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波兰(精选多篇)

第一篇:初到波兰

初到波兰(精选多篇)

初到波兰

通过爱因斯特计划,我暑假前往波兰实习两个月。俄罗斯航空公司的飞机顶棚颤颤悠悠地摇晃着,正如我忐忑的心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出国,而且是一个人。晚上10点飞抵华沙,然后从机场辗转去火车站,跳上前往克拉科夫的火车。疾驰了一夜,在第二天清晨,我才得以看到波兰的真面目—黎明的森林与草地,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气中,仿佛仙子、巫婆们在其中悠闲的漫步。我首先体会到了欧洲童话的意境。

初到某个地方,首先得解决的是各种日常生活问题。一觉醒来,面对空旷的宿舍,杂乱的脏衣服和纹丝不动的箱子,我突然感到不知所措的无助。饥肠辘辘的肚子提醒我生存问题是首要的,于是我赶紧找了一个波兰朋友带我去附近“踩点”,国外和国内的一大区别就是空旷缺乏人气,走了半天找不到一家超市、餐馆。波兰哥们英语很差,我又彻底不懂波兰语,结果比划了半天,他才带我去换了货币,然后熟悉了一下周边的环境。

我开始着手做第一顿饭,面对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一窍不通的标签,我感到恐惧。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波兰的菜种类很少,国内常用的调料也买不到,我只好尝试性地买了一些食物回去做烹调实验。第一顿饭忙了我3个小时,手忙脚乱地弄起来以后我才悲观地发现没有工具是那么头疼的事情。没有刨子,土豆一半被我用刀削掉了,更可恶的是没有菜刀,我只好拿着西餐刀小心翼翼地在一个盘子上切菜,象个修表匠,时时小心不要把刀弄断。既然是实验,菜的味道可想而知,但是我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风卷残云般消灭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此后我一直不停地试验各种菜谱,直到一周以后,才终于做出了像样可口的饭菜。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出国实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立足,适应,进而在新环境施展。而独立生活,是我学到的第一课。在国内,我这一代人大多过的是典型的独生子女的生活。即使是读了大学,大家肯定也未必为吃住行犯过愁,学校的食堂绝对是心安理得的依靠。但是在国外,人生地不熟,那些我们在国内从来认为理所应当不成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难题,你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一件件对付它们。许多想不到的事情,逼的你不得不主动去向当地人请教,去问询,不然就会吃大亏。比如欧洲的物价很高,中国学生自然会考虑经济问题。一次在聊天中我和隔壁邻居说起物价,他马上建议我去一家较远的超市,虽然多走10分钟,但是价格便宜近一半。就这么一个建议让我受益非浅。

生活的历练换来的是成熟与自信,当我两个月后返回中国时,我已经对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非常自信了,深信自己以后无论到任何陌生的地方,都能够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生活。这是我受益终生的一大财富。

到波兰的第二天,我正式到公司报到。从宿舍到公司走过一条林荫道,另外一侧是大片地绿草地,在下班回来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到当地居民稀稀拉拉的在草地上溜狗晒太阳.远处是起伏的丘陵和绿树丛中红白相间的小房子,夕阳西下,蓝天白云的时候显得格外好看.

我的公司坐落在这花园一般的地方,办公楼不是很起眼,旧旧的,但是里面非常整洁明亮,装修设计也很现代化.gridtech公司是那种典型的高科技公司.老板pawel在agh大学毕业以后曾经在英国的一家电信公司和欧洲高能物理实验室做过那种分布式网格计算的研究,现在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argonne实验室参与地震模拟的工作,这项工作使用了网格技术,把全美各个大学和科研计算中心的资源连接起来,完成地震模拟所需要的巨大计算量。这项工作是非常challenging的。我因此而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兴奋。

艰辛工作

公司主要给我布置两方面的任务。首先,我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与技术资料,并把这些转变为公司的技术文档资源。这主要目的是让我能够在短期内补充一下自己的在网格技术方面的知识。然后我需要学习如何建立基本的网格服务程序,实现两个基本的服务程序:一个是随机数生成程序;另一个是路径标示追踪程序,即每个工作站点都要往经过它的数据流中加入特定的标示符,这样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追踪数据流是如何在网络中传播的,这对于网格技术来说非常重要。在完成这些之后,我需要学习简单的globus测试工作。

另一个任务是基于搜索引擎优化公司的网站,提升公司的网站在google等搜索引擎中的排名,这样潜在客户在更容易发现我们公司。我需要首先研究搜索引擎的工作机理,然后完成一篇可行性分析建议,在经过负责人评估之后,将建议付诸实现。

我工作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操作系统界面的问题。国外的操作系统都是unix的,基本不用微软的windows,而在国内可能还没什么人用微软以外的操作系统。可能这是因为国内盗版猖獗的缘故,人们都习惯于直接白拿别人最新的成果而不用考虑成本。但是另一方面,unix系统由于其源代码的公开性,使得使用者能够直接接触到电脑底层,非常灵活。另外其效率也远非windows可以相比的。于是我不得不很辛苦地去适应那枯燥的字符界面和一堆古怪的命令参数。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我的同事虽然都只有20来岁,但是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比我深刻很多。许多对他们而言常识性的问题,对我来说成了一个个待研究的难题。因此在工作中我往往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学习一大堆预备性知识。例如公司网站是php编写的,而我在去波兰之前毫无php经验,更不用说在unix环境下调试了,所以为了修改一个php代码段我需要先花很多时间在php语言学习本身上。但是另一方面,我也体会到在所掌握的知识永远不可能适用于自己的工作,任何一个任务都有其不可预知性,需要的是一种持续的学习精神。

工作计划,我在全部工作的三分之一进度时需要递交一份可行性报告。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从来没有用英文写过一份正式的工作文献,大量的专业词汇让我有点手足无措。要能用英文能表达准确,前提是你对报告内容已经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弥补语言表达上的不足。我忘不了当时自己花3个晚上熬夜写可行性报告时那种无助的感觉,在这种无依无靠的逼迫下,人才被逼着自己独立去思考,去承担责任。

把报告写完叫给了pawel时,当场他就给我上了一课.pawel是一个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的人.他给我指出的问题是报告的书写格式要结构清晰明确,让一窍不通的人很容易就能看懂.这是为用户着想,为老板着想的最好体现,只有不浪费它们时间,我们的计划才有可能成功.而作为学生,我们总是忽略这个

问题.我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把报告写完就算交差了,却不曾想过这个报告的目的是什么?它是给人看并用于说服人的,而非为报告本身而本身.倘若看报告的决策者拒绝了报告的内容,那这封报告就失去其本身的意义,而不管你事实上究竟把它写得有多好.为了工作的效率,每一个员工要保证自己做的工作的质量,让你的同事们能够放心方便的使用你的工作成果。这是我从职场上学到的第一课.

写完分析报告,我对searchengineoptimization这个词的涵义已经由当初的匪夷所思变为拍案叫绝了.首先,搜索引擎能如此地提高互联网的效率和意义,这是除电子邮件以外其他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信息不对称早已成为限制社会发展效率提高的瓶颈.每天成千上万的人都出于各种目的在寻找.以前提及搜索,我们脑海里出现的是搜索小说,mp3,但是如果搜索者是商业用户,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寻找信息资源,这是多么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可以说是google培育出来的

,而现在它也正在大肆享受这个新兴市场的甜头.与搜索技术想对应,google创造的广告模式就是一种天才的盈利模式.传统上提起广告,我们会想起的是电视看了一半插进来的那种虚假的不能再虚假的吹牛,在浏览网页时跳出来的令人作呕的cookie,除了增加我们对广告商的厌恶外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了.而此时的广告则完全不同,它是帮助客户的一种信息资源,可以大大缩小客户的搜索机会成本.更重要的是,这些广告是伴随着你的搜索关键词而出现的,因而与用户的目标非常一致,它起的是效率优化作用,而不是传统地为了把商品不择手段地卖出去.

google在市场上的份额如此只大以至于它几乎成了搜索的代名词.每天将近70%的个人或商业用户在使用.google的排名几乎就是网上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所以google的排名含金量就不言而喻了.为了保证公正性google的搜索结果排名是非盈利的,但是它在边上另开了一个广告业务,这个创造造就了公司的滚滚财源.

当然,从纯技术上讲,google也是一个人类智慧的奇迹.首先,google的算法是利用其他网站对本网站的引用次数乘上权重再考虑网站主题与搜索关键词的匹配程度来搜索结果并排序的.前者需要是一种递归思想,在完成逻辑上的分析以后肯定是用多次计算的叠代来计算的,而后者又肯定是一个研究得很成熟的字符串匹配技术.google是商业和技术创新完美结合的典范,从它我了解到,一流的企业是创造一个市场和需求,而不是与其他企业竞争。

克拉科夫

我实习所在的克拉科夫是个波兰的古都。这是一个保存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并被评选了世界上最美的12个城市之一。走在街头时时可以感受到这种中世纪的气息.老城区的路都是碎石铺成的,忐忑不平,汽车开过时可以体会听到那种剧烈的摩擦声.街头的房子都特别的旧,我觉得这就是东欧与西欧,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区别吧.西欧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房子虽然古老,但肯定都修缮地十分精致,仿佛童话一般。但是在波兰,一切都仿佛是500年前的样子.砖头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退色且秃凹不平,墙壁上也有大面积的脱落.

每个欧洲城市都有一个广场,这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中心。与罗马,巴黎、维也纳这些赫赫有名的名城相比,克拉科夫广场更显得古老质朴和原汁原味,因为克拉科夫没有建新城,也很少有现代建筑,整个城市还是中世纪式的。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纺织业行会馆和圣母升天教堂,都是15世纪的建筑。圣母升天教堂是哥特式建筑,两个尖塔高耸,据说当地规定任何新建建筑都不得高于这座教堂的高度。塔顶是青铜做的,配以黄褐色的砖,显得这个教堂非常古老。但是教堂里面却是富丽堂皇。教堂里面是没有楼层的,建筑有多高,里面大厅就有多高,金色的圣坛上供奉着耶稣和玛利亚的像,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木雕和神龛,特别是有许多听人们赎罪的龛陇,非常有特色。碰巧的是我在圣玛利亚教堂刚好赶上一对新人的婚礼,在教堂里举行过仪式以后,新人坐上马车,后面跟着长长的送贺的队伍。马车铃铛清脆的铃声和广场上民间艺术家的手风琴演奏交织在一起,这才是真正闲适的欧洲文化。

在华沙之前,克拉科夫一直是波兰王国的首都。波兰王家的wawel城堡,就坐落在城南的小山上,被誉为波兰母亲河的维瓦河从旁边蜿蜒而过。波兰奉天主教为国教,在克拉科夫教堂随处可见,从哥特式,巴洛克式到洛可可式,生动地给我上了一课西方艺术。当今的教皇保罗二世就是曾在克拉科夫居住近40年。城堡王宫边上一座小小的房子就是他的故居。如今故居内的摆设完整地保留了当初的原貌。圣父也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正是在这平凡中我体会到了教皇那无私的心,那份神圣的坚持终生的使命感和对人类无条件的爱。我想正是这造就了伟大的精神。

波兰是个绿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据说华沙是世界上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人均绿化面积90平方米.在克拉科夫也是这样,路上四处是大面积的公园和绿地,参天的大树.这让来自中国城市的我觉得如同在天堂一般.虽说是波兰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但是在这里我根本没有看到一个工厂企业,街上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似乎都是电气的,而不象中国的柴油车那样排黑烟.没有污染加上绿化好,感觉这里的天空特别蓝,空气特别清新,每天走在路上都是一种享受.在这里,人和自然相处的特别和谐.欧洲人特别喜欢户外运动.在路上随处可见溜旱冰的和骑赛车的年轻人,男男女女都有,公园里我还看到有专门的u型台给那些滑板爱好者使用,在城堡边,在大学里,在公园中,四处都有开放的网球场.感觉(请继续 关注本站)到在中国被我们当作耍酷炫耀的运动在这里只是非常平常的个人爱好而已.对欧洲人而言,运动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在聊天时,老外们总是会问我平时有什么运动爱好,当我说中国人平时都勤于学习而很少运动时,他们都摇头大为不解我们为什么能够长期忍受如此boring的生活.波兰人也十分喜欢养狗,在大街上随时有人牵着狗在溜达.狗的种类之多也让我大开眼界。想像一下等车时一只比你人还高的狗就蹲在你身边,或者坐火车你对面的座位上坐着一只狗是什么感觉吧。人和自然如此和谐相处,体现着一个社会的进步。

苦难与涅磐

波兰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国家。从近代起,她就几乎没有以一个独立完整的国家出现在欧洲的舞台上。起先是被普鲁士,沙俄和奥地利瓜分,随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和苏联近乎彻底的毁灭,战后又成为苏联的极权主义暴政的附庸。可以说,直到20世纪末,波兰才真正的开始了她的新生。

在波兰随处可见历史的坎坷与沧桑。与她邻国捷克的圆滑相比,波兰的悲壮让人扼腕长叹。每逢强

敌入侵,捷克人往往是不战而降,结果所有的历史古迹、文明财富都得以保存;而波兰人往往是奋起反抗,颇有孔老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豪情,结果是整个国家被一次又一次的毁灭,然后全国在废墟中重建家园。不过令人惊叹的是,波兰的每一次重建都能按照原先格局纹丝不变的重现历史,这份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是让人钦佩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波兰人在长期被奴役下仍不失其尊严的原因吧。最典型的是二战,除克拉科夫外,波兰所有的城市都在二战中被夷为平地。尤其是华沙起义后,纳粹叫嚣“要将华沙从地图上彻底抹去”,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将华沙毁灭,但是战后波兰人又一砖一瓦将华沙完全复原成二战以前的样子。

在我居住的克拉科夫附近,有一处全人类历史都无法抹去的伤痕----奥斯维辛集中营,纳粹德国在欧洲最大的集中营,有400多万人在这里被屠杀,其中150万是犹太人。看过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人都会对奥斯维辛这个名字记忆犹新。战后,这片恐怖的地方被保存下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民族仇恨,而是人类对生命,对伦理的绝望。这份罪孽不只是纳粹的,而是全人类的。人类只有保留这个伤疤,不时地去揭露它而不是抚平它,才能警惕自己悲剧不在重演。

奥斯维辛是一个有魔力的地方,它的魔力来自我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敬畏。走进大门时天是阴的,风飕飕地挂着,我在八月不由感到阵阵寒意.似乎来奥斯维辛的人很少能遇到大晴天,大多数人都是遇到阴雨天,难道是这里阴魂不散,总是那么压抑和哀怨?自从踏进大门起,我就一直因为寒意而汗毛直竖.不论走到哪里,处于哪里,每一扇窗户,每一个黑暗的角落,每一处展览,每一寸土地都侵浸着一个影子――死亡,都有阴魂在游荡.寒风飕飕地刮着,集中营四周的树林发出哗哗地林响,仿佛那些不散地冤魂们在呻吟,在倾诉.奥斯维辛一共有近三十座房屋,都是大多是红色的三层楼砖房,黑色的窗户.我觉得仿佛每个窗户后面都有一双双眼睛在看着我,绝望而麻木的眼神――在这里已经没有恐惧了,恐惧只是这个灭绝人寰的地方带给外面世界人的.我甚至不敢

第二篇:波兰旅游

个 人 旅 游 签 证

a/ 基本条件

?

?

?

?

? 只有拥有旅游局许可的旅游公司可以递交签证申请;递交签证申请的旅游公司必须是由欧盟国家批准的;签证费用为人民币540元,以现金支付;办理签证时间为十五个工作日以内;申根签证应在申请人计划在申根国家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领事处提交申请。如逗留时间相同,则须在计划最先入境的国家领事处提交申请;

注:向领事机关提供波兰文或英文的资料,如提供中文资料则须附加波兰文或英文译文。使馆有权要求申请人提供任何附加材料。

b/

?

?

?

?

?

?

?

?

?

?

?

? 签证申请表(英语或波兰语填写);有效的旅游证件(护照),有效期至少超过签证有效期九十天;如持有旧护照,须一并提交;如旧护照丢失,须当地公安机关出具丢失证明;如旧护照上交出入境管理局,须出入境管理局出具换发证明;护照首页复印件;两张2寸白底正面彩色照片;在申根区旅游的日程安排;全程酒店预定;全程机票预订单;全程旅行有效的健康保险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保额要求达到三万欧元以确保支付申请人的医疗费和被邀请人因生病返回中国的交通费用; 保险须在申根国家接受的保险公司投保;中国公民: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及英文翻译件;户口本原件,所有页复印件及英文翻译件工作单位提供的介绍信(申请人基本信息,工资收入,担保为申请人在旅游期间保留职位),另须包括工作单位或学校的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加盖公章,并由负责人签字;工作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及英文翻译件;银行资产证明(最近三个月);申请人年龄低于18岁必须由监护人在领事处签名或提供监护人签名授权文件的外交部认证;如父母离婚,须提供离婚证书的外

交部认证。

第三篇:初到三峡

初到三峡,真有点为它赞叹不已。它是如此神奇,让人捉摸不透。它在你面前显示的好象如此平凡。但一眨眼又是另一种风景。它的变幻末测让人如至仙境。它的平凡中透着不平凡的气息。

三峡美,美的壮丽,美的雄伟壮观。有时柔媚,有时险峻,但都不失那种宏伟的气魄。最让人陶醉的是小三峡。让人眼前一亮,如同仙境中的仙境。晃如来到了世外桃源。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感。

小三峡中的一切都是有灵气的。那的人,那的水,那的树,还有那的动物。树木满山遍野都是,找不到树干,只有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让人迷失了自我。水,还是映称着树,也是那种绿,清清的淡淡的,却看不见底。但又能看见另一种风景。

小三峡中最有趣的就要数猴子们了。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消失了。它们的速度让人感到惊奇。虽看不清楚,但就是觉得比动物园中的可爱些,有趣些。它们好象吸收了大山的灵气,更美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只正在休息的猴子,大家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相机想拍照,谁知,小猴子也学着人们的动作,那样子真滑稽,大家都想让船慢些好看清楚。猴子也举起了手,好象在和人们说再见。这让大家更开心了,也对着小猴子挥手说再见。

突然一阵了嘹亮的歌声响起。导游告诉我们这是这里的人们在和我们问好。说完导游阿姨也唱了一句,大山里也唱了一句,唱的比导游用喇叭唱的还响。大家高兴极了。导游又讲了几个山里人的故事。大家对小三峡更是依依不舍了。

魅力、三峡

对于21世纪的社会来讲,电脑已普遍成为人们便利的工具。甚至每家每户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

对于电脑这一类东西,有些家长甚是反感,总说网络会给孩子带来危害。其实,在这里,我要向各位家长澄清一下,网络并不完全是一个有弊端的世界,家长们不应该完全隔绝孩子们上网。现在,就由我来讲讲吧。

网上的信息量大,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网上的范围广泛,消息灵通,可以很快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消息,网上的速度快,可以随时开机就学;网上交友方便,可以与远方朋友进行交流。上网是为了更好的学习,但要有分寸。这就是上网的利。

但是,家长们也不应该让自己的宝贝儿女不分时间的坐在电脑面前,毕竟我们还是未成年热门,没有太多的自制能力,家长们要加以约束。

网上的信息鱼目混杂,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如:黄色网站、上网成瘾……有些人在网吧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或是夜不归宿,一直呆在有强烈辐射的网吧里过夜,有人因此而诱发疾病甚至猝死。

网络上的游戏更是吸引人的眼球,已开启电脑,登上世界上最流行的qq,就立即进入网络游戏,现在不仅男生迷恋,还有女生沉迷,那种枪战激烈的拼杀,会导致一些人去模仿。同学们,呼吁起来吧,劝告自己身边的朋友不要沉迷了。

上网既有利,也有弊。只是看同学们用什么态度去对待罢了。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制力,所以,还需要家长们的完美配合。让我们上网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而不是沉迷于其中。

同学们,虽然网络吸引力无限,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正确对待,争取让他的弊端不在我们身边出现,让他成为我们获取更多有益信息的高科技工具。

上网利弊谈

第四篇:初到深圳市

吕新我到深圳市工作

到市政府人事局报到时我临时住在亲戚家,1992年7月11日,我到深圳市政府报到的日子。从上海到深圳,当时必经广州,我到深圳时,所带的钱已不多,也没有向亲戚要钱,想着上班就有工资领了。在亲戚家逗留及帮忙的时日有限,在安排入住宿舍之前,我先到阿晓表哥的宿舍,他当时主动提出并开车接我从他父母那里接到他的宿舍,罗湖区委宿舍,也是我当时的临时落脚点,短期吃住都在一起。当时还有其他人在一起的,阿斌跟我同时毕业,就从广州来,阿忠从肇庆来,是调工到深圳罗湖的,也聚在一起。阿菲是邻居,她买菜煮饭,是罗湖区政府的公务员,她也是大学毕业生,我给她收些费用。科级公务员阿晓在我初到罗湖报到时请我吃饭,叫了一些人陪着吃饭,在京鹏为我接风洗尘,我当时不太多话,午饭时间。饭后,阿深开车送我到沙头角暗泾村医院宿舍,亲戚家。之前我已要我的父母做人情,亲戚家当年也喜欢我。人情是有的!

在市政府开会时,遇到更多人,也有从上海回来的老乡,和其他地方来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当时的武警六支队礼堂座无虚席,高朋满座。罗湖区政府人事局的公务员,到上海要人时,我已接触过科长,确定工作单位的事是市政府及罗湖区政府。罗湖经济发展公司是我当时的工作单位,我当时没有异议,就到公司报到。我是干部身份,到中港合资的深圳

铁马有限公司报到上班,中方合资单位就是罗湖经济发展公司,签了一份人事合同,五年期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于淑青,她授权的办公室主任阿朱和我当面签议的人事合同,财务会计也是阿朱。新产品开发是合同签定时签注的工作,月工资450元,公司安排了办公室及宿舍给我。我当时也要求公司派车派人接我,搬行李,叫了阿斌帮忙搬到草埔工业区。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同事,工友的不友好,我在之后的路也许就会是另外的解决方案了。当时的条件可说是艰苦,深圳特区更早的是“开荒牛”,我们也是建设者。刚到位工作,没想到事很多,经验靠积累,锻炼吧。我还曾为我第一个月工资450元自鸣得意,因为同年报到大学生在另一公司(同一总公司)报到上班的有两个分别来自湖南,及广州的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月工资350元,书生气!!工资在每年提高,加班有加班工资,有福利,买社会保险,有费用报销。我的工作其实并不书呆子,会买些书看,玩卡啦ok,看电影,跳舞等等节目是工作之余的娱乐。我是公司青工文化活动的领导者及主持人。我当时工作经验尚浅,现在我更成熟了。开发的新产品是有部分是按样板做模具,有必要时我会去采购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都有。联系业务单位,送货,生产环节管理,加班加点的管理,发放员工工资等等,忙!在我的办公室整理技术资料,我的大办公室里还有公司的仓库管理员。我的工作生活有声有色!!!

第五篇:初到非洲

初到非洲,一切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新奇。在南部非洲高大的椰子树摇曳出的热带草原旖旎的风光里,穿梭着一个个头顶杂货、疾步而行的黑人,扑面展现出异域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多姿的风俗民情。在很多干旱的地区和一些贫穷的地方,人们要跋涉很远的路程,顶着水盆或塑料桶,运输生活用水。即使在城市,妇女们顶着盛水工具,到楼下的自来水管或固定的供水点采水,仍是街区永不褪色的一道风景线。这也是国内报刊在介绍非洲风情时经常刊登的图片类型之一。我真正认识黑人的“头功”是在半个月之后,那时我们从国内发出的货柜已抵达目的地港口,清关公司找了几位劳工负责装运和码货。货物装在大号硬纸箱里,有些是特大号纸箱,令人意外的是黑人们干活不是肩扛、背背、手提等方式,一律用头。不管纸箱有多沉,只要搁到头上,立马搞掂,拔腿走人。记得有一特大号纸箱,两个劳工费尽力气方勉强抬起,另一劳工赶紧身去顶。由于货物特重,纸箱在黑工头顶跳起8字舞,压得他双眼外凸变了脸色,头因不堪重负而像弹簧片一样高频率地左右打颤颤,让人心惊肉跳,大家本认为他不能为之而不为,可不,这位老兄依然摇晃着保持平稳。最终,包装箱屈服了——给顶破了,他的头也被镶进纸箱里。靠着感觉,此人硬是将这个特大特重纸箱顶进仓库。当时就把我们几个初来乍到的中国人震了一把,无不肃然起敬,纷纷叫绝于黑人的头上功夫。后来,时时看到黑工用头顶米袋、面袋、麻包等等,依然为之惊叹,担心对方折了脖子。妇女们常用一布巾缠个圈,置于头顶,以缓冲压力保持平衡,除了顶水,她们还顶蔬菜、柴草、水果等一切可顶之物。你可以在大街上,随意之间就会看到换煤气的妇女,顶着或空或满的煤气罐,悠哉游哉地走着,令我不得不想起我们chinesewomen的柔弱与享福。曾见过一个卖面包的人,与玩杂技无异;头顶着一块木板,上面不清楚摞了多少层面包,甩开两手,沿街叫卖,全然不顾有个闪失时,那些面包劈呖啪啦地滚到大街上而引起交通阻塞。男人们顶东西注重的是硬功及气力,而女人们顶东西讲究的是技巧和耐力。头不仅是他们的人体器官,也是他们以劳动养家糊口,籍以生存的工具。

黑人头顶无“旋”。我们头上个个有“旋”,没“旋”是怪物,还有人据此推算人之性格,讲一个“旋”温(和)二个“旋”凶三个“旋”恶什么的。就此事我专门询问过一黑人医生,他讲黄、白两种人的头上有,黑人就是没有。当一些混血儿出生后,他们的家人及近邻常依据其头发、肤色、五官特征为其最终的人种定位问题而争执不休并乐此不疲。后来,大家的意见终归一致并约定俗成:查看混血儿的头上有没有“旋”,有就划拨黄、白人种之中,没有则回归黑种人之列。

黑人的五官组合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种:大眼、扁鼻、阔口、翻唇。他们的睫毛很美,翘翘的,弯弯的,正是我们做美容时想要的那种。长得挺棒的还有他们的牙齿,大小厚薄,整齐划一,不像我们许多同胞的牙齿扎得张牙舞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黑人嘴大,笑起来能从左拉到右,特夸张,都瞧不见腮了,见到的是满口白牙,因排列整齐,也就反射出更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电视或与他们面谈时,常见其牙齿和眼白部位雪白透亮,闪耀着光芒,挺招人羡慕的。反过来讲,人的牙齿和眼白或许是一样的亮,只不过一粒珍珠放在黑布上要远比放在白布上打眼得多。

至今,非洲的黑人仍保留着许多民风民俗,有的奇特,有的荒诞,比如说“脸”吧。有一天,一黑人老妇到我们店购特,脸上绘着图案,说的语言谁都不懂,交流全靠打手势。事后,黑人店员告诉我,这样的“脸”在非洲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画脸”。一些民族在举行宗教仪式或其他重大活动时,常在脸上涂上颜料,以驱鬼避邪,这样的花脸洗后即可复原。而刚才进来的这张老脸则属于第二种情况:“纹面”,图形不是画的,而是纹上去的,这可要终其一生了。

我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与黑人司机外出办事,见路旁低头走着一个黑人,嘴上居然锁着一把小锁,太恐怖了。我猜想可能是此人犯了忌,如偷吃东西或讲错了话而遭此惩罚,如同我国古代犯人充军发配时在其脸上刺个“囚”字以昭示天下。司机的解释并非如此,称之为“其无它,风俗使然也”。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让司机充当翻译,过去询问此人来自何方,以后抽空去猎奇这个神秘的锁嘴部落。司机却郑重警告我:这些“纹面”、“锁嘴”及其他与众不同的人,都生活在一些“老、少、边、穷”地方,与外界很少交流。他们的民风陋习常遭外人数落,难以融合到现代文明之中,造成他们心理压力大,极其敏感,敌意性强,容易“动刀子”。他们话不多,说到做到,说杀你无论如何也得把你干掉,他们信奉原始宗教,天知道都是些什么教义。所以,遇上这些人,千万不要与之攀谈,躲远点,最好是绕道行驶。

燕瘦环肥不尽相同

黑人女孩发育较早,有些人在十五、六岁已成为孩子他娘(我们的黑人雇员埃丽丝,今年32岁,却已荣升入“姥姥”行列)。她们喜爱打扮,知道做女人“挺”美,常穿些低口、敞口或露脐装。有的还不戴胸罩,易显出其乳围的轮廓。在很多农村、山区、林区等地方,女人们同男人一样,不着上衣,坦胸露乳,仍在沿袭祖辈们的生活习性。但城市的居民都穿戴整洁,已与世界接轨,可也有例外:一些哺乳期的妇女,她们把孩子斜系在胸前,成天敞着一只乳房,招摇过市。孩子饿了,张口就吸,比喝自来水还方便。那乳房绝对饱满、舒张。

一次,我们接到从国内发来的一批女式弹力衫,质量不好,卖不掉。埃丽丝见橱窗里的两件弹力衫脏了,拿出搓洗之后挂回原处。两天后,一群黑姑娘逛进商店,要买挂在橱窗里的“胸罩”。大家莫名其妙,稍后才回过味来。原来弹力衫在洗后严重缩水,居然缩成“胸罩”了。这给大家以启示:与其作为弹力衫不易卖掉,倒不如洗了缩成“胸罩”卖。后来的情况证明了当时的决策是何等英明,几百件弹力衫在价格未变的情况下,半月后以“胸罩”的形式全部售出。而我们从国内发来的真正纹胸,黑人女性普遍嫌小,卖不动,被黑人店员戏称“为孩童定做的乳罩”。最后,若有顾客在购物时提出bassela(地方语:免费赠送品)时,上至老头,下至小儿,不论是壮汉,还是肥婆,统统给予纹胸以资鼓励;甚至到了每周礼拜五

的“乞讨日”,不再给乞丐们一、二枚铜板,每人发一纹胸将其打发了事,也就是说这些真正的胸罩是以白送的方式处理掉的。做国际贸易时,常会出现阴差阳错之事,令人啼笑皆非,难以防范。以前老板在东欧做倒爷时,知道胸罩、鞋子、内衣内裤等一些女性用品,运到东欧或俄罗斯市场,必须进大号或特大号的,但在黑非洲,照样给你上一堂课,补交一次学费。看来,黑人女性的乳房,欺负不得,从女人们显山露水的曲线上看,燕瘦环肥,各不相同,但她们乳围的尺寸,依我们卖文胸的情况判断,则令chinesewomen要甘拜下风了。

对于一些黑人女性来讲,乳罩不但是其展示形体的尖端部位,同时还是存放钞票的理想钱包。即使所穿的衣服有口袋,她们仍习惯于将纸币及硬币直接塞进乳罩,或者将钱装进小钱袋,再把钱袋塞进乳罩。我们认为这有失雅观,毕竟购物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结账时不免要往这身体的“禁区”部位搓一把捞一把的。她们却一点也不难为情,或许这样钱更安全,因为扒手在偷东西时不易下手、容易察觉;抓到后不但要以盗窃论罪,还要派生出更加严重的指挥:流氓活动。

纹身,在世界民族中属于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先绘后纹,平展如画,但在非洲,情况大不相同。在莫桑比克(mozambique)北部的林区,我见到几位纹身的女孩和妇女,胸部和背部是用刀和凿子纹出了一个个蚕豆状的凸起,排列成形。人们崇尚自然界中某些神秘的传说和一些凶残的动物,纹出的图形或似鬼怪的脸,或成鳄鱼的体表状。回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maputo),我与黑人司机因纹身起因有了争执。他告诉我,纹身不是一种崇拜,也不是图个美丽,而是与性有关:男女交时,肌肤滑如河鱼,无甚愉悦,如果有了这些不平的凸起,会增强摩擦,增添性感点,使人更有激情。或许他是对的,这种纹身仅出现在女性的身上,与男人无关。

我难以忘记的还有那一天,我们在逛街,渴了,就到一黑人兄弟的手推车前买椰子喝。因天热,这哥俩全敞着怀。我突然被眼前的情况吓了一跳,在这哥俩肚脐眼的上沿,无一例外地倒插根“大萝卜”,大小和其本人的拳头差不多。我把随行的黑人雇员叫到一帝,询问是不是这兄弟俩身上的其他器官上移下陷,长错了地方,“窜门”到肚脐眼上来了。黑工笑着解释说这就是肚脐,长着这种大肚脐的人在本市大有人在。至于原因吗,他不确定,讲或许是出生时因接生不当而造成。这种解释令人难以信服,我想这大概归属于遗传或人种原因吧。

泣血岁月祸起黑色

初到非洲,许多事不知明细。一次与一黑人老板谈事,开始他很客气,越谈其态度越冷淡,直到“淡”得双方不欢而散。

“怎么回事?”我问随行的黑人雇员。

“啊,米司特李,你不该叫我们黑人为blackman。”

“blackmen怎么啦?这和我叫白人是“whitemen一样,你也可以称我为yellowmen吗。blackman在我们看来是个中性词,一个称谓而已。”

噢,不,单词没错,错的是历史。”雇员说话,让人难以理喻的。

谈起黑人的历史,随行打开了话匣子,叙说起非洲这片古老的土地,先辈们虽然贫穷、落后,倒也宁静、详和。自打欧洲白人入侵以后,极端歧视他们的肤色,建立据点,炮轰村舍,屠戮黑人,贩卖黑奴,直至殖民统治,留给记忆的全是泣血的历史。这原本和我们的谈话无关,问题在于这些白人在鱼肉黑人时就称他们为blackmen,称谓本身无错,但在殖民者嘴里,好言也成恶语了。

我明白了,我们叫blackmen并无蔑视之意,坏就坏在这种叫法多年前就被白人中的殖民者口口声声给叫坏了,blackmen相当于“黑鬼”什么的,历史延续至今,遂为种族歧视的载体。

“若不称黑人,应叫什么?”我问道。

“你直接叫这个人,那个人就行了,避免使用黑、白、黄颜色字样。另外我得纠正你,你们黄、白人种叫我们为黑人,严肃地讲我们不是blackmen,因为black是一种colour(颜色)”。该黑人认认真真地说。

“啊,你们不是黑人,可你们的肤色……”我越发莫名其妙。

“我们的肤色不是black,是negro(黑人的一种肤色),故我们是negro,而非blackmen”。他把胳膊放到黑皮沙发上让我辨认:“看一看,这两种颜色不一样吧”。

我无言以对,倘若negro不是黑色,我不知其为何色。在美国,称黑人为negro,是一种蔑称、是贬意词,而在非洲的莫桑比克,黑人认为negro才是正常的称谓。

聊起黑人的肤色,也挺有趣。我们刚来时,看黑人都黑得一致,长得一样,难以明辩个体。这时若有黑人在街上热烈地和我们打招呼后混进人群,如同一滴水溶进大海,瞬间无影无踪,即使他折过身来继续和我们对话,我们已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当然,黑人初看我们也是如此:你们中国人,朝鲜人、马来人……都一样啊。

现在好了,看黑人如同看自己的同胞,人的长相原本就不一样。黑人之间的肤色,也有很大差别。我曾见到一位黑妞,那真叫黑,说她的皮肤似漆黑,倒不如讲漆像她的皮肤黑,因为从她裸露的肩头上,我清楚地看到太阳倒映在镜子里的模样。少数黑人的皮肤颜色几近黄色,这些人大都属于混血。所以,以漆黑和混血儿的淡黄为两点,黑人的肤色滑动在中间不同的位置上。

每天,我与黑人雇员们一起,快快乐乐地做事,但我难以恭维他们的肤色,这并非说明我有歧视倾向,这种肤色确有诸多不便之处。例如,当你每天开车穿梭于城市的各个路口时,你得留心相关车辆驾驶员的反应。通过表情和打手势,是驾驶员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尚能看清黑人司机的意图;若是阴天,黑人反射的光线本来就暗,再经过一道档风玻璃过滤,根本看不清对方驾驶室里的内容,看到的仅是一辆辆空车在跑空。虽然说错位时可依据对方的车速,打灯情况判断,但总让人心里没个谱儿。最要命的是许多行人爱穿黑衣裳,这与他们的肤色相配,当你傍晚或夜间行车时,保不准他们会把车吓一大跳。黑人的安全意识淡薄,过马路时还乐于与车辆抢行,当你正常行驶时,猛然间发现旁边黑黢黢地闪出一团黑影,鬼魅般地窜向另一侧,赶紧刹车,鸣笛示警。黑人一旦决定穿越马路,不管有多么危险,视死如归,九杆棒棰也打不回。他们总是在小车贴着屁股时及时跑过,你在这儿惊魂未定,他们已在远处洋洋得意,夜幕中唯留下一串串拖着长长的夸张的笑声随时作伴于你的骂娘声。如果说黑人滴血的历史,起因于他们的肤色,这种讲法有些牵强,而路上光线昏暗时发生的一些车祸,则是名副其实了。