发行业等个别产业门类之外,我市的各个门类的文化产业都呈现规模较小,效益不高的现状,在全省总体上处于次发达位置,即使在苏北也显得比较平庸。

3、管理不规范

一是政出多门。在我市,上述九大类文化产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各个部门平时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联系较少,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也没有形成共谋发展的合力。

二是没有规划。由于管理体制和认识等问题,我市的文化产业还没有统一、专门的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制订出台激励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三是统计滞后。我们说文化产业重要,说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用数字来说话。目前,我市文化产业还没有真正统计学意义的数据,除了新闻出版门类中的图书发行和印刷业之外,其他数据都是估计出来。

三、要努力加快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加快发展我市文化产业,建议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产业意识

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现代产业群,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我们要重视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必须坚持遵循艺术生产和市场经济两个规律,必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在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的产业属性和市场属性,在次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搞好文化产业的统计,认真编制十一五期间期间淮安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各类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引导消费时尚,增加市场主体

要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时尚,扩大老百姓文化消费比例,以扩大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产业目录,放低门槛,放水养鱼,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制订和完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探索文化产业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寻找多渠道投资途径,加大文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积极开展文化招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塑造更多的文化市场主体,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切实提升我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突出发展重点,打造产业品牌。

根据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条件,建议我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电、

文化旅游和教育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产业

壮大印刷产业链。我市的印刷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理念,大力发展以新潮公司为龙头的包装装潢业,稳步发展以新华印刷厂为龙头的书刊印刷业,放手发展其他各类印刷及上下游产业,促进我市印刷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增强在苏北的竞争力,坚决实现“进位争先”目标,到“十一五”末,全市书刊、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企业达410家,年产值力争突破12亿元。力争引进光盘生产企业1户,生产线30条,策应江苏建设光存储产业基地的战略。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淮安·印刷机械暨印刷物资展销会”,使淮安的印刷产业链更加强壮,更具活力。

申办淮海出版社。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周恩来同志家乡,是苏北腹地的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风尚。在淮安设立出版社,有利于提升淮安的文化品位,有利于推动淮安文化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江苏省出版社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央有关部委支持,申请设立“淮海出版社”,发展出版产业,同时带动印刷和书刊发行两个产业发展。

壮大出版物专业市场。依托淮安的交通枢纽优势,率先发展出版物发行业,支持新华书店建设淮安书城的同时,积极发展民营出版物的发行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江苏淮安汇通出版物专业市场”,增强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使市场年销售图书10亿码洋,成为苏北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出版物集散地。整合市区电子出版物市场,建成销售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脑软件的专业市场,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服务能力。

组建淮安报业集团。以党报淮安日报为龙头,与《淮海晚报》、《淮海商报》和印刷厂组成淮安报业集团,建设新闻大楼,继续巩固和发挥《淮安日报》主流媒体作用,把淮安日报办成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具有权威性、可读性和影响力的党报,到2014年,日发行量5万份;广告收入1500万元;做大做强淮海晚报,改变晚报“小党报”模式,增加报纸可读性和影响力,将其办成苏北地区发行量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都市生活报纸,到2014年日发行量5万份,年广告收入2500万元;积极寻求《淮海商报》发展空间,避免与淮海晚报的同质化,到2014年,期发行量2.5万分,年广告收入500万元。

做优做大做强《短小说》 创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到2014年,期发行量3万份。以《短小说》为依托,面向全国设立两年一度的“吴承恩文学奖”,努力提升杂志和淮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大力发展广电产业

广电产业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同时,要坚持面向市场,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提高对广电产业化重要性的认识,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以节目为核心的品牌建设,全力打造质量优秀、观众欢迎的高收视率节目,形成品牌节目和品牌栏目,赢得受众和市场;

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确保传输基本公共节目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网络新业务,发展数字电视,推广数字机顶盒,提供付费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网络服务,促进广电网络产业的迅速扩张。

第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建设淮安有线网络传播中心,将楚州区、淮阴区纳入整体,实现市区数字化的整体平移。建立先进可靠的数字电视平台,建立以用户为基础,以资本业务、网络为纽带的运营主体,提高广电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围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积极打造“名人、漕运、美食、生态”四大品牌,提升淮安在华东旅游中的地位,依托淮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以自然历史文物景点观光为核心,带动餐饮、旅馆、交通、商业、娱乐一条龙配套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产业群。到2014年,旅游接待量达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旅

游增加值5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推进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维修保护沿线的古建筑等文化遗存。加大洪泽湖大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力度。加强青莲岗遗址、东阳城遗址、总督漕运公署遗址等大遗址的保护。“十一五”期间,要精心打造周恩来系列、韩信系列、吴承恩系列等三大系列历史文化旅游品牌,规划建设缅怀周恩来外交风采的友谊城、展示吴承恩形象和西游记研究成果的西游记城、反映韩信业绩和魅力的韩信城,研究开发被誉为“东方庞贝古城”的水下泗州城,做好课题研究,提高文化招商水平;精心策划和打磨以下六条精品线路: ——积极发展以韩信、吴承恩、周恩来等为主体的名人故里游。

——积极发展以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明祖陵、水下泗州城等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游。 ——积极发展以漕运总督遗址、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三河闸、清晏园等景点为主体的千年水利游。

——积极发展以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为主体的红色缅怀游。

——积极发展以盱眙龙虾、洪泽活鱼锅贴、淮扬菜为主体的美食文化游。

——积极发展铁山寺森林公园、古黄河风光带、钵池山公园、金湖荷花荡、老子山等为主体的生态风情游。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非公有资本进入非义务教育领域,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规划建设淮安职教园,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到2014年,在市区组建三个职教集团,职业教育在校生10万人,增强对苏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招生吸引力,将本市和周边地区更多的潜在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顺应和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各类教育培训、中介、考试市场,为本市及周边地区社会成员提供各类优质教育服务。

4、适应百姓需求,发展其他产业。

在加快上述重点产业的同时,适时适当地发展下列文化产业:

一是发展文化娱乐业

要加强对文化娱乐业发展的引导,使娱乐产品、服务的层次和内容不断开拓创新,满足群众娱乐消费需求。要大力发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优化文娱产业结构,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娱项目,提升我市歌舞厅、游艺厅、茶座等各类娱乐场所的档次。要有选择地吸纳、开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文化娱乐项目。

要加快文化娱乐市场法制建设,净化市场秩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管理,使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资讯,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娱乐、学习的平台。

二是繁荣文艺演出业

要整合我市的各个专业演出团体力量,建好用好淮海剧团艺术综合楼,抓精品,抓市场,壮大以本市7个专业剧团为主体的演艺产业。要以省淮海剧团、长荣京剧院、市淮剧团为支撑,组建淮安歌舞团,借鉴桂林的《梦幻漓江》、阳塑的《印象刘三姐》、丽江的《丽水金沙》等舞台艺术形式,打造展示淮安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的舞台艺术节目,以优秀的文化产品来开拓市场,繁荣产业。

要成立市级演出经纪机构,培养和引进演出经纪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提高经营水平。要进一步打造节庆文化演出品牌,进一步提升美食文化节开幕式晚会等节目的质量,培育壮大市场。 三是发展体育产业

建设全民健身会馆和新体育馆,积极培育体育健全娱乐市场,以各类体育设施和技术辅导为依托,满足不同层次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发展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鼓励社会各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商业体育竞赛表演;试行体育后备人才有偿培养培训制度,培育和开拓体育后备人才市场;提高体育彩票发行规模。

四是大力发展广告创意产业

利用淮安人才较多、底蕴较深、广告业相对发展较快、上下游产业比较完善、对周边地区辐射能力较强的优势,大力发展广告创意产业,引导广告经营、策划单位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形成一批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广告产业公司,培养一批富有创意,关于经营的广告人才。

五是发展艺术培训业

引导各类艺术培训、艺术考核的健康发展,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推动艺术培训产业的壮大,使淮安成为苏北艺术考核中心。

六是培育艺术品市场

建立规范的艺术品市场 ,培育各类艺术品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促进艺术交流,保护艺术精品,壮大买方市场。

七是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相关产业

在文庙或博物馆、图书馆成立淮安国学馆,面向少年儿童、机关干部、教师或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国学、国语、国粹、中医以及琴棋书画等传统文化的教育培训,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扩大文化产业领域。

5、适应需要,培养经营人才

现在,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十分缺乏。今后,要大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注意培养造就和引进策划人才以及职业经理人,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占领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第五篇:文化产业园区研究报告

附件(一)

关于创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的提议报告

新世纪,文化产业发展的浪潮在中国一浪高过一浪。各文化资源大省、各中心城市,纷纷提出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方略。而在此背景中,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声在中心城市也越来越高,全国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竞争。

一、文化产业园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2014年宁夏提出小省要办大文化的战略目标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指导全区上下扎实推进文化大省建设各项工作。今年陈建国书记再次强调:当前,我区文化建设呈良好态势,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兴起新一轮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在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中,石嘴山市比其它县市来得更加迫切,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发展需求,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提升石嘴山市城市品质、塑造文化品位的战略需要。

石嘴山市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品质,以进一步提升石嘴山市城市品质和文化品味。从石嘴山市目前的状况看,在经济和文化上,经济上处于强势地位,文化建设明显滞后。石嘴山市要走在文化发展繁荣的前列,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文化能够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商品,能够创造物质财富。文化产业已是石嘴山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将带动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提升石嘴山市新区的城市生活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2、优化石嘴山市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现阶段,石嘴山市的产业结构比重,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在石嘴山市的gdp构成中,电力、机械制造、冶金行业占65%之多,在现今各种要素制约,成本上涨的环境形势下,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对于石嘴山市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一五”期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而文化产业不仅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能与石嘴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互动,是石嘴山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

3、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载体。

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具有多元性,满足不同人群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和权利,是文化生产的重要目的。目前,石嘴山市域中心——大武口区的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移民城市,除了土生土长的“老石嘴山人”外,还新添了 浙江、山东、山西、福建、河南等许多投资人群这些“新石嘴山人”。从文化产品的消费层次来说,他们的出现使石嘴山市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文化消费,一类是以 “新石嘴山人”为主体的高端消费群体,一类是以“打工者”为主体层次相对较低的消费群体,还有一类是面广量大的中间消费群体。他们中间有的需要提供高档文化产品和服务,有的还要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满足他们基本的文化权利。

4、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石嘴山是一个新兴城市,是一个工商业比较繁荣的城市,也是一个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1

较好的城市。近十多年来,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资源消耗不断加剧,环境压力持续加大。近年来,虽然排污强度逐年下降,但污染负荷仍在增加,消减负荷的难度很大;石嘴山市土地承载能力已经十分有限,土地供需矛盾已空前紧张。我们感到,文化产业的开发对能源、土地、机器等生产要素的要求较低。文化产业是无烟产业、创意产业、朝阳产业,文化产业体系是一种资源消耗少、污染小、无公害的新型产业体系。石嘴山市要继续保持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要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文化产业首当其冲。

综上所述,石嘴山市要走在全区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前列必须实施重大文化项目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跳出石嘴山的传统文化产业影响,发挥石嘴山市特有的并能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将是推动石嘴山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做大做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既要着眼于发展的空间,又要着眼于发展的可能;既要着眼于发展的效应,又要着眼于发展的基础;既要着眼于发展的潜力,又要着眼于发展的优势。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每一个城市发展什么产业,都要依据其发展该产业的现实条件和基础优势。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应该结合石嘴山市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从石嘴山市的实际来看,其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产业资源丰富,景点资源十分充足;二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外资内资民资三轮驱动的投资格局、互相配套的发展形态,这一切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畅通、便捷的市场、渠道和网络。

跳出大石嘴山市的文化要素覆盖,走出具有“石嘴山市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我们设想“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是:石嘴山市文化产业集聚区、石嘴山市创意文化示范区。

实现以上定位,要坚持以下三条要求:

1、走互动融合之路。

文化产品有两类,一是服务产品,一是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的无形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文化实物产品虽然是有形的,但人们消费的不是它的物质外壳,而是里面的精神内涵。文化产品的这种无形性,使得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文化产业能和其他产业共生和融合,在发展中起到整合作用和催化剂作用。石嘴山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走互动融合之路:要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实现互动融合发展,比如文化与演艺,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会展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这几年连续做的文化旅游节,石嘴山市民俗文化旅游节,石嘴山市房〃车文化博览会等等。应该说,文化是任何产业发展的灵魂,其他产业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文化与一切产业的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在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中,文化应该作为一个考量的媒介,在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努力打好“文化牌”,以文化为窗口,以文化为纽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格局。

2、走跨越发展之路。

追求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长期目标,可以率先在某一领域、某一专题先行实现突破,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跨越发展,以此带动全局,整体提升,做大做强。从石嘴山市的现实情况上来看,文化与旅游结合贴近度较大。资源禀赋比较优越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石嘴山市旅游休闲的发展基础比较扎实。现在人们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休闲旅游的能力正逐步增强,实现石嘴山市旅游休闲产业跨越发

展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宁夏新天府作为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旅游休闲业的高端消费群体正在形成,这部分人群具有明显较高档次的消费和休闲需求,这又为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创造了绝佳的机遇。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业的档次,也可以激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效应。更为重要的是,旅游休闲业是旅游、度假、娱乐、健身、购物等产业综合体,它不是某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联动发展格局,旅游休闲业的跨越发展,势必带动一条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把文化产业园区作为石嘴山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功能区和核心区,成为类似于“跟着课本游石嘴山市”的一个新的文化体验旅游胜地,必将有效地整合石嘴山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并将发挥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功能作用。

3、走精品带动之路。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面面俱到,既要在文化产业领域中选择自己优势产业,也要在每一个产业内部走精品带动的发展之路,形成亮点,打出品牌,一方面能形成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就石嘴山市的实际,具有品牌形象、规模效应、广泛影响力的石嘴山市文化精品力作不是很多,我们乐此不疲推介宣传的主要还是山水园林之城、与贺兰山、黄河相关的边塞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及知名的现代文化产品在石嘴山市更是少而又少。所以石嘴山市要发展文化产业,就有必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跳出“石嘴山市”看“石嘴山市”,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中打造出一、两个具有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文化精品来。

三、文化产业园的类型和运营模式

目前国内外的文化产业园区的类型主要有8种:

1.独立型创意产业园区,如纽约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伦敦soho区和深圳大芬村。

2.依托型创意产业园区,这类创意园区往往依托高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依托。

3.混合型创意产业园区,如张江文化产业园区。

4.艺术型园区,如纽约soho艺术园区和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

5.实用型文化园区,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和北京什刹海酒吧一条街。

6.会展文化园区,如新加坡博览中心和新加坡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新加坡每年有400多个大型国际会议,每年前往新加坡旅游观光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展览的人数比新加坡的总人口还多。

7.地方特色文化园区,如吴桥杂技,现在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8.休闲娱乐园区。

四、文化产业(创意)园选址和核心项目布局

综合上述,在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园的基础上,从石嘴山市的具体实际出发,我们在创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城”核心项目,即:

第一,以“三馆一中心”为依托,主要以养德苑周边为基地,以星海湖、森林公园、新区人民公园等地区为辐射阈限,打造“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

由于石嘴山市养德苑景观工程是我市2014年110项重点建设工程和建市50周年献礼工程之一,而且该景区位于沙湖大道与世纪大道交汇处,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项目整体规划采用圆形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和八大景观区 (包括主题雕塑、园林景观小品、成语文化

园等),这样,就为创建文化产业园奠定了很好的前期基础.另外, 养德苑景观工程的定位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紧急疏散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绿地,所以,这和选址于此创建文化产业园可谓不谋而合,不但可壮大文化产业,也可有效改善我市南入口的整体面貌和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形象。

从这个意义出发, 养德苑“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园”核心文化招商项目方向为文化产品、文化交流、县区文化展览、大型演艺、企业文化年会等。具体项目可以做艺术中心、艺术家公馆、文化宾馆、古典文化街区、文化工艺品沙龙、艺术沙龙和文化艺术博览中心等。例如地方剪纸、特色绘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设计、加工、制作、销售,就可以分为非遗创作观摩区、非遗旗舰店、非遗珍宝馆、画廊、书画家工作室五个部分及部分办公、配套区域,进行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贸合作。

融资方式可以采取以政府投入为重点,争取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格局,向国家申请、地方财政投入、区内企事业单位出资、调动民营实体或个体组织融资,甚至组织一批文艺活动积极分子自筹资金等多种渠道,各方面的文化产业,由点到面地发展起来。

第二,以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沟口影视基地为产业园地,融合马兰花影视基地,打造“石嘴山市文化创意园”。

石嘴山市广播电视台沟口影视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影视剧拍摄区、多功能活动区、服务保障区,并按照各自的功能进行建设和布局。2014年,“宁夏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基地”、“宁夏广播影视石嘴山培训基地”和“宁夏广电总台石嘴山培训基地”在此挂牌成立。2014年,在宁夏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申报国家级影视基地的牌子。

马兰花影视城建在黄河和毛乌素沙漠之间,是黄河文化与大漠文化交融的结晶。影视城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是集影视剧拍摄、地方戏曲表演、角色体验、大众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新型影视基地。影视城将利用陶乐镇部分闲置土地,建设天河鸿镇--黄金渡、海宝古城-宁夏府、银沙绿洲--贼湖村、中心雅苑--陶乐林四个影视拍摄场景,马兰花影视城正在拍摄制作宁夏四部曲---《金羊毛》、《西部匪王》、《菊花醉》、《红宝》。打造文化产业,以影视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作用已经显现。

因此,“石嘴山市文化创意园”核心项目方向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石嘴山市文化创意产业是生产和销售与人们精神消费商品相关的产业。具体包括影视、广播、音乐、音像制品、动画、户外拓展(具观赏性)和动漫教育的培训部分,游戏(包括网络游戏、移动平台的游戏、纸质游戏,传统游戏)、出版、印刷、传媒、广告、娱乐、演艺,艺术设计和艺术品、图片和摄影、经纪代理、会展休闲和主题公园、旅游等涉及的内容。主要突出创意,特别是创意工作室、画廊还有艺术展示空间,属于自己的动漫创意设计工作室,自我设计、开发的创意空间。

五、文化产业园区设立的基本优势和条件

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创意)园区的开发将成为石嘴山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文化精品,一个有着无比前瞻性的独特亮点,具有以下优势和条件:

(一)项目的优势

1、项目本身的唯一性与不可替代性

石嘴山的建设史上一场特殊的革命,特殊的革命蕴藏着特殊的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园”核心项目的开发,不是为了追忆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从中吸取教训,最终让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在2014年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我国最初形成对20世纪遗产的观念是以保护“革命文物”为起步的。之后有一个逐步拓展和延伸的过程。

2、项目的创新点与亮点

由于园区内的重点建设项目“两馆一中心”布展工作已全面启动,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全面展开,博物馆陈列布展方案原则性通过。国务院五七干校博物馆景区建设工程也稳步推进。这些为打造文化产业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园区内“三馆一中心”的 “五七”历史博物馆,以它为主的红色文化对时今已进入暮年的石嘴山人可以说是历历在目。“东方红”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标记,已经成为一代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一种符号。所以,“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可以吸引对这段历史有着特殊情感的国内人群来参观、怀旧以及文化交流。市场的卖点任何一个历史陈迹和景点都无法比拟,产生的市场效应和人气集聚将超越任何一个文化市场和景点。

同时,精心打造文化与旅游结合精品工程,丰富景区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依托五七干校博物馆景区成功打造了红色经典节目《红歌嘹亮》,以展示城市特色,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创业精神为内容的大型城市秀《相约星海湖》剧目已完成采风,正在抓紧时间编排。

六、文化产业园的政策和相关要素保障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

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